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傷寒論》綜述
概說 主要脈證 辯證
治療 方組論述
預後 兼變證治
閤病 並病
《傷寒論》語釋
詞解 校勘 語釋
提要 淺釋
選注 按語 方解
應用範圍 醫案選錄
內容簡介
漢代張仲景著述的《傷寒論》,是一部理論與實踐相結閤的中醫典籍,是學習研究中醫學的必讀書。但因文字上含義的深奧,注傢學說的不同,閱讀有一定的睏難。《傷寒論譯釋(第4版)》用現代語譯釋瞭全部《傷寒論》,對讀者可有一定的幫助。全書分上、下兩編。上編共六篇,根據傷寒六經病證治內容,用綜閤方式加以係統的闡述。每篇有概說、主要脈證、辨證、治療、方組論述、預後、兼變證治、閤病、並病、小結等,既作瞭全麵性的分析介紹,又揭示齣便於重點掌握的規律。下編十捲,依據明代趙開美本原文編次,逐條譯釋,除原文外,分列校勘、詞解、語譯、提要、淺釋、選注、按語、方解、應用範圍、醫案選錄、結語等項目,從原文的一字一句,到每一證治的理法方藥,不厭求詳,反復闡釋,為歸納古今,揭示新義,提供瞭很多的探討材料。《傷寒論譯釋(第4版)》的譯釋,淺顯易懂,注傢精義,擇善而從,並有重點地把原書的精神實質,加以綜閤論述,使讀者既能掌握重點內容而用於實踐,又便於深入研究。《傷寒論譯釋(第4版)》可供學習中醫,西醫學習中醫,以及教學工作者閱讀和參考。
目錄
上編《傷寒論》綜述
緒論
太陽病篇
一、太陽病概說
二、太陽病的主要脈證
三、太陽病的證候類型
(一)中風
(二)傷寒
(三)溫病
四、太陽病的辨治
(一)太陽中風錶虛證
(二)太陽傷寒錶實證
(三)微邪鬱錶、營衛不和證
(四)太陽溫病之錶證
五、太陽病兼證的辨治
(一)太陽中風兼肺氣上逆證
(二)太陽錶寒兼經俞不利證
(三)太陽病兼裏有鬱熱證
(四)太陽病兼水飲證
(五)太陽病兼水氣停蓄證
(六)太陽病兼下焦蓄血證
(七)太陽病兼裏虛不足證
六、誤治變證的辨治
(一)誤汗變證的辨治
(二)誤下變證的辨治
(三)誤火變證的辨治
七、太陽病類似證的辨治
小結
陽明病篇
一、陽明病概說
二、陽明病的脈證
(一)主要脈證
(二)陽明熱證
(三)陽明實證
三、陽明病的辨證
(一)不惡寒
(二)發熱
(三)汗自齣
(四)口渴
(五)腹滿疼痛
(六)大便秘
(七)小便利
(八)神昏譫語
四、陽明病的治法
(一)清法
(二)下法
五、陽明病變證的辨治
(一)發黃證
(二)蓄血證
(三)虛寒證
六、閤病、並病的辨治
(一)太陽陽明閤病
(二)太陽陽明並病
(三)少陽陽明並病
七、陽明病的預後
小結
少陽病篇
一、少陽病概說
二、少陽病的主要脈證
(一)口苦、咽乾、目眩
(二)往來寒熱
(三)胸脅苦滿
(四)嘿嘿不欲飲食
(五)心煩喜嘔
(六)脈弦細
三、少陽病的治法
四、少陽兼變證的辨治
(一)兼太陽錶不解證治
(二)兼陽明裏實證治
(三)兼裏虛不足證治
(四)兼飲停陽鬱證治
(五)邪氣彌漫虛實夾雜證治
(六)上熱下寒證治
五、閤病、並病的辨治
(一)太陽少陽閤病
(二)陽明少陽閤病
(三)太陽少陽並病
六、熱入血室的辨治
小結
太陰病篇
一、太陰病概說
二、太陰病的主要脈證
三、太陰病的治法
四、太陰病的預後
五、太陰病兼變證的辨治
小結
少陰病篇
一、少陰病概說
二、少陰病寒化證的脈證
(一)無熱惡寒
(二)脈微細
(三)但欲寐
(四)四肢厥冷
(五)下利清榖
三、少陰病寒化證的辨治
(一)陰盛陽虛證治
(二)陰盛格陽證治
(三)陰盛戴陽證治
(四)陰邪與陽藥格拒證治
(五)陰盛陽虛,寒濕鬱滯證治
(六)陰盛陽虛,水氣浸漬證治
(七)虛寒下利,滑脫不禁證治
四、少陰病熱化證的辨冶
(一)陰虛陽亢證治
(二)陰虛水熱相搏證治
(三)陰液下泄,虛火上浮證治
五、少陰病類似證的辨冶
(一)熱厥輕證
(二)肝胃氣逆證
(三)客熱咽痛證
(四)創傷咽痛證
(五)客寒咽痛證
六、少陰病兼證的辨治
(一)少陰陽虛兼太陽錶實證治
(二)少陰陰虛兼陽明裏實證治
七、少陰寒化證的預後
小結
厥陰病篇
一、厥陰病概說
二、陰陽勝復辨證
三、厥陰病的辨治
(一)寒熱夾雜證
(二)寒格胃熱證
(三)邪陷正傷,陽鬱氣
滯證
(四)肝熱下迫證
(五)血虛寒凝證
(六)肝寒上逆證
四、厥陰病變證的辨治
(一)邪轉少陽證
(二)熱結旁流證
(三)餘熱擾膈證
五、各種厥逆證的辨治
(一)寒厥證治
(二)熱厥證治
(三)蛔厥證治
(四)髒厥證治
(五)水厥證治
(六)痰厥證治
六、厥陰病的治禁
(一)不可攻下
(二)不可發汗
(三)癰膿緻嘔,不可治嘔
七、厥陰病的預後
(一)辨欲愈、不愈
(二)辨死候
小結
下編《傷寒論》
捲第
辨脈法第一
平脈法第二
捲第二
傷寒例第三
辨痙、濕、喝脈證第四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上
第五
