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GB 50490-2009 城市軌道交通技術規範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GB 50490-2009 城市軌道交通技術規範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中國建築工業齣版社 編
圖書標籤:
  • 城市軌道交通
  • 技術規範
  • GB 50490-2009
  • 行業標準
  • 工程建設
  • 交通運輸
  • 軌道交通
  • 規範標準
  • 城市建設
  • 基礎設施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建築工業齣版社
ISBN:1511217635
版次:1
商品編碼:10011326
包裝:平裝
開本:大32開
齣版時間:2009-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7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GB 50490-2009 城市軌道交通技術規範》是根據原建設部《關於印發(二○○一~二○○二年度工程建設國傢標準製訂、修訂計劃)的通知》(建標〔2002〕85號)和原建設部標準定額司《關於同意將(工程建設標準強製性條文(城市建設部分)——城市軌道交通篇)調整為<城市軌道交通技術規範)的函》(建標標函[2007-]39號)的要求編製的。
  《GB 50490-2009 城市軌道交通技術規範》是以功能和性能要求為基礎的全文強製標準,條款以城市軌道交通安全為主綫,統籌考慮瞭衛生、環境保護、資源節約和維護社會公眾利益等方麵的技術要求,《GB 50490-2009 城市軌道交通技術規範》並未對城市軌道交通的建設和運營提齣全麵、具體的要求。《GB 50490-2009 城市軌道交通技術規範》共分8章,包括總則、術語、基本規定、運營、車輛、限界、土建工程和機電設備。
  《GB 50490-2009 城市軌道交通技術規範》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負責管理和解釋,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地鐵與輕軌研究中心(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負責具體技術內容的解釋。

目錄

1 總則
2 術語
3 基本規定
4 運營
4.1 行車管理
4.2 客運服務
4.3 維修
4.4 車輛基地
5 車輛
5.1 一般要求
5.2 車體
5.3 牽引和製動
5.4 車載設備和設施
6 限界
7 土建工程
7.1 綫路工程
7.2 軌道與路基工程
7.3 建築
7.4 結構工程
8 機電設備
8.1 供電係統
8.2 通信係統
8.3 信號係統
8.4 通風、空調與采暖係統
8.5 給水、排水與消防係統
8.6 火災自動報警係統
8.7 環境與設備監控係統
8.8 自動售檢票係統
8.9 自動扶梯、電梯
8.10 站颱屏蔽門
附:條文說明

精彩書摘

  3 基本規定
  3.0.1 城市軌道交通規劃應符閤城市總體規劃和城市綜閤交通規劃。
  3.0.2 城市軌道交通規劃應明確城市軌道交通的功能定位、與其他交通方式的關係、發展模式和不同規劃期的發展目標,提齣網絡規劃布局以及綫路和設施等用地的規劃控製要求。
  3.0.3 城市軌道交通的建設和運營應以乘客需求為目標,應做到資源共享和方便乘客使用。
  3.0.4 城市軌道交通在設計使用年限內,應確保正常使用時的安全性、可靠性、可用性、可維護性的要求。
  3.0.5 城市軌道交通應采用質量閤格並符閤要求的材料與設備。
  3.0.6 城市軌道交通應具有消防安全性能,應配備必要的消防設施,應具備乘客和相關人員安全疏散及方便救援的條件。
  3.0.7 城市軌道交通應采取有效的防淹、防雪、防滑、防風雨、防雷等防止自然災害侵害的措施。
  3.0.8 車輛和機電設備應滿足電磁兼容要求,投入使用前,應經過電磁兼容測試並驗收閤格。
  3.0.9 供乘客自行操作的設備,應易於識彆,並應設在便於操作的位置;當乘客使用或操作不當時,不應導緻危及乘客安全和設備正常工作的事件發生。
  3.0.10 車輛、車站及相應設施,應符閤乘輪椅者、拄盲杖者及使用助行器者的通行與使用要求。
  3.0.11 全封閉運行的城市軌道交通車站應設置公共廁所。
  3.0.12 城市軌道交通的建設和運營應確保相鄰建(構)築物的安全,必要時應進行拆遷或采取安全保護措施。

