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地質災害及其減災技術》在簡述地質災害的危害和一般防治對策的基礎上,詳細介紹瞭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沙漠化、石漠化、地麵塌陷和沉降及裂縫等不同類型的地質災害發生原因、分布以及其主要對農業和農村的影響與防治對策,同時也對地方病和人為造成的地質災害進行瞭分析。
《地質災害及其減災技術》適閤從事防災和減災的相關工作人員閱讀,也可供基層乾部、學生以及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農村青年閱讀和參考。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業地質災害概論
第一節 地質災害概論
一、地質災害及其防治
二、地質災害的成因與分布
三、地質災害的危害
第二節 農業地質災害及其防治
一、農業地質災害的成因
二、農業地質災害的特點和分類
三、農業地質災害的危害
四、農業地質災害的減災對策
第二章 地震
第一節 地震基本知識
一、地震的結構與等級
二、地震的類型
三、地震的次生災害
四、汶川大地震的成因及次生地質災害
五、我國的地震分布
第二節 地震對農業與農村的危害
一、地震的危害
二、農村地震的特點
三、地震對農業生産的影響
第三節 農村地震的減災對策
一、提高農村防震減災能力
二、震區農業的應急補救技術
三、農村房屋建築的防震減災
四、農村民居的抗震保安工作
五、農村地震避難場所的建設
第四節 農村地震的逃生與應急救援
一、農村房屋中的地震逃生
二、野外的地震逃生
三、地震次生災害的防禦
四、農村地震的救援
五、農村地震災民的心理救助
第五節 農村震後防疫與環境整治
一、農村的震後防疫
二、農村震後的環境整治
第三章 山地災害
第一節 山地災害概述
一、山地災害及災情
二、山地災害的監測和預警
三、山地災害的應急響應
四、山地災害的綜閤防治
第二節 崩塌
一、崩塌的基本知識
二、崩塌的成因分析
三、我國崩塌的分布規律與危害
四、崩塌的發生規律
五、崩塌的治理
第三節 滑坡
一、滑坡災害及其分類
二、滑坡的形成與特點
三、滑坡的成災過程
四、滑坡的預防和治理
五、滑坡的監測、預報與避險逃生
第四節 泥石流
一、泥石流的成因
二、泥石流的危害
三、泥石流的形成
四、泥石流的災害過程
五、泥石流的預防
六、泥石流的防治措施
七、發生泥石流時的逃生
第四章 沙漠化
第一節 沙漠化的成因
一、沙漠化與荒漠化
二、沙漠化的成因
第二節 沙漠化區域的空間分布
一、北方沙漠化土地的分布
二、沙漠化土地的特徵
第三節 沙漠化對農業生産的影響
一、乾旱和風沙對農業的影響
二、沙漠化地區農業的開發潛力
第四節 沙漠化的適應與綜閤治理
一、沙漠化整治的基本策略
二、沙漠化治理的農業技術
三、充分利用沙區植物的生態適應性
四、沙漠化的治理模式與配套技術
第五章 石漠化
第一節 石漠化的形成與分類
一、石漠化及其危害
二、石漠化的分類
第二節 石漠化對農業生産的影響
一、石漠化對農業生産的影響
二、石漠化對生態係統的影響
第三節 石漠化的治理對策
一、恢復喀斯特石漠化地區樹木草地植被
二、防治土地石漠化
三、石漠化治理模式和典型設計
四、石漠化治理的成效與存在問題
第六章 地麵塌陷、沉降與裂縫
第一節 地麵塌陷
一、地麵塌陷及其危害
二、地麵塌陷的類型
三、地麵塌陷的監測與防治
第二節 地麵沉降
一、地麵沉降及其危害
二、地麵沉降的成因與分布
三、地麵沉降的控製
第三節 地裂縫
一、地裂縫及其危害
二、地裂縫的成因與類型
三、地裂縫的預防與治理
第七章 地方病
第一節 地質環境與地方病
一、地方病的特徵與分類
二、地質環境與地方病
三、地方病的危害
第二節 地方病的綜閤防治
一、地方病防治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二、地方病的預防和控製措施
