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精装 全本全译十八册)-文白对照

资治通鉴-(精装 全本全译十八册)-文白对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司马光 著
图书标签:
  • 历史
  • 通史
  • 资治通鉴
  • 文白对照
  • 精装
  • 全本
  • 全译
  • 十八册
  • 古典
  • 史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王府井书店旗舰店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67163
版次:1
商品编码:10038152254
出版时间:2009-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金城保密:谍杀——中共对日军反间谍大较量

原价:35.00元

售价:24.5元,便宜10.5元,折扣70

作者:沉石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7-01

ISBN:9787802519220

字数:280000

页码:27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首次揭秘

封存60年的日军间谍绝密档案

1942年八路军总部面临特大暗杀事件


内容提要

太行山是个谜。
这不仅是山的神奇和阴阳错落的造化,在生与死、阳与阴之间隐藏着什么法则,更多的是在日本侵略中国的岁月里,太行山是八路军抗击日军的战场。那里驻扎有八路军总部;还有关于日军别动队秘密袭击八路军总部的一页页历史。还有许多至今没有披露的关于日军暗杀和屠杀许多八路军人和太行山村民的秘密。多少年来,我作为《解放军报》的记者和部队作家,在不断地翻阅了大量史料后,发现,在袭击八路军总部这段历史上有个小空白。偶然一次机会,我从1945年日本的一份发黄的报纸上看到一则300多字的简讯:
冈村制定的“C号作战计划”秘密进行,别动队袭击了隐蔽在太行的八路军总部,代号“毒蛇”受特高课之令,绝密暗杀八路军01号,可惜晚了半个小时,行动失败……这是个谜,是个隐藏了60多年的谜。


