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英语用法指南(第3版)(新版)》专为中、高级水平的英语学习者及英语教师编写,也适合常用英语写作或对话的人士参考,着重解决学习者在英语运用中经常遇到的难题,还可帮助教师对语言难点作出清晰的解释。《牛津英语用法指南(第3版)(新版)》此次第三版经全面修订,内容更加清晰、结构更加严谨,是一本既有系统性,又有针对性的英语用法参考书。
《牛津英语用法指南(第3版)(新版)》着重解决学习者在英语运用中经常遇到的难题,还可帮助教师对语言难点作出清晰的解释。
内容丰富:
634个简明条目,为读者指点迷津。
以语法为主,兼顾词汇、发音、修辞等各方面。
针对非英语国家的学习者常犯的错误,作重点说明。
英语地道:
以大量实例,示范自然流畅的口语及书面语。
解释和例句以当代语料库为依据,真实可靠。
指出英美用法的差异,以作辨别。
新增电子邮件、标准英语与方言、礼貌的表达方法、口语与书面语的区别等专题。
术语便览:
全新编排方式以便读者更快、更准确地找到所需条目。
正文前“语言术语汇释”,清晰阐释书中所用术语。
增补“英汉语法术语对照表”,中英对照,一目了然。
作者:(英国)斯旺(MichaelSwan)
译者:严维明 等
出版说明
序言一
序言二
译者序
原作者谢言
前言
条目概览
语言术语汇释
不能这么说1130个常见的错误
正文
英汉语法术语对照表
汉英语言术语表及索引
索引
音标例释
Who are the girls over there with John?
那边跟约翰在一起的几位姑娘是谁?
Tell Pat the story about John and Susie
把关于约翰和苏茜的事告诉帕特。
Ill try the green shirt.
我来试试那件绿衬衣。
从上下文得知
Could you close the door?请把门关上。(只有一扇门开着。)
Ann’S in the kitchen.安在厨房里。
Could you feed the dogs?你去喂一喂狗好吗?
Did you enjoy the pady?你在聚会上玩得开心吗?
What’S the time?现在几点了?
the=‘the only one(sl around’
听者可以知道我们指的是哪一个,因为别无他选,在世界上只有一个(如the sun,the moon,the earth,the world,the universe,the future)或在我们所处的环境中只有一个(如the government)。
我一向认为在香港教英文要以第二语言的方式去教。首先教拼音,然后教文法,最后教用法。另外,对英文特别有天份的学生还可以学修辞。对一般学生而言,要讲和写好的英文,头三个阶段缺一不可。
目前香港的问题是拼音很少人教,也没有适当的书本。文法也少人教,但书本比较多。用法则很多人以为自己会教,但其实适用的书很少。Michael Swan写的这本Practical English Usage正是教英文用法的好书。我们在英文数字和英文加减乘除这些日常用语上最容易出错,即使说得明白也不会说得很地道。Michael Swan谈及数字的那些例子就把这些日常用语解释得很清楚,例如:TWO and two is four.
二加二等于四。Four from seve r1 js triree.
七减四等于三。Three tirrles four is twelve.
三乘四等于十二。Three into nine goes three.
