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INA應用基礎與實例詳解(附光盤)

ADINA應用基礎與實例詳解(附光盤)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嶽戈 等 著
圖書標籤:
  • ADINA
  • 有限元
  • 結構分析
  • 數值計算
  • 工程仿真
  • 力學
  • 材料力學
  • 案例分析
  • 軟件應用
  • 科學計算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人民交通齣版社
ISBN:9787114072505
版次:1
商品編碼:10136797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08-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62
字數:560000
正文語種:中文
附件:光盤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ADINA是繼NASTRAN、ANSYS、ABAQUS、MARC等商業化軟件後,在非綫性求解功能、流固耦閤場求解功能方麵更為強大的非綫性有限元軟件。ADINA已經成為全球最重要的非綫性求解軟件,被廣泛應用於各個工業領域的工程仿真計算,包括土木建築、交通運輸、石油化工、機械製造、航空航天、汽車、國防軍工、船舶、以及科學研究等各個領域。
  《ADINA應用基礎與實例詳解》以結構分析為主,麵嚮初學者,詳細介紹瞭ADINA的使用操作,並提供瞭幾十個例題,用戶通過《ADINA應用基礎與實例詳解》的學習,特彆是例題練習,肯定會受益匪淺。

內容簡介

  《ADINA應用基礎與實例詳解》以ADINA結構模塊為主,詳細介紹瞭ADINA的使用操作,包括界麵、幾何模型、有限元模型、分析類型、後處理、命令流等方麵的係統講解,麵嚮初學者設計瞭21道練習例題,涵蓋瞭結構部分的主要技術功能,實用性強是《ADINA應用基礎與實例詳解》最大特點。

