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碑拓鉴别图典(精)

中国碑拓鉴别图典(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仲威 编
图书标签:
  • 碑帖
  • 书法
  • 篆刻
  • 中国古代艺术
  • 文物
  • 鉴赏
  • 拓本
  • 艺术史
  • 文化
  • 收藏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木垛图书旗舰店
出版社: 文物
ISBN:9787501026531
商品编码:10170193056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0-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网上开店实务-第2版-(项目式教材)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6-15
作者:黄文莉 译者: 开本: 32开
定价: 34.00 页数: 印次: 1
ISBN号:9787111536819 商品类型:图书 版次: 2

内容提要

本书从专业卖家的角度,以网上开店的经营流程为主线,采用项目教材编写体例,分为主教材和教学资源包两个部分:其中主教材细分为9个项目,即选择网上开店平台、走进淘宝、开通网上银行、支付宝攻略、网上发布宝贝、网上店铺装修、网店商品管理、网店推广和网店客服。每个项目精心设计了7个环节:学习目标、情景设置、实训准备、实训步骤、知识链接、实训评价和巩固练习。教学资源包由演示文稿、参考答案及教学建议、学生学习资源、教师教学资源、经典案例、**教案集锦6个部分构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学”和“教”的资源。本书适用于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训教学,也适用于营销类、物流类专业相关课程的实训教学,同时也可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待业人员创业自学或培训用书。

目录

前言 项目一选择网上开店平台 项目实训目标1:了解中国*早的C2C网上交易平台——易趣网 项目实训目标2:了解国内人气*高的网上交易平台——淘宝网 项目实训目标3:了解国内迅猛发展的移动互联推广平台——微信公众平台 项目实训目标4:撰写一份选择××C2C网上交易平台理由和依据的书面说明 项目二 走进淘宝 项目实训目标1:获得开店资格——注册淘宝 项目实训目标2:领取开店“身份证”——淘宝开店认证 项目实训目标3:聘请“保安”——为密码加保险 项目实训目标4:淘宝网会员基本信息管理 项目三 开通网上银行 项目实训目标1:开通中国建设银行网上银行 项目实训目标2:开通中国工商银行网上银行 项目实训目标3:开通招商银行网上银行 项目实训目标4:撰写一份选择××银行网上银行理由和依据的书面说明 项目四 支付宝攻略 项目实训目标1:获得开店“通行证”——注册支付宝 项目实训目标2:验证卖家**关——支付宝实名认证 项目实训目标3:提高账户安全性能——支付宝数字证书 项目实训目标4:支付宝账户的设置 项目五 网上发布宝贝 项目实训目标1:发布宝贝——一口价 项目实训目标2:发布宝贝——拍卖 项目实训目标3:选择一种方式成功发布宝贝并填写记录表 项目六网上店铺装修 项目实训目标1:起个好名——正式开张 项目实训目标2:设置店标——吸引买家眼球 项目实训目标3:设计公告栏——广而告之 项目实训目标4:选择店铺风格——凸显卖家个性 项目实训目标5:综合训练——网上店铺装修 目七 网店商品管理 项目实训目标1:梳理宝贝——分类商品,方便买家浏览 项目实训目标2:推荐宝贝——增加商品的展示机会 项目实训目标3:修改宝贝信息——更新商品,迎合买家心理 项目实训目标4:综合训练——网店商品管理 目八 网店推广 项目实训目标1:提高店铺点击率——添加友情链接 项目实训目标2:提高知名度——淘宝论坛 项目实训目标3:定制推广工具——淘宝直通车 项目实训目标4:综合训练——网店推广 目九网店客服 项目实训目标1:充分运用沟通工具——阿里旺旺 项目实训目标2:及时回复买家留言 项目实训目标3:选择适合的宝贝配送方式 项目实训目标4:售后服务不可忽视 项目实训目标5:沟通的技巧 项目实训目标6:综合训练——网店客服 目十微信开店 项目实训目标1:注册微信公众号 项目实训目标2:设置与管理微信公众号 项目实训目标3:注册手机微店 项目实训目标4:撰写一份开微店的可行性分析和开店计划的书面说明 参考文献