前言/序言


《百年風雨:中國城市軌道交通發展史略》 第一章:萌芽與探索(19世紀末-20世紀初) 在中國近代化的大潮中,城市交通的革新與發展始終是國傢進步的重要脈搏。19世紀末20世紀初,隨著租界在各大港口城市的設立,西方先進的城市規劃理念與交通技術開始零星傳入。狹窄的街道、馬車和人力黃包車已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人口和商業活動的需求。在這樣的背景下,一些有識之士開始朦朧地意識到,需要一種更高效、更現代的城市交通方式。 彼時,盡管“軌道交通”的概念尚未明確,但蒸汽機車的齣現及其在鐵路運輸上的成功應用,無疑為人們打開瞭新的視野。在上海、天津等少數對外開放的城市,已經有瞭初步的鐵路網絡,雖然主要服務於港口與內陸的連接,但其巨大的運力潛力和速度優勢,已引起部分官員和實業傢的關注。一些關於城市內部是否可以修建類似“小鐵路”的設想,雖然在當時技術條件和資金支持上都難以實現,卻已隱約勾勒齣軌道交通的雛形。 此階段的研究和設想,更多地停留在理論和初步的願景層麵。少數留洋歸來的工程師,憑藉其在西方國傢接觸到的電車、地鐵等先進交通方式的經驗,曾嘗試在國內提齣相關的構想。然而,當時的中國正經曆著內憂外患,民族工業尚未起步,國傢整體經濟實力薄弱,加上技術人纔的匱乏,使得這些超前的想法難以落地。即便是早期的殖民者,在建設租界時,也僅限於一些基礎的道路和有軌電車綫路,這些綫路往往服務於特定區域和外籍人士,與真正意義上的城市公共交通係統尚有距離。 盡管如此,這一時期對高效城市交通的初步探索,為後來的發展埋下瞭思想的種子。它如同在沉睡的土地上播下的第一粒種子,雖然尚未萌芽,卻已蘊含著無限生機。這段曆史,是中華民族在被動接受西方文明的同時,開始主動思考和探索自身城市化發展道路的早期寫照。 第二章:艱難的起步與時代的阻礙(20世紀初-1949年) 進入20世紀,隨著民族資本主義的興起,以及城市人口的急劇膨脹,城市交通問題日益凸顯,有軌電車的齣現成為城市交通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裏程碑。1906年,中國第一條有軌電車綫路在天津投入運營,緊隨其後,上海、北京、廣州、瀋陽等城市也相繼修建瞭自己的有軌電車係統。這些有軌電車以其相對穩定、準時的特點,極大地緩解瞭城市交通壓力,並成為許多城市居民日常齣行的重要方式。 然而,有軌電車的建設和運營並非一帆風順。受製於當時的技術水平、資金短缺以及動蕩的政治局勢,絕大多數的電車綫路都集中在少數幾個大城市,且多為私人或外國資本經營。綫路的鋪設往往以盈利為主要目的,覆蓋範圍有限,難以真正惠及廣大市民。同時,電車軌道與普通道路混行,不僅影響瞭其他交通工具的通行,也加劇瞭道路的擁堵。 在這一時期,關於地下鐵路(地鐵)的設想也並非沒有。例如,在20世紀20年代,上海就有過修建地鐵的初步計劃,但由於種種原因,這些計劃最終都未能實現。日本侵華戰爭的爆發,更是將中國城市軌道交通的發展進程徹底打斷。許多已有的綫路遭到破壞,建設工作被迫停止,城市交通係統陷入癱瘓。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中國的城市軌道交通發展狀況可謂是“星星之火,尚未成燎原之勢”。雖然有瞭一些初步的探索和建設,但整體而言,仍處於非常落後的狀態。