目錄

第1章 ADINA軟件簡介
1.1 ADINA軟件概況
1.2 ADINA軟件的主要技術特點
1.2.1 Windows界麵風格
1.2.2 基於Parasolid核心的實體建模技術
1.2.3 豐富的數據接口
1.2.4 齣色的網格自動生成技術和網格劃分能力
1.2.5 豐富的單元類型和材料模式
1.2.6 完善的求解理論框架和高效的綫性、非綫性求解技術
1.2.7 結構、流體、熱的真正耦閤分析
1.2.8 完善的用戶開發環境
1.2.9 廣泛的適用領域
1.3 ADINA軟件的主要模塊功能簡介
1.3.1 ADINA-AUI(前後處理模塊)
1.3.2 ADINA Structure(結構分析模塊)
1.3.3 ADINA-CFD(流體分析模塊)
1.3.4 ADINA-FSI:流體/結構耦閤分析模塊(需要ADINA Structure和ADINA-CFD模塊)
1.3.5 ADINA-Thermal:熱分析模塊
1.3.6 ADINA-TMC:熱/結構耦閤分析模塊
1.3.7 Transor:與CAD/CAE軟件的專用接口
1.4 ADINA用戶界麵(AUI)概述
1.4.1 綜述
1.4.2 ADINA軟件的安裝
1.4.3 啓動和退齣AUI
1.4.4 AUI布局
1.5 ADINA常用菜單、工具條和對話框操作
1.5.1 File菜單
1.5.2 Edit菜單
1.5.3 View菜單
1.5.4 圖標工具條
1.5.5 對話框操作
1.6 ADINA中的區域(ZONE)概念
1.6.1 定義區域
1.6.2 激活區域
1.6.3 指定區域顔色
1.6.4 顯示區域
1.6.5 區域結果變量列錶
1.7 ADINA文件係統
1.7.1 ADINA係統中用到的主要文件類型
1.7.2 數據庫和數據庫文件
1.7.3 臨時作業文件
1.7.4 映像(Mapping)文件
1.7.5 CAD和有限元數據文件
1.7.6 求解器輸入數據文件
1.7.7 批處理(Batch)文件
1.7.8 作業(Session)文件和命令文件
1.7.9 計算結果(porthole)文件
1.7.10 ADINA係統文件調用關係
第2章 ADINA基本分析過程與分析控製參數
2.1 ADINA有限元分析的基本步驟
2.2 ADINA建模的步驟
2.2.1 建議按照如下的步驟定義模型
2.2.2 有限元分析中的單位製
2.3 ADINA的分析控製參數
2.3.1 標題
2.3.2 自由度
2.3.3 時間函數
2.3.4 時間步
2.3.5 分析假定
2.3.6 方程求解設置
2.3.7 其他分析控製選項
2.3.8 文件控製
第3章 幾何建模
3.1 坐標係
3.1.1 局部坐標係的類型
3.1.2 定義局部坐標係的方法
3.1.3 創建局部坐標係的操作步驟
3.2 Native幾何建模方式
3.2.1 創建和刪除點
3.2.2 創建和刪除綫
3.2.3 創建和刪除麵
3.2.4 創建和刪除體
3.2.5 空間函數
3.2.6 實例:拉力作用下的開孔闆
3.3 Parasolid幾何建模方式
3.3.1 導人Parasolid模型
3.3.2 創建和刪除Parasolid體
3.3.3 切割麵(Section Sheet)
3.3.4 布爾運算
3.3.5 Parasolid體修改器
3.3.6 實例:壓力容器幾何建模
3.4 兩種幾何建模方式的共用操作
3.4.1 幾何變換
3.4.2 幾何域
3.4.3 幾何尺度測量
3.4.4 麵連接
第4章 有限元模型與網格劃分
4.1 材料
4.1.1 ADINA 中的應力應變類型
4.1.2 ADINA Structure材料模型
4.1.3 ADINA-Thermal材料模型
4.1.4 ADINA-CFD材料模型
4.2 單元和單元組
4.2.1 單元類型
4.2.2 定義單元組
4.2.3 幾何元素的單元屬性
4.3 邊界條件
4.3.1 自由度邊界條件
4.3.2 約束方程
4.3.3 剛性連接
4.3.4 梁的端點自由度鬆弛
4.4 荷載
4.4.1 荷載類型與施加對象
4.4.2 定義與施加荷載
4.5 初始條件
4.5.1 定義初始條件
4.5.2 施加初始條件
4.6 接觸
4.6.1 接觸組(Contact Group)
4.6.2 接觸麵
4.6.3 接觸對
4.6.4 劃分接觸網格
4.6.5 接觸控製
4.7 網格密度控製與網格劃分
4.7.1 網格劃分密度
4.7.2 生成單元和節點
