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书东藏

西书东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铮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2024-8 平装 9787532190782

具体描述

刘铮,笔名乔纳森。毕业于清华大学,现居广州。著有《始有集》《既有集》,编有《日本读书论》,译有《纪德读书日记》。凭《既有集》获第六届单向街书店文学奖年度批评奖。

☆在图书内容层面的复制变得愈来愈容易的今天,一本有阅读价值的书可以化身千万,不再稀缺。但读书的人在其上面留下的痕迹,才是使一本书变得有个性、变得独一无二、变得富于意味的决定因素。

☆“书自有其命运”,有其遇与不遇,直至它找到能领悟其意义的读者。在炮火战乱、赀财俗务、爱恨嗔痴之外,尚有一小片安静可在书里觅得。翻开书页,读书人将为前辈学者治学之精勤所打动、所感染,亦当因此而有异代相知之感。

《西书东藏:中国文化名家的外文藏书》记述中国现代37位著名学者、作家、文化人曾经读过、收藏过的西文书,这些书后来又都成为作者的收藏。

在中国,对古籍的研究、书写自来多矣,而对近代以来境内流传的外文书的研究,还没有过如本书这样的作品。

作者选取的37位人物均是在1912年至1949年这一时段中有过重要经历的知识分子。书中第一个人物颜惠庆,1912 年时35 岁,被擢升为外交部次长;最后一个人物夏志清,1949 年时28岁,正在美国耶鲁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作者细心钩稽书背后的历史,依据实物讲述名家的阅读和藏书故事,做“知识的考掘”,意在挖掘思想、观念、知识的脉络,实有思想层面深刻的意义。

在写法上,本书采取“书话”的方式,不故作高深;着重事实的讲述,谨守实证的边界,不做理论的推阐。随书附入大量书影,全彩印刷,可供读者参考和鉴赏。“阅读史的意义就藏在从未裁开的书页与密密麻麻的批注之中。”

用户评价

评分

##看似容易成实难,读上去易懂并不代表容易写,前提条件有几个:一外文好,我即无此条件,所以西书未必是秘笈,首要要认得书和英文签名等;二有书缘,有些名人可遇不可求;三要有钱,乔兄不俗气,未记书价,窃以为肯定不是个个捡漏或白菜价,遇而不得,无他,囊中羞涩耳;四会做文章,书精彩,恐学力不逮,书平常,难出深度,以西书为引子,谈民国学人逸闻,有长短、峰谷非易事,能出成一本书,实在不易。唯一担忧,书影、考证被无良书商利用,造出赝品来,辨伪更难了

评分

评分

##阅读见证人的一生,钩沉他人的阅读史,见证了作者在思想史上追寻的一生,由此呆板的思想传播和形成历史又多了一份丰富多彩的解读。在东西文化交流上,和赵毅衡先生的《对岸的诱惑》有异曲同工之妙。期待后续。扶读前闲旧籍,抵得十年闲梦,窗外纷扰之下,还有作者这样的,真是难得。

评分

##作者通过民国学人、名人收藏的西文图书,考察了每个人的阅读史与其藏书之间的关系,从某种程度上说,阅读史也就是学人的心灵史,作者不单是研究藏书的文化史本身,而是在在处处体验、感受着民国学人在历史大潮中的现场感,还常常抒发对他们命运、遭际的深深感慨。考据藏书的情况非常见作者的深厚近代学术史的功力,但字里行间又是有温度的阅读史、藏书史。

评分

评分

评分

上海书展购入的唯一一册书籍,文章都收束得很妥帖。纸质书还是过分私人的东西,外文书尤甚,一读评注书主人的外文程度便无所遁形。相比之下,只杀了书头不曾终卷都是小事情(毕竟这确实再正常不过了)。取材年代以民国为限,49年以后的颠沛流离、风风雨雨全隐在字里行间,何尝不是一种金石录后序。记张若名、杨刚二位女士的文章,从普鲁斯特到高尔基,文末唤起无限感慨。「借书一瓻」。

评分

##读一手书,读的是内容。淘二手书,淘的是痕迹。如果前一位主人是学者、作家、名流,那么只言片语、折痕钤印,都成为一种“史料”。假若又在书里抖落下尺牍玉照,书缘辐辏,这一喜非同小可。名家旧藏固然让人艳羡,知道旧藏已散,几如废纸,那一悲也是从心底窜上来。此中百般滋味,只能向同好道也。作者依凭二三十年旧书里打滚的经验,更借助博览群书的知识积累,于书间人间,钩稽出隐秘的联系,也见证得品格的高低。据我所知,专谈中国人所藏外文书的“书话”,这还是第一本,书中所选37位人物都是在1912-1949年有过重要经历的知识分子,慧心人当会斯意。本书印得讲究,每一个细节都讲究,陆灏先生题写的书名尤其雅致。

评分

##乔纳森老师品味很好,功夫很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