技術基礎薄弱,人纔匱乏,建設資金嚴重不足,政治和經濟的不穩定,都成為阻礙其大規模發展的巨大障礙。這段曆史,是一部充滿艱辛的探索史,也是一部被時代洪流阻礙的發展史,它為新中國成立後城市軌道交通的重建和發展,留下瞭寶貴的經驗和深刻的教訓。 第三章:新中國的序麯與初步規劃(1949年-1970年代末)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百廢待興。城市建設作為國傢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被提上議事日程。然而,在最初的幾十年裏,國傢發展的重心主要集中在工業基礎建設和國防建設上,城市軌道交通的發展,特彆是地鐵等大規模、高投入的項目,並非優先項。 這一時期,一些城市的有軌電車係統得到瞭一定的恢復和擴建。例如,北京、上海等城市,在原有基礎上對有軌電車綫路進行瞭修繕和延長,並逐步實現車輛的國産化。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瞭當時城市交通的壓力,也為後來的城市軌道交通發展積纍瞭一定的運營經驗。 與此同時,一些有遠見的城市規劃者和工程師,開始意識到隨著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和人口的持續增長,傳統的地麵交通模式將難以滿足未來的需求。關於地下鐵路建設的設想,開始在一些內部的規劃和研究中齣現。例如,在北京,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就曾有過修建地鐵的設想,並開始瞭相關的勘察和研究工作。其初衷,除瞭解決城市交通擁堵問題外,還帶有一定的國防考慮,即在戰時能夠提供可靠的交通運輸通道。 然而,由於當時國傢經濟條件的限製,以及優先發展其他基礎工業的戰略考量,地鐵建設始終未能進入實質性階段。即便是對技術和方案的研究,也往往受到國際局勢和技術引進睏難的影響。這一時期,中國城市軌道交通的發展,更多的是一種“蓄勢待發”的狀態,雖然麵臨諸多睏難,但對未來發展的思考從未停止。 進入70年代末,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中國經濟開始步入快速發展的軌道,城市化進程也加速推進。城市交通的矛盾日益尖銳,對更高效、更大運力的公共交通方式的需求變得愈發迫切。在這種背景下,之前停滯不前的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和研究,開始重新活躍起來,為即將到來的大規模建設奠定瞭基礎。 第四章:騰飛的時代:地鐵建設的全麵展開(1980年代-2000年代) 改革開放的春風吹來瞭中國城市軌道交通發展的黃金時代。自20世紀80年代起,中國各大城市紛紛將目光投嚮瞭建設現代化的城市軌道交通係統,特彆是地鐵。1984年,北京地鐵2號綫(環綫)全綫貫通,標誌著中國大陸地鐵建設進入瞭一個嶄新的階段。 隨後的十幾年,是中國地鐵建設的“初步探索與積纍期”。上海、廣州、天津、南京、成都、武漢等城市,也陸續開始瞭地鐵的規劃、設計和建設。這一時期,中國在地鐵建設方麵,積極引進國外先進的技術、設備和管理經驗,與國際頂尖的工程公司和製造商展開閤作。通過消化吸收再創新,中國本土的軌道交通技術、設備製造能力和工程建設水平得到瞭顯著提升。 地鐵的建設不僅僅是簡單的工程施工,它更是城市現代化進程的縮影。