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甫蓋尼·紮米亞京(1884—1937),“十月革命”後對蘇維埃文學發展影響極為深遠,同時也極具傳奇色彩的作傢,他不僅文學造詣極高,同時也是蘇聯早期最優秀的船舶製造工程師之一。因曾在英國學習、生活多年,紮米亞京精通英語,為人極為紳士,早年的作品也頗具“英國腔調”。早在“十月革命”之前作傢便多次因參加革命活動而被捕,在“十月革命”之後,作傢沒有改變支持革命的初衷,但是對過於嚴苛的審查製度錶示不滿,因此引起瞭當局的排斥。之後他的作品開始遭到封禁,最終作傢本人也被迫移居巴黎,並在巴黎渡過餘生,但終其一生都保留蘇聯國籍。作傢的傳世之作《我們》最初於1924年在英國齣版,但直到1988年這部作品纔正式在作傢的祖國與讀者見麵,《我們》也被認為是“反烏托邦三部麯”的第一部。紮米亞京以“著名反烏托邦主義作傢”聞名於世,但是實際上他的成就遠不止於此,他不僅是公認的語言大師,更是繼承瞭兼顧思想與文學性的偉大俄羅斯文學傳統的經典文學大師。
以1928年首次齣版的存檔手稿修復版本為翻譯底本
全書俄文直譯 展現令人捧腹的蘇聯式幽默
譯後記剖析作傢心路曆程
~~~
本書為紮米亞京的小說作品集,包含作傢最著名的傳世之作《我們》,以及三個早期作品:《僻縣》《島民》《捕人者》。
《僻縣》是最早為紮米亞京贏得聲譽的 作品,其中描述的“無視道德而又貪得無厭的動物本性”的形象至今為人稱道。《島民》和《捕人者》兩篇小說創作於作傢旅居英國的最後兩年,因此這兩篇小說也極具“英國腔調”。在這兩部作品中,作傢就像在《僻縣》中批判俄羅斯毫無生機的生活那樣,無情地鞭笞瞭所謂西方文明裏世界機械式無意義的生活。這幾部作品也為後來《我們》的創作打下瞭根基。
《我們》作為“反烏托邦三部麯”的第一部為人們所熟知,但是除瞭反烏托邦元素,小說中還鮮明地論述和剖析瞭主人公的冒險精神,心理與哲學、愛情與工業也同樣是小說的架構性主題。與其說烏托邦或反烏托邦題材的特色催生瞭紮米亞京的想象力,不如說天馬行空的想象是作者本人力求擺脫現實引力的結果,也是他又一次檢驗各種思想正確性的大型藝術化實驗。與其說未來世界的法則和科技發展的預期輝煌成就是讀者的興趣點,不如說主人公因心態失衡而造成的矛盾衝突纔真正直擊人心。也正因如此,這些創作距今已經超過百年的小說,不僅在今天依然毫不過時,甚至為人們帶來瞭更多有益的啓示。
##忘瞭哪本科幻小說裏看過一種叫「高維震憾」的心理現象,大意是說經曆過高維空間的生物,會覺得低維空間異常荒涼。經曆瞭三年的疫情封控後,再看反烏托邦小說,我就有點提不起興趣來。無論這些小說寫得多好,構思如何精妙,諷刺如何辛辣,都無法和真正的生活經曆相比。那是一種他媽的全維度的沉浸式體驗,是的:這就是三年防疫給我的「高維震憾」。
評分##一提反烏托邦小說,幾乎必然會提起著名的三大反烏托邦小說,而一提這三部小說,人們往往又會突齣那部奧威爾的《1984》,其次是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最後恐怕纔會提起紮米亞京的《我們》。確實,對於紮米亞京,我們知之甚少,他的文學作品在國內也似乎就《我們》略為有...
評分##“我們所有的知識都開始於感性,然後進入到知性,最後以理性告終。沒有比理性更高的東西瞭。”——康德 我們一直以為,當理性超越瞭感性,人便是其自身,人便可以解脫齣來。這條綫影響瞭馬剋思,影響瞭科學社會主義的發展,規律、邏輯、證據,事物之所以為事物,因其理。但是一...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我們》一書成書於1920年(請注意這個時間,1917年俄國爆發十月革命進而建立蘇俄),一直沒法在蘇俄——或者叫蘇聯——國內齣版,1924年在國外以英文版齣版,而作者也最終流浪國外客死巴黎。 那些勞什子的什麼“焚書時代的文學奇品”(喬治•奧威爾語)之類的話就不說瞭,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