《中国石刻艺术通鉴:从甲骨到碑刻的演变》 内容概要 本书旨在全面、系统地梳理和阐释中国自上古至近代的石刻艺术发展脉络,重点聚焦于文字载体、造像艺术以及石刻技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面貌与特征。全书以时间为轴,辅以地域和功能分类,力求构建一部立体、深入的中国石刻艺术百科全书。 第一部分:早期石刻的萌芽与确立(史前至秦代) 本部分深入探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源头。首先,我们将考察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的岩画、刻符与原始陶器上的符号,分析它们与后世文字系统的潜在关联。接着,重点分析商代和周代的甲骨文与金文的刻制工艺,虽然主要载体为骨、青铜,但其铭刻方法与笔意对后世碑刻的篆书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秦代是石刻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本章详述了秦始皇统一文字后,小篆在峄山、泰山等地的摩崖刻石中所呈现的磅礴气势与规范之美。通过对这些早期实物的细致考察,读者可以清晰地理解篆书从实用性符号向艺术载体转化的关键阶段。 第二部分:汉代:碑刻艺术的黄金时代 汉代是中国碑刻艺术的真正高峰期。本部分将这一时期细分为: 1. 纪念性摩崖与榜书: 考察如《琅琊台刻石》等帝王巡游刻石,分析其宏大叙事与气势磅礴的书法风格。 2. 墓志与碑刻的成熟: 详细剖析汉碑的结构、形制(如圭形、方碑)以及碑阳碑阴的书法内容。重点分析隶书在这一时期的风格演变,从古拙的“蚕头燕尾”到成熟的方正典雅,如《乙瑛碑》、《曹全碑》等代表作的细微差异与时代背景。 3. 画像石与画像砖中的石刻语汇: 探讨画像石(如山东、四川地区)上所附带的题记、榜题,它们如何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记录了当时的社会风俗、神话信仰和丧葬制度。 第三部分:魏晋南北朝:碑学思潮的勃发与转型 这是一个充满动荡,但也孕育了书法艺术大变革的时代。 1. 造像记的兴盛与地域风格: 集中探讨北魏至东魏、北齐时期,由于佛教的广泛传播,大量造像题刻(如云冈、龙门石窟的造像记)的出现。分析这些题刻如何成为楷书形成过程中的关键环节,特别是“魏碑”独特的方峻、瘦硬、拙朴的风格特征。 2. 墓志的艺术化与文人书风的渗透: 这一时期,墓志不再仅仅是身份的记录,而是书法家展示技艺的舞台。本章将对比南朝(如宋、齐、梁、陈)墓志中偏向妍美、秀逸的风格与北朝雄强、质朴的风格,揭示南北文化差异在石刻上的体现。 第四部分:隋唐五代:楷书的定型与石刻的规范化 隋唐时期,楷书最终确立了后世通行的标准面貌,石刻艺术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与制度化。 1. 盛唐碑刻的雄浑与法度: 重点分析初唐如虞世南、欧阳询的风格对碑刻的影响,以及盛唐时期以颜真卿为代表的雄浑气象。如《多宝塔碑》、《颜氏家庙碑》等,展示了楷书法度的极致。 2. 摩崖与题记的世俗化倾向: 考察唐代各地名山大川的题名、记事刻石,分析其书写内容如何从宗教、功业转向游览、纪胜,书风也趋向于日常化和洒脱。 3. 佛教艺术的集大成: 对唐代石窟造像的碑刻记事进行系统梳理,分析其在用词、格式上的宗教程式化特征。 第五部分:宋元明清:碑学的复兴、帖学的对立与多元发展 自宋代开始,石刻艺术面临着印刷术普及带来的挑战,但其作为文化载体和书法范本的地位并未削弱。 1. 宋代碑学的自觉: 重点分析宋代对汉魏碑刻的重新发现与推崇(如欧阳修、赵明诚的收藏与考据)。着重探讨苏轼、黄庭坚等文人对碑刻的推崇如何催生了“碑学”的自觉,以及他们将碑刻笔意融入帖学书风的实践。 2. 元代的延续与复古: 考察元代延续宋代对碑刻的重视,特别是文人书家在石刻中追求的古朴趣味。 3. 明代的碑刻复兴与地方志刻石: 明代中后期,随着对金石学的深入研究,官方和民间均有大量碑刻活动。本章分析地方官府设立的“功德碑”、“乡贤祠碑”中书法风格的变迁,以及一些新兴的装饰性石刻工艺。 4. 清代碑学的鼎盛与碑刻的衰微: 清代是碑学发展的高峰期,碑刻书法已成为独立的研究领域。详细介绍邓石如、包世臣、吴昌硕等碑学大师的书法理论及其对清代碑刻的影响。同时,本书也客观分析了清代中后期随着石刻成本高昂和观念转变,传统碑刻活动逐渐式微的社会原因。 结语:石刻艺术的历史地位与当代价值 最后,本书总结了中国石刻艺术在书法史、美术史、考古学和宗教史中的独特地位,强调其作为中华文明“不朽的文字与图像”所承载的无可替代的历史信息量。 --- 本书特点: 宏观视野与微观分析结合: 不仅勾勒历史轮廓,更对重点碑刻的字口、刀法、章法进行专业描述。 技术与艺术并重: 探讨了从凿刻、泐损到拓印技术对后世审美的影响。 兼顾文字与图像: 将纯粹的文字碑刻与带有画像或造像的石刻并列研究,展现石刻艺术的丰富内涵。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是一个对古籍和拓片比较挑剔的读者,但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纸张的质感非常好,即便是高精度彩印的拓片细节,也丝毫没有失真。拓片图案的清晰度和层次感,让我在对照研究时,几乎能感受到墨与纸张摩擦时的那种历史触感。而且,书中的版式设计非常巧妙,图文排版互为补充,没有出现那种常见的为了省空间而挤压图片的陋习。对于经常需要比对不同拓片细节的专业研究者来说,这种用心的排版简直是福音。

