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国家重点图书规划项目,单字15000余个,复词100000余条,同类词典中规模很大、收条最多、信息量最丰富,20世纪以来白话文语汇、口语词汇、活着的文言词、流传较广的方言词,新兴的外来词囊括无遗,改革开放后的新词语、新义项、有丰富转义的熟语兼收并包,日常生活中流行的专科词语精挑细选,14个附录,知识容量大。
我必须承认,作为一个对语言文字有着某种偏执追求的人,我对于工具书的“检索效率”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这套书在索引和检索系统上的设计,堪称是艺术品级别的优化。首先是清晰的部首查字法,每一页的页眉都标注得清清楚楚,即使用厚厚的书本夹着,定位起来也几乎没有阻碍。更令人称赞的是它的多维度检索支持,比如,我有时候记不清一个词的完整拼音,只需要记住其中几个音节,通过特殊的检索设计,也能较快地锁定范围。而且,我发现它在特定词条下的“关联词推荐”或“近义辨析链”设计得非常人性化,往往在你查阅一个词时,它会顺带引导你注意到几个容易混淆或关联紧密的词语,这种“知识的辐射”是很多简单词典所不具备的。这种高效的连接和导引,极大地提高了我学习和研究的效率,让原本可能耗费大量时间的对比和梳理工作,变得流畅而自然。可以说,它已经超越了一本单纯的查阅工具,更像是一个时刻待命的、深谙语言脉络的私人导师。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设计实在是让人眼前一亮,尤其是那种沉甸甸的纸质感,透着一股子老派的厚重,仿佛一拿起书就能感受到知识的重量。我特意在暖黄色的台灯下翻阅,那种油墨散发的淡淡清香,简直是阅读体验的升华。装帧的细节处理得相当到位,封面烫金的字体在光线下低调地闪烁,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一种低调的华贵。我尤其欣赏那种硬壳精装带来的耐用感,知道它能在我书架上长久地陪伴我,经得起无数次的翻查和折腾。内页的纸张选择也很考究,米白色调对眼睛非常友好,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刺眼疲劳,这对于一个需要经常查阅工具书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每一页的排版都清晰得令人赞叹,字号大小适中,行距疏密得当,即便是查找那些复杂的生僻词汇,也能迅速定位,效率极高。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我深刻体会到编纂者对文字工作者的尊重和对阅读体验的重视。外壳的接缝处处理得圆润平滑,拿在手里,触摸到的不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工艺品。这套书的物理形态本身,就已经提供了一种仪式感的阅读氛围,让人愿意静下心来,沉浸其中,享受与文字对话的宁静时光。
评分说实话,我是一个对旧版工具书怀有深厚感情的人,很多老词典承载着特定时代的印记和权威性。但这套现代汉语词典真正让我折服之处,在于它成功地做到了“立足传统,面向未来”。它在保留了汉语词汇体系的稳定性和规范性的同时,又大胆而审慎地吸纳了当代语言的活力和变化。比如,对于一些新造词和已经被广泛接受的俗语,它给予了恰当的收录和界定,这让这本工具书在保持其“权威性”的同时,也具备了极高的“实用性”。我曾经在撰写一篇关于语言演变趋势的论文时,发现这本书提供的语料和例证比很多专业文献都要来得精准和及时。它就像是一面高清的镜子,清晰地映照出当代汉语的真实面貌,既有历史的沉淀,也有时代的脉搏。这种既能指导规范写作,又能跟上日常交流潮流的特性,使得它在我众多的参考资料中,占据了不可替代的核心位置。
评分从使用体验的角度来看,这套书的“可读性”和“工具性”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我担心过,如此厚重和权威的词典,会不会因为过于追求学术的精确性而变得枯燥乏味,让人望而却步。然而,事实证明我的担忧是多余的。它的释义语言流畅、逻辑清晰,即便是初学者也能在不感到压力的前提下理解复杂的概念。当我偶尔需要查阅一些历史名词或文化典故时,词条的解释往往附带有简明的背景介绍,这极大地丰富了我的知识面,让我不仅仅停留在词义的层面,还能触及到词汇背后的文化土壤。这种“润物细无声”的知识渗透,才是真正高水平工具书的标志。此外,它的装帧虽厚,但重量分布设计合理,即便是平摊在桌面上时,书页也能很好地保持平整,不会因为书脊的紧绷而导致某些部分难以阅读或损伤。这种对“翻阅手感”的细致考量,让我在长时间的案头工作中,始终保持着愉悦的心情。
