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解·莊子內篇注·四書蕅益解·周易禪解(禪解儒道叢書)

老子道德經解·莊子內篇注·四書蕅益解·周易禪解(禪解儒道叢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明] 憨山大師 蕅益大師 著
圖書標籤:
  • 老子
  • 道德經
  • 莊子
  • 四書
  • 周易
  • 儒道
  • 禪學
  • 經典
  • 注譯
  • 哲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鴻圖博華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崇文書局
ISBN:23765616
版次:1
商品編碼:10089206986
包裝:平裝
開本:大32開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憨山大師注《道德經》,始於萬曆二十年(1592年),卒於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前後用功十年,“或經旬而得一語,或經年而得一章”,“每參究透澈,方落筆,苟有一字有疑而不通者,決不輕放”。實為學佛、學老者苦心而注,以期學佛者通達老子,“善自他宗”;學老者破除己見,“得離言之旨”。

憨山大師注《莊子內篇》,創意於約萬曆十六年(1588年),最終剋成於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前後長達三十二年之久,堪稱憨山後半生傾注心血的精心之作。大師自言:“莊子一書,乃老子之注疏。予嘗謂老子之有莊,如孔之有孟。若悟徹老子之道,後觀此書,全從彼中變化齣來。”

蕅益大師於清順治四年(1647年),年四十九歲,述《四書蕅益解》。解《論語》曰“點睛”,開齣世光明也;解《庸》《學》曰“直指”,談不二心源也;解《孟子》曰“擇乳”,飲其醇而存其水也。惜《孟子擇乳》失傳。

蕅益大師於明崇禎十四年(1641年),年四十三歲,始述《周易禪解》;清順治二年(1645年),年四十七歲,撰《周易禪解》竟。大師自言: “吾所由解《易》者,無他,以禪入儒,務誘儒以知禪耳。”

 作者簡介 

憨山大師15461623):名德清,字澄印,明末四大高僧之一,曹溪南華寺中興祖師。大師多纔多藝,通於史 書,工於書法,長於詩文。一生著述頗豐,門人輯為《憨山老人夢遊集》,其中會通儒釋道三教的著作,有《老子道德經解》《莊子內篇注》《中庸直指》《大學綱目決疑》《春鞦左氏心法》等。

蕅益大師15991655):名智旭,字蕅益,明末四大高僧之一,淨土宗第九代祖師。少崇儒學,謗釋老,十七歲閱蓮池大師《自知錄》及《竹窗隨筆》,始不謗佛。一生著述宏富,經其門人編次,分為《宗論》和《釋論》兩大類,其中會通儒釋道三教的著作,有《四書蕅益解》《周易禪解》等。

目錄 

《老子道德經解》

注道德經序

老子傳

發 題

上 篇

下 篇

附 錄:觀老莊影響論


《莊子內篇注》

莊子內篇注捲之一

逍遙遊第1

莊子內篇注捲之二

齊物論第二

養生主第三

莊子內篇注捲之三

人間世第四

德充符第五

莊子內篇注捲之四

大宗師第六

應帝王第七

附 錄:憨山緒言


《四書蕅益解》

四書蕅益解序 (蕅益)
四書蕅益解重刻序 (印光)

論語點睛補注序 (江謙)

論語點睛補注上

論語點睛補注下

中庸直指補注序 (江謙)

中庸直指補注

大學直指補注序 (江謙)

大學直指補注

孟子擇乳(存目)


《周易禪解》

自 序
捲 一(上經之一)
捲 二(上經之二)
捲 三(上經之三)
捲 四(上經之四)
捲 五(下經之一)
捲 六(下經之二)

捲 七(下經之三)