4.7.3 刪除生成的單元和節點
第5章 分析類型與求解
5.1 分析類型
5.2 求解
5.2.1 生成求解器輸人數據文件
5.2.2 AUI環境啓動求解
5.2.3 Windows Start Menu方式啓動求解
5.2.4 批處理模式進行求解
5.2.5 內存分配
5.3 求解器
第6章 後處理
6.1 讀入結果文件
6.1.1 完整地讀人結果文件
6.1.2 有選擇地讀人結果文件
6.1.3 讀入耦閤分析的結果文件
6.2 網格圖
6.2.1 顯示初始網格
6.2.2 顯示變形網格
6.2.3 變形顯示比例
6.2.4 顯示節段法嚮
6.2.5 顯示接觸麵
6.2.6 顯示剛性連接和約束方程
6.2.7 顯示荷載
6.2.8 顯示邊界條件
6.2.9 修改網格圖
6.3 雲圖/等值綫圖
6.3.1 顯示雲圖/等值綫圖
6.3.2 修改雲圖/等值綫圖
6.3.3 刪除雲圖/等值綫圖
6.3.4 光滑處理開關
6.4 矢量圖
6.4.1 顯示矢量圖
6.4.2 修改矢量圖
6.4.3 刪除矢量圖
6.4.4 快速顯示主應力矢量圖
6.5 切片圖
6.6 麯綫圖
6.6.1 路徑麯綫
6.6.2 時程麯綫
6.7 動畫
6.8 列錶
6.8.1 摘要信息
6.8.2 極值列錶(ADINA-AUI適用)
6.8.3 使用過濾器列錶(ADINA-AUI適用)
6.8.4 不經過濾的列錶(ADINA-AUI適用)
第7章 ADINA命令
7.1 命令輸入模式
7.2 命令的格式
第8章 實例詳解
實例1 集中/均布荷載作用下的懸臂梁
實例2 平麵框架靜力分析(節點自由度鬆弛)
實例3 預應力混凝土梁
實例4 約束方程應用(不同自由度單元連接)
實例5 初始應力場施加
實例6 三維實體單元測試
實例7 結構非綫性:方塊體大變形分析
實例8 接觸模態分析
實例9 衝擊載荷作用的梁——模態疊加
實例10 地震載荷作用的梁——譜分析
實例11 一端有彈簧支撐的懸臂梁
實例12 流固耦閤計算——水壩相互作用(勢流體)
實例13 樁與土計算
實例14 蒸汽—空氣熱交換器
實例15 用滑移網格法對簡化的渦輪做FSI分析
實例16 結構流體和熱的三場耦閤模型
實例17 帶多孔介質的流固耦閤模型
實例18 帶散熱片的軸對稱管的熱機耦閤分析
實例19 闆梁的屈麯分析
實例20 采用LDC算法計算網殼結構的穩定性、屈麯和後屈麯分析
實例21 受均勻拉力的中心開孔闆
附錄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第1章 ADINA軟件簡介
  1.1 ADINA軟件概況
  ADINA軟件是美國ADINA R&D公司的産品,是基於有限元技術的大型通用分析仿真平颱,廣泛應用於各個工業領域、研究機構和教育機構。ADINA R&D公司由世界著名的有限元技術專傢K.J.Bathe博士及其同事於1986年創建,總部位於美國馬薩諸塞州Watertown。該公司專門緻力於開發能夠對結構、熱、流體及流構(固)耦閤、熱構(固)耦閤問題進行綜閤性有限元分析的程序——ADINA,從而為用戶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
  K J.Bathe博士於1975年到麻省理工學院工作,帶領研究隊伍開發瞭ADINA程序,其含義是Automatic Dynamic Incremental Nonlinear Analysis。從l975年到l984年間,盡管ADINA不是商業産品,但它卻是全球最先進的有限元分析程序。一方麵由於其理論基礎深厚、功能強大,被工程界、科學研究、教育等眾多用戶廣泛應用;另一方麵其源代碼是Public Domain Code,傳播到全球各個領域,甚至很多商業有限元程序都來自ADINA的基礎代碼。我國曾經於1981年引進ADINA非綫性結構分析程序,為有限元程序在我國工程問題中的應用帶來瞭一個新的高潮,許多一直無法解決的工程難題都迎刃而解。經過30年的不斷發展,ADINA軟件以其領先的計算理論、對非綫性問題的穩定求解技術(ADINA的很多求解技術持有專利)、強大而廣泛的多物理場仿真功能獲得全球用戶的好評,被譽為有限元軟件中的精品。
  ADINA係統主要包括下列産品模塊:
  ADINA-AUI:前後處理模塊
  ADINA Structure:結構分析模塊
  ADINA-CFD:計算流體動力學(CFD)分析模塊
  ADINA-Thermal:熱分析模塊

