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資本富中國:製度變遷中的財富創造

民間資本富中國:製度變遷中的財富創造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過文俊 著
圖書標籤:
  • 民間資本
  • 製度變遷
  • 財富創造
  • 中國經濟
  • 市場經濟
  • 企業發展
  • 經濟史
  • 社會經濟
  • 轉型期經濟
  • 民營經濟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齣版社
ISBN:9787500450788
版次:1
商品編碼:10085266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05-05-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75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民間資本富中國:製度變遷中的財富創造》中藏富於民,論述瞭中國民間資本的形成與分布狀況;創富於民,講述瞭民間投資的現狀、問題與進一步發展的機遇;民富國強,論述瞭民間資本是推動中國走嚮強盛的生力軍;活化資本,闡述瞭促進民間資本閤理流動的必要性。

內容簡介

  《民間資本富中國:製度變遷中的財富創造》分為四篇:藏富於民:當代中國民間資本的形成與分布狀況。小河湧大河流:中國民間資本的現狀及其對經濟與社會發展的貢獻不爭姓資姓社:個體私營經濟的成長,儲蓄仍是大頭:居民的主要金融資産。居者有其屋乎:居民的房屋資産。農民的命根子:農地産權改革及農民土地權益的保護。財富分配失衡:居民總體趨富背後的結構性矛盾。
  創富於民:民間投資的現狀、問題與進一步發展的機遇。
  國退民進幾何:民間投資的現狀。施政新綱破局:十六大激發瞭民間資本的創富熱情。海闊任鷗翱翔:民間資本參與國企重組改造的障礙與機遇。均予國民待遇:激活民間資本與利用外資並舉。跨齣國門比武:民間資本拓展海外市場的現狀與對策。從草根到叢林:中小民營企業的集群化發展及其融資環境的改善。
  民富國強:民間資本是推動中國走嚮強盛的生力軍。
  幾代人的夢想:民間資本與中國的工業化和現代化。富國必先富農:充分利用民間資本解決三農問題。誰來整閤知本:民間資本與科技興邦。追求共同富裕:中産階層的成長與經濟、金融穩健發展。拉平地區差距:促進民間資本參與西部大開發。共續老兵新傳:民間資本與老工業基地改造。
  活化資本:促進民間資本閤理流動。
  怎一愁字瞭得:如何解決民營企業貸款難問題。自發門當戶對:民間資本需要場外交易市場。催生本工天使:民間資本與非正式風險投資。高管股東一體:MBO的是非麯直。用好養命之錢:養老保險製度改革及養老基金的市場化運作。熱錢的堵與疏:從妙房團現象談如何有效引導民間遊資。

作者簡介

  過文俊,男,1962年7月齣生,漢族,籍貫江蘇無锡。 最高學曆為經濟學碩士,技術職稱為金融專業副教授(係1993年由中國人民銀行總 行教育司特批破格晉升)。2001年被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聘為客座高級研究員。 現時職務為光動力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總裁兼董事。從事風險投資及其相關業務的高 層管理(包括對高新科技公司或項目的風險投資決策,對所投資的項目跟蹤管理,企業 改製策劃,境內外上市包裝策劃,企業資産重組,企業兼並收購,企業管理診斷,股權 設計,項目評估,市場營銷戰略,股權融資,基金管理等)。 曾擔任中小型商業銀 行總經理,大型民營企業集團(下轄若乾海外獨資公司和中外閤資公司)董事兼副總裁。對銀行管理、項目投資管理、大型房地産開發和營銷管理、企業融資管理、國內與國 際貿易、高新企業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包括培訓)、企業股份製改造、企業危機公關、 企業文化再造、品牌創建與管理(包括CI設計)、企業兼並與資産重組、營銷策劃(包括 整閤營銷)、高層公關、財務管理、科研與新産品開發管理、企業內部信息化管理等均 有豐富的經驗和成功的案例。

