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文化,民族之本。国学,文化之基。读国学经典,感受先贤之睿智,体悟民族之精髓。
内容简介
民国初,为了打破牢笼,五四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旗帜,彻底批判传统文化;后来,西化日深,我们用西方的学科分类取代了国学兼修并学,对科技的过分重视则割断了中国传统的文化理念;至今,我们有的人热衷于西方节日、洋式快餐,使用西方技术,目之所及尽属引进文化。
长期如此,如果西学兴盛、国学式微,社会中就会充斥着科技理性膨胀、人生价值迷茫、道德意识浅薄及人与自然相互冲突等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都亟待解决。
目录
◎易经
《易经》本是卜筮用书,后与《诗经》、《尚书》、《礼记》、《春秋》合称“五经”,成为国学经部的重要典籍之一。“易道之广,无所不包”,它对后世各个层面的文化都有影响,奠定了中国传统思维模式的基础,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源流所在。
◎大学
《大学》原是《礼记》中的一篇,宋代时独立成书,是重要的儒家国学经典。文章开篇明义,提出“三纲八目”,讨论了古代教育的基本理论,对个人学习、提高修养具有指导性的意义。全书教义深刻,思路明晰,是“四书”学习的入门之作。
◎中庸
《中庸》也是宋人分离《礼记》中的一篇成书的。书中主要阐发了孔子的“中庸”思想,论述了提升人陛道德修养的理论方法。它与《大学》、《论语》、《孟子》合称“四书”,是历朝历代选宫的考试用书,也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老子
《老子》又称《道德经》,是“道家最精耍的书”。它集中体现了老子的哲学思想,其中的辩证法和“无为而治”的思想,既为后世君主提供了一种治国方案,义与儒、释思想一起构架了传统士大夫的丰体心理,是与《论语》并立的一部国学典籍。
◎六祖坛经
《六祖坛经》是禅宗的主要经典之一,也是中国人撰写的佛教典籍中,唯一称“经”的佛教著作。书中强调人人都有佛性,只要回归本心,“见性”就可“成佛”,从中清晰可见儒道思想的影响,是佛教中国化的标志性著作。
◎论语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其内容涉及政治、教育、礼乐、处世等等,是儒家文化基础所在。它不仅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在东亚乃至欧洲也有重大影响,是中外人士研究认识中国文化的必读之作。
◎三字经
《三字经》被称为“蒙书之冠”,是国学中的重耍典籍。全文三字成句,甸甸押韵,朗朗上口,并包含生活常识、传统道德、历史知识等内容。它用极其简洁朴实的语言传播了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精华,非常容易理解掌握,是我国古代儿童酋选的启蒙读物。
◎百家姓
《百家姓》足国学三大蒙书之一。书中将常见的姓氏编成四字韵文,虽无文理,但通顺流畅,方便背诵,能帮助幼童快速认字,因此流传十分广泛。观存多作为国人寻根溯源、追踪家族出处的依据而广受欢迎。
◎千字文
《千字文》与《三字经》、《百家姓》统称为“三百千”,是中国古代私塾教育的三大启蒙经典之一。全文涉及自然、社会、历史、伦理等多方面知识,四言押韵,行文流畅,颇行气势。它是中国古代童蒙书中的一篇承上启下的作品,影响极为深远,现已被翻译成多国文字流传海外。
◎弟子规
《弟子规》成书于清朝,传诵之广不亚于《三字经》,也是国学中一部重要的蒙书。它以《论语·学而》中的名句开篇,并以之为纲提出教育理念,其核心思想是儒家的“孝悌仁爱”。行文三字一句、两句成韵,浅显易懂,对清代以后的家庭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
◎孟子
《孟子》是战国时期孟轲的讲学语录。它继承了《论语》的仁政思想,强凋“民心”的重大作用,提出了“民为贵,君为轻”的千古名理。全书思想深邃,发人深省,且行文气势磅礴、词锋犀利,魁中华无数国学骢籍中独具风采的一部作品。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兵书的奠基之作。全书十三篇,内容博大精深,逻辑缜密严谨,对古今中外军书家及其军事活动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不仪如此,它还渗入现代人的政治、文化、生活以及商业竞争中,成为人们的成功指南,是部极具现实意义的国学宝典。
