盛松成,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中国人民银行参事,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与金融学教授。曾任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
宋红卫,同策研究院研究总监。
汪恒,同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该书主要阐述房地产业与中国经济的相互关系,探讨我国房地产业发展的规律特征、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其他产业及宏观经济的影响,以及未来如何实现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及长效调控机制的构建。
全书包括实证检验和理论研究两个方面。在实证检验方面,重视统计方法的应用,做到用数据说话;在理论研究方面,深入分析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特征、存在的问题,同时借鉴了发达国家房地产市场发展的规律和经验,提出了具有我国国情特色的房地产业发展方向。
作者在房地产业对经济的贡献、住宅的属性、房地产调控思路、高房价的应对措施及长效调控机制构建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创新研究,尝试用发展的理念解决房地产行业发展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
本书可作为决策部门制定政策的借鉴参考,也可作为相关研究人员和关心房地产业的读者的参考书。
##学术性比较强,但实际上结论也就那些结论
评分##缕缕房地产过往发生40年;
评分##意外收获一本质量很高的著作,列举数据,有一说一,具备学术的严谨但又清晰易懂。基本全书看下来能对中国房地产大致情况有所了解,推荐!
评分##书中的量化算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思路,以后可以效仿的来做。 下面是主要读书笔记。 房地产与中国经济 盛松成 宋红卫 汪恒 30个笔记 ◆ 前言 >> 本书主要创新和贡献如下。 1.本书倡导供给和需求相结合的房地产调控思路,作者也是这一调控思路的最早提出者之一(盛松成等,...
评分 评分##读过不少梳理中国房地产发展历程与相关趋势的书籍,这本数据量最为翔实,分析手段最为全面,更接近于学术著作,读来略显吃力。在政策分析时,考虑到中国官员拔擢任免的考核标准变更,从这一视角看待不同时期地方政府对于土地政策的态度和小算盘,更容易理解今日之局面。关于就地城镇化与迁移城镇化的选择,个人更倾向于《大国大城》中描绘的大都市圈与迁移城镇化,本书中列举了兴建基础设施与配套对就地城镇化的帮助,但如果不能引进足量产业,最终仍会造成人口流失,资源浪费。全书启发最大的一句是:“房价变动的最大因素是过去房价变动本身。”
评分##中国房价过高的根本原因在于土地供应机制的僵化和住宅投资属性过强。地方政府能够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经济是因为在中国土地这种资本品被政府掌握,从而可以创造信用,地方政府通过一次性资本化未来几十年的土地收益来获取大量资金,高效地完成城镇化、工业化的资本积累。房屋是消费品,同时也具有投资品的属性,但这两者无法同时突出,强调其中一者必然会弱化另一者。将房地产业定位为支柱产业拉动经济难以绕过“土地财政”这一作用机制,后果就是地价飞涨,房价高企;房价高企之后又担心民生受损,在无法彻底压制土地投资品属性的情况下依靠行政措施压制房价。政策在拉动经济和解决民生之间反复,始终无法实现房地产业的准确定位。整本书从历史学、统计学、经济学等多方面对中国房地产业进行分析研究,内容详实,专业性强。
评分 评分##对中国房地产的历史及整体脉络分析的比较清晰,引用较多数据作为支撑,算是比较系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