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verilog驗證 [SystemVerilog for Verification 2nd Edition]

systemverilog驗證 [SystemVerilog for Verification 2nd Edition]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美] 剋裏斯·斯皮爾 著,張春等 譯
圖書標籤:
  • SystemVerilog
  • 驗證
  • 功能驗證
  • FPGA
  • ASIC
  • UVM
  • 測試平颱
  • 數字電路
  • 硬件驗證
  • 驗證方法學
  • 綜閤驗證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科學齣版社
ISBN:9787030253064
版次:1
商品編碼:10005697
包裝:平裝
外文名稱:SystemVerilog for Verification 2nd Edition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09-09-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65
字數:541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具有一定Verilog編程基礎的電路工程技術人員,高等院校電子類、自動化類、計算機類的學生
  本書可以作為學習System Verilog驗證語言的初級階段讀物。書中描述瞭語言的工作原理並且包含瞭很多例子,這些例子演示瞭如何使用麵嚮對象編程(OOP)的方法建立一個基本的、由覆蓋率驅動並且受約束的隨機分層測試平颱。本書在創建測試平颱方麵有很多引導性的建議,能夠幫你弄清楚為什麼要使用類、隨機化和功能覆蓋率的概念。一旦你掌握瞭這門語言,就可以通過參考文獻中所列舉的方法學方麵的書籍來學習關於建立測試平颱的更多信息。

內容簡介

《systemverilog驗證》講解瞭SystemVerilog語言的工作原理。介紹瞭類、隨機化和功能覆蓋率等測試手段和概念,並且在創建測試平颱方而提供瞭很多引導性的建議。《systemverilog驗證》藉助大量的實例說明SystemVerilog的各種驗證方法,以及如何根據實際的應用情況選擇優的方法達到盡可能高的覆蓋率。而且,重點演示瞭如何使用麵嚮對象編程(OOP)的方法建立由覆蓋率驅動並且受約束的基本的隨機分層測試平颱,此外,還論述瞭SystemVerilog與C語言的接口技術。

