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琴艺术(附光盘)

中国古琴艺术(附光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易存国 著
图书标签:
  • 古琴
  • 中国传统音乐
  • 乐器
  • 艺术
  • 文化
  • 音乐史
  • 民族乐器
  • 琴学
  • 光盘
  • 古典音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音乐出版社
ISBN:9787103028209
版次:1
商品编码:10128834
品牌:人民音乐出版社(PEOPLE’S MUSIC PIBLISHING HOUSE)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04-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18
附件:光盘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中国古琴艺术》的新,不仅体现在琴论的标新立异上,同时也体现在它的作者身上。

内容简介

  《中国古琴艺术》是易存国博士的新著。拜读了这部充满理性思辨、研究视野开阔的琴学著作,感到它既承袭了我国传统琴学理论的优良传统,又传达出作者从现代文化视角对琴学进行的深邃思考,令人耳目一新。本书是现代琴学理论的可喜成果。与历代琴论多是由琴家兼事撰写不同的是,这部著作是出自一位涉足古琴音乐圈的美学和艺术学学者是的手笔。《中国古琴艺术》的新,不仅体现在琴论的标新立异上,同时也体现在它的作者身上。

目录

上篇·理论钩玄
引——琴·棋·书·画
第一章 琴绪:古琴文化背景
第一节 人文时间意蕴
第二节 乐生精神特性
第三节 天人合一情调
第四节 文以载道观念
第二章 琴旨:古琴文化本体
第一节 琴的创制
第二节 古琴小史
第三节 斫琴工艺
第四节 打谱、弹奏、琴歌、听赏
第三章 琴学:古琴文化理路
第一节 在乐中的位置
第二节 与诗歌的相通
第三节 与舞蹈的关联
第四节 与书画的脉动
第四章 琴艺:古琴文化审美
第一节 环境与移情
第二节 “琴德”赏吟
第三节 “滋味”品评
第四节 “气韵”涵咏
第五节 “意境”感悟
第六节 “和谐”氤氲
第五章 琴道:古琴文化精神
第一节 儒家“乐教”
第二节 道家“天乐”
第三节 佛音“梵呗”
第四节 隐逸“情结”
第六章 琴趣:古琴文化雅趣
第一节 古琴与帝王
第二节 古琴与官宦
第三节 古琴与侠士
第四节 古琴与女性
第七章 琴曲:古琴名曲撷英
第一节 《高山·流水》
第二节 《胡笳十八拍》
第三节 《酒狂》
第四节 《广陵散》
第五节 《梅花三弄》
第六节 《阳关三叠》
第七节 《潇湘水云》
第八节 《平沙落雁》
下篇·历史钩沉
《中国琴艺纪年》匡补
中国古琴书谱辑录(汉代—清代)
中国古琴著文存目(1911-2002)
中国琴学文献撷英
结语
后记
附录部分
刘少椿古琴艺术资料