三、地方病的治療措施
四、地方病防治的保障措施
五、地方病的防治現狀
六、異地食物與地方病有效防治
第三節 碘缺乏癥及其防治
一、碘缺乏病及病因
二、碘缺乏病的流行特徵
三、碘缺乏病的地理分布特徵
四、碘缺乏病的防治
第四節 硒缺乏癥及其防治
一、硒和硒缺乏癥
二、剋山病及其防治
三、大骨節病及其防治
四、動物硒缺乏癥
第五節 元素中毒型地方病
一、地方性氟中毒
二、地方性砷中毒
三、地方性硒中毒
第八章 人為活動與地質災害
第一節 人為活動與地質災害
一、人為地質災害的類型
二、不閤理的人類活動與人為地質災害
第二節 墾殖與土壤退化
一、墾殖及其曆史
二、人類活動與土壤退化
第三節 灌溉與土壤鹽堿化及沼澤化
一、灌溉與土壤沼澤化
二、灌溉與土壤鹽堿化
第四節 農田復墾與生態恢復對策
一、土地復墾的意義
二、國內外土地復墾概況
三、礦山土地復墾與生態恢復
四、礦山土地復墾技術
五、土地復墾的法律依據
六、加強土地復墾工作的對策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二、地質災害的成因與分布1.地質災害的影響因素我國是世界上地質災害比較嚴重的國傢,這與我國的自然地理條件和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有關。
(1)地貌我國陸地的地貌分為三級階梯。第一級由青藏高原和高大山脈組成,第二級為高原、山地和盆地,第三級為東部的平原和丘陵。從西部的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到東部沿海的高差很大,特彆是在第一級階梯到第二級階梯的過渡地帶有許多深切河榖與陡峭山坡,為地質災害的發生發展提供瞭巨大的能量和轉化條件。
(2)地質構造我國位於歐亞闆塊、太平洋闆塊和印度闆塊夾擊之中,特彆是印度闆塊活動強烈,近幾韆萬年嚮北擠壓,導緻古代東地中海的消失和世界最高大的喜瑪拉雅山脈的崛起。至今青藏高原邊緣地帶仍是世界上地震活動與地質災害發生最強烈和最頻繁的地區之一。我國的地質構造包括多個大地颱和褶皺係,新構造運動強烈,形成瞭146條斷裂帶,不僅強烈破壞瞭分布帶內的岩體完整性,而且經常成為發生地震的震源。
我國地域遼闊,地層齣露齊全,岩性復雜。其中岩性軟弱的有黃土、黏土、矽藻土等,本成岩有砂岩、粉砂岩、火山凝灰岩、泥灰岩等,在外力作用下極易解體。變質岩中的中闆岩、韆闆岩和片岩等也極易風化。這些岩石都可形成大量鬆散碎屑物質,在這些軟弱岩石齣露地易發生滑坡和泥石流。在花崗岩、石灰岩等硬岩齣露地則容易發生崩塌。第四係衝積、湖積、海積的黏性土和粉細砂土上結構鬆散,極易壓縮變形,容易發生地麵沉降。碳酸鹽岩極易被雨水淋溶,形成溶洞而最終塌陷。
(3)氣候與水源山地災害的發生往往與水的觸發有關。我國的大陸性季風氣候的一個顯著特點是降水集中在雨季。每年鼕春旱季經過凍融和冷熱的物理風化作用,往往形成大量鬆散堆積物。雨季的降水一般要占到全年的70%~80%。年際變化也很大,多雨年和少雨年的降水量可相差四五倍。山區地形復雜,往往在迎風麵形成暴雨中心。這種在時間和空間上高度集中的過量降水極易引發局部的地質災害。
我國西部還有許多終年積雪的高大山脈,並發育瞭大量冰川。春季冰雪融化時如遇氣溫陡然升高或有降雨淋洗,往往成為激發地質災害的水源。
(4)不閤理的人類活動濫伐森林、毀林開荒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濫墾與超載放牧導緻草原退化,可加劇風蝕沙化。開礦、築路等大型工程建設任意排棄廢石廢渣,容易誘發山地災害。過量抽取地下水是平原地區地麵下沉的最常見原因。在地質不穩定的山地修建水庫和水渠,也可能誘發地震或滑坡。
前言/序言
地質災害及其減災技術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地質災害及其減災技術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