內頁插圖

目錄

目錄
第1章 驗證導論 1
1.1 驗證流程 2
1.1.1 不同層次上的測試 2
1.1.2 驗證計劃 3
1.2 驗證方法學 3
1.3 基本測試平颱的功能 4
1.4 定嚮測試 4
1.5 方法學基礎 5
1.6 受約束的隨機激勵 6
1.7 你的隨機化對象是什麼 7
1.7.1 設備和環境配置 7
1.7.2 輸入數據 8
1.7.3 協議異常、錯誤和違例 8
1.7.4 時延和同步 9
1.7.5 並行的隨機測試 9
1.8 功能覆蓋率 9
1.8.1 從功能覆蓋率到激勵的反饋 10
1.9 測試平颱的構件 11
1.10 分層的測試平颱 11
1.10.1 不分層的測試平颱 12
1.10.2 信號和命令層 13
1.10.3 功能層 14
1.10.4 場景層 14
1.10.5 測試的層次和功能覆蓋率 15
1.11 建立一個分層的測試平颱 16
1.11.1 創建一個簡單的驅動器 16
1.12 仿真環境的階段 16
1.13 最大限度的代碼重用 17
1.14 測試平颱的性能 17
1.15 結束語 18
第2章 數據類型 19
2.1 內建數據類型 19
2.1.1 邏輯(logic)類型 19
2.1.2 雙狀態數據類型 20
2.2 定寬數組 21
2.2.1 定寬數組的聲明和初始化 21
2.2.2 常量數組 22
2.2.3 基本的數組操作——for和foreach 22
2.2.4 基本的數組操作——復製和比較 24
2.2.5 同時使用位下標和數組下標 25
2.2.6 閤並數組 25
2.2.7 閤並數組的例子 26
2.2.8 閤並數組和非閤並數組的選擇 27
2.3 動態數組 27
2.4 隊列 28
2.5 關聯數組 30
2.6 鏈錶 32
2.7 數組的方法 32
2.7.1 數組縮減方法 33
2.7.2 數組定位方法 34
2.7.3 數組的排序 36
2.7.4 使用數組定位方法建立記分闆 36
2.8 選擇存儲類型 37
2.8.1 靈活性 37
2.8.2 存儲器用量 37
2.8.3 速度 38
2.8.4 排序 38
2.8.5 選擇最優的數據結構 39
2.9 使用typedef創建新的類型 39
2.10 創建用戶自定義結構 40
2.10.1 使用struct創建新類型 41
2.10.2 對結構進行初始化 41
2.10.3 創建可容納不同類型的聯閤 41
2.10.4 閤並結構 42
2.10.5 在閤並結構和非閤並結構之間進行選擇 42
2.11 類型轉換 42
2.11.1 靜態轉換 43
2.11.2 動態轉換 43
2.11.3 流操作符 43
2.12 枚舉類型 45
2.12.1 定義枚舉值 46
2.12.2 枚舉類型的子程序 46
2.12.3 枚舉類型的轉換 47
2.13 常量 48
2.14 字符串 48
2.15 錶達式的位寬 49
2.16 結束語 50
第3章 過程語句和子程序 51
3.1 過程語句 51
3.2 任務、函數以及void函數 52
3.3 任務和函數概述 53
3.3.1 在子程序中去掉begin end 53
3.4 子程序參數 53
3.4.1 C語言風格的子程序參數 53
3.4.2 參數的方嚮 54
3.4.3 高級的參數類型 54
3.4.4 參數的缺省值 56
3.4.5 采用名字進行參數傳遞 57
3.4.6 常見的代碼錯誤 57
3.5 子程序的返迴 58
3.5.1 返迴(return)語句 58
3.5.2 從函數中返迴一個數組 59
3.6 局部數據存儲 60
3.6.1 自動存儲 60
3.6.2 變量的初始化 60
3.7 時間值 61
3.7.1 時間單位和精度 61
3.7.2 時間參數 62
3.7.3 時間和變量 62
3.7.4 $time與$realtime的對比 63
3.8 結束語 63
第4章 連接設計和測試平颱 65
4.1 將測試平颱和設計分開 65
4.1.1 測試平颱和DUT之間的通信 66
4.1.2 與端口的通信 66
4.2 接口 68
4.2.1 使用接口來簡化連接 68
4.2.2 連接接口和端口 70
4.2.3 使用modport將接口中的信號分組 70
4.2.4 在總綫設計中使用modport 71
4.2.5 創建接口監視模塊 71
4.2.6 接口的優缺點 72
4.2.7 更多例子和信息 73
4.3 激勵時序 73
4.3.1 使用時鍾塊控製同步信號的時序 73
4.3.2 接口中的logic和wire對比 74
4.3.3 Verilog的時序問題 75
4.3.4 測試平颱—設計間的競爭狀態 76
4.4.4 程序塊(ProgramBlock)和時序區域(TimingRegion) 76
4.3.6 仿真的結束 78
4.3.7 指定設計和測試平颱之間的延時 78
4.4 接口的驅動和采樣 79
4.4.1 接口同步 79
4.4.2 接口信號采樣 79
4.4.3 接口信號驅動 80
4.4.4 通過時鍾塊驅動接口信號 81
4.4.5 接口中的雙嚮信號 82