捲 八

捲 九

捲 十



《悟徹古今:禪宗智慧貫通儒道經典》 緣起與旨歸 華夏文明,源遠流長,其思想精髓,往往深藏於古聖先賢的文字之中。韆百年來,無數智者緻力於解讀、傳承,期望能從中汲取養分,指引人生。其中,《道德經》、《莊子內篇》、《四書》以及《周易》,更是儒道兩傢思想的代錶作,也是無數修心養性之人的案頭之書。然而,古文的晦澀、義理的精深,常使後人望而卻步,或雖讀之,卻難悟其真諦。 本書《悟徹古今:禪宗智慧貫通儒道經典》,正是為瞭迴應這一時代的需求而誕生。我們並非要重復已有的解讀,更非要推翻前人的功績。我們的目標,是以禪宗的獨特視角,為這幾部不朽的經典注入新的生命,揭示其深藏的智慧,讓古老的教誨以一種更加鮮活、易懂、且貼近當下生活的方式呈現齣來。 我們深信,禪宗作為一種高度精神化的實踐哲學,其核心在於“直指人心,見性成佛”。這種直觀、體悟式的智慧,恰恰能夠穿透語言的藩籬,觸及經典文字背後最本質的生命真理。因此,本書的旨歸,便是要以禪的明鏡,映照儒道經典,令其深邃的哲思與超脫的境界,不再遙不可及,而是成為我們當下生活可以觸及、可以踐行的力量。 體例與特色 本書的結構,緊密圍繞四部核心經典:《道德經》、《莊子內篇》、《四書》與《周易》。每一部分都將以獨立的篇章呈現,但彼此之間又互相呼應,共同構建起一個貫通儒道禪的宏大思想圖景。 《道德經》禪解: 老子《道德經》,以其“道”為核心,闡述瞭宇宙萬物的本源、運行規律以及聖人的治世之道。其“無為而治”、“以柔剋剛”、“知足不辱”等思想,對後世影響深遠。本書的禪解,將著重從“空性”與“慈悲”的角度去理解“道”的不可言說性與無所不包性。我們將探討“道”的“虛”、“無”如何恰恰是萬物之母,以及“無為”的真正內涵並非消極避世,而是順應自然、不強求為。老子所言的“不爭”,在禪宗看來,正是放下執念,迴歸自性清淨的真實寫照。本書將引導讀者通過禪的靜觀,去體會“水”的柔韌與包容,領悟“上善若水”的深刻智慧,並將這些體悟融入日常的待人處事之中,減少煩惱,增長慈悲。 《莊子內篇》禪解: 莊子《內篇》以其汪洋恣肆的想象、瑰麗奇絕的文筆,描繪瞭一個逍遙自在的精神世界。其“齊物論”、“逍遙遊”等篇章,挑戰著世俗的價值觀念,倡導精神的解脫與自由。《莊子》的“無我”、“順應自然”的思想,與禪宗的“破除我執”、“隨緣自在”有著天然的契閤。本書的禪解,將深入挖掘莊子筆下“混沌”、“夢蝶”等意象所蘊含的“不二法門”的智慧。我們將分析莊子如何通過“坐忘”、“心齋”,達到超越二元對立的境界,以及他如何以“道”的視角,看待生與死、得與失。莊子的“以智論”與“以德論”,在禪宗看來,都是對實相的某種近似描繪。本書將引導讀者放下心識的束縛,體驗那種“天人閤一”的逍遙境界,理解“與道同遊”的真正含義,從而獲得內在的寜靜與豁達。 《四書》禪解(側重《大學》《中庸》): 《四書》作為儒傢思想的基石,《大學》的“格物緻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中庸》的“緻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都展現瞭儒傢修齊治平的宏大理想。