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宏观+微观 (第7版 套装共2册)

经济学原理:宏观+微观 (第7版 套装共2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曼昆(N.GregoryMankiw) 著
图书标签:
  • 经济学
  • 原理
  • 宏观经济学
  • 微观经济学
  • 教材
  • 经济学入门
  • 大学教材
  • 曼昆
  • 第七版
  • 经济学基础
  • 套装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20150112
商品编码:10017257772
出版时间:2015-08-01

具体描述

作  者:(美)曼昆(N.Gregory Mankiw) 著作 定  价:128 出 版 社: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5年08月01日 装  帧:简装 ISBN:20150112 ?经济学原理(7版)套装共2册 宏观+微观 ?目录

内容简介

?经济学原理(7版)套装共2册 宏观+微观 (美)曼昆(N.Gregory Mankiw) 著作 ?曼昆 ?经济学原理(7版)套装共2册 宏观+微观
好的,以下是一份不包含《经济学原理:宏观+微观(第7版 套装共2册)》内容的图书简介,力求详实且贴近专业书籍的风格: --- 货币的兴衰:一部全球金融史 (Global Monetary History: From Bimetallism to Bitcoin) 导言:看不见的秩序与历史的洪流 人类社会的演进,始终与我们如何衡量、交换和存储价值的方式紧密交织。货币,这一看似抽象的工具,却是驱动文明进步、引发战争冲突、塑造国家兴衰的核心动力。本书《货币的兴衰:一部全球金融史》旨在带领读者穿越数千年的时空,系统梳理人类货币制度的起源、演变、鼎盛与危机,深入剖析其背后的社会、政治和技术逻辑。 我们不将货币仅仅视为交换媒介,而是将其视为一种社会契约,一种权力结构,一种技术创新。从贝壳、贵金属的早期实践,到国家信用与法定货币的诞生,再到信息时代的数字加密货币浪潮,每一次货币形态的转变,都深刻地重塑了全球经济格局和个体的生活体验。 第一部分:贵金属的黄金时代与古典秩序的建立 (公元前500年 – 1914年) 本部分聚焦于前现代和早期现代社会,探讨商品货币如何逐步被标准化,并最终确立了以贵金属为基础的国际金融秩序。 第一章:金属的魔力——古代的铸币与信用萌芽 本章追溯了古代文明中用于记账和价值储存的早期媒介,重点分析了吕底亚王国铸造的第一批标准金银币的意义。我们详细考察了古希腊城邦、罗马帝国如何利用铸币权来资助战争、管理税收,以及货币金属含量(成色)的不断被稀释所引发的早期通货膨胀现象。同时,对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布币”、“刀币”等区域性货币体系进行对比研究,揭示了不同文明在货币标准化路径上的差异。 第二章:重商主义的兴起与金银的全球流动 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开启,美洲贵金属的发现对欧洲经济产生了颠覆性影响。本章深入分析了重商主义思潮的形成,阐述了国家财富如何被等同于黄金和白银的储备量。我们细致描绘了西班牙银锭如何跨越大洋,通过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抵达亚洲,以及这种跨大陆的贵金属流动如何催生了早期的国际贸易不平衡和资本积累。 第三章:金本位的确立与古典国际体系的构建 本部分的核心在于解析19世纪“古典金本位制”的形成及其运行机制。我们将探讨英国如何通过《1816年铸币法》正式确立金本位,以及这一体系如何有效地充当了全球贸易的“锚”。通过分析价格传导机制、套汇操作和国际清算规则,本章论证了金本位在看似僵硬的约束下,如何维持了相对稳定的国际价格水平和较低的跨国交易成本,构建了第一个真正的全球化金融网络。 第二部分:战争、危机与信用的扩张 (1914年 – 1971年) 两次世界大战和随后的经济动荡,彻底瓦解了古典金本位制,并将货币权力从金属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转向国家信用和中央银行的集中管理。 第四章:战时财政与金本位的第一次崩溃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为筹集军费而暂停了黄金兑换,开启了国家信用扩张的先河。