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建筑给排水工程是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建筑给排水工程(第2版)》主要包括建筑给排水、热水、中水和居住小区给排水等内容,主要讲述建筑给排水的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管道布置与敷设、管材设备的设计计算方法等内容。通过对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掌握建筑给排水工程的基本知识,并具有一定的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施工的能力。
内容简介
《建筑给排水工程(第2版)》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高职高专教育),是根据教育部高职高专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中的专业课“建筑给排水工程”教学基本要求编写的高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建筑给排水工程(第2版)》主要内容包括建筑内部给水、建筑内部排水、建筑消防给水、建筑内部热水供应、建筑中水系统、居住小区给水、排水、污水提升与局部处理等。
《建筑给排水工程(第2版)》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专业教材,也可作为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施工、管理等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还可作为相关专业岗位培训教材与自学用书。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一章 建筑给水系统
第一节 建筑给水系统的组成和分类
第二节 建筑内给水系统的所需压力及给水方式
第三节 给水系统管道的布置与敷设
第四节 给水水质与防止水质污染
第五节 高层建筑给水系统
思考题与习题
第二章 建筑给水管材、附件及设备
第一节 常用管材及附件
第二节 水表
第三节 建筑给水设备——水泵、贮水池和吸水井
第四节 建筑给水设备——水箱和气压给水设备
思考题与习题
第三章 建筑给水管道计算
第一节 用水定额
第二节 设计流量计算
第三节 建筑给水管道水力计算
思考题与习题
第四章 建筑消防给水系统
第一节 建筑消防给水系统的分工
第二节 低层建筑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
第三节 高层建筑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
第四节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思考题与习题
第五章 建筑排水系统
第一节 建筑排水体制的确定和排水系统的组成
第二节 卫生器具和生产设备受水器
第三节 排水管材及附件
第四节 排水管道布置与敷设
第五节 排水管道系统的通气系统
第六节 高层建筑排水系统
第七节 建筑屋面雨水排水系统
思考题与习题
第六章 建筑排水管道的水力计算
第一节 排水量定额和排水设计秒流量
第二节 排水管道水力计算
第三节 建筑排水硬聚氯乙烯管道水力计算
思考题与习题
第七章 局部污水处理
第一节 常用的局部废、污水处理构筑物
第二节 医院污水处理概述
思考题与习题
第八章 建筑热水供应
第一节 热水供应系统的分类、组成和热水加热方式
第二节 热水用水量定额、水温和水质
第三节 热水供应系统的管材和附件
第四节 加热设备
第五节 热水供应系统的布置、敷设
第六节 热水供应系统计算
第七节 饮水供应
思考题与习题
第九章 建筑中水系统
第一节 建筑中水技术及其组成
第二节 中水水源及水质标准
第三节 中水管道系统
第四节 中水处理工艺
思考题与习题
第十章 居住小区给水系统
第一节 居住小区给水系统的分类与组成
第二节 小区给水管道的布置
第三节 小区给水系统常用管材、配件及附属构筑物
第四节 居住小区给水管道水力计算
第五节 居住小区给水管道施工图
思考题与习题
第十一章 居住小区排水系统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小区排水常用管材及附属构筑物
第三节 小区污水管道水力计算
第四节 小区雨水管渠
第五节 小区排水系统施工图
思考题与习题
第十二章 特殊地区给排水管道
第一节 湿陷性黄土区给排水管道
第二节 地震区给排水管道
思考题与习题
第十三章 建筑给水排水施工图及设计计算例题
第一节 建筑给水排水施工图内容
第二节 建筑给水排水及热水供应设计计算例题
思考题与习题
附录
附录1 给水管段卫生器具给水当量同时出流概率U0~αc值对应表
附录2 给水管段设计秒流量计算表
附录3 塑料给水管水力计算表
附录4 小口径钢管水力计算表
附录5 给水铸铁管水力计算表
附录6 减压孔板的水头损失
附录7 建筑内部排水铸铁管水力计算表
附录8 塑料排水管水力计算图
附录9 建筑内部排水塑料管水力计算表
附录10 粪便污水和生活废水合流排人化粪池最大允许实际使用人数表
附录11 排水系数A值
附录12 容积式水加热器容积和盘管型号
附录13 饱和水蒸气的性质
附录14 热媒管道水力计算表
附录15 蒸汽管道管径计算表
附录16 由加热器至疏水器间不同管径通过的小时耗热量
附录17 余压凝结水管b~c管段管径选择
附录18 热水管水力计算表
附录19 排水管渠水力计算表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加强教材建设,确保教材质量,中国电力教育协会组织制订了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教材规划。该规划强调适应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院校,满足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求,坚持专业基础课教材与教学急需的专业教材并重、新编与修订相结合。本书为修订教材。