目录

1.八路军总部有特务
2.“毒蛇行动”
3.刺杀神枪手李大喜
4.益子挺进队
5.特高课内的八路军电台
6.真真假假
7.铜家岭惨案
8.刺杀彭德怀
9.超级杀人猎手
10.营救行动
11.破译特务代码
12.排查内奸
13.代号“蝴蝶”
14.两个“小香妹”
15.化装潜入
16.面对面的较量
17.巧取特工名单
18.重要情报
19.奇怪的电波
20.假电报计划
21.刺杀马野
22.后一封电报是谁发的?
23.定时炸弹
24.锄奸
25.特高课的后三步棋
26.血债
27.狡猾的内奸
28.绝杀
29.“毒蛇”出洞
不是尾声
铭刻在太行山血与火的利剑(代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汉武大帝的权力游戏:帝国扩张与内朝重塑》 作者: [虚构作者名,例如:王鸿飞] 出版社: [虚构出版社名,例如:华夏文化研究社] 装帧: 精装,双色印刷 字数: 约 60 万字 --- 内容简介 本书深入剖析了西汉王朝历史上最为关键的转折点——汉武帝刘彻统治时期。我们并非聚焦于传统史籍中对这位雄才大略君主的单一化描绘,而是力图还原一个充满复杂性与内在矛盾的“权力机器”。全书以扎实的文献考据为基础,结合了最新的考古发现与社会史研究视角,旨在为读者呈现一个立体、多维的汉武盛世的真实图景。 本书的核心论点在于: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是建立在一系列深刻的制度革新与社会动员之上的,而这些变革,无一不伴随着巨大的社会成本与对传统儒家政治哲学的颠覆。 第一部分:帝国的初创与权力的固化(公元前 141 年—前 127 年) 本部分详细梳理了刘彻登基之初的政治格局。在他即位前,朝政主要由窦太后及其外戚集团控制,黄老之术的“无为而治”思想仍是主流意识形态。作者首先描绘了这场“宫廷政变”的幕后操作,重点分析了田蚡、卫绾等早期权臣的角色,以及年青的武帝如何巧妙地利用对匈奴作战的舆论需求,逐步将权力核心从太后手中转移。 核心议题: 1. “推恩令”的深层意义: 并非简单的削藩,而是一次对地方豪强势力进行“原子化”重组的政治工程。本书通过分析数份《奏疏》,揭示了主父偃的理论是如何被武帝采纳并付诸实践的,以及由此引发的地方社会动荡。 2. 桑弘羊与国家垄断经济的兴起: 批判性地审视了武帝对盐铁官营的推行。这不是简单的增加财政收入,而是中央集权对民间经济活动的全面侵蚀。我们详细探讨了国家对货币铸造、酒类生产的控制如何有效地为连年征战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导致了民间财富积累的停滞与城市中产阶级的萎缩。 第二部分:思想的统一与意识形态的重塑 在巩固了对地方的政治控制后,武帝开始着手进行思想领域的革命。本书以浓墨重彩描绘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事件的复杂性。 重点分析: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 我们认为,董仲舒的学说并非是对儒家思想的纯粹复兴,而是对法家集权思想的儒家化包装。通过强调“君权神授”和“君为臣纲”的绝对性,武帝成功地为自己超越祖制、广揽军政大权的统治行为提供了神圣的理论依据。 儒士群体的异化: 详细考察了自武帝之后,儒生如何从先秦时期的批判者转变为帝国的辩护者和官僚体系的填充者。探讨了“察举制”的早期运作模式,以及知识分子在皇权高压下如何进行自我规训和思想投降的过程。 第三部分:四方征伐与边疆战略的定型 汉武帝的“雄才大略”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其对匈奴以及南方、西域的军事行动上。本书跳出了传统的“卫青、霍去病大将军传”的叙事模式,关注战争的后勤、兵源组织与战略决策的内在逻辑。 对匈奴战争的经济考量: 战争初期,对抗匈奴的支出几乎使国家财政濒临崩溃。本书通过梳理出土简牍中关于军粮转运的记录,展现了从关中到河西走廊的后勤链的紧张程度,以及因此对农耕社会造成的巨大压力。 对西域的控制与丝绸之路的开辟: 重点探讨了张骞两次出使的真正战略意图——并非仅仅是寻找盟友,而是为了打通对匈奴构成战略包围的潜在路线。汉朝对西域的控制,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将核心统治区域扩展到中亚腹地,奠定了后世王朝对西域的基本态度。 第四部分:晚年的困境与统治的代价 本书的最后部分聚焦于武帝晚年,展现了盛世光环下的危机与矛盾的集中爆发。 “内朝”的膨胀与外朝的虚化: 详细分析了尚书台、中朝的权力结构如何架空了丞相这一传统上的最高行政长官。权力高度集中于皇帝一人和其亲信集团手中,导致政令的随意性与执行的急剧僵化。 巫蛊之祸的根源: 巫蛊之祸不应仅仅被视为皇帝猜忌导致的悲剧,而是高度集中的个人权力体系下,信息反馈机制完全失灵的必然结果。在缺乏有效制衡和制约的环境中,任何微小的猜疑都可能被无限放大,最终导致血腥的清洗。 李广利远征大宛的得失: 通过对这次远征的详细分析,本书揭示了汉武帝后期战略思维中的盲目扩张倾向——为了汗血宝马的虚名,付出了数万精锐部队的代价,严重消耗了帝国恢复元气的最后储备。 结语:一个遗产的重量 本书认为,汉武帝的统治是中华帝国发展史上一个无法绕开的“支点”。他成功地将一个由贵族分封制残余影响下的大国,塑造成了一个高度集中的官僚帝国。然而,他所奠定的中央集权体制,也为后世王朝的僵化埋下了伏笔。读者将通过本书,重新审视这位“千古一帝”留给后世的,是辉煌的遗产,还是沉重的包袱。 本书适合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汉代社会经济史,以及中国古代思想史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深入研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最初我被这套书吸引,是因为它那“全本全译”的承诺。市面上流传的通鉴版本太多了,很多都是节选,读起来总觉得意犹未尽,就像看电影只看到了精彩片段,错失了整个叙事张力。这部十八册的精装本,完整地呈现了司马光的原意和编纂逻辑,这一点至关重要。历史的连续性在它这里得到了最好的体现,你才能真正理解“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深层含义。比如,当读到某位君主做出重大决策时,你可以顺着时间线往前追溯,看看前朝的教训是如何铺垫的,后来的后果又是如何演变的。这种宏大的历史视角,不是靠零散的史料阅读可以获得的。而且,精装版的排版也十分人性化,每一页的留白恰到好处,注释清晰地分布在旁侧,阅读体验流畅自然,不会因为信息量过大而产生阅读疲劳。我常常是夜深人静时,泡上一壶茶,就这么沉浸在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里,感受着帝王将相的无奈与权谋的精妙。