前言/序言



《結構振動分析與控製》 內容簡介 結構振動是工程領域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從微觀的材料疲勞到宏觀的橋梁搖擺,再到高層建築的抗震設計,對結構振動的深刻理解和有效控製是確保結構安全、提升性能、延長壽命的關鍵。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深入的結構振動分析與控製的理論框架和實用技術,幫助工程師、研究人員和學生掌握解決實際工程振動問題的能力。 本書結構清晰,內容循序漸進,從最基礎的振動概念齣發,逐步深入到復雜的振動理論和現代控製方法。理論講解嚴謹,同時注重與工程實踐的結閤,通過大量的案例分析和實例演示,讓讀者能夠直觀地理解抽象的理論概念,並學會如何將這些理論應用於實際工程設計和問題解決。 第一部分:結構振動的基本理論 本部分將係統地介紹結構振動的基礎知識,為後續內容的深入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緒論: 闡述結構振動的定義、重要性、分類以及在不同工程領域的應用。討論振動對結構性能和壽命的影響,以及振動分析和控製的必要性。 單自由度係統振動: 自由振動: 詳細介紹無阻尼自由振動和有阻尼自由振動。推導運動方程,求解振動頻率、阻尼比和衰減特性。分析不同阻尼類型(粘性阻尼、乾摩擦阻尼、結構阻尼)對振動的影響。 強迫振動: 講解周期性激勵、非周期性激勵(脈衝激勵、隨機激勵)下的強迫振動。推導運動方程,求解穩態響應和瞬態響應。引入頻率響應函數、幅頻特性麯綫和相頻特性麯綫的概念,分析係統的共振現象及其危害。 能量法與瑞利法: 介紹能量法在求解振動特性上的應用,以及瑞利法在估算固有頻率上的有效性。 多自由度係統振動: 運動方程的建立: 介紹位移法、力法等建立多自由度係統動力學方程的方法。詳細講解矩陣錶示法,包括質量矩陣、剛度矩陣和阻尼矩陣的構建。 固有振動分析: 求解特徵值和特徵嚮量,獲得係統的固有頻率和振型。深入分析振型在結構振動中的物理意義,以及不同振動模式的疊加效應。 模態分析: 講解模態疊加法在求解強迫振動響應中的應用。分析模態的貢獻度,以及如何通過模態截斷來簡化計算。 阻尼多自由度係統: 討論一般阻尼和比例阻尼下的多自由度係統振動。分析阻尼對係統動力特性的影響。 連續係統振動: 梁的橫嚮振動: 建立梁的橫嚮振動微分方程,求解不同邊界條件下的固有頻率和振型。分析集中質量、均布載荷等對梁振動的影響。 杆的軸嚮振動與扭轉振動: 介紹杆的軸嚮振動和扭轉振動的運動方程,以及求解方法。 其他連續係統: 簡要介紹闆、殼等更復雜連續結構的振動分析方法。 第二部分:結構振動的數值分析方法 本部分將重點介紹在工程實踐中廣泛應用的數值分析技術,使讀者能夠利用計算機工具進行高效的振動分析。 有限元法(FEM)在振動分析中的應用: 基本原理: 詳細講解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包括區域離散化、單元插值函數、單元剛度/質量/阻尼矩陣的推導以及整體方程的組裝。 結構動力學方程的有限元形式: 推導有限元法下的動力學方程,包括質量、剛度和阻尼矩陣的構建。 固有振動分析的有限元方法: 講解利用特徵值求解器進行固有頻率和振型分析。 模態分析與模態疊加法: 結閤有限元法,詳細介紹如何進行模態分析,並利用模態疊加法求解強迫振動響應,包括諧響應、瞬態響應和隨機響應。 單元類型介紹: 介紹常用的梁單元、杆單元、闆單元、實體單元等在振動分析中的應用。 時域分析方法: 直接積分法: 介紹Newmark-β法、中心差分法等顯式和隱式積分方法,用於求解動力學方程的時域響應。分析不同方法的精度、穩定性和計算效率。 響應譜分析: 講解基於響應譜的地震動分析方法,以及如何計算結構的最大反應。 頻域分析方法: 傅裏葉變換與功率譜密度(PSD): 介紹傅裏葉變換在信號分析中的應用,以及功率譜密度描述隨機激勵的頻譜特性。 隨機振動分析: 講解如何利用功率譜密度和頻率響應函數計算結構的輸齣功率譜密度、均方值等統計特性。 第三部分:結構振動控製技術 本部分將深入探討主動和被動控製策略,以及智能減振技術,為工程減振提供實際可行的解決方案。 被動減振技術: 隔振器設計: 介紹各種類型的隔振器(橡膠隔振器、彈簧隔振器、空氣隔振器)的設計原理、選型方法和應用要點。 阻尼器設計: 詳細介紹粘滯阻尼器、金屬屈服阻尼器、摩擦阻尼器、調諧質量阻尼器(TMD)等的工作原理、設計參數和減振效果。重點分析TMD在抑製結構共振中的應用。 結構減振設計: 介紹如何通過改變結構剛度、質量分布、增加阻尼構件等方法來優化結構振動特性。 主動減振技術: 控製理論基礎: 介紹反饋控製、前饋控製、最優控製、魯棒控製等基本控製原理。 結構主動控製係統: 講解主動質量阻尼器(AMD)、主激勵器(Actuator)等主動控製裝置的工作原理和控製策略。 模型預測控製(MPC): 介紹MPC在結構振動控製中的應用,其能夠預測未來係統的行為並進行優化控製。 先進主動控製策略: 介紹自適應控製、神經網絡控製等在結構振動控製中的應用。 半主動減振技術: 可變阻尼器: 介紹基於電磁流變液(ERF)和磁流變液(MRF)的可變阻尼器,以及其在根據結構響應實時調整阻尼特性方麵的優勢。 半主動控製策略: 探討半主動控製相較於主動控製在能耗和實現復雜度方麵的權衡。 智能減振技術: 傳感器技術: 介紹加速度計、位移傳感器、應變片、光縴傳感器等在監測結構振動中的應用。 激勵辨識與狀態估計: 講解如何通過傳感器數據辨識外部激勵和估計結構的動力學狀態。 損傷檢測與健康監測(SHM): 介紹基於振動特性的結構損傷識彆方法,以及結構健康監測係統的構建。 壓電材料應用: 介紹壓電材料作為傳感器和執行器在智能減振中的應用。 第四部分:工程案例分析與應用 本部分將結閤實際工程項目,通過詳細的案例分析,展示如何運用本書所學的理論和方法解決具體的結構振動問題。 橋梁振動分析與控製: 風緻振動分析(顫振、渦激振動)。 車緻振動分析。 地震激勵下的動力響應分析。 TMD、阻尼器在橋梁減振中的應用。 高層建築抗震設計與減振: 風荷載和地震荷載下的動力響應。 主動質量阻尼器(AMD)和TMD的應用。 隔震與消能減震技術的應用。 機械設備振動分析與診斷: 轉子動力學與不平衡振動。 泵、風機等設備的振動特性分析。 振動監測與故障診斷。 航空航天結構振動: 氣動彈性力學與顫振。 發動機振動與控製。 航天器動力學與振動響應。 其他工程領域應用: 介紹海洋平颱、管道、軌道交通等領域的振動分析與控製實例。 本書特色: 理論體係完整: 覆蓋結構振動從基礎理論到現代控製技術的全過程。 數學推導嚴謹: 詳細的數學推導,幫助讀者理解理論的來龍去脈。 工程實踐導嚮: 大量結閤實際工程案例,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閤。 數值方法全麵: 介紹有限元法、時域分析、頻域分析等主流數值分析工具。 控製技術前沿: 涵蓋被動、主動、半主動以及智能減振技術。 易於理解: 語言通俗易懂,圖文並茂,便於各層次讀者掌握。 通過本書的學習,讀者將能夠: 掌握結構振動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熟練運用有限元軟件進行結構動力學分析。 理解和評估不同振動控製策略的適用性。 能夠獨立或協作解決實際工程中的結構振動問題。 為進一步深入研究結構動力學和控製領域打下堅實基礎。 本書適閤土木工程、機械工程、航空航天工程、自動化等相關專業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從事結構設計、動力學分析、振動控製的工程師和科研人員閱讀。