目錄

前言 匯聚復興中華的民間力量(1)
一 廓清混亂的財富觀(1)
二 從"仇富"到"崇富"(6)
三 復興中華還看民間(10)
第一篇
藏富於民:當代中國民間資本的形成與分布狀況
第1章 "小河"湧"大河"流:中國民間資本的現狀及其對經濟
與社會發展的貢獻(16)
一 富有幾何藏於民:中國民間資本積纍現狀(16)
二 活力尚待激發:影響民間資本創富能力提高的因素(18)
三 民富乃國富之根基:民間資本對整個經濟與社會發展
的貢獻(21)
相關鏈接:高尚全縱論"民本經濟"(26)
第2章 不爭"姓資姓社":個體私營經濟的成長(29)
一 逼齣來的"準生證":個體私營經濟的恢復與初步發展(29)
二 站穩腳跟謀求發展:個體私營經濟漸成規模(34)
三 "姓資姓社"爭論裹足:個體私營經濟在挫摺中前進(36)
四 鄧小平"南方談話"及時糾偏:個體私營經濟發展再掀熱潮(38)
五 熱潮尚未融盡"堅冰":個體私營經濟發展期待私産保護(39)
相關鏈接:改革開放以來私營企業主的形成途徑(40)
第3章 儲蓄仍是大頭:居民的主要金融資産(42)
一 經濟金融化的腳步:我國居民金融資産的數量與結構概述(42)
二 可喜又可怕的"籠中虎":持續增長的居民儲蓄(44)
三 "十億人民九億炒":居民在股票、債券方麵的投資狀況(45)
四 平安是最大的福祉:居民在商業保險方麵的投資狀況(48)
相關鏈接:我國個人金融需求特徵趨於多元化、個性化(51)
第4章 居者有其屋乎:居民的房屋資産(53)
一 一場無聲的革命:"房改"讓老百姓擁有瞭"恒産"(53)
二 "一石幾鳥"的效應:居住質量改善背後的經濟變革(56)
三 農民更熱中"造窩":農村居民的建房熱(59)
相關鏈接:中國房地産市場是否存在"泡沫"(61)
第5章 農民的"命根子":農地産權改革及農民土地權益的保護(64)
一 窮則思變:20世紀70年代後期的農地製度創新
及其局限性(64)
二 齣讓土地能脫貧嗎:土地非農化轉讓給失地農民帶來
的損失(70)
三 農民也要享受"國民待遇":如何在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中
保護農民的土地權益(73)
相關鏈接:現行農地保護政策失靈的具體錶現(77)
第6章 財富分配失衡:居民總體趨富背後的結構性矛盾(81)
一 "基尼係數"發齣警報:整個居民財富分布結構失衡掃描(81)
二 城裏人的日子並非都好過:城市居民財富分布結構失衡(85)
三 務農比不上務工:農村居民財富分布結構失衡(88)
相關鏈接:"基尼係數"與"庫茲涅斯麯綫"(94)
第二篇
創富於民:民間投資的現狀、問題與進一步發展的機遇
第7章 國退民進幾何:民問投資的現狀(98)
一 不僅僅是"半壁江山":目前民間投資在社會總投資中
的地位(98)
二 積聚能量孕育突破:近年來民間投資運行的主要特點(102)
三 深化改革築大舞颱:近年來促進民間投資增長的主要因素(104)
四 前行仍需披荊斬棘:製約民間投資增長的若乾障礙(105)
相關鏈接:投融資體製改革與民間資本發展(109)
第8章 施政新綱破局:"十六大"激發瞭民間資本的創富熱情(112)
一 穩定預期的效應:社會走嚮富庶的心理支撐(112)
二 突破意識形態的障礙:"十六大"高奏"私産保護"
主鏇律·( 114)
三 富民大旗越舉越高:"十六大"使民間資本的創富熱情空前
高漲(119)
相關鏈接:曆次修憲及其對民間資本的保護(122)
第9章 海闊任鷗翱翔:民問資本參與國企重組改造的障礙與機遇(124)
一 引來活水,重現生機:民間資本參與國有企業重組改造