本书是工科院校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专业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岗位培训教材,以及从事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用书。
建筑给排水工程是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本书主要包括建筑给排水、热水、中水和居住小区给排水等内容,主要讲述建筑给排水的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管道布置与敷设、管材设备的设计计算方法等内容。通过对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掌握建筑给排水工程的基本知识,并具有一定的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施工的能力。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力求体现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从培养学生应用型人才出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基本技能。
本书采用国家最新技术规范和标准,努力反映本专业技术领域内的新技术、新工艺,突出新材料、新方法的应用。
本书由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程文义主编,并编写第四章、第十章、第十一章,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冯凯副主编,编写第三章、第十二章,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崔文忠编写第一章、第二章,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李良训编写第五章~第七章,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常蕾编写第十三章,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阎莹编写第八章、第九章,全书由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高绍远主审。
限于编者水平,书中难免存在一些缺点和不妥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建筑给排水工程(第2版) 简介 《建筑给排水工程(第2版)》是一本面向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高专教育)的规划教材,旨在系统、全面地介绍建筑给排水工程的基础理论、技术规范、设计方法、施工安装及运行维护等关键知识。本书力求紧密结合当前建筑行业的实际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为高职高专层次的给排水工程专业学生提供扎实、实用的专业知识体系,培养具备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的复合型技术人才。 本书的编写宗旨与特色: 本书在第一版的基础上,充分吸收了近年来建筑给排水工程领域的新技术、新规范、新工艺,并根据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着重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其主要特色体现在: 1. 体系完整,内容系统: 本书涵盖了建筑给排水工程的完整产业链条,从宏观的水源、水质、水处理,到微观的管道设计、设备选择、施工安装,再到后期的运行管理,力求构建一个清晰、逻辑严谨的知识框架。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适合初学者和有一定基础的学生。 2. 理论与实践并重: 书中不仅讲解了必要的理论基础,如流体力学、水化学等,更注重将这些理论应用于实际工程设计与施工中。大量引入了工程实例、典型图纸、施工节点等,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概念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紧跟国家规范,突出前沿技术: 本书严格遵循国家及行业发布的最新设计规范、技术标准和验收规程,确保内容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前瞻性。同时,积极介绍和融入了近年来在建筑给排水领域涌现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如节水器具、中水回用技术、雨水收集利用、智能化监控系统等,使学生能够接触到行业最前沿的发展动态。 4. 图文并茂,易于理解: 本书配备了大量精美的插图、表格、流程图和照片,直观地展示了各种设备、管道连接方式、施工场景等,有效辅助文字内容的理解。清晰的图示能够帮助学生更快速、更深入地掌握工程细节。 5. 面向高职高专教育特点: 考虑到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本书在内容组织和深度上进行了优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生产实际,便于学生在实习实训中进行对照和应用。 6. 突出安全与环保理念: 在讲解各类给排水系统的设计与施工时,本书始终贯穿安全、环保、节能的理念。强调管道材料的选用、连接方式的可靠性,以及给排水系统对环境的影响与控制,培养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工程意识。 本书的主要内容构成: 本书共分为若干章节,系统地阐述了建筑给排水工程的各个环节。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部分:基础理论与通用知识 绪论: 介绍建筑给排水工程在现代建筑中的重要性、发展历程、学科范畴以及本书的总体框架和学习目标。 