捲第三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中
第六
捲第四
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下
第七
捲第五
辨陽明病脈證並治第八
辨少陽病脈證並治第九
捲第六
辨太陰病脈證並治第十
辨少陰病脈證並治第十一
辨厥陰病脈證並治第十二
捲第七
辨霍亂病脈證並治第
附一略論“六經鈐
百病
十三
辨陰陽易差後勞復病脈證
並治第十四
辨不可發汗病脈證並治
第十五
辨可發汗病脈證並治
第十六
捲第八
辨發汗後病脈證並治
第十七
辨不可吐第十八
辨可吐第十九
捲第九
辨不可下病脈證並治
第二十
辨可下病脈證並治
第二十一
捲第十一
辨發汗吐下後病脈證並治
第二十二
錄
附二《傷寒論》名
實考
索引
條文索引
第一部分
1~34辨脈篇
35~79平脈篇
80~113傷寒例篇
114~129疰、濕、喝篇
第二部分
1~178太陽篇
179~262陽明篇
263~272少陽篇
273~280太陰篇
281~325少陰篇
326~381厥陰篇
382~391霍亂篇
392~398陰陽易差後勞
復篇
第三部分
1~32不可發汗篇
33~79可發汗篇
80~112發汗後篇
113~116不可吐篇
117~123可吐篇
124~169不可下篇
170~215可下篇
216~287發汗吐下後篇
方劑索引
主要參考書目
精彩書摘
《傷寒論》源齣於《傷寒雜病論》。《傷寒雜病論》是東漢張仲景的著作,由於漢末戰亂頻繁,緻成書不久即散佚不全,經西晉太醫令王叔和對其中“傷寒”部分之內容進行搜集編次,始改名《傷寒論》。但流傳依然不廣,唐代名醫孫思邈直到晚年纔看到比較完整的傳本,經過“以方證同條,比類相附”的整理加工,作為《韆金翼方》的九、十兩捲。王燾編寫《外颱秘要》也引載瞭《傷寒論》部分條文,但內容與《韆金翼方》不盡相同,這可能是因傳本不同的緣故。至宋代治平年間,林億、高保衡等據節度史高繼衝所藏的《傷寒論》校正、印行,全書共分十捲,凡二十二篇,閤三百九十七條,除去重復和缺方共計一百一十二方,即現代所說的宋版《傷寒論》,由此始得廣泛流傳。金代成無己,開始對全文作注,其後注釋《傷寒論》的越來越多,到現在已有數百傢,雖見仁見智,爭議不少,然均可為深人學習、研究《傷寒論》的參考。
可是,《傷寒論》究竟是什麼性質的醫籍?直至現在尚缺乏一緻意見:傷寒學傢大多強調《傷寒論》所論是廣義傷寒,主要根據是《素問·熱論》“今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與《難經》“傷寒有五,有中風,有傷寒,有濕溫,有熱病,有溫病”的論述,從而肯定《傷寒論》是一部討論多種外感熱病的專著。溫病學傢則認為《傷寒論》所論是狹義傷寒,側重於風寒性質的外感病,因而把《傷寒論》與溫病學完全對立起來。前者忽視瞭後世溫病學說的發展、補充,後者貶低瞭《傷寒論》的理論價值。其實《傷寒論》並不是專論外感病,明代方中行就曾指齣:“論病以辨明傷寒,非謂論傷寒之一病也。”柯韻伯說得尤其明確:“原夫仲景之六經,為百病立法,不專為傷寒一科,傷寒雜病,治無二理,鹹歸六經之節製,六經各有傷寒,非傷寒中獨有六經也。”
前言/序言
業師陳亦人教授是研究《傷寒論》的著名學者,從事《傷寒論》教學、研究數十年,力倡“《傷寒論》非外感病專著”之論,他說:“《傷寒論》是一部什麼樣的書呢?是一部經典,是一部聖人的著述,是一部中醫史上承前啓後的巨著,是幾乎所有的成名醫傢共同推崇的一部最最重要的典籍,是伐山之斧,是入道之津梁,而在我看來,更是一部論述疑難病證的專著。”他主持編寫的《傷寒論譯釋》是當代研究《傷寒論》的劃時代的巨著,問世半個世紀,仍享有盛譽而無有替代,雖經多次重印,仍供不應求。1990年,我曾協助老師對《傷寒論譯釋》進行第三次修訂,負責“三陰病篇”的審定,此即《傷寒論譯釋》(第三版)。《傷寒論譯釋》(第三版)問世後,老師發現仍有一些差錯,當獲悉齣版社對該書還將加印時,遂於1996年對該書又進行瞭認真的審閱、校正,以便在加印時改正。近來,齣版社要對《傷寒論譯釋》(第三版)進行再版瞭,為瞭實現老師的遺願,應齣版社商請,在老師1996年校正的基礎上,再次進行瞭認真、仔細的審閱、校對,以盡可能減少差錯,完成老師未盡之心願,報答老師培育之恩,以作為對老師的懷念。
值得提齣的是,讀者應重視對“上編《傷寒論》綜述”的閱讀,這是老師對《傷寒論》進行的高度概括,是點睛之作,特彆是在對《傷寒論》進行係統學習之後,再重讀“《傷寒論》綜述”,您將會有“豁然開朗”之感。
傷寒論譯釋(第4版)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傷寒論譯釋(第4版)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