的重大意義(125)
二 體製摩擦與文化衝突:"國退民進"的主要障礙(128)
三 因企製宜,整閤資源:民間資本參與國有企業重組改造
的主要形式和經驗(133)
相關鏈接:國資委《關於規範國有企業改製工作的意見》要點(136)
第10章 均予"國民待遇":激活民間資本與利用外資並舉(138)
一 引進與外逃並存:令人費解的資本對流現象(138)
二 "外來的和尚好念經":外資享受優惠與民資遭遇冷落
的反差(144)
三 內外不再有彆:民營企業將與外資企業公平競爭(147)
相關鏈接:1984-1998年中國政府陸續齣颱的外資優惠政策(150)
第11章 跨齣國門比武:民間資本拓展海外市場的現狀與對策(152)
一 WTO是把"雙刃劍":國際經濟一體化格局下中國民營
企業拓展海外市場的機遇與風險(153)
二 進一步海闊天空:中國民營企業拓展海外市場的弱勢
與優勢(155)
三 在戰爭中學習戰爭:如何增強中國民營企業拓展海外市
場的競爭力(158)
相關鏈接:中國資本輸齣應關注的若乾問題(163)
第12章 從"草根"到"叢林":中小民營企業的集群化發展及其
融資環境的改善(166)
一 單打獨鬥,難成氣候:中小民營企業獨立經營的局限性(166)
二 廣植避風擋雨的"叢林":集群化經營與中小民營企業
競爭力的提升(168)
三 嚮競閤"引擎"添注"助燃劑":中小企業集群的融資優勢
及進一步改善其融資環境的對策(172)
相關鏈接:産業集群理論簡述(1 76)
第三篇
民富國強:民間資本是推動中國走嚮強盛的生力軍
第13章 幾代人的夢想:民問資本與中國的工業化和現代化(180)
一 農業大國的奇跡:新中國的工業化和現代化進程(180)
二 比較方知不足:我國工業化、現代化的差距以及走
"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必要性(190)
三 興邦民資有責:如何利用民間資本加快中國現代化的進程(193)
相關鏈接:"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基本要素(197)
第14章 富國必先富農:充分利用民間資本解決"三農"問題(200 )
一 農業大國之憂:"三農"問題解決不好將拖中國現代化
後腿(200)
二 農民離小康還有多遠:城鄉經濟改革與發展缺乏統籌安排
引發的農村社會問題(203)
三 "農富"期待體製創新:如何利用民間資本解決"三農"問題(210)
相關鏈接:"三農"問題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216)
第15章 誰來整閤"知本":民間資本與科技興邦(219)
一 "知本"更具創富魅力:知識經濟時代"知本傢"的地位(219 )
二 "利器"在手,所嚮披靡:民營科技企業迅速發展對經濟
增長的貢獻(221)
三 "融智"與"融資"並舉:如何推動民間資本參與風險
投資(223)
相關鏈接:中國的科技創業環境正在改善(230)
第16章 追求共同富裕:中産階層的成長與經濟、金融穩健發展(232)
一 遲到的"主角":中産階層及其成長曆程(232)
二 既要"發電"又要"穩壓":中産階層發展對經濟和金融
穩健發展的作用(240)
三 追求"橄欖型":如何使中産階級成為未來社會的主流
公民(244)
相關鏈接:中産階層消費結構的升級將加速推進重化工業化(246)
第17章 拉平地區差距:促進民間資本參與西部大開發(248)
一 "一江春水嚮東流":東西部地區經濟的非均衡發展(249)
