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书中内容根据《国家职业标准·计算机网络管理员》(2008年修订)要求编写,是中级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命题的直接依据。
《计算机网络管理员(中级)》介绍了中级计算机网络管理员应掌握的技能要求和相关知识,涉及操作系统安装调试及调用、机房环境维护、网络线路运行维护、网络设备运行维护、软件系统运行维护、数据备份与恢复等内容。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操作系统安装、调试与调用
1.1 操作系统运行
1.1.1 计算机硬件安装与配置
1.1.2 操作系统的使用
1.2 系统基本应用
1.2.1 系统的日期、时间设置
1.2.2 格式化
1.3 联机帮助操作
1.3.1 联机帮助
1.3.2 网络帮助
1.4 计算机文件操作方法
1.4.1 文件的操作
1.4.2 文件夹的操作
1.5 病毒防治
1.5.1 网络杀毒软件
1.5.2 网络杀毒
本章思考题
第2章 机房环境维护
2.1 电源的管理与维护
2.1.1 机房电气系统与电源设备
2.1.2 供配电系统检测方法
2.2 机房保洁
2.2.1 机房常规清扫与整理
2.2.2 机房带电清洁
2.3 空调的管理与维护
2.3.1 空调系统的维护管理
2.3.2 空调系统常见故障的排除
本章思考题
第3章 网络线路运行维护
3.1 局域网线路运行维护
3.1.1 局域网线路运行
3.1.2 局域网线路維护
3.2 接入线路运行维护
3.2.1 接入线路运行状态检查
3.2.2 路由器和防火墙的检查
本章思考题
第4章 网络设备运行维护
4.1 网络设备连接
4.1.1 线路设备识别
4.1.2 网络设备的连接
4.2 网络设备维护
4.2.1 网络设备的安装调试
4.2.2 网络设备的配置
本章思考题
第5章 软件系统运行维护
5.1 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
5.2 Web网络软件系统的安装配置与使用
5.2.1 IE浏览器的使用
5.2.2 ⅡS的安装及运行
5.2.3 利用ⅡS配置Web站点
5.3 设备驱动程序的安装与使用
5.4 网络操作系统的配置与使用
5.4.1 配置网络组件
5.4.2 TCP/IP的配置及测试网络
本章思考题
第6章 数据备份与恢复
6.1 数据的备份与还原
6.2 数据存储与处置
6.3 文件的备份与还原
6.3.1 文件数据的备份
6.3.2 还原数据
6.4 操作系统的备份与恢复
本章思考题
精彩书摘
第1章 操作系统安装、调试与调用
1.1 操作系统运行
一、硬件设备的类型及主要技术指标
1.主板
主板按其针对的行业可分为台式机主板和服务器/工作站主板两大类。
目前,家用和商用计算机采用的都是台式机主板,.它的特征是:板型为ATX或Micro ATX结构,使用普通的机箱电源,采用的是台式机芯片组,只支持单CPU,内存最大能支持到4 GB,而且一般都不支持ECC校验。存储设备接口也是采用IDE或SATA接口,某些高档产品会支持RAID。显卡接口多半都是采用AGP 4X或8X,某些高档产品也会采用AGP Pr0接口以支持某些高能耗的高档显卡。扩展接口也比较丰富,有多个USB2.o/1.1、IEEEl394、COM、LPT、IrDA等接口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扩展插槽的类型和数量也比较多,有多个PCI、CNR、AMR等插槽适应用户的需求。如果有整合的网卡芯片,也是单10/100 M或高档的千兆网卡。
对于服务器/工作站主板而言,最重要的是高可靠性和稳定性,其次才是高性能。因为大多数的服务器都要满足每天24 h、每周7天的满负荷工作要求。服务器/工作站主板是专用于服务器/工作站的主板产品,板型为较大的ATX、EATX或WATX,使用专用的服务器机箱电源。采用专门的服务器芯片组(如英特尔E7501、Sever Works GC—SL等芯片组)或高端的台式机芯片组(如英特尔i875P),支持多CPU和海量的内存(一般都能支持达十几GB甚至几十GB),而且大多支持ECC校验以提高可靠性。
……
前言/序言
电子信息产业是现代产业中发展最快的一个分支,它具有高成长性、高变动性、高竞争性、高技术性、高服务性、高就业性的特点。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级信息产业大国。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在通信、教育、医疗、游戏等各行业的应用将日渐深入,软件、硬件及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都保持了上升走势。尤其是电子信息类企业内部分工渐趋细化和专业化,更需要大量的信息化人才。另外,电子信息产业又是一个不断更新的产业,对于人才的需求还远远得不到满足。