4.4.6 為什麼在程序(program)中不允許使用always塊 83
4.4.7 時鍾發生器 83
4.5 將這些模塊都連接起來 84
4.5.1 端口列錶中的接口必須連接 85
4.6 頂層作用域 85
4.7 程序——模塊交互 87
4.8 SystemVerilog斷言 88
4.8.1 立即斷言(ImmediateAssertion) 88
4.8.2 定製斷言行為 88
4.8.3 並發斷言 89
4.8.4 斷言的進一步探討 90
4.9 四端口的ATM路由器 90
4.9.1 使用端口的ATM路由器 90
4.9.2 使用端口的ATM頂層網單 91
4.9.3 使用接口簡化連接 94
4.9.4 ATM接口 94
4.9.5 使用接口的ATM路由器模型 95
4.9.6 使用接口的ATM頂層網單 95
4.9.7 使用接口的ATM測試平颱 96
4.10 ref端口的方嚮 97
4.11 仿真的結束 97
4.12 LC3取指模塊的定嚮測試(directedtest) 97
4.13 結論 102
第5章 麵嚮對象編程基礎 103
5.1 概述 103
5.2 考慮名詞,而非動詞 103
5.3 編寫第一個類(Class) 104
5.4 在哪裏定義類 105
5.5 OOP術語 105
5.6 創建新對象 106
5.6.1 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 106
5.6.2 定製構造函數(Constructor) 106
5.6.3 將聲明和創建分開 108
5.6.4 new()和new[]的區彆 108
5.6.5 為對象創建一個句柄 108
5.7 對象的解除分配(deallocation) 109
5.8 使用對象 110
5.9 靜態變量和全局變量 111
5.9.1 簡單的靜態變量 111
5.9.2 通過類名訪問靜態變量 112
5.9.3 靜態變量的初始化 112
5.9.4 靜態方法 112
5.10 類的方法 114
5.11 在類之外定義方法 115
5.12 作用域規則 116
5.12.1 this是什麼 118
5.13 在一個類內使用另一個類 119
5.13.1 我的類該做成多大 120
5.13.2 編譯順序的問題 121
5.14 理解動態對象 121
5.14.1 將對象傳遞給方法 121
5.14.2 在任務中修改句柄 123
5.14.3 在程序中修改對象 123
5.14.4 句柄數組 124
5.15 對象的復製 125
5.15.1 使用new操作符復製一個對象 125
5.15.2 編寫自己的簡單復製函數 126
5.15.3 編寫自己的深層復製函數 127
5.15.4 使用流操作符從數組到打包對象,或者從打包對象到數組 128
5.16 公有和私有 130
5.17 題外話 130
5.18 建立一個測試平颱 131
5.19 結論 132
第6章 隨機化 133
6.1 介紹 133
6.2 什麼需要隨機化 133
6.2.1 器件配置 134
6.2.2 環境配置 134
6.2.3 原始輸入數據 135
6.2.4 封裝後的輸入數據 135
6.2.5 協議異常、錯誤(error)和違規(violation) 135
6.2.6 延時 135
6.3 SystemVerilog中的隨機化 135
6.3.1 帶有隨機變量的簡單類 136
6.3.2 檢查隨機化(randomize)的結果 137
6.3.3 約束求解 137
6.3.4 什麼可以被隨機化 137
6.4 約束 137
6.4.1 什麼是約束 138
6.4.2 簡單錶達式 139
6.4.3 等效錶達式 139
6.4.4 權重分布 140
6.4.5 集閤(set)成員和inside運算符 141
6.4.6 在集閤裏使用數組 142
6.4.7 條件約束 145
6.4.8 雙嚮約束 145
6.4.9 使用閤適的數學運算來提高效率 146
6.5 解的概率 147
6.5.1 沒有約束的類 147
6.5.2 關係操作 147
6.5.3 關係操作和雙嚮約束 148
6.5.4 使用solve before約束引導概率分布 148
6.6 控製多個約束塊 149
6.7 有效性約束 150
6.8 內嵌約束 151
6.9 pre_randomize和post_randomize函數 152
6.9.1 構造浴缸型分布 152
6.9.2 關於void函數 153
6.10 隨機數函數 153
6.11 約束的技巧和技術 154
6.11.1 使用變量的約束 154
6.11.2 使用非隨機值 155
6.11.3 用約束檢查值的有效性 156
6.11.4 隨機化個彆變量 156
6.11.5 打開或關閉約束 156
6.11.6 在測試過程中使用內嵌約束 158
6.11.7 在測試過程中使用外部約束 158
6.11.8 擴展類 159
6.12 隨機化的常見錯誤 159
6.12.1 小心使用有符號變量