二 走好全國經濟"一盤棋":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意義及其
實施過程中的現實睏難(251)
三 讓先富者到西部當"地主":如何引導民間資本
參與西部大開發(256)
相關鏈接:美國"西進運動"的若乾成功經驗(261)
第18章 共續"老兵新傳":民間資本與老工業基地改造(265)
一 失水的"喬木"在枯萎:老工業基地的曆史貢獻
與現實睏境(266)
二 重現活力有賴自我造血:振興老工業基地不能單純依賴
國傢財政的反哺(268)
三 嫁接"新枝"與"轉基因"改造:如何利用民間資本
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270)
相關鏈接:民營企業老總共謀東北攻略(275)
第四篇
活化資本:促進民問資本閤理流動
第19章 怎一愁字瞭得:如何解決民營企業貸款難問題(280)
一 "雪中送炭"何其少:民營企業貸款難現狀掃描(280)
二 僅僅是"所有製歧視"嗎:民營企業貸款難的製度根源(282)
三 多管齊下疏壅通滯:化解民營企業融資難矛盾的對策(286)
相關鏈接:沿海若乾地區地下金融市場掃描(290)
第20章 自發"門當戶對":民問資本需要場外交易市場(294)
一 結構缺陷:現有資本市場難以充分激活民間投融資(295)
二 起落徘徊:經濟轉軌時期的場外交易市場(三闆市場)
雛形及其局限性(297)
三 因勢利導:開設場外交易市場(三闆市場)正當其時(299)
四 金融創新:中國場外交易(三闆市場)的總體設計思路(300)
相關鏈接:百傢爭鳴熱談如何發展多層次的資本市場(305)
第2l章 催生本土"天使":民問資本與非正式風險投資(307)
一 "孵化"需要"天使":幫助中小企業創業的非正式
風險投資(308)
二 押注"黑馬"撞大運:發達國傢活躍的天使投資市場(310)
三 鼓勵有閑錢者博弈:如何推進中國民間資本參與天使投資(311)
相關鏈接:創業成功人士的"天使"情結(313)
第22章 高管股東一體:MBO(管理層收購)的是非麯直(315)
一 並非"萬能鑰匙":關於MBO(管理層收購)作用
的客觀評說(316)
二 劍走偏鋒之過:目前我國企業實施MBO(管理層收購)
的偏差及其癥結(318)
三 規範纔有成效:如何推進MBO的健康發展(321)
相關鏈接:國資委觀點:國有大企業不宜實施MBO(325)
第23章 用好養命之錢:養老保險製度改革及養老基金
的市場化運作(328)
一 轉軌之橋虛設: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空賬"運轉
的原因及弊害(329)
二 確保老有所靠:完善基本養老保險製度的若乾重點問題(333)
三 養命創富並舉:如何積極穩妥地對養老基金進行
市場化運作(336)
相關鏈接:中國養老保險轉製的隱性債務測算(341)
第24章 "熱錢"的堵與疏:從"炒房團"現象談如何有效引導
民間遊資(345)
一 風風火火闖九州:溫州"炒房團"打破房地産市場的平靜(345)
二 透過現象看本質:理性分析與評價溫州民間遊資的
投機行為(347)
三 修正市場的偏差:政府如何引導民間遊資的投嚮 (351)
相關鏈接:2004年溫州資本外流和民間藉貸紀實(357)
附錄 《國務院關於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製經濟
發展的若乾意見》(360)
主要參考文獻(368)
後記(374)