大量的人才需求,催生了电子信息产业职业培训的迅速发展,培养实用的电子信息产业人才的呼声日益高涨,大量电子信息类的职业培训机构应运而生。为推动电子信息类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开展,在其从业人员中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在完成《国家职业标准·计算机操作员》(2008年修订)、《国家职业标准·计算机(微机)维修工》(2008年修订)、《国家职业标准·计算机网络管理员》(2008年修订)、《国家职业标准·计算机程序设计员》(2008年修订)(以下简称《标准》)制定工作的基础上,组织参加《标准》编写和审定的专家及其他有关专家,编写了计算机操作员、计算机(微机)维修工、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计算机程序设计员国家职业资格培训系列教程。
以上4个职业的国家职业资格培训系列教程紧贴《标准》要求,内容上体现“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指导思想,突出职业资格培训特色;结构上针对各职业活动领域,按照职业功能模块分级别编写。
其中,计算机网络管理员国家职业资格培训系列教程共包括《计算机网络管理员(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管理员(中级)》《计算机网络管理员(高级)》《计算机网络管理员(技师)》《计算机网络管理员(高级技师)》5本。《计算机网络管理员(基础知识)》内容涵盖《标准》的“基本要求”,是各级别计算机网络管理员均需掌握的基础知识;其他各级别教程的章对应于《标准》的“职业功能”,节对应于《标准》的“工作内容”,节中阐述的内容对应于《标准》的“技能要求”和“相关知识”。
本书是计算机网络管理员国家职业资格培训系列教程中的一本,适用于对中级计算机网络管理员的职业资格培训,是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推荐辅导用书。
本书由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委员会计算机专业委员会集体承担编写任务,作者队伍由有关信息产业技术、行业企业代表及中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师共同组成,由职业培训、课程开发专家进行技术把关,最后由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审查定稿。
深入理解现代通信基石:一套全面系统的计算机网络管理实践指南 本书旨在为有志于投身计算机网络管理领域,并寻求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认证的学员提供一套既具深度又重实践的专业培训教材。我们深知,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稳定、高效、安全的计算机网络已成为企事业单位正常运转的生命线。因此,一本真正能够帮助读者掌握核心技能、应对实际挑战的培训教程至关重要。 本书内容并非冗杂堆砌,而是经过精心设计,力求层层递进,将复杂的计算机网络知识体系化、条理化地呈现给读者。我们从最基础的网络概念入手,逐步深入到高级的网络设计、部署、维护及安全管理等各个环节,确保每一位读者都能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起坚实而全面的知识框架。 第一部分:网络基础原理与核心技术 理解网络,首先需要掌握其最根本的构成要素和运作机制。本部分将带领读者穿越计算机网络的“前世今生”,从二进制的语言到比特流的传递,从物理介质的特性到信号的调制解调,深入剖析网络通信的物理层基础。 我们将详细介绍OSI七层模型和TCP/IP四层模型,揭示数据在网络中如何从源头一步步传递到目的地。每一层模型的功能、协议以及在实际网络中的作用都将得到详尽的解释。例如,在数据链路层,读者将深入理解MAC地址的含义、帧的封装与解封装过程,以及以太网等常用链路层技术的原理,为理解更高级的网络协议打下坚实基础。 接着,我们将重点讲解网络层的核心概念,包括IP地址的分类(IPv4和IPv6)、子网划分的原理与实践,以及路由选择的复杂算法。读者将学习如何配置和管理IP地址,如何设计合理的子网,以及理解路由器在网络中的关键作用,掌握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协议(如RIP, OSPF, BGP)的基本原理和配置方法。 传输层的讲解将聚焦于TCP和UDP这两种核心传输协议。我们将深入探讨TCP的三次握 हैंड和四次挥手过程,理解其可靠传输、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机制,以及UDP的无连接、不可靠但速度快的特性。读者将学习如何根据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传输协议,并理解端口号在区分不同应用进程中的作用。 应用层是用户最直接接触的网络层,我们将介绍一系列重要的应用层协议,如DNS(域名系统)的解析过程,HTTP/HTTPS的通信原理,FTP(文件传输协议)的上传下载机制,SMTP/POP3/IMAP的邮件收发流程,以及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的自动IP分配原理。这些协议是日常网络应用的基础,理解它们有助于读者更好地排查和解决应用层的问题。 第二部分:网络设备的配置与管理 掌握了基础理论,下一步便是学习如何将这些理论转化为实际操作。