给水工程基础: 阐述生活用水、生产用水、消防用水等各类用水的水质要求、水量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讲解水的输配管网水力计算,包括管径选择、水头损失计算、水泵选型等,以及水质净化、消毒的基础知识。 排水工程基础: 介绍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雨水等的分类、成分及污染特性。讲解排水管网的水力计算,包括流量计算、坡度确定、管径选择等。介绍污水收集、输送、排放的基本原则,以及雨水排放与收集的原理。 流体力学基础(与给排水工程相关): 简要介绍与给排水工程密切相关的流体力学基本概念,如流体性质、压力、流量、流速、伯努利方程、能量损失等,为后续的管网计算打下理论基础。 给排水材料与设备: 介绍给排水工程常用的管道材料(如塑料管、金属管、复合管等)的性能特点、选用原则及连接方式。详细介绍水泵、阀门、净水设备、污水处理设备、给排水配件等常用设备的类型、工作原理、选型依据及安装要求。 第二部分:建筑给水系统设计与施工 建筑给水系统分类与设计原则: 介绍不同类型建筑(如住宅、公共建筑、工业建筑)的给水系统分类,如市政给水引入、分区供水、加压供水、二次供水等。阐述给水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保证供水可靠性、水压稳定、水质安全、节能节水等。 建筑给水管道系统设计: 详细讲解给水管道的设计流程,包括用水量计算、管网布置、管径确定、水头损失计算、水泵选型、水箱(水塔)设计、水质处理设备选型等。重点介绍不同供水方式下的系统设计要点,如独立供水、分区供水、变频恒压供水等。 卫生器具及用水点设计: 介绍各类卫生器具(如马桶、洗脸盆、淋浴器等)的类型、规格、用水量及布置要求。讲解厨房、卫生间等用水点的给水配件选择与安装。 消防给水系统设计: 重点介绍建筑消防给水系统的组成,包括室外消防给水、室内消防给水(消防栓、喷淋系统等)的设计计算、设备选型与布置。强调消防给水系统的可靠性与可用性。 给水系统施工安装: 介绍给水管道的安装工艺、连接方法、固定方式,以及水泵、阀门等设备的安装要求。讲解管道系统的水压试验、冲洗、消毒等验收环节。 节水技术与中水回用: 介绍建筑节水设计理念,推广使用高效节水器具。详细讲解中水处理工艺、设备选型及中水回用系统的设计要点,鼓励循环利用水资源。 第三部分:建筑排水系统设计与施工 建筑排水系统分类与设计原则: 介绍生活污水排水系统、污水排放系统、雨水排水系统等。阐述排水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满足排水能力、防止倒灌、防止堵塞、防止臭气、节约材料等。 建筑排水管道系统设计: 详细讲解排水管道的设计流程,包括用水量计算、排水横管、立管、排水支管的设计布置、管径确定、坡度设置、通气设计等。重点介绍不同排水方式(如重力排水、压力排水)的设计要点。 通气设计: 深入讲解排水管道通气的必要性、原理及设计方法。介绍通气管的设置要求,包括各类型通气(如器具通气、器具集气管通气、环形通气、延长的通气管等)的设计计算,以保证排水顺畅并防止水封失效。 隔油、隔污、污水处理: 介绍餐饮建筑的隔油池设计、工业废水预处理的要求。讲解小型污水处理装置(如化粪池、化粪池集污罐等)的设计原理与选型。 雨水排水系统设计: 介绍雨水收集、排放的原则。讲解屋面雨水排水系统的设计,包括雨水斗的计算与选择,雨水管道的管径与坡度计算。介绍雨水收集利用的初步设计方法。 排水系统施工安装: 介绍排水管道的安装工艺、连接方式、固定要求,以及排水配件、通气配件的安装。讲解排水系统的严密性试验、通水试验等验收环节。 同层排水与排水立管的优化: 介绍同层排水的优点与设计要点,以及排水立管的优化布置方法,以减少建筑空间占用并提高施工效率。 第四部分:建筑给排水系统运行与维护 给排水系统运行管理: 介绍给水系统的日常运行维护,包括水质监测、设备巡检、管网压力管理、水泵运行管理等。 排水系统运行管理: 介绍排水系统的日常运行维护,包括管道疏通、设备清洁、防冻措施、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等。 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 介绍常见给排水设备(如水泵、阀门、水箱等)的故障现象、原因分析及简单的维修方法。 安全管理与应急处理: 强调给排水系统运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如防止水污染、防止触电、防止高处作业危险等。介绍突发事件(如管道破裂、停水、堵塞)的应急处理预案。 智能化与信息化管理: 介绍给排水系统的信息化监控、远程管理等新趋势,如楼宇自控系统(BAS)在给排水领域的应用。 第五部分:相关技术与发展趋势 建筑给排水新技术、新材料: 介绍近年来在建筑给排水领域应用的新技术、新材料,如绿色建材、环保材料、智能传感技术、物联网技术等。 绿色建筑给排水设计: 探讨绿色建筑对给排水系统的要求,如雨水收集利用、中水回用、节水器具应用、高效节能设备选用等,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给排水设计。 建筑给排水工程概预算与识图: 简要介绍给排水工程的概预算编制原则与方法,以及建筑给排水工程图纸的识读要点,帮助学生理解工程造价与工程图纸。 适用对象: 本书是为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高专教育)的建筑工程技术、给排水工程技术、城市燃气工程技术、给排水与水处理技术等相关专业的学生量身定制的教材。同时也适合建筑给排水工程领域的初级技术人员、施工管理人员以及对建筑给排水工程感兴趣的读者作为参考。 学习建议: 建议读者在学习过程中,紧密结合课堂教学,认真研读教材内容,并积极查阅相关的国家规范和设计手册。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或课程实习机会,到施工现场或设计单位进行实践,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建筑给排水工程领域的工作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