地鐵的修建,極大地緩解瞭城市交通擁堵的難題,提高瞭居民齣行的效率和舒適度,也帶動瞭沿綫地區的經濟發展和城市形態的優化。同時,地鐵建設也催生瞭包括隧道掘進、軌道鋪設、供電係統、信號控製、車輛製造等一係列相關産業的發展,形成瞭龐大的産業鏈。 在這個階段,中國在地鐵建設方麵,也積纍瞭寶貴的經驗。從最初的參照國外模式,到逐漸形成符閤中國國情的建設思路,再到自主創新能力的不斷增強,中國地鐵建設者們剋服瞭資金、技術、人纔等諸多睏難,創造瞭一個又一個的“中國速度”和“中國奇跡”。 然而,這一時期,城市軌道交通的技術標準和規範體係,也處在不斷完善和發展的過程中。隨著建設規模的擴大和技術的進步,國傢層麵開始意識到建立統一、規範的技術標準的重要性。這為後來更加係統化、科學化的行業標準製定奠定瞭基礎。 第五章:規範與發展:邁嚮高質量建設的新篇章(21世紀初至今) 進入21世紀,中國城市軌道交通迎來瞭前所未有的發展浪潮。建設速度之快、規模之大,令世界矚目。數以百計的城市軌道交通綫路在全國各地相繼開工和建成,城市軌道交通網絡以前所未有的密度和廣度覆蓋瞭中國的大江南北。 麵對如此迅猛的發展,如何確保城市軌道交通的建設質量、運營安全、技術先進性和可持續性,成為一項亟待解決的挑戰。國傢開始高度重視行業標準的建設和完善,以期通過統一的技術規範,引導和約束行業健康發展。 在此背景下,《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GB 50490-2009 城市軌道交通技術規範》應運而生。這部標準的齣颱,標誌著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進入瞭一個更加注重精細化、規範化和係統化管理的時代。它涵蓋瞭城市軌道交通工程的勘察、設計、施工、驗收等全過程的技術要求,對工程質量、安全保障、環境保護、節能減排等方麵都提齣瞭明確的標準和指導。 GB 50490-2009的發布,並非一蹴而就,而是對過去幾十年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經驗的總結提煉,是對國內外先進技術和管理理念的吸收融閤。它為我國城市軌道交通的規劃、設計、建設、運營提供瞭權威的技術遵循,有效避免瞭建設中的盲目性和隨意性,提高瞭工程質量和安全水平。 在此基礎上,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城市發展需求的變化,中國城市軌道交通標準體係也在持續更新和完善。新的技術,如智能化、綠色化、大運量化等,不斷被引入和推廣,並逐步體現在後續的標準修訂和新標準的製定中。 可以說,從最初的萌芽與探索,到艱難的起步與時代的阻礙,再到新中國的序麯與初步規劃,以及騰飛的時代:地鐵建設的全麵展開,中國城市軌道交通走過瞭一條充滿挑戰又輝煌的道路。而GB 50490-2009的頒布,則是這一發展曆程中一個重要的裏程碑,它標誌著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進入瞭一個以標準為引領,追求高質量、高效率、可持續發展的新篇章。這條蜿蜒前行的巨龍,正以更加堅實、更加科學的步伐,為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和人民的美好生活貢獻著力量。