本章侧重于战后凡尔赛和约中的赔款问题如何与德国的恶性通货膨胀交织,并探讨了战间期各国试图恢复金本位(如英国的回归)所遭遇的结构性困境和内部张力。 第五章:大萧条与货币政策的“去商品化” 1929年开始的全球大萧条,暴露了固定汇率制度在应对国内经济危机时的僵硬性。本章详细审视了各国采取的竞争性贬值政策(“以邻为壑”),以及货币与黄金脱钩后,各国如何开始利用货币供给作为主动的宏观经济管理工具。对罗斯福“新政”中的货币改革和对黄金储备的管制进行案例分析。 第六章: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的崛起与固定汇率的黄昏 二战结束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双挂钩”的国际货币新秩序:美元与黄金挂钩(35美元兑换一盎司黄金),其他主要货币与美元挂钩。本章深入解析了该体系的架构设计,阐述了美元如何成为“世界储备货币”,并详细描述了美国“特权”与“赤字”之间的矛盾。对1960年代末期美国国际收支压力剧增,以及最终尼克松总统于1971年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的历史性决定进行细致的叙述和影响分析。 第三部分:浮动汇率时代与金融的全球化 (1971年至今) 后布雷顿森林时代标志着现代信贷驱动金融体系的全面确立,但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包括高波动性、主权债务危机和技术革命。 第七章:石油冲击、滞胀与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诉求 自1970年代中期的两次石油危机爆发,全球经济面临“滞胀”的困境,传统凯恩斯主义工具效果减弱。本章分析了通货膨胀预期在货币政策制定中的核心地位,并探讨了各国中央银行(如美联储、欧洲央行)如何通过寻求“制度性独立”来重建货币信誉的努力。对保罗·沃尔克时期采取的激进紧缩政策及其效果进行深入研究。 第八章:主权债务危机与资本流动的双刃剑 随着金融自由化的推进,跨境资本流动速度和规模急剧增加,这在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剧烈的风险。本章聚焦于1980年代的拉美债务危机和1990年代末的亚洲金融风暴,剖析了固定汇率制度在面对大规模短期资本撤离时何以迅速崩溃,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救助机制和结构性调整方案引发的争议。 第九章:数字货币的革命与未来货币形态的展望 本部分最后探讨了21世纪初,信息技术对货币本质发起的挑战。我们全面考察了比特币等加密货币的去中心化技术基础——区块链,分析了其作为一种“非国家化”价值储存手段的潜力与局限。同时,对各国央行正在探索的法定数字货币(CBDC)进行对比,讨论了在数字时代,货币的发行权、主权边界以及隐私保护等核心议题将如何被重新定义。 结论:从稀缺到信任的范式转移 《货币的兴衰》总结认为,货币的历史是一部从“物理稀缺性”(如黄金)向“社会信任”(如法定货币和数字协议)不断转移的历史。每一次制度的重大变革,都伴随着对既有权力结构的挑战和对新秩序的艰难适应。本书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宏大而精密的框架,用以理解我们所处这个由信贷、债务和电子信号编织而成的复杂金融世界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 目标读者:金融从业者、历史爱好者、国际关系学者,以及任何希望深入理解驱动现代世界的底层经济逻辑的严肃读者。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在追一些关于科技创新和社会变革的纪录片,尤其是那些聚焦于新兴技术如何颠覆传统行业、重塑社会格局的。我发现,理解这些变革的底层逻辑,往往需要一个更广阔的视野。比如,当一个新技术出现时,它不仅仅是带来了新的产品或服务,更重要的是它可能改变了原有的生产要素组合,影响了资源的配置方式,甚至催生出全新的商业模式。我特别欣赏那些能够从历史的维度去分析技术演进轨迹的叙述,它们能让我们看到,每一次重大的技术飞跃,都伴随着一系列的社会调整和适应。最近观看的一系列关于人工智能发展历程的纪录片,就让我深刻体会到这一点。从早期的计算理论到如今的深度学习,技术的每一次突破,都像一颗石子投入湖面,激荡起层层涟漪,不断改变着我们工作、生活乃至思维的方式。我开始思考,当我们在讨论自动化、大数据这些概念时,它们背后真正的驱动力是什么?它们又将如何影响我们未来的就业市场、教育体系乃至社会公平?