九除三等于三。
教用法的书比教文法的书难写,也不容易归纳成为有系统的解释,因为文法始终有它的条理,明白了道理之后就可以举一反三。用法却是英国人多年积聚下来的不成文规矩,所以最好由受过教学训练的英国人或美国人自己来教才会说得明白,不会出错。我一向以为即使说话也要说He is tallerthan I am,可是Michael Swan却说informal English可以接受He is tallerthan me。我想还是随俗好了。
我发现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出了它作为一本单纯“用法手册”的范畴,它更像是一部关于英语思维方式的“方法论”。每一次使用它,我都在潜移默化地学习如何像一个精通英语的母语者那样去思考语言的组织结构,而不是仅仅死记硬背语法规则。书中对于语境(Context)和语气(Tone)的强调,是许多应试材料中经常被忽略的关键点,但恰恰是这些“软性”的要求,决定了一段文字是否能真正达到预期的沟通效果。它教会了我如何根据听众和目的来调整我的语言策略,比如,在非正式邮件中可以接受的“省略”,在严肃学术论文中就是绝对的禁区。这种对语言社会学层面的关注,使得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做什么”的指南,更是一本“为什么”和“在什么情况下做”的深度解析。它培养了一种批判性的语言使用习惯,让使用者能够从根本上提升自身的语言敏感度。
评分这本书的查阅便捷性简直达到了一个令人发指的高度,对于急需在写作或编辑过程中快速定位信息的我来说,这是无价的财富。我测试过很多次,无论是寻找某个特定的时态误用,还是确认一个罕见的从句结构,它的索引系统都展现出了极高的效率。首先,目录的层级划分逻辑清晰,一眼就能定位到大致的讨论范围;其次,在具体条目内部,信息的组织也是碎片化且易于消化的,关键的提示或者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会用加粗、斜体等多种视觉符号明确标记出来,确保你在扫描页面时不会错过重点。而且,它不像某些工具书那样,查了一个词,却发现相关信息散落在全书的不同角落,这本书的编排倾向于将相关联的问题集中处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簇。可以说,它不是让你去“读完”它,而是让你能随时“取用”它,就像一个高效的语言“瑞士军刀”,无论遇到什么状况,都能迅速找到对应的工具来解决问题。
评分这本书的知识体系构建之精妙,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范例。我通常在处理一些晦涩难懂的语法点或者那些“模棱两可”的词汇用法时,会期待一个能提供清晰脉络的指南。而这本工具书真正做到了“庖丁解牛”,它没有采取那种枯燥的、按字母顺序罗列的传统字典模式,而是将语言现象根据其内在的逻辑和实际应用场景进行了巧妙的划分。当你对某一类问题产生疑问时,你会发现它提供的相关联的知识点会以一种非常自然的方式串联起来,让你在解决一个小问题的同时,也对整个语言结构有了更宏观的认识。我尤其赞赏它在解释复杂规则时所采用的对比和对照的结构,它不会直接告诉你“应该怎么做”,而是先呈现出几种可能的错误或混淆情境,再循序渐进地给出最地道、最符合语境的建议。这种层层递进的讲解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学习门槛,让那些曾经困扰我多年的语言困惑迎刃而解,每次翻阅都能有新的“顿悟”。
评分对于一个语言学习者来说,最怕的就是那种只提供“标准答案”而不解释“为什么”的资料。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和信赖的地方,恰恰在于它对语言的“灰色地带”的处理方式。它敢于承认语言的灵活性和地域差异性,对于那些没有绝对对错、只有“更常用”或“更正式”的表达,它都给予了细致的区分和说明。例如,在处理介词搭配或者动词的细微差别时,它提供的不仅仅是规则,更是基于大量语料的实际观察。我能清晰地感受到编纂者在信息收集和筛选上的严谨态度,他们似乎对每一个词汇和短语的生命周期都有所了解。这种“经验之谈”与“理论支撑”的完美结合,使得我无论是在撰写正式报告时,还是在日常的口头交流中,都能自信地做出选择,因为我知道背后的逻辑是站得住脚的,而不是凭空臆断的。这种深度和广度兼备的分析,是其他许多入门级或简化版指南无法比拟的。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它厚重而实在,那种沉甸甸的手感,立刻让人觉得这是一部值得信赖的工具书。封面设计简洁大方,经典而不过时,即便是放在书架上,它也散发着一种专业人士的沉稳气息。翻开书页,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印刷清晰,字迹工整,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感到特别疲劳,这一点对于需要频繁查阅的工具书来说至关重要。我特别欣赏它在版式布局上的用心,页边距的处理恰到好处,使得大段的文字信息不会显得过于拥挤,阅读起来非常流畅。而且,这本书的开本设计也考虑到了便携性和实用性的平衡,虽然内容详实,但拿在手里翻阅时依然保持了良好的操作感,不会因为太笨重而让人望而却步。这种对细节的执着,让我在第一次接触它时,就打消了对于工具书常常存在的“内容堆砌、阅读体验差”的顾虑,它不只是一本信息的载体,更是一件经过精心打磨的阅读“器具”。我甚至愿意花时间去感受它每一页的触感和气味,这在当今这个充斥着电子阅读的时代,是一种难得的愉悦体验。
评分给2颗星是因为延迟发货,不是因为书的内容。
评分很厚一本,厚度有五厘米,是老师推荐的,牛津出版社专业又权威
评分物流十分快态度很好产品质量好下次继续
评分不错,内容详实。
评分质量好,考研用,省时利器,值得信赖,推荐。。。。。。。。。。。。。。。。。。。。。。。。
评分非常好的书,送货也很快。
评分全新编排方式以便读者更快、更准确地找到所需条目。
评分挺好的 挺好的 就是有点贵
评分好书一本,值得拥有与阅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