精彩書摘

  章 “小河”湧“大河"流:中國民間資本的現狀及其對經濟與社會發展的貢獻
  在改革開放之前,由於意識形態上的認識偏差,老百姓緻富缺乏保障,怕富起來的人變成“資産階級”,所以寜可共同貧窮,也不準一部分人憑藉勤勞和智慧先富起來。而且,在那個極“左”思潮盛行的年代,片麵強調“大河有水小河滿”,違背人的本性將“大公無私”絕對化。殊不知剝奪私人擁有財富的權利,必然會扼殺人民群眾創造財富的積極性。沒有源自民間的“涓涓細流”,怎能匯成波濤洶湧的“大河”?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逐步解放思想,認識到隻有“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讓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纔能通過先富者的示範效應帶動廣大民眾共同富裕,隻有鼓勵民間積纍財富並保護居民的私有財産,纔能煥發民間投資創富的熱情,從而推動社稷繁榮和國傢強盛。正是因為在治國理念上逐漸趨嚮於“民本經濟”,近20多年來,民間資本得到相當規模的積纍,它們為整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貢獻也越來越大。
  一 富有幾何藏於民:中國民間資本積纍現狀
  筆者認為,中國經濟改革前20年最顯著的成就是“藏富於民”。快速積纍的民間資本從改革開放之初“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政策效應,到鄧小平南巡以後産權製度改革步伐的加快;從中共“十五大”肯定非公有製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到中共“十六大”明確提齣保護私有財産的閤法權利,……經濟改革政策的每一次進步,都促進瞭個體私營經濟的資本原始積纍。同時,黨和政府的富民政策使城鄉居民收入的平均水平不斷提高,與20多年前相比,大多數老百姓在感受到生活質量日益提高的同時,也發現自。己的錢袋不再那麼羞澀。一部分“先富起來”的個體私營業主、職業經理人和利用雙軌製“尋租”的官商等,已擁有瞭可觀的私有財産。
  究竟有多少財富藏於民間?這是許多關注中國經濟改革的人士經常談論的問題。據權威機構的調查統計,中國的民間的財富主要有以下幾項:第一項是金融資産。據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統計數據,截至2003年12月底,全國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已超過10萬億人民幣(具體數據為103617.65萬億元)。加上手持現金、債券、股票和保險等,城鄉居民的各種金融資産超過12萬億元。第二項是住房,城鄉居民住房總值約13萬億元(按照當時的市場價格估算。其中城鎮居民住房的總值約8萬億元,農村居民住房及所占用土地的總值約5萬億元)。第三項是農民的耕地,總價值約7萬億元。第四項是城鄉私營企業和集體企業的淨資産(包括農民的生産性淨資産),總價值約1萬億元(注:後三項為根據2001年有關資料推算的數據)。在上述四大項資産中,增長最快的是金融資産。1996年末,中國個人金融資産總值5萬億元強,此後平均每年以16%以上的速度增長,比同期的經濟增長速度高齣一倍多。
  而根據樊綱等人的調查研究,2000年底全國資本總額大約為38.5萬億元,其中國內居民個人擁有資本22萬億元,占資本總額的57%,城鄉集體經濟擁有3.4萬億元,占資本總額的8.8%。2000年底中國住房資産總量達16.2萬億元,其中城鎮為12.4萬億元,鄉村為3.8萬億元。在城鎮住房資産中,約有近6萬億元為居民自有的“私房”,其餘約6.5萬億元則為“公房”。居民自有住房資産總量約為9.7萬億元。若不包括居民所有的住房資産,居民擁有的資本仍達12.3萬億元。在居民擁有的資本總額22億元(人均l 7408元)中,實物資本占53.47%,金融資本占46.53%(企業資本中的個人權益也計人金融資本)。在居民實物資本中,以自有住房資本為主,生産性資本隻占極少比例。居民的自有住房在居民總資本中占44.2%,是居民資本總額中比重最大的項目,排在第二位的是居民儲蓄存款,占居民資本總額的29.19%。

前言/序言


 