精彩书摘
【本经】
乾 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译文】
乾卦象征天,具有万物创始的伟大天圆,亨通顺利的成长,祥和有益前进,贞正坚固。
初九,龙潜伏在水中,暂不宜有所作为。
九二,龙出现在田间,有利于大德之人出来治世。
九三,君子整天勤勤恳恳,即使在夜晚,仍时刻警惕,谨慎行事。若此,虽有危险,亦不会遭受灾祸。
九四,游龙潜伏深谷之中,似跃而未跃,不会有过失。
九五,龙高飞于天,利于大德之人出来治世。
上九,龙飞得过高,超过极限有悔。
用九,出现一群龙,谁也不自居首领位置,则无过亢之灾,这是吉祥的现象。
坤卦第二
【本经】
坤 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初六履霜坚冰至。
六二 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六三 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六四 括囊。无咎无誉。
六五 黄裳。元吉。
上六 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用六 利永贞。
……
前言/序言
《论语新解》、《易中天品三国》畅销全国,于丹、易中天成为文化明星;各地兴办私塾,提议立儒教为国教……从20世纪90年代起,国学热潮汹涌袭来。对此现象,人们或赞或讽,褒贬不一。其实无论持何种态度,都需要我们先了解国学,先知然后才能言。
国学又被称为“中国学”、“汉学”、“国故”、“国故学”,是“西学东渐”之后,针对西方文化在我国的传播而提出的名词。晚清国粹派如辜鸿铭、章太炎等,也都发表文章,结成社团,倡导国学。
在对国学定义时,章太炎认为“国学之本体是经史非神话、经典诸子非宗教、历史非小说传奇”;胡适等人则把它看成是一部中华文化史,包罗万象;辜鸿铭则强调一切“中国学”,为了捍卫中华传统,并坚守了让很多人都难以想象的奇怪遗风。
时至今日,学术界及社会上对国学的概念、范围也各有看法,争议不断。一般分为狭义、广义两种概念,前者是指儒家学术文化及诸子百家,后者则扩大到中国一切传统历史文化。
中华文化悠悠五千年,深邃且广大,有四书五经、周易老庄,有史记汉书、唐诗宋词,还有元曲杂剧、红楼水浒……各类经典著作数不胜数。而这些并不是最重要的,整个中华文化最至关重要的,是贯穿于内的传统精神!
这种深厚的精神内蕴,历经千年风霜的磨砺,不仅见证过民族的鼎盛,也经受过民族的苦难。千百年来的风雨共济,使得中华民族的精神意志、道德理想、价值伦常、行为举止、风格气质都独具魅力,深深植根于炎黄子孙骨髓之中。
国学精神高扬,文明自然灿烂辉煌;国学精神衰萎,文明就会凋谢飘零。
民国初,为了打破牢笼,五四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旗帜,彻底批判传统文化;后来,西化日深,我们用西方的学科分类取代了国学兼修并学,对科技的过分重视则割断了中国传统的文化理念;至今,我们有的人热衷于西方节日、洋式快餐,使用西方技术,目之所及尽属引进文化。
长期如此,如果西学兴盛、国学式微,社会中就会充斥着科技理性膨胀、人生价值迷茫、道德意识浅薄及人与自然相互冲突等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都亟待解决。
这些问题的解决实际上都可以在国学中找到启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国学教我们上下和谐;“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仁者爱人”、“普度众生”,国学教我们平等博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国学教我们体谅尊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国学教我们坚守正义;“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国学教我们尊重自然……众多典籍之中,开卷有益之处,历历可数。
国学经典大全集(珍藏本)(超值白金版)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国学经典大全集(珍藏本)(超值白金版)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