精彩書摘

  第1章 驗證導論
  “有些人相信,我們缺乏能夠描述這個完美世界的編程語言……”
  ——《黑客帝國》,1999
  設想一下,你被委任去為彆人建一幢房子。你該從哪裏開始呢?是不是一開始就考慮如何選擇門窗、塗料和地毯的顔色,或者浴室的用料?當然不是!首先你必須考慮房的主人將如何使用房子內部的空間,這樣纔能確定應該建造什麼類型的房子。你應該考慮的問題是他們是喜歡烹飪並且需要一個高端的廚房,還是喜歡在傢裏邊看電影邊吃外賣比薩?他們是需要一間書房或者額外的臥室,還是受預算所限要求更簡樸一些?
  在開始學習有關SystemVerilog語言的細節之前,你需要理解如何製訂計劃來驗證你的設計,以及這個驗證計劃對測試平颱結構的影響。如同所有房子都有廚房、臥室和浴室一樣,所有測試平颱也都需要共享一些用於産生激勵和檢驗激勵響應的結構。本章將就測試平颱的構建和設計給齣一些引導性的建議和編碼風格方麵的參考,以滿足個性化的需要。這些技術使用瞭Bergeron等人2006年所著《SystemVerilog驗證方法學》書中的一些概念,但不包括基本類。
  作為一個驗證工程師,你能學到的最重要的原則是“程序漏洞利大於弊”。不要因為害羞而不敢去找下一個漏洞,每次找到漏洞都應該果斷報警並記錄下來。整個項目的驗證團隊假定設計中存在漏洞,所以在流片之前每發現一個漏洞就意味著最終到客戶手裏少一個漏洞。你應該盡可能細緻深入地去檢驗設計,並提取齣所有可能的漏洞,盡管這些漏洞可能很容易修復。不要讓設計者拿走瞭所有的榮譽——沒有你的耐心細緻、花樣翻新的驗證,設計有可能無法正常工作!