评分

我是在一次关于中国古代文字演变的研讨会上听说了这本书的,当时几位专家都提到了它的权威性。阅读之后,我完全理解了这种推崇的缘由。这本书的结构逻辑性极强,从宏观的碑刻源流,到中观的风格流派,再到微观的单字结构辨识,层层递进,毫无跳跃感。作者在解释一些晦涩难懂的概念时,总能找到恰当的比喻和深入浅出的语言,使得即便是初次接触碑刻学的读者,也不会感到气馁。它成功地架起了一座连接深奥金石学知识与广大历史爱好者之间的桥梁,功德无量。

评分

这本关于中国碑刻拓片的鉴别指南,着实让我这个爱好者受益匪浅。光是那些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碑文拓片样式,就能让人眼花缭乱。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讲解拓片制作工艺和材料选择上的独到见解,这对于我们理解拓片的历史价值至关重要。那些关于拓片保存和修复的细节,也让我对这些珍贵的文物有了更深的敬畏之心。书中的插图精美绝伦,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恰到好处,即便是初学者也能通过图示快速掌握关键的鉴别技巧。那种对传统工艺的执着和对历史的尊重,是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部浓缩的中国碑刻艺术史。

评分

翻开这本书,我立刻被那种严谨的学术氛围所吸引。作者在对不同时期碑刻风格的演变进行梳理时,展现了深厚的学养。不仅仅是罗列图例,更是深入剖析了背后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思潮如何影响了书法的走向和拓片的呈现方式。比如,对魏晋南北朝时期“魏碑”那种雄浑古拙的线条特点,作者的解读就非常到位,结合了当时的政治格局和佛教艺术的影响。这种宏观视野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的叙述方式,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智力上的愉悦。对于想要系统了解中国书法史和金石学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非常坚实的知识框架。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觉得贴心的地方,在于它对“鉴别”这一核心任务的处理。它并没有停留在“这是什么碑”的层面,而是深入到了“如何区分真伪”、“如何辨识不同拓工”的实操层面。作者列举了许多细微的鉴别点,比如某个朝代特有的刀法痕迹,或者拓片边缘的细微磨损模式,这些都是在其他普通书籍中难以寻觅的宝贵经验。我甚至觉得,拿着这本书去古玩市场“逛逛”,都能增加不少底气。它教会我的不是记住答案,而是掌握提问和分析的方法论。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