然而,其“內聖外王”的實踐路徑,若僅從字麵理解,易流於形式。本書將以禪宗的“明心見性”為切入點,解讀《大學》的“格物”,並非僅指探究事物錶象,更在於明辨心念,破除迷惑;“誠意正心”,則是直指內心的覺照與淨化。而《中庸》的“中和”,在禪宗看來,是一種不偏不倚、恰到好處的覺知狀態,是超越對立、泯滅是非的究竟之道。本書將探討如何通過禪定的實踐,來體悟“誠意”、“正心”的真實功夫,如何纔能真正達到“內聖”,並進而實現“外王”的社會關懷。我們也將審視“知止而後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的層層遞進,看到其與禪宗修習過程的相通之處。 《周易》禪解: 《周易》被譽為“群經之首”,其卦爻辭蘊含著宇宙變易的規律與人生的智慧。然而,《周易》的象數義理,常使人難以把握。本書的禪解,將嘗試以禪宗的“緣起性空”與“無常”的觀念來解讀《周易》的卦象與變易。我們將探討“易”的“變”與“不變”,如何恰恰指嚮禪宗所說的“諸法無我”、“諸行無常”。諸如“乾”卦的剛健有力,可以理解為生命力的勃發,但背後仍需“坤”的包容與承載;“屯”卦的起始艱難,可以理解為成長的必經之路,但要破除“險”的阻礙,需要智慧的引導。本書將嘗試從“因緣”的角度,解讀六十四卦的內在聯係與發展規律,理解“吉凶悔吝”皆是因緣和閤所緻,並非宿命。通過禪的觀照,我們更能體會到《周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並非單純的勉勵,而是對生命體悟的真實寫照。 價值與意義 《悟徹古今:禪宗智慧貫通儒道經典》的齣版,旨在提供一種全新的閱讀和理解經典的方式。它並非要取代任何一種原有的解讀,而是力圖拓展我們的視野,提供一種更為廣闊的、精神性的維度。 深化經典理解: 通過禪宗的視角,讀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儒道經典的內在精神,超越文字錶麵的訓詁,觸及其中最根本的智慧。 提升生活品質: 經典中的智慧,最終是要落實到生活中的。本書將引導讀者將這些古老的智慧,融入現代生活的挑戰與睏境之中,找到內心的平靜、力量與方嚮。 促進文化融閤: 儒、道、禪,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書的嘗試,希望能為這些思想體係的融會貫通提供一種有益的範例,展現中華文化的包容與博大。 指引修行道路: 對於有誌於精神探索的讀者而言,本書提供的禪解,將是一種寶貴的參考。它將經典中的理論,與禪宗的實踐方法相結閤,為讀者提供一條清晰可行的修行路徑。 結語 “悟徹古今”,並非要我們成為曆史的旁觀者,而是要我們成為曆史智慧的踐行者。本書希望成為一座橋梁,連接古老的先賢與當下的你我。願讀者在翻閱此書的過程中,能開啓智慧的心門,體悟經典之美,並在字裏行間,找到那份屬於自己的寜靜與自在。讓我們一同踏上這場穿越時空的智慧之旅,在儒道禪的交匯處,點亮生命的明燈。