曆史的脈絡與未來的構建:一部關於社會變遷與製度演進的深度考察 本書以宏大的曆史視角,深入剖析瞭人類社會自早期文明萌芽至現代國傢形成過程中,製度變遷如何深刻地塑造瞭人類的生産關係、財富分配格局以及社會結構。它並非僅僅是對既有曆史事件的羅列,而是力求揭示驅動這些變遷背後的深層邏輯與內在機製。 第一部分:文明的基石——早期製度的形成與約束 本篇章從人類社會的初始階段——氏族、部落的組織形式入手,探討瞭早期社會中非正式製度(如習俗、血緣紐帶)如何有效地維係瞭社會秩序。重點分析瞭農業革命對生産力的根本性提升,以及由此催生的剩餘産品與私有觀念的初步萌芽。我們詳細考察瞭早期王權、神權以及萌芽中的法律條文(如漢謨拉比法典的結構性意義)如何將鬆散的社會群體固化為具有清晰層級和義務體係的政治實體。 製度的剛性與彈性在這一時期展現齣矛盾的統一性。一方麵,基於血緣和地域的傳統性製度具有極強的穩定性,保證瞭社會在生産力低下的情況下能夠持續運行;另一方麵,這些製度的僵化也成為瞭社會進步的巨大阻力,例如,對土地分配的固化模式如何阻礙瞭生産關係的進一步優化。本部分通過對美索不達米亞、古埃及以及早期中華文明的橫嚮比較,闡明瞭早期製度在維護穩定與催生創新之間的微妙平衡。 第二部分:中世紀的權力分散與法律的復興 隨著古典帝國的衰亡,中世紀歐洲和亞洲的社會形態進入瞭一個權力結構高度碎片化的時期。本書著重分析瞭封建製度(Feudalism)的製度特徵——領主與附庸之間的契約關係如何成為一種特定時期的“軟約束”製度。這種分散化的權力結構,在客觀上為地方性經濟的自治和新興商業階層的崛起提供瞭製度空間。 我們詳細探討瞭中世紀城市自治權的獲得過程,商業行會(Guilds)作為早期經濟製度載體的作用。這些行會不僅規範瞭生産質量與價格,更重要的是,它們代錶瞭一種超越傳統貴族體係的、基於契約與利益的新型社會組織形式。同時,本書也審視瞭教會法與世俗法的並行,分析瞭司法權的多元化如何影響瞭財産的轉移與保護機製。這一時期的製度演變,預示著以理性、契約和效率為核心的現代製度邏輯的初步形成。 第三部分:現代性的衝動——革命、民族國傢與經濟一體化 現代世界的製度框架,是人類曆史上最劇烈的變革時期所鑄就的。本部分聚焦於文藝復興、宗教改革以及啓濛運動對製度觀念的顛覆性影響。重點分析瞭“主權在民”觀念的製度化進程,以及三權分立、憲政主義作為對絕對權力製約的製度創新。 我們深入考察瞭“産權的清晰化”在這一階段的關鍵性作用。英國光榮革命、法國大革命等曆史節點,不僅是政治權力的更迭,更是關於誰有權決定資源使用和分配的製度規則的重構。本書認為,現代民族國傢的製度建立,本質上是將地域性、傢族性的忠誠體係,替換為一套基於普遍法律、統一市場和高效稅收體係的製度框架。這種框架的建立,極大地降低瞭跨區域交易的成本,為工業革命的爆發提供瞭必要的製度土壤。 第四部分:製度的效率與適應性——全球化時代的挑戰 進入近現代,製度的關注點從“權力如何分配”轉嚮“效率如何最大化”。本書對比分析瞭不同類型國傢在麵對工業化浪潮時的製度選擇。例如,國傢主導的工業化模式(如普魯士或日本的明治維新)與自由放任的製度模式(如早期美國)在資源配置效率和短期社會代價上的差異。 全球化進程對既有民族國傢製度構成瞭新的挑戰。國際條約、跨國組織(如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作為超國傢層麵的製度安排,正在重塑國傢內部的製度邊界和權力。本書探討瞭這些外部製度壓力如何反嚮作用於國內製度的改革,尤其是在金融監管、勞工標準和環境保護等領域。 最後,本部分著眼於製度適應性的問題。一個看似高效的製度體係,在麵對技術迭代(如數字革命)和環境危機時,其內部的慣性可能導緻衰退。本書強調,製度的生命力不在於其最初設計的完美性,而在於其自我修正和學習的能力,即“製度的元製度”的構建。 結論:製度的永恒運動 本書的結論是,社會形態的演進史,本質上就是一部人類不斷試錯、不斷優化資源配置與權力製約機製的製度變遷史。從血緣紐帶到契約精神,從地方自治到主權國傢,製度是理解人類財富積纍、衝突解決和文明延續的唯一有效框架。曆史並未終結,製度的博弈仍在繼續,任何時代對“最優製度”的斷言都將是暫時的,唯有持續的製度創新與適應,纔是社會繁榮的不竭動力。

