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松,作家、评论家。辽宁抚顺人,现居上海。曾获“单向街书店文学奖·年度好书奖”及豆瓣年度中国文学高分榜TOP5之一。已出版小说集《伊春》《隐》《空隙》《抚顺故事集》《积木书》,志怪赏读《细听鬼唱诗》,随笔集《最好的旅行》,文学评论集《被夺走了时间的蚂蚁》。
《伊春》是继《空隙》《抚顺故事集》《积木书》《隐》等广受好评作品之后,赵松推出的充分体现其精湛叙事技艺和深邃洞察力的全新力作。
《伊春》里的十篇小说仿佛可以彼此渗透融合,无论是貌似写实,还是梦境穿插和意识的流动,都体现出作者超强的整体掌控力。他着力于叙事空间的构建,虽有爱情/亲情/家庭/旅行/探案之类的故事穿插其间,然而小说的情境和沉浸式体验,才是他带给读者的最大收获。他想强调的是,小说为想象的世界而存在,以提供强烈独特的体验变成某种“现实”。
这些小说有“故事性”,但它们并非“故事”。在日常生活中,真有故事的人往往是话少的。赵松要做的,是如何在沉默中让“故事性”成为水中的游鱼,变动不居、时隐时现。在他眼中,真正的发现,总会让人沉默,而理解沉默,才是理解小说的开始。
赵松要写的是些微不足道的普通人——而他们的意识流动在理性与非理性之间。他们在力图存在和被动虚化之间尽力要抓住点什么,而他们那种挣扎的能量、相关的痛苦、想象与妄念,则会交织在一起,不断生成诡异而又致幻的和声。
无论赵松的小说以何种面貌示人,都呈现出正在生成中的勃勃生机——不是确定无疑的完成状态,而是你的,也是我的,不断变化中的内心世界。
##人其实都是一座座孤岛,但不是孤绝的境,只要有船渡河,就可以抵达。赵松写的就是这些孤岛般的人,以及渡河的“船”,唯一的问题在于,船在哪儿?如果船出现了,你会上船么?大概未必。赵松的小说技术自不必多言。
评分##赵松是风格独具的作家,这一本收短篇小说十篇,篇与篇之间有暧昧的联系,一些空间、一些细节、一些意象,彼此呼应缠绕,有心的读者可以用解谜的态度来研究相互映射关系,因此也可视为一部由短篇组装起来的长篇。在他笔下,故事不是第一位的,意识和感官才是第一位的,认真的读者一路读过去,会在文中捡起这些关键词:“悬浮”、“悬停”、“悬置”、“停在半空中”、“虚浮”、“停止”、“静止”……本书反复书写这种精神状态:喧嚣中的一个静止时刻,在这样的时刻里,人与人关系的另一种可能性,人与自我关系的幽微之处,幻想与妄念,都可以放慢下来审视。作者对空间的描绘一如既往地精彩,机场、公园、海滨城市、小旅馆、出租车后视镜,由大量的感官细节填充,光影声息,堪称一绝。
评分##技法灵巧但文艺味太重
评分##浪费了239分钟。 (原刊于《上海文化》2021年三月号) 2020年春天,因为疫情,赵松供职的艺术中心暂时关闭,作为唯一的留守值班人员,他每天早上独自进入那个十几万平方米的建筑体深处,晚上再独自离开,一个原本相当熟悉的空间如今被巨大而长久的寂静覆盖,渐渐有些陌生,这种陌生感同时也侵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