前言/序言

  SystemVerilog語言的齣現隻有短短幾年的時間,目前市麵上關於systemVerilog語言的中文書籍並不多見,而且大多都是介紹systemVerilog語言的設計特性。實際上,SystemVerilog語言除瞭具有設計特性外,還具有驗證及其他諸多方麵的特性。“驗證”經常被認為是簡單的仿真,這當然是一種誤解,本書將告訴你其中緣由。
  本書主要介紹SystemVerllog語言的驗證技術,尤其側重闡述如何使用受約束的隨機測試來達到令人滿意的覆蓋率。原著作者剋裏斯·斯皮爾(chrisSpear)是一名資深的數字電路工程師,在軟件編程方麵有很豐富的經驗,書中的很多觀點和例子就來自於作者平時工作的積纍。本書沒有深奧的理論,敘述上深入淺齣。而且由於作者同時也精通c++、Verilog和Vera等編程語言,所以書中對於systemVerilog與這些語言之間的差彆以及易混淆的地方交代得十分清楚,特彆適閤systemerilog的初學者閱讀。
  本書的翻譯過程頗為波摺,前後總共持續瞭一年多的時間。當我們在2008年初開始著手翻譯工作時,使用的還是本書的第一版。但翻譯工作進行到將近一半時。獲悉本書的第二版即將發行,於是轉為等待翻譯第二版。第二版除瞭章節內容上有所增補以外,原有章節的很多字句也有所改動,隻得重新翻譯、校對。
  本書的翻譯具體分工如下:第6、11章的翻譯由張春負責;前言和第1、2、3、7、9章的翻譯由麥宋平負責;第4、5、8、10、12章的翻譯由趙益新負責;全書的審校和最終定稿由張春負責。
  衷心感謝清華大學微電子學研究所的王誌華教授,他在本書翻譯之初就提齣瞭很多具有指導性的意見,並且為翻譯工作提供瞭很多支持。
  衷心感謝科學齣版社的支持,正是齣版社各位編輯的鼓勵和督促,以及他們勤勤懇懇的工作,纔使得本書的中譯本得以如期與讀者見麵。
  由於本書的翻譯稿齣現第一版和第二版交叉,新詞匯又比較多。圃於譯者的經驗和水平,雖然經過多次仔細的斟酌和校對。仍難免存在不準確和紕漏的地方,請讀者不吝批評指正!
《硬件驗證之道:從原理到實踐的SystemVerilog精要》 在日新月異的電子設計領域,硬件的復雜性呈指數級增長,對驗證的需求也隨之水漲船高。一款功能完善、性能卓越的芯片,其背後離不開一絲不苟、嚴謹高效的驗證過程。本書旨在為廣大硬件工程師、驗證工程師以及對芯片驗證充滿興趣的學習者,提供一套全麵、係統且極具實踐指導意義的SystemVerilog驗證方法論。我們不僅會深入探討SystemVerilog語言的核心特性,更會聚焦於如何利用這些特性構建齣高效、可維護且易於擴展的驗證環境,從而顯著提升驗證的效率和質量。 第一部分:夯實基礎——理解驗證的本質與SystemVerilog的基石 在踏入SystemVerilog的殿堂之前,理解硬件驗證的本質至關重要。本部分將首先剖析現代SoC(System-on-Chip)設計中驗證所麵臨的挑戰,包括規模龐大、接口眾多、時序復雜以及功耗管理等難題。我們將探討不同的驗證策略,如仿真、形式驗證、靜態時序分析等,並闡述為何基於SystemVerilog的動態仿真仍然是當前驗證的主流方法。 隨後,我們將深入SystemVerilog語言的基石——數據類型和結構。我們將詳細介紹SystemVerilog引入的強大數據類型,如`logic`、`bit`、`byte`、`int`、`longint`等,以及如何利用它們更精確地描述硬件信號和狀態。此外,我們還會探討用戶自定義類型,包括`typedef`、`struct`、`union`、`enum`等,以及它們在構建清晰、結構化驗證模型中的作用。理解並熟練運用這些數據類型,是編寫高效驗證代碼的第一步。 第二部分:構建強大的驗證組件——麵嚮對象的威力 SystemVerilog之所以成為現代硬件驗證的事實標準,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其對麵嚮對象編程(OOP)範式的支持。本部分將是本書的核心內容之一,我們將係統性地講解OOP在驗證領域的應用。 類(Class)與對象(Object): 我們將深入理解類的概念,如何定義類的屬性(成員變量)和方法(成員函數),以及如何創建類的實例(對象)。通過大量的實例,您將學會如何將驗證中的各種組件,如事物模型(transaction)、序列(sequence)、驅動(driver)、監視器(monitor)、檢查器(checker)等,抽象成類,從而實現代碼的復用和模塊化。 繼承(Inheritance): 學習如何利用繼承機製,構建不同層次的驗證組件。例如,可以定義一個通用的事物模型基類,然後派生齣各種具體的事務類型,如AXI事務、APB事務等。這極大地簡化瞭代碼的維護和擴展。 多態(Polymorphism): 探索多態性如何使驗證環境更加靈活。通過虛方法(virtual methods)和動態綁定,我們可以編寫通用的測試用例,而無需關心具體的事務類型或驅動器實現。 封裝(Encapsulation): 理解封裝的好處,如何通過訪問控製符(`local`、`protected`、`public`)來保護類的內部狀態,並提供清晰的接口供外部訪問。這有助於構建健壯、易於調試的驗證環境。 約束(Constraints): 約束隨機化是SystemVerilog驗證中最具革命性的特性之一。本部分將詳細介紹約束塊(`constraint`)的使用,包括各種約束錶達式、權重(`dist`)、軟約束(`soft`)、硬約束(`hard`)以及約束對象。您將學會如何定義隨機化的範圍和分布,從而生成各種場景的激勵,有效地發現隱藏的Bug。我們將演示如何利用約束來生成具有挑戰性的測試嚮量,覆蓋各種邊界條件和異常情況。 第三部分:搭建高效的驗證平颱——UVM(Universal Verification Methodology)的實踐 僅僅掌握SystemVerilog語言本身是不夠的,構建一個標準、可重用且高效的驗證平颱是驗證成功的關鍵。本部分將重點介紹行業標準的UVM(Universal Verification Methodology)。 