评分初次接触这套工具书,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其内容的广博与精深,它远超我之前使用过的任何一本同类词典。我习惯性地随机抽取了一些当代网络流行语和一些非常古老的文言词汇进行交叉验证,结果都令人惊喜。对于现代汉语的最新发展,它似乎保持着一种敏锐的捕捉力,收录的角度既全面又不失准确性;而在处理那些历史悠久、用法复杂的词语时,其释义的层层递进和例句的丰富性,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特别是对于那些一词多义、语境依赖性强的词汇,它不仅给出了清晰的语义分支,还辅以精妙的语境说明,这对于提升使用者对汉语复杂性的理解,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我曾花了一个下午专门研究某个常用动词在不同文学作品中的细微差别,这本书提供的详尽辨析,让我对那个词的理解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它不仅仅是告诉你“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更是在潜移默化中,教你“这个词应该如何、在什么情境下使用”。这种深度挖掘和精准梳理的能力,体现了编纂团队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让人由衷地佩服。
评分不错的词典,不过有些词语解说比较有斗争性。
评分表明同实异名的名物词的另一名称(参见上条的“举例”)。
评分相当不错的书,先买了慢慢读,好书让人进步
评分非常不错,很全面的一套词典,比商务版的现汉好。
评分东西不错哦 东西不错哦
评分11.也省作 表明条目的缩略形式。
评分5.本词典不标注变调。部分重叠式词语,在叠字音义不变的情况下,按该字的原读音标注。
评分作为权威性语文辞书《现代汉语词典》,其释义达到了较高的质量。该书所涉古词语占全书相当比重,但其释义问题较多,可以说古词语是其释义的盲区。这也是该词典研究的冷角。今选明显失误的若干条进行辨正,按致误的主要特征分为四个小类:一、不明古名物而误;二、混淆近似事物而误;三、不解词素义而误;四、不辨旧注,未利用文物考古资料而误。以引起大家的重视,促进其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评分第一章 訓詁和訓詁學 第一節 什麽是訓詁 第二節 訓詁的起源 第三節 什麽是訓詁學 第四節 訓詁學和相關學科的關係第二章 訓詁學的功用 第一節 指導古文學習 一、掌握正確的詞義訓釋原則 二、合理利用注解 三、知其然並且知其所以然 第二節 指導古文獻校理 一、關於標點 二、關於校勘 三、關於注釋 四、關於翻譯 五、關於辨偽 六、關於辑侠 第三節 指導辭書编纂 一、詞條或義項失收 二、釋義不確 三、源流失考第三章 訓詁著作(上)·古書注解 第一節 兩漢時期 第二節 魏晉南北朝隋時期 第三節 唐代 第四節 宋代 第五節 元明時期 第六節 清代第四章 訓詁著作(中)·語文辭書 第一節 《爾雅》和《廣雅》 一、《爾雅》 二、《廣雅》 第二節 《說文解字》和《玉篇》 一、《說文解字》 二、《玉篇》 第三節 《方言》和《釋名》 一、《方言》 二、《釋名》第五章 訓詁著作(下)·其他訓詁專書 第一節 通釋音義的著作 一、陸德明《經典釋文》 二、玄應《一切經音義》 三、慧琳《一切經音義》 第二節 解釋俚言俗語的著作 一、服虔《通俗文》 二、何承天《纂文》 三、陳士元《俚言解》 四、翟灏《通俗編》 五、錢大昕《恒言錄》 六、郝懿行《證俗文》、《晉宋書故》 第三節 解釋虚詞的著作 一、盧以縴《助語辭》 二、劉淇《助字辨略》 三、王引《經傳釋詞》 四、裴學海《古書虚字集釋》 第四節 考據類訓詁著作 一、颜之推《顏氏家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