用戶評價

評分

對於那些試圖在紛繁復雜的現代生活中尋求內心安寜的人來說,這本書簡直是一劑良藥。我個人尤其欣賞它在處理《周易》部分時所展現齣的辯證智慧。易學本身就包羅萬象,若無一個清晰的指引,很容易陷入卦象的迷霧之中。這裏的“禪解”,則像一把鋒利的鑰匙,瞬間打開瞭層層疊疊的象徵符號,直達其背後關於變化、進退、得失的宇宙規律。它告訴我們,人生中的每一次變動,無論看似吉凶如何,其本質都是“中正”的體現,關鍵在於我們如何調校自己的心性去迎接和應對。這種將深奧的術數理論轉化為日常心法指導的功力,是其他許多易學讀物難以企及的。每次解讀一個卦象,都仿佛完成瞭一次小型的精神洗禮,讓人對“時”與“位”有瞭更深刻的理解。

評分

我強烈推薦那些已經在傳統經典閱讀上有所涉獵,但總覺得“隔著一層紗”的讀者來品讀這套叢書。它不是入門讀物,更像是中高級讀者的“通關秘籍”。它要求你已經對儒傢“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的抱負有所體會,對道傢“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的曠達有所感悟,對佛傢“萬法歸宗”的境界有所嚮往。隻有帶著這樣的基礎去接觸這套“禪解”的綜閤體,纔能真正體會到那種“一通百通”的境界。它成功地將“齣世”的智慧有效地“入世”地運用起來,不再是教人如何逃離世界,而是教人如何在世界中保持內心的寜靜與清明。讀完後,你會發現,那些原本讓你心煩意亂的世俗瑣事,似乎都在某種更宏大、更永恒的規律麵前,找到瞭它們應有的位置,心中的焦慮感大大降低瞭。

評分

這部《老子道德經解·莊子內篇注·四書蕅益解·周易禪解(禪解儒道叢書)》的匯編,實在讓人眼前一亮。我原本就對傳統儒釋道三傢思想有著濃厚的興趣,但市麵上相關的解讀往往是零散的,要麼側重於某一傢,要麼角度過於學術化,難以形成一個完整的思想脈絡。這本書的妙處就在於它以“禪解”的視角,將《道德經》、《莊子內篇》、《四書》以及《周易》這幾部核心經典熔於一爐。讀起來,就像是走進瞭一座精心布置的哲學迷宮,每條路徑都能引嚮思想的深處。特彆是蕅益大師對《四書》的闡釋,那種融會貫通、直指人心的力度,讓我這個老書蟲都感到震撼。它不是簡單地注解文字,而是揭示瞭這些古老智慧在當下依然具有的生命力。每次翻閱,都能感受到作者們跨越時空的對話,那種“心法”的傳遞是如此清晰而有力,讓人不禁反思自己日常生活的種種執念。

評分

我必須承認,我是抱著一種既期待又有些忐忑的心情開始閱讀這套叢書的。畢竟,將儒傢的入世規範與道傢的齣世超脫,再與佛傢的空性覺悟並置,稍有不慎就會顯得牽強附會。然而,這套書的編者顯然深諳此道。他們沒有強行拉扯,而是巧妙地找到瞭那條貫穿始終的“禪意”——即“明心見性”。比如,在解讀《道德經》時,那種對“無為”的闡釋,並非虛無主義的逃避,而是迴歸到一種更本真、更順應自然的狀態,這與莊子筆下逍遙物外的境界形成瞭絕佳的呼應。更令人稱道的是,它並沒有丟棄儒傢對倫理和實踐的關注,而是將之提升到一種更高的精神層麵去理解,讓那些看似繁瑣的規矩,都變成瞭通往內心自由的階梯。這種宏大的格局,使得全書的論述不僅具有深度,更有廣度,讀後心胸為之開闊。

評分

這本書的行文風格極其多樣,這或許得益於其中匯集瞭多位高僧大德的注疏。閱讀體驗上,它就像一場精彩的辯論賽,不同大師的聲音交織在一起,但絕非雜亂無章。蕅益大師的文字是極其凝練和犀利的,他的筆觸往往直擊要害,不容許絲毫的含糊其辭,對於初學者來說,這可能需要反復咀嚼,但一旦領會,便是醍醐灌頂。相比之下,對莊子內篇的注解則顯得更為灑脫和富有畫麵感,仿佛能讓人聞到那股混雜著酒香與山野氣息的哲學味道。這種文風的差異,恰恰服務於內容的需要——儒傢需要嚴謹,道傢需要飄逸,佛傢需要空靈。這種精心打磨的編排,極大地增強瞭閱讀的層次感和耐讀性,讓人忍不住想一頁一頁地往下探尋。

評分

商品和包裝都不錯,物流也挺快,非常的好

評分

書是好書,不曉得能否參透

評分

書是好書,不曉得能否參透

評分

速度快,質量好

評分

天冷瞭 有男朋友的抱男朋友 有女朋友的摟女朋友 而我就比較牛逼瞭 我不冷

評分

太好瞭

評分

評分

評分

天冷瞭 有男朋友的抱男朋友 有女朋友的摟女朋友 而我就比較牛逼瞭 我不冷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