UVM的架構與組件: 我們將詳細講解UVM的核心組件,包括`uvm_component`、`uvm_object`、`uvm_transaction`、`uvm_sequence`、`uvm_driver`、`uvm_monitor`、`uvm_scoreboard`、`uvm_agent`、`uvm_environment`以及`uvm_test`。您將理解各個組件的職責和它們之間的交互關係。 功能覆蓋率(Functional Coverage): 驗證的最終目標是確保設計的功能已經得到充分驗證。本部分將深入講解如何利用SystemVerilog的覆蓋率點(`covergroup`、`coverpoint`、`cross`)來定義和收集功能覆蓋率。您將學會如何規劃覆蓋率,以衡量驗證的完備性,並指導後續的驗證工作。 斷言(Assertions): 斷言是SystemVerilog中用於在運行時檢查設計行為的強大工具。我們將介紹SystemVerilog的內置斷言(SVA - SystemVerilog Assertions)以及如何編寫清晰、簡潔的斷言來捕獲時序錯誤、協議違規以及不期望的狀態。我們將演示如何在UVM環境中集成斷言,以實現更早、更有效的Bug檢測。 配置與參數化: UVM提供強大的配置機製,允許您在運行時靈活地配置驗證環境的各個部分。我們將講解如何使用`uvm_config_db`來傳遞配置信息,如何利用參數化(`parameter`)來定製組件的行為,從而提高驗證環境的重用性和靈活性。 序列(Sequences)與序列項(Sequence Items): 學習如何設計和實現復雜的激勵序列,通過`uvm_sequence`來驅動驗證。我們將探討如何編寫可重用的序列庫,以及如何利用序列的繼承和組閤來生成更豐富的測試場景。 第四部分:深入驗證技術——高級主題與最佳實踐 在掌握瞭UVM的基本框架之後,本部分將帶領您深入探索更高級的驗證技術和最佳實踐,以應對更復雜的驗證挑戰。 激勵生成(Stimulus Generation): 除瞭基礎的約束隨機化,我們還將探討更高級的激勵生成技術,例如基於覆蓋率驅動的激勵生成(CDG - Coverage-Driven Generation)、場景驅動的激勵生成(SDG - Scenario-Driven Generation)以及模型檢查(Model Checking)與仿真相結閤的方法。 場景建模(Scenario Modeling): 學習如何構建精確的場景模型,以反映真實世界的應用場景或潛在的異常工況。我們將介紹不同的場景建模方法,以及如何將這些模型集成到UVM環境中。 接口(Interfaces)與協議驗證: 現代SoC設計中充滿瞭各種接口和通信協議。本部分將詳細講解如何使用SystemVerilog的接口(`interface`)來封裝通信協議,以及如何在此基礎上構建高效的協議驗證器。我們將以常見的總綫協議(如AXI、AHB、APB)為例,演示如何設計相應的激勵和檢查。 性能驗證與功耗驗證: 隨著芯片性能和功耗要求的日益提高,對這些方麵的驗證也變得至關重要。本部分將介紹一些常用的性能驗證和功耗驗證的策略和技術,以及如何在SystemVerilog和UVM環境中實現這些驗證。 代碼規範與調試技巧: 編寫高質量的驗證代碼是提高驗證效率的關鍵。我們將分享一些SystemVerilog和UVM的編碼規範,以及一些實用的調試技巧,幫助您更快地定位和解決問題。 與RTL交互: 學習如何有效地將SystemVerilog驗證環境與RTL設計代碼進行集成,並進行聯調。我們將探討如何編寫頂層模塊,如何處理時鍾和復位信號,以及如何使用仿真器提供的調試工具。 第五部分:案例研究與進階應用 理論學習最終需要通過實踐來鞏固。本部分將通過精心設計的案例研究,將前麵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我們將選擇一些典型的IP核(如UART、SPI、I2C等)或簡單的SoC模塊,從零開始構建完整的SystemVerilog驗證環境。通過這些案例,您將親身體驗從需求分析、驗證計劃、驗證環境搭建、激勵生成、覆蓋率收集到問題分析的全過程。 此外,我們還將探討一些進階的應用方嚮,如: 形式驗證(Formal Verification)的輔助應用: 瞭解形式驗證在發現特定類型的Bug(如死鎖、異步FIFO溢齣等)上的優勢,以及如何將其與SystemVerilog仿真驗證進行互補。 混閤信號驗證(Mixed-Signal Verification): 簡要介紹在驗證包含模擬和數字部分的芯片時,SystemVerilog在數字驗證部分可以扮演的角色,以及與模擬驗證工具的結閤。 低功耗驗證(Low-Power Verification): 深入探討針對低功耗設計的驗證方法,包括功耗模式切換、時鍾門控、電源門控等場景的驗證。 結語 本書的目標是提供一個堅實的SystemVerilog驗證知識體係,並培養讀者獨立構建和管理復雜驗證環境的能力。通過係統性的學習和大量的實踐,您將能夠遊刃有餘地應對各種硬件驗證的挑戰,為設計齣高性能、高可靠性的芯片貢獻力量。我們相信,本書將成為您在硬件驗證領域不斷進取的寶貴夥伴。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內容,對於我這樣的初學者來說,簡直就是一場及時雨,讓我避免瞭在驗證的汪洋大海中迷失方嚮。在閱讀這本書之前,我對於 SystemVerilog 的瞭解僅限於一些基本的語法,對於如何進行有效的驗證完全沒有概念。這本書從零開始,一步步地引領我進入瞭 SystemVerilog 驗證的世界。它循序漸進的講解方式,讓我覺得學習過程是如此的順暢。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於“約束隨機”的講解,作者用瞭很多生動形象的比喻,讓我這個初學者也能輕鬆理解其核心思想。而且,書中提供的那些示例代碼,都非常貼近實際應用,我可以直接拿來參考和學習。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不再是那個對驗證一無所知的小白,而是能夠開始構建自己的驗證環境,並且有信心去應對更復雜的驗證任務。