用戶評價

評分

《民間資本富中國:製度變遷中的財富創造》這本書,從一個完全不同的角度,審視瞭中國經濟的崛起。我一直習慣於從宏觀政策、國有企業或者外資的角度去理解中國經濟,但這本書將我的目光引嚮瞭那些隱藏在幕後、卻發揮著巨大作用的“民間力量”。作者深入淺齣地探討瞭“製度變遷”這一核心概念,並且巧妙地將其與“財富創造”這一結果聯係起來。書中並沒有簡單地羅列改革開放以來齣颱的各種經濟政策,而是更加側重於分析這些政策是如何一步步鬆綁、如何為民間資本的湧現和壯大鋪平道路的。我特彆欣賞作者對於不同時期、不同地區民間資本發展模式的比較分析,這讓我看到,中國的經濟發展並非鐵闆通闆,而是充滿瞭多樣性和區域特色。書中對那些成功的民間資本傢和他們的企業進行瞭深入的案例研究,這些案例不僅僅是關於財富的積纍,更重要的是關於他們如何在不確定的環境中抓住機遇,如何應對挑戰,以及如何與不斷變化的製度環境進行博弈。我從中看到瞭中國企業傢精神的萌芽和發展,以及他們在中國經濟轉型中所扮演的不可或缺的角色。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讓我意識到,中國經濟的強大,不僅僅是政府的規劃和引導,更重要的是億萬普通民眾的自主創業和財富創造的活力。

評分

在我讀完《民間資本富中國:製度變遷中的財富創造》後,我發現自己對中國經濟的理解上升到瞭一個新的維度。這本書帶來的最大衝擊,是讓我深刻認識到,中國經濟的奇跡,很大程度上是由無數個體創造的財富所構成的,而這些財富的創造,又與一係列的製度變遷息息相關。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將民間資本描述成一個抽象的概念,而是通過大量詳實的案例,讓我們看到真實的人物、真實的奮鬥和真實的財富增長。我印象最深的是書中關於私營經濟早期艱難起步的描繪,以及在政策反復搖擺中,這些民間力量是如何堅持下來並逐漸壯大的。這本書的行文風格非常具有感染力,作者對細節的捕捉和對人物心態的描摹都非常到位,讀起來既像是一部經濟史,又像是一部人物傳記。更重要的是,作者不僅僅滿足於描繪財富的“如何産生”,更深入地探討瞭“為何産生”以及“如何持續産生”。他對製度變遷與財富創造之間關係的分析,尤其發人深省。他解釋瞭在不同的製度環境下,民間資本的形態、規模和影響力會發生怎樣的變化,以及這些變化對整個社會經濟發展帶來的連鎖反應。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中國經濟發展中那種自下而上的力量,以及在製度的驅動下,普通人的創造力能夠迸發齣多麼巨大的能量。

評分

《民間資本富中國:製度變遷中的財富創造》這本書,成功地將一個復雜的主題,以一種引人入勝的方式呈現給瞭讀者。我一直覺得,“民間資本”這個詞聽起來有些官方,或者有些遙遠,但這本書卻通過生動的敘事,拉近瞭我們與這個概念的距離。作者並沒有選擇從宏觀經濟學的角度來枯燥地論述,而是將視角聚焦於那些具體的、生動的個體和群體,展現瞭他們在製度變遷的浪潮中,如何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創造財富。我特彆喜歡書中對一些“草根創業者”的刻畫,他們沒有顯赫的背景,也沒有強大的資源,但憑藉著敢想敢做的勇氣和對市場機會的敏銳捕捉,一步步積纍起財富,改變瞭自身甚至所在社區的命運。這種敘事方式非常勵誌,也讓我看到瞭中國經濟發展中那些最鮮活、最有生命力的部分。更重要的是,作者並沒有忽視製度的作用。他非常清晰地梳理瞭改革開放以來,一係列製度上的鬆綁和改革,是如何為民間資本的湧現和發展創造瞭條件,以及這些製度的演進如何影響瞭財富創造的模式和規模。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讓我們看到,中國的經濟增長,並非隻是來自頂層設計,更重要的是來自底層民眾的自發性創造和在不斷變化的製度環境中的適應與博弈。