前言/序言


琴韵流芳:中国传统音乐的深度探索与实践 本书是一部关于中国传统音乐的综合性著作,旨在为广大学者、音乐爱好者以及对东方文化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视角,去领略中国音乐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全书聚焦于中国音乐的理论基础、历史演变、主要乐器体系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功能,尤其侧重于对中国音乐审美范式的解析。 第一部分:中国音乐的本体论与美学基础 本部分着重构建理解中国音乐的理论框架。首先,深入探讨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哲学根源,追溯其与儒家、道家思想的紧密关联,阐释“礼乐”观念如何塑造了古代音乐的社会功能与道德属性。我们分析了“中和”、“自然”、“天人合一”等核心概念在中国音乐结构和听觉体验中的体现。 随后,详细阐述了中国音乐的音高系统与调式理论。不同于西方十二平均律体系,本书详细介绍了中国传统音阶的五声与七声音阶的构建逻辑,特别是对“宫、商、角、徵、羽”等五音的音响特性及其象征意义进行了细致的辨析。书中辟专章探讨了传统记谱法,如工尺谱和减字谱的基本原理和阅读方法,为读者理解古代乐谱提供了必要的工具。 审美方面,本书深入剖析了中国音乐的“意境”美学。这种美学强调“象外之旨”与“言外之意”,探讨音乐如何通过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张弛来描摹山川景物、表达复杂情志。文章引用了大量古代音乐理论家的论述,如朱载堉等人的音乐数学思想,以期说明中国音乐家在严谨的理论规范下,如何追求自由的艺术表达。 第二部分:中国主要乐器体系的传承与演变 本部分以详尽的图文资料,系统梳理了中国传统乐器的分类、构造、音色特点及其历史变迁。 丝弦乐器部分,重点介绍了古筝(包括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形制差异与演奏技巧的革新)、古琴(侧重其在文人阶层中的精神价值与指法学体系的精微之处,如“吟、猱、绰、注”等装饰音的运用规范)、以及琵琶(从曲项到曲颈的演变,以及文武演奏风格的对立统一)。 竹管乐器部分,深入分析了笛子(曲笛与梆笛的区别,膜音的特殊处理)、箫(其幽静、内省的音色特质及其在独奏与合奏中的地位)、以及笙(作为唯一具有固定和声功能的簧片乐器,其和声体系的构成及其在宫廷雅乐中的作用)。 弹拨与打弦乐器方面,对扬琴(中国化过程中的技术改造)和中阮(低音乐器的重要补充)进行了考察。 最后,打击乐器部分不仅罗列了锣、鼓、钹等,更强调了它们在戏曲、鼓吹乐和民间仪典中的程式化功能与驱动性作用。 第三部分:中国音乐的历史脉络与流派纷呈 本书的历史梳理遵循时间顺序,但更注重音乐与时代政治、社会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 先秦至两汉:探讨了雅乐的制度化及其在礼仪中的核心地位,以及民间乐舞的初步发展。 魏晋南北朝至隋唐:重点分析了佛教音乐对中国音乐的渗透,以及燕乐(吸收西域音乐元素后形成的成熟的宴饮音乐体系)的兴盛,唐代音乐的“盛唐气象”及其对周边国家的影响。 宋元时期:这是戏曲音乐的勃兴期。本书详细考察了词牌与音乐的关系,宋代诸宫调的音乐结构,以及元代散曲和杂剧音乐的音乐语言特点。这一时期的音乐更加世俗化、叙事化。 明清至近现代:着重研究了昆曲音乐的精细化、成熟化,以及以地方戏曲(如京剧、越剧等)为代表的“腔”与“板”的形成。同时,也简要概述了二十世纪以来,在西方音乐理论冲击下,中国传统音乐所经历的保护、整理与现代化尝试。 第四部分:中国音乐的实践与应用领域 本部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讨了中国传统音乐在不同社会场景中的具体运作模式。 宫廷雅乐与祭祀音乐:分析了其严谨的规范性、重复性,以及它所承载的政治象征意义。 戏曲音乐:作为中国音乐最主要的载体之一,本书深入分析了板式结构、角色行当的音乐特征、以及“唱念做打”中音乐的统摄作用。 民间音乐与地域风格:通过对民歌、号子、秧歌等素材的分析,展现了中国音乐在广阔地域上的多样性和生命力,并探讨了这些音乐形态如何成为区域文化身份的标志。 合奏与配器法:探讨了中国传统乐队的组织原则,特别是“丝竹合奏”的音色平衡哲学,以及不同声部在旋律进行中的相互关系,而非简单的和声叠加。 通过上述四个维度的全面梳理,本书旨在提供一个既具学术深度又富含人文关怀的中国传统音乐图景,让读者得以领略其深远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资深的古琴爱好者,我曾接触过许多关于古琴的著作,有些侧重于理论研究,有些则专注于技巧教学。然而,真正能让我眼前一亮的,能够兼顾深度与广度,又能激发我创作灵感的,却并不多见。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深入探讨了古琴在历代文人心目中的地位,以及其在哲学、美学、文学等方面所承载的深厚意蕴。作者并非简单地罗列史实,而是通过引经据典,结合精妙的分析,让我对古琴的文化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例如,书中关于“宫、商、角、徵、羽”五音的阐释,不仅仅是音律上的解读,更是与天地自然、人体五脏相联系的哲学思考,这种高度让我感到震撼。此外,对于一些著名琴曲的赏析,更是点睛之笔。作者不仅仅分析了乐谱的结构,还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作者心境,解读了乐曲背后所蕴含的情感与故事,让我在演奏时,能够更加投入,更好地体会“弦外之音”。这种宏观与微观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让这本书在我众多的藏书中脱颖而出,成为我案头常备的参考读物。