用戶評價

評分

我花瞭相當長的時間試圖理解其中關於信號係統安全冗餘的部分,那些復雜的邏輯圖和故障診斷流程,簡直讓人頭暈目眩。坦白說,這本書的編排邏輯似乎更傾嚮於遵循行政審批的流程,而不是用戶體驗或知識的循序漸進。每一條規定似乎都是在迴答“這個構件的最小承載力是多少”,卻很少觸及“為什麼需要這個承載力,以及不同設計選擇的優劣勢在哪裏”。這使得閱讀過程變成瞭一種任務,而不是一種探索。我更希望看到一些關於不同技術路綫的對比分析,比如在特定地質條件下,采用哪種盾構技術路綫在經濟性、安全性和對既有建築的影響上錶現更優,並引用一些國際上的最佳實踐作為佐證。這本書給齣的更多是“標準答案”,缺乏對“為什麼是這個答案”的深度探討。對於希望提高決策能力的工程師來說,這本書提供的深度似乎還有提升的空間,它更像是給“執行者”看的,而不是給“規劃者”看的。

評分

這本書的“新”在哪裏,是我在閱讀中不斷尋找的焦點。鑒於城市軌道交通技術日新月異,特彆是關於人工智能在列車運行控製(ATO)和預測性維護方麵的應用,我非常期待看到這套標準對於這些新興技術的接納程度和規範要求。然而,我的感受是,這本書的基調更像是對既有成熟技術的固化和確認。對於那些正在快速迭代的技術領域,標準似乎總是慢半拍。我希望能看到對未來發展趨勢的預留空間,比如對網絡安全在列車通信與信息係統中的強製性要求,或者對下一代傳感器技術的兼容性建議。如果標準過於死闆地限定現有技術,反而會抑製行業的創新活力。我希望它能成為引領技術方嚮的指南針,而不是僅僅記錄過去成就的博物館。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嗯,很有那種官方文件特有的嚴肅感,那種深藍色的底色配上燙金的字體,一看就知道是正經的行業標準。我本來是抱著學習新知識的心態去翻閱的,想著能從中窺見一些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領域的前沿技術和規範要求。然而,當我真正沉浸其中時,那種期待感卻逐漸被一種近乎枯燥的條文所取代。它更像是一本詳盡的施工手冊,事無巨細地列舉著各種參數和驗收標準,每一個章節都充滿瞭技術術語和精確的數值,讓人感覺像是在啃一塊沒有調味的硬骨頭。對於一個初次接觸這個領域的人來說,要理解這些規範背後的設計哲學和實際應用場景,簡直是一場文字的馬拉鬆。我希望能看到更多關於設計理念的闡述,或者是一些經典案例的剖析,來幫助我更好地理解這些規範是如何在實際工程中發揮作用的,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必須如此”的層麵。整體來說,它更像是一部供專業人士查閱的工具書,而非一本能激發思考的入門讀物。

評分

從排版和可讀性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體驗感確實有待商榷。大量的錶格和引用編號,使得文本的流動性很差,眼睛在不同章節之間來迴跳轉,很容易丟失上下文。每次想查找某個特定的防火等級要求時,都需要對照好幾張索引錶,效率不高。我能理解行業標準必須追求精確性,但這不應該以犧牲閱讀的流暢性為代價。想象一下,如果有一位項目經理在深夜的工地上急需確認一個緊急通風口的設置要求,他需要迅速找到關鍵信息。這本書的結構似乎要求他先通過一個復雜的層級結構纔能到達目標點。如果能增加一些圖示化的流程圖,或者使用更清晰的層級標題和高亮提示關鍵約束條件,相信對於高壓環境下的現場工作會有極大的幫助。它更像是一本需要被仔細研讀的法律文本,而不是一本可以被快速檢索和參考的技術手冊。

評分

我發現這本書在不同專業領域之間的銜接處理上略顯生硬。例如,土建結構部分的要求非常紮實,但當涉及到機電係統安裝或環境控製(如電磁兼容性EMC)時,標準之間的交叉引用顯得有些零散和不連貫。不同專業的工程師在同一項目中共事時,往往需要在不同的章節和附錄中反復比對,以確保所有接口處的兼容性。這讓我感覺這更像是各個子係統標準“拼湊”起來的一部大成之作,而非一個真正意義上“一體化”的係統工程規範。一個真正優秀的行業總則,應該能提供一個清晰的框架,展示所有子係統如何協同工作,特彆是那些關鍵的接口點。缺少這種全局性的、強調係統集成和接口兼容性的論述,使得使用者必須自己去完成這個“集成”的艱巨任務,這無疑增加瞭工程實施的復雜度和潛在風險。

評分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工具參考書!

評分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工具參考書!

評分

專業書籍,針對性強,學習充電啦!

評分

還不錯啦還不錯啦還不錯啦

評分

專業資料,參考標準,用起來方便。

評分

《GB 50490-2009 城市軌道交通技術規範》是以功能和性能要求為基礎的全文強製標準,條款以城市軌道交通安全為主綫,統籌考慮瞭衛生、環境保護、資源節約和維護社會公眾利益等方麵的技術要求,《GB 50490-2009 城市軌道交通技術規範》並未對城市軌道交通的建設和運營提齣全麵、具體的要求。《GB 50490-2009 城市軌道交通技術規範》共分8章,包括總則、術語、基本規定、運營、車輛、限界、土建工程和機電設備。

評分

非常不錯?,推薦大傢購買

評分

。。。。。。。。。。。。

評分

商品不錯,非常喜歡。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