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世界必须小到能让单个艺术家的头脑容纳它所创造出来的虚构宇宙,并像上帝了解他所创造的世界一样对其了如指掌。即如我母亲常说的:没有一只家雀掉下来的时候上帝不知道。一个作家也应该知道掉进他世界中的每一只家雀。”
“一个故事就是一个巨大的主事件。当你在故事的开头来看人物生活中负荷价值的情境,然后把它和故事结尾的价值负荷进行比较时,你应该能够看到电影弧光,一大片弧形放射的变化之光把生活从故事开始的一个情境带到故事结束时另一个变化了的情境。这个最后的情境,这一最后变化,必须是绝对而不可逆转的。”
合上书页的那刻,我已经确定这是我一定要想办法出版的一本书,它具有永恒的价值,并且尤其会帮助当下的中国写作者。
2013年春天,敲开国际俱乐部酒店房间的门,我终于见到了麦基和他的夫人。在我那并不流畅英语的帮助下,我告诉了麦基先生我与《故事》的故事。畅谈一个多小时后,先生欣然同意由我再版这本经典著作。
经过一年多的重译、编辑、校对、设计,《故事》终于以它应有的姿态,出现在更多人的眼前。我满心欢喜,也期待更多的朋友来读这本伟大的著作。
自1997年初版以来,《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一直是全世界编剧的必读经典,至今,仍属于美国畅销图书中的Top1%。集结了罗伯特·麦基30年的授课经验,本书在对《教父》《阿甘正传》《星球大战》等经典影片的详细分析中,清晰阐述了故事创作的核心原理,其指导意义不应只被影视圈的人所认识,更应得到小说创作、广告策划、文案撰写人才的充分开发。
2014年《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中文版全新修订升级,译者周铁东拥有深厚的国内外影视行业实践经验,文风犀利。新增58条专业术语和背景知识注释,补充了未被原书整理进附录部分的剧作资料,同步更新458条所涉及影片、作品的中文信息,采用特殊开本和全新的封面材质。
罗伯特·麦基,生于1941年1月30日,剧作家、编剧教练。因连续剧《起诉公民凯恩》获得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BAFTA)。
1981年,受美国南加州大学邀请,开办“故事”培训班,随后创办全球性的写作培训机构,学员超过6万名。其中,60人获奥斯卡金像奖,170人获美国电视艾美奖,30人获美国编剧工会奖,26位人获美国导演协会奖。
被《指环王》《霍比特人》编剧兼导演彼得·杰克逊称为“上师们的上师”,长期担任迪斯尼、派拉蒙、20世纪福克斯、皮克斯工作室等机构的专业顾问。
周铁东,十年好莱坞影视工作经验,从事电影进出口工作近三十年,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译审,曾任中国电影海外推广公司总经理,现任北京新影联影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大众电影》《中国银幕》专栏作家,兼职教授。出版作品《号脉电影--周铁东电影杂论》。
致中国读者
序言
PARTⅠ作家和故事艺术
CHAPTER01故事问题
故事的衰竭
手艺的失传
故事要领
把好故事讲好
故事与生活
能力与天才
手艺能将天才推向致
PARTⅡ 故事诸要素
CHAPTER02结构图谱
故事设计术语
故事三角
故事三角内的形式差异
故事设计的政治学
CHAPTER03 结构与背景
向陈词滥调宣战
背景
创作限制原理
调查研究
创作选择
CHAPTER04结构与类型
电影类型
结构和类型的关系
精通类型
创作限制
混合类型
再造类型
持之以恒的天赋
CHAPTER05结构与人物
人物VS人物塑造
人物性格揭示
人物弧光
结构和人物的功能
高潮与人物
CHAPTER06结构与意义
审美情感
前提
作为修辞的结构
主控思想
说教倾向
PARTⅢ 故事设计原理
CHAPTER07故事材质
主人公
观众纽带
故事要领
当我搬到洛杉矶后,就像许多人不得不靠写作糊口一样,我靠审读剧本为生。我为联美公司和全国广播公司工作,帮他们分析别人送上来的电影和电视剧本。在做完了前两百个分析之后,我觉得我可以事先写出一个通用的好莱坞故事分析报告,只需填上片名和作者姓名即可。我反复写出的报告大致如下:
描写精彩,对白可以演出。有一些轻松诙谐的场景,有一些感觉敏锐的场景。总而言之,这是一个文笔通顺、用词恰当的剧本。不过,故事却伤不起。前三十页一直拖着一个解释性大肚子吃力地爬行,余下的部分也一直未能站起来。主情节难以自圆其说,充斥着方便的巧合和脆弱的动机。没有明确的主人公。互不关联的紧张场面本可以编织成缜密的次情节,但作者却没有做到。人物塑造流于表面化,没有揭示出人物性格。对人物的内心世界及其所处社会环境毫无洞察力。是对一系列可以预见的、讲述手法低劣的、陈词滥调的片断所进行的毫无生命力的拼凑,最终沦为一团了无头绪的雾水。不予通过。
但我从没写过这样的报告:
故事精彩动人!从第一页开始便将我抓住,一直到最后都不忍释卷。第一幕便营造出一个突发的高潮,并由此辐射出一张由情节和次情节编织而成的缜密而优美的网。人物性格深邃,揭示力透纸背。对社会具有惊人的洞察力。亦庄亦谐,悲喜交织。故事进展到第二幕,高潮迭起,动人心魄,似近尾声。然而,从第二幕的灰烬中,作者却放飞出一只涅槃凤凰般的第三幕,是那样的俊美,那样的矫健,那样的壮观,让人肃然起敬,不禁匍匐仰视。然而,这部长达二百七十页的剧本却充斥着语法错误,每五个字里必有一个拼写错误。对白是那样的拗口,即使奥利维尔也无法口齿伶俐地演出。描写夹杂着镜头方位、潜文本解说以及哲理性的评说。就连打印的格式也不规范。显然不是一个专业的作家。不予通过。
如果我写了这样的报告,那我肯定已经失业了。
办公室门口的招牌并不是“对白部”或“描写部”,而是“故事部”。一个好故事使一部好影片成为可能,如果故事不能成立,那么影片必将成为灾难。审看剧本的人如果不能把握这一基本要领,理应被解雇。事实上,一个手法精巧而对白粗劣或描写枯燥的故事,是非常罕见的。更多的情形是,故事手法越是精巧,其形象则越生动,对白也越尖锐。故事进展过程的缺乏、动机的虚假、人物的累赘、潜文本的空洞、情节的漏洞以及其他类似的故事问题,才是文笔平淡乏味的根本原因……
……
这本《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简直是为所有对叙事艺术抱有好奇心的人准备的百科全书。初读之下,我就被作者对“材质”的探讨所深深吸引。它不仅仅是关于我们日常生活中能触摸到的材料,更深入到了叙事元素的本质——那些构成故事血肉的微小片段,比如一个特定的场景、一句不经意的台词,甚至是一种情绪的反复出现。我尤其欣赏作者对“纹理”的比喻,将叙事比作一块复杂的织物,不同的线索和主题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独特而不可复制的触感。书中对于如何从看似零散的素材中提炼出核心“材质”的方法论,非常具有操作性,它不像一些理论书籍那样高悬空中,而是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工具箱,帮助我们审视手头的每一个故事素材,判断其是否具有长久保留和发展的价值。这种对基础构成要素的精细解剖,为后续理解宏大的结构打下了极其坚实的地基。
评分总而言之,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整体性的、生态学的叙事观。它不是一本孤立讨论某一个元素的工具书,而是一张将材质、结构、风格和媒介特性编织在一起的宏伟地图。阅读过程更像是一次深入的“田野调查”,作者带着我们走过故事的各个角落,揭示了表面之下的运行机制。它教会我,一个好的故事不是被“写”出来的,而是被“发现”和“塑造”出来的,材质提供了潜力,结构定义了路径,风格赋予了灵魂,而媒介则设定了舞台的物理限制。读完后,我感到自己对以往视为理所当然的叙事规律产生了一种全新的敬畏感,同时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信去解构和重构我自己的创作蓝图。
评分关于“银幕剧作的原理”这一章节,我感到它的实用价值超越了单纯的电影剧本写作。尽管标题聚焦于银幕,但其中提炼出的“视觉化思维”和“行动驱动的逻辑”对于所有需要向他人传达复杂想法的人都有借鉴意义。作者对“场景动力学”的描述尤为精辟,强调每一个场景都必须包含冲突的上升或解决,否则便是在浪费银幕时间。书中对于如何将内心独白转化为外部可感动作的技巧讲解得丝丝入扣,这一点在所有视觉艺术中都至关重要。我特别喜欢作者提出的“潜文本的重量”理论,即台词之下的张力往往比直接的表述更有力量。这不再是教你如何写剧本格式,而是教你如何像一个懂得光影和节奏的建筑师一样来构思情节。
评分至于“风格”的论述,简直是一场关于审美哲学的盛宴。作者没有将风格局限于语言的华丽辞藻或视觉的奇特选择,而是将其提升到了“作者与世界对话的方式”的高度。我发现书中对不同时代、不同地域风格的案例分析极具启发性,尤其是关于如何建立一种与众不同的“声音”的探讨。它强调了风格的统一性和连贯性,即使是最大的风格转变也必须是可追溯的,如同一个人的成长轨迹。更妙的是,作者鼓励读者去发现并拥抱自己叙事中的“不完美”——那些无意中流露出的、独属于创作者的怪癖和偏好,认为这些才是构成真正风格的“指纹”。这极大地解放了我过去对于“风格应该是什么样”的刻板印象,让人敢于在清晰的结构内,尽情挥洒个性的色彩。
评分令人耳目一新的是关于“结构”部分的处理方式。我读过不少关于三幕剧、英雄之旅的论述,但很少有书籍能像这本书一样,如此灵活而又严谨地解构经典范式与反范式的边界。作者没有将结构视为僵硬的模具,而是阐释为一种内在的驱动力,一种角色在特定情境下必然会采取的行动序列。特别值得称道的是,书中对“非线性结构”的剖析,细致入微地展示了时间如何被拉伸、压缩和扭曲,以服务于特定的情感冲击效果,而不是为了炫技。它教会我,结构的选择必须源于故事的内在逻辑,而非外在的追赶潮流。那种在看似混乱的叙事中,依然能捕捉到一种深层对称感和必然性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叙事工程学的深刻洞察,读完后,我再看任何复杂叙事时,都会自然而然地去寻找那条隐藏的骨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