评分

我是一名对中国传统文化深感好奇的初学者,一直以来,古琴的悠扬琴声总能触动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让我心生向往。在选择入门书籍时,我尝试了市面上不少同类书籍,但大多内容晦涩难懂,或者过于偏重技术性讲解,让我望而却步。直到我偶然发现了这本《中国古琴艺术》,我才真正感受到了一次“拨云见日”的体验。这本书的语言非常平实易懂,用一种非常友好的方式,循序渐进地为我这个门外汉介绍了古琴的起源、发展、形制、琴弦、演奏技巧以及重要的琴曲赏析。它没有一开始就抛出一堆专业术语,而是从最基础的知识讲起,比如古琴的构造,每一个部件的名称和作用,让我这个完全不懂的人也能快速理解。书中还穿插了大量历史故事和人物传记,让学习过程不再枯燥,而是充满趣味。感觉作者就像一位耐心细致的老师,一点一点地引导我走进古琴的世界,让我从一开始的“仰望”变成了“亲近”。这本书的结构设计也很合理,逻辑清晰,章节划分明确,让我可以根据自己的节奏来学习,不会感到压力。

评分

我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在一位琴友的推荐下购得此书的,当时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没想到却收获了巨大的惊喜。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其内容的丰富性和前瞻性。它不仅仅停留在对古琴历史的梳理和演奏技巧的介绍,更将古琴艺术置于当代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审视和探讨,提出了许多发人深省的观点。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古琴在现代社会传承与发展的思考。作者并没有将古琴仅仅视为一种“古董”,而是积极探讨如何让古琴艺术焕发新的生命力,如何吸引更多年轻一代的关注和喜爱。书中的一些关于古琴教学模式的创新建议,以及对古琴与其他艺术形式跨界融合的设想,都让我耳目一新。这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介绍古琴的书,更是一本充满活力的、具有时代意义的著作。它激发了我对古琴艺术未来发展的信心,也让我看到了古琴艺术广阔的创作空间。

评分

我是一名对中国传统器乐情有独钟的音乐爱好者,尤其对古琴的声音情有独钟。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感受,是一种沉浸式的体验。它不仅仅提供了文字上的讲解,更通过附带的光盘,让我能够“声”临其境地感受古琴的魅力。光盘中收录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古琴名曲,由多位演奏大师倾情演绎。当我一边阅读书中的文字,一边聆听着光盘中或悠扬、或清寂、或激昂的琴声时,仿佛置身于古代文人的雅集之中,与他们一同感受音乐的洗礼。书中对琴曲的讲解,也恰到好处地与音频内容相呼应,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情感表达和艺术价值。这种“视听结合”的学习方式,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学习效率和兴趣。我曾尝试过只看书或者只听音频,但效果都远不如将两者结合。这本书的设计,充分考虑到了学习者的需求,将古琴艺术的精髓,通过最直观、最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非常精美,我拿到手的时候就爱不释手。封面采用仿古宣纸的质感,烫金的“中国古琴艺术”几个字显得古朴典雅,又带着一丝庄重。书页的纸张厚实,触感温润,印刷清晰,字迹大小适中,阅读起来非常舒服。我特别喜欢书中穿插的精美插图,都是出自名家之手,无论是琴器、琴谱还是古琴大师的肖像,都栩栩如生,仿佛能穿越时空,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氛围。每幅插图都配有详尽的文字说明,让我对古琴艺术有了更直观的认识。翻阅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享受,让人忍不住沉浸其中,细细品味。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古琴的学术著作,更像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收藏价值极高。我将其摆放在书架上, whenever I catch a glimpse of it, it always brings a sense of tranquility and a longing for the ancient charm. The attention to detail in the binding, paper quality, and illustrations truly elevates this book beyond a mere textual presentation, making it an engaging and visually delightful experience for any bibliophile interested in Chinese traditional arts. The subtle scent of the paper, a faint hint of ink and aged wood, further enhances this sensory immersion, creating an almost tangible connection to the history and craftsmanship embedded within its pages.

评分

很全面详细的书,值得阅读

评分

看看好书,挺好的。是不错的书。

评分

不错,很好!颇值得一读!还随书附赠了一张CD,很难得。谢谢京东!

评分

内容不错,希望增加更多更丰富的好书

评分

内容很详实,值得购买

评分

评分

有些学究,趣味性我觉得不强啊

评分

但是... 很多都跟古琴没啥关系

评分

对于书的内容感觉比较一般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