評分

我不得不說,這本書的內容,絕對是那些想要在 FPGA 或 ASIC 驗證領域深耕的技術人員的寶藏。它並非止步於基礎語法的介紹,而是將 SystemVerilog 的強大功能與實際的驗證流程巧妙地結閤起來。書中對“覆蓋率”的闡述,讓我對如何衡量驗證的有效性有瞭全新的認識,它不再是簡單的一個數字,而是指導我們如何更全麵、更深入地去發現設計中的潛在問題。此外,書中在設計可復用驗證組件(VCM)方麵的講解,也給我帶來瞭極大的啓發。它讓我理解瞭如何通過良好的架構設計,來提升驗證環境的可維護性和可擴展性,這對於大型項目的驗證來說至關重要。總而言之,這本書為我提供瞭一個清晰的驗證思路和一套實用的方法論,讓我在今後的驗證工作中受益匪淺,我感覺自己已經能夠更自信地迎接各種挑戰。

評分

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手冊,更像是一本“驗證的心法秘籍”。它並沒有直接告訴你“怎麼做”,而是告訴你“為什麼這麼做”。很多時候,我們在寫代碼時,往往隻關注功能的實現,而忽略瞭背後更深層次的驗證哲學。這本書則不然,它深入剖析瞭驗證的本質,從設計的可測試性齣發,闡述瞭如何設計齣高效、可維護、可擴展的驗證環境。它強調瞭“思考”在驗證過程中的重要性,鼓勵讀者在寫代碼之前,先進行周密的思考和規劃。我特彆喜歡它在講解“接口”(interface)和“類”(class)時,所傳達的麵嚮對象的設計思想,這對於構建復雜的驗證組件至關重要。它讓我意識到,好的驗證代碼,不僅要能工作,更要優雅、易於理解和復用。這本書讓我從一個“代碼搬運工”蛻變成一個有思考的“驗證工程師”。

評分

這本書的內容,我隻能說,它就像一個經驗豐富的導師,在你迷茫的驗證世界裏,一步步地引導你。我之前在實際項目中接觸過 SystemVerilog,但總感覺自己停留在錶麵,很多高級的驗證技巧和方法論知之甚少。這本書簡直就是及時雨。它沒有上來就給你灌輸復雜的概念,而是從基礎講起,循序漸進地引入瞭諸如約束隨機、覆蓋率驅動驗證、斷言等核心理念。我尤其喜歡它在講解這些概念時,結閤瞭大量的實例代碼,這些代碼不僅簡潔易懂,而且經過瞭精心設計,能夠充分展示所講內容的精髓。讀完每一章,我都能感覺到自己對 SystemVerilog 驗證的理解又深瞭一個層次。最重要的是,這本書讓我明白,驗證不僅僅是寫寫測試用例,而是一個係統性的工程,需要嚴謹的思維和精巧的設計。它讓我看到瞭驗證的藝術性,也激發瞭我進一步深入學習的動力。

評分

說實話,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心裏是抱著一種試試看的心態。畢竟市麵上關於 SystemVerilog 的書籍不少,但真正能做到既深入又易懂的卻不多。然而,這本書完全超齣瞭我的預期。它非常注重驗證的實際應用,從實際的驗證場景齣發,講解 SystemVerilog 的各項特性,而不是孤立地羅列語法。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覆蓋率驅動驗證”的部分,作者詳細闡述瞭如何設定有效的覆蓋率點,如何通過覆蓋率來評估驗證的完備性,以及如何根據覆蓋率反饋來改進測試用例。這一點在實際工作中至關重要,但很多時候卻被忽視。這本書在這方麵給予瞭我極大的啓發。此外,書中對麵嚮對象驗證(OVM/UVM)的介紹也相當到位,雖然它不是一本專門講 UVM 的書,但它提供的基礎知識為理解和學習 UVM 打下瞭堅實的基礎。我感覺這本書就像一本“驗證的指南針”,讓我能夠更清晰地規劃我的驗證學習路徑。

評分

我買瞭三本,幫自己和同學買的。物流很給力,然後東西到手以後,是正版沒問題。紙張質量也很好,油墨很清晰沒有異味。

評分

666

評分

趕上活動價格很給力,希望能耐心看下去吧

評分

是正版,要買正版我隻認京東。

評分

看彆人推薦買的,結果個人覺得很一般,講得不夠細,不夠清晰。

評分

紙張還行,印刷也還行。

評分

紙張還行,印刷也還行。

評分

書不錯,很有用,就是封皮摺瞭一下,有點影響心情

評分

正版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