評分

坦白說,最初拿到《民間資本富中國:製度變遷中的財富創造》這本書,我並沒有抱有多高的期望。畢竟,“民間資本”這個話題聽起來有些宏大和抽象,我擔心會讀到一些陳詞濫調或者過於理論化的分析。然而,事實證明我的擔憂是多餘的。這本書的敘述方式非常有特點,它不像很多學術著作那樣闆著麵孔講道理,而是通過講述一個個跌宕起伏的故事,來展現民間資本的形成和發展過程。我尤其被書中關於早期個體經濟萌芽的章節所吸引,作者細緻地描寫瞭那些在計劃經濟時期艱難起步的個體戶,他們如何在夾縫中求生存,如何用自己的雙手一點點改變命運,又如何帶動瞭周圍人的富裕。這種敘事風格非常貼近生活,充滿瞭人情味,也讓我對那些“先行者”們肅然起敬。更重要的是,作者並沒有止步於“講故事”,而是巧妙地將這些故事與製度變遷緊密地聯係起來。每一章的開頭或結尾,都會迴歸到製度層麵,分析當時的政策導嚮、法律法規是如何為民間資本的生長提供土壤,或者又在何時、何地施加瞭阻礙。這種“敘事+分析”的模式,讓原本可能枯燥的製度解讀變得生動有趣,也讓我對中國經濟的復雜性有瞭更深刻的理解。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用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揭示瞭中國經濟增長背後一個極其重要的動力源泉,並且讓我看到瞭普通人在時代洪流中扮演的關鍵角色。

評分

這本《民間資本富中國:製度變遷中的財富創造》絕對是我近期閱讀體驗中最令人振奮的一本書。我一直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幕後推手充滿好奇,而這本書就像一把金鑰匙,為我打開瞭通往民間資本世界的大門。作者以極其生動和紮實的筆觸,描繪瞭改革開放以來,無數個體和傢庭如何在製度的鬆綁與變革中,憑藉智慧、勇氣和不懈的努力,一點一滴積纍起財富,最終匯聚成一股不可忽視的經濟力量。書中沒有枯燥的宏大敘事,更多的是聚焦於那些鮮活的人物和真實的案例。我特彆喜歡其中對鄉鎮企業崛起、個體戶經營的剖析,這些段落讓我深刻感受到,中國經濟的活力並非隻來自政府的頂層設計,更重要的是根植於基層民眾的創造力和對機遇的把握。作者對於製度變遷如何影響財富創造的分析也鞭闢入裏,讓我明白瞭政策的微調、法律的完善,甚至隻是觀念的轉變,都能對民間資本的流動和壯大産生深遠的影響。讀完這本書,我仿佛看到瞭一個龐大的、充滿生機的經濟細胞網絡,而民間資本正是這個網絡中最活躍、最具生命力的組成部分。它不僅解釋瞭“中國經濟何以如此強大”,更讓我對中國未來的經濟走嚮充滿瞭樂觀的期待,因為我相信,隻要製度環境持續優化,民間資本的潛力還將進一步釋放。

評分

韓愈曾說“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或?”我想最大的疑慮也莫過於不明事理吧,讀書裏的名人,也許剛好可以找到答案,看世界名人的作人處事,從中可以學到許多方法,對於明白事理,應是非常重要的吧。

評分

好好!!!!!.com,

評分

挺好的啊,速度快,服務好,質量不錯。

評分

⑤教學生抓重點.教學難免有意外,課堂難免有突變,應對教學意外、課堂突變的本領,就是我們通常說的駕馭課堂、駕馭學生的能力。對教師來說,讓意外乾擾教學、影響教學是無能,把意外變成生成,促進教學、改進教學是藝術。生成相對於教學預設而言,分有意生成、無意生成兩種類型;問題生成、疑問生成、答案生成、靈感生成、思維生成、模式生成六種形式。生成的重點在問題生成、靈感生成。教學機智顯亮點.隨機應變的纔智與機敏,最能贏得學生欽佩和行贊嘆的亮點。教學機智的類型分為教師教的機智、學生學的機智,師生互動的機智,學生探究的機智。機智常常錶現在應對質疑的解答,麵對難題的措施,發現問題的敏銳,解決問題的靈活。

評分

十八歲,不同城市。

評分

題質疑、成果展示、心得交流、小組討論、閤作學習、疑難解析、觀點驗證、問題綜述。

評分

他對她說:“不要害怕,從今天起,我們一起上學迴傢,我會保護你。”

評分

裏麵的紙質稍微有點糙。其他的不錯。

評分

送貨速度很快不錯的選擇 大傢可以看看奧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