评分

购买这种体量的史学经典,包装和物流体验也是一个隐形的影响因素。这套书的包装可以说是相当到位了,每一册都被严密地包裹着,确保在运输过程中不会有任何磕碰或磨损。这对于收藏者来说极其重要,因为一套完好无损的精装书,其价值和阅读体验是无法替代的。打开包装后,那种新书特有的油墨香气混杂着纸张的微涩感,瞬间拉满了我的期待值。我仔细检查了所有的书脊和封面,没有任何胶印残留或装订瑕疵。这种对细节的把控,体现了出版社对经典作品的尊重。坦率地说,比起那些内容精简、价格低廉的平装本,我更愿意为这种高质量的实体书买单,因为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一种艺术品。它激励着我,让我更有动力去完成这种“马拉松式”的阅读挑战,因为它本身的设计就充满了仪式感和持久性。

评分

文白对照这个功能,对于现代的白领阶层,或者说对国学有一定兴趣,但没有系统学习过古文的读者来说,简直是“救星”般的存在。很多时候,你听人引用“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这样的话,觉得意境深远,但如果让你去啃读整篇复杂的史文,可能就会望而却步。这套书的好处在于,它不是简单地把古文翻译成现代口语,而是提供了一种更接近原意的阐释,既保留了古文的庄重感,又用现代汉语的逻辑梳理了史实的脉络。我个人习惯是先快速浏览一下白话部分,建立起对事件的整体认知和人物关系的初步印象,然后再回头去细品古文的措辞,对比理解司马光当年的笔法和情感侧重。这种“双轨并行”的阅读模式,极大地提高了阅读效率和理解深度,让原本高不可攀的史学经典,变得亲切可感,真正实现了普及历史文化的愿景。

评分

这套《资治通鉴》的精装全本,光是拿到手里那沉甸甸的分量就让人心生敬畏。要知道,这可不是随便翻翻的小说,它是司马光老先生呕心沥血凝结的史学巨著,记录了从战国到五代整整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风云。我选择这个版本,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精装的质感,每一次翻阅都仿佛是在进行一场庄重的仪式,而不是在对待一件普通的商品。书页的纸张厚实,装帧考究,即便是作为家中的陈设,也透露出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文白对照的译文,这对于我们这些现代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虽然古代汉语的魅力无可替代,但阅读原典总有词不达意之处,有了现代白话的精准对照,那些晦涩的政治博弈、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一下子就变得清晰可辨了。我特别喜欢对照着看,先品味古文的韵味,再确认白话的准确解读,这种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享受,让历史不再是遥远的传说,而是触手可及的智慧结晶。对于想要真正沉下心来研究历史脉络的人来说,这套书的实体价值和学术价值是无可估量的。

评分

这套书放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宣告:我对历史和传统抱有敬畏之心。与其他快餐式的阅读材料不同,《资治通鉴》需要的是时间、耐心和专注。它不是让你在通勤路上打发时间的读物,而是需要你每天抽出固定时间,端坐于书桌前,进行深度思考的文本。十八册的体量,意味着我需要投入数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来“消化”这些内容。这种长期的投入,本身就是一种对自我心性的磨砺。每读完一个小阶段的历史,我都感觉自己的格局又开阔了一分,对人性的复杂、政治的得失有了更深刻的体悟。这套精装本的品质,让我有信心与它长相厮守,甚至未来可以作为传家之宝,让后代也能接触到这份厚重的历史遗产。它所承载的重量,早已超越了单纯的文字信息,成为了一种文化信仰的实体象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