评分

近期我对研究个体心理发展和认知形成的书籍非常着迷,尤其是那些深入剖析人类如何学习、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如何塑造自我认知的理论。我发现,理解个体行为的复杂性,需要我们关注那些隐藏在表面之下的心理机制。比如,当我们面对一个选择时,往往不仅仅是基于客观的信息,还会受到情感、偏见、过去的经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特别欣赏那些能够将心理学实验、案例分析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作者,他们能用清晰易懂的语言,揭示那些影响我们日常判断的微妙力量。最近正在阅读一本关于决策心理学的书,它通过大量的研究,揭示了我们在很多情况下并非理性地追求最优解,而是倾向于采取“满意”的策略,或者受到“锚定效应”等认知偏差的误导。这让我开始反思,我自己在做重要决定时,是否也曾陷入类似的思维误区,以及如何才能提升自己的决策质量。

评分

我最近对那些探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书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那些能够连接古老智慧与现代社会挑战的论述。我发现,理解人类社会的长远发展,需要我们超越眼前的苟且,去探寻那些支配历史进程的宏观规律。比如,当一个文明在某个时期达到顶峰时,它必然面临着内部的资源压力、外部的竞争威胁,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结构调整。我特别喜欢那些能够从多个学科视角切入,例如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来综合分析文明兴衰的著作。最近在读一本关于全球化进程的书,它深入浅出地描绘了从地理大发现以来,人类社会如何一步步走向更紧密的联系,以及这个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机遇与挑战。我开始思考,当我们在讨论国际贸易、跨国公司这些概念时,它们背后所牵涉到的更深层次的社会经济力量是什么?它们又将如何影响我们当下以及未来的生活格局?

评分

最近我沉迷于一些关于社会结构和群体行为的书籍,尤其是那些探索制度如何塑造个体行为、以及群体动力如何影响社会变迁的论述。我发现,要理解一个社会是如何运作的,必须超越个体的孤立行为,去关注那些构成社会骨架的规则和力量。比如,当一个社会存在某种资源分配不均的情况时,这不仅仅是个人努力的问题,更可能根植于其固有的制度设计。我特别喜欢那些能够将理论模型与真实世界案例相结合的作者,他们能够用严谨的分析,揭示那些宏观层面的驱动因素。最近在读一本关于公共选择理论的书,它试图用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来解释政治行为和社会决策,这让我对政府、政党、以及各种利益集团的运作有了全新的认识。我开始思考,当我们在讨论政策制定、社会福利这些概念时,它们背后真正影响决策的逻辑是什么?它们又将如何影响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

评分

最近迷上了一些思考生活本质的哲学著作,特别是那些探讨人类行为动机和社会结构如何相互作用的。我发现,当我们深入理解个体在资源稀缺环境下做出选择的逻辑时,对社会现象的洞察会变得更加敏锐。比如,读到一些关于“机会成本”的概念,它不仅仅局限于金钱的得失,更能延伸到时间、精力甚至情感的投入。当我决定花一个下午沉浸在书本中时,我其实也在“牺牲”掉陪伴家人、锻炼身体或者完成其他工作的时间。这种宏观的视角,让我开始审视生活中每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决定背后,都蕴含着一种权衡和取舍。我特别喜欢那些能将抽象理论与日常经验巧妙联系起来的作者,他们能够用引人入胜的故事或生动的比喻,将深奥的概念变得触手可及。最近正在读的一本关于行为经济学的书,就非常擅长这一点,它通过大量的实验和案例,揭示了人们在做决策时,理性往往是被“非理性”因素所干扰的。这让我对自己过去的一些“糊涂”决定有了新的认识,也开始尝试用更系统、更理性的方式去规划未来。

评分

非常好的书,争取年底前啃透。

评分

内容不错,纸质也可以。

评分

产品挺好用的,非常喜欢

评分

是正版,一直都想买这套书了,终于买到手了。开始自学经济学啦

评分

免邮和不免邮的书一块买,非得要运费……

评分

很不错

评分

包装很干净也非常完好,很棒,以后打算多在你们家买书

评分

送货非常地快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