本部分将专注于网络设备的配置与管理,涵盖从入门级到专业级的关键设备。 我们将首先讲解交换机的原理和配置。读者将学习VLAN(虚拟局域网)的划分及其重要性,如何通过VLAN隔离广播域,提升网络安全性和性能。还将深入理解STP(生成树协议)的工作原理,防止网络环路,保障网络稳定运行。此外,端口聚合(Link Aggregation)、QoS(服务质量)等高级交换机功能也将得到讲解。 路由器的配置与管理是网络的核心。除了前面提到的路由协议,我们将详细介绍NAT(网络地址转换)的原理和应用,解决IPv4地址不足的问题,以及实现内网对外安全隔离。读者将学习如何配置ACL(访问控制列表),实现精细化的流量过滤和访问控制。VPN(虚拟专用网络)的原理和配置,为实现安全的远程访问和跨地域互联提供解决方案,也将是重点内容。 防火墙是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本部分将介绍不同类型的防火墙(如包过滤、状态检测、应用层防火墙),以及它们的配置和管理。读者将学习如何制定安全策略,阻止恶意流量,保护网络资源。 此外,我们还将触及无线局域网(WLAN)的配置,包括AP(接入点)的部署、SSID的设置、无线安全加密(如WPA2/WPA3)等,帮助读者理解和管理现代办公环境中必不可少的无线网络。 第三部分:网络故障排除与性能优化 任何复杂的系统都可能出现故障,计算机网络也不例外。本部分将聚焦于网络故障排除的系统方法和实用技巧。 我们将介绍一系列诊断工具,如`ping`、`tracert`(`traceroute`)、`ipconfig`(`ifconfig`)、`netstat`、`nslookup`(`dig`)等,并讲解如何利用这些工具快速定位问题。读者将学习从物理连接、IP配置、DNS解析、路由可达性等多个层面进行排查。 针对常见的网络问题,如网络卡顿、丢包、访问缓慢等,我们将提供系统性的分析思路和解决方案。例如,如何通过流量分析(如Wireshark)来捕获和分析网络数据包,找出异常流量或服务瓶颈。 性能优化是提升网络效率的关键。我们将讲解网络拥塞的成因,以及如何通过QoS策略、链路带宽管理、负载均衡等技术手段来优化网络性能。读者将学习如何识别网络瓶颈,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善。 第四部分:网络安全基础与实践 在数字化时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部分将从基础概念出发,深入探讨网络安全的各个方面。 我们将讲解常见的网络攻击类型,如DDoS攻击、SQL注入、跨站脚本攻击(XSS)、中间人攻击等,并分析其攻击原理和防范措施。读者将学习加密技术(如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哈希算法)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以及数字证书的作用。 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是保障网络安全的重要环节。我们将讲解AAA(Authentication, Authorization, Accounting)模型,以及如何配置和管理用户账户、权限策略。 安全审计与日志管理是发现和响应安全事件的关键。读者将学习如何配置和分析网络设备的日志,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威胁。 此外,我们还将介绍网络安全加固的最佳实践,如弱密码的防范、补丁管理、入侵检测/防御系统(IDS/IPS)的基本原理和部署,以及安全意识培训的重要性。 第五部分:网络规划与设计入门 对于有经验的网络管理员而言,网络规划与设计是其核心职责之一。本部分将为读者提供网络规划与设计的入门指导。 我们将讲解网络需求分析的基本步骤,如何根据业务需求确定网络拓扑结构、设备选型、IP地址规划等。读者将学习逻辑网络设计和物理网络设计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如何绘制清晰的网络拓扑图。 可扩展性、可靠性、安全性等设计原则贯穿始终。我们将讨论如何在设计中充分考虑未来的扩展需求,如何通过冗余设计来提高网络的可用性,以及如何将安全因素融入网络设计的最早期阶段。 总结 本书力求成为一本“可读、可用、可信”的培训教材。我们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点,更注重培养读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理论讲解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读者将能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并应用于实际工作场景。 我们相信,通过对本书内容的系统学习和深入实践,您将能够全面掌握计算机网络管理的核心技能,自信地应对各种网络挑战,并最终成功通过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迈入专业的计算机网络管理领域。这不仅是一份职业技能的提升,更是对您未来职业生涯的一项重要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