用戶評價

評分

光盤資源的配置和內容組織,是這本書體驗中另一個明顯的短闆,它與書名中承諾的“附光盤”形成瞭某種程度的“標題黨”效應。首先,光盤的組織結構非常混亂,沒有清晰的索引,尋找特定案例的數據文件需要耗費大量時間。更關鍵的是,隨書附帶的光盤內容質量與書本內容的脫節現象嚴重。例如,書中某章節詳細描述瞭一個涉及動態衝擊的復雜模型,聲稱光盤中有配套的輸入文件,但我反復查找後發現,光盤中隻有幾個靜態分析的輸入文件,動態分析的相關數據缺失殆盡。這種資源的錯配,直接打斷瞭讀者的學習流程,迫使我們不得不暫停學習,去嘗試自己重建復雜的初始條件和網格。此外,光盤中對於軟件版本適配性的說明幾乎沒有,如果讀者使用的是較新版本的ADINA,很多光盤中提供的舊格式輸入文件可能無法直接讀取,或者讀取後需要進行大量的參數手動修改,這無疑增加瞭學習的挫敗感。一個高質量的配套光盤應該是學習體驗的延伸和補充,而不是一個需要讀者花費額外精力去“修復”和“整理”的資源庫。

評分

我對這本書的第二大睏惑,集中體現在其“實例詳解”部分的深度和新穎性上。市麵上的許多技術手冊類書籍,往往將實例作為展示軟件強大功能的舞颱,而一個真正有價值的實例集,應該能夠涵蓋行業內前沿和具有挑戰性的應用場景。不幸的是,本書所選取的實例,諸如簡單的梁、闆受力分析,或是基礎的熱傳導問題,都太過基礎,基本上是ADINA軟件自帶的教程範例的重新包裝。我本來熱切期盼能看到一些關於非綫性材料行為的復雜蠕變分析、復雜的流固耦閤(FSI)案例,或者是在生物醫學工程領域如組織力學建模中的高級應用。這些是真正能體現ADINA高性能計算能力的領域。但這些實例不僅缺乏足夠的細節描述——比如邊界條件的選取依據、載荷步長的迭代策略——而且在結果展示上,也僅僅停留在輸齣幾張應力雲圖的水平,對於如何解讀這些復雜的結果、如何進行工程上的誤差評估和優化,幾乎沒有提及。這使得這本書更像是一本初級用戶手冊的拓展版,而非一本能夠提升工程師解決實際復雜工程問題的“智囊書”。對於有一定經驗的用戶而言,這本書提供的價值非常有限,我們需要的不是如何點擊按鈕,而是如何用這些按鈕解決那些讓傳統商業軟件望而卻步的難題。

評分

本書的敘事風格和專業術語的處理,也讓我在閱讀過程中感到吃力。作者似乎假定讀者已經對有限元分析(FEA)乃至數值方法有著非常深入的背景知識,導緻行文邏輯常常是“大步流星”式的推進。例如,在涉及求解器選擇和收斂準則設定的章節,作者直接拋齣瞭諸如“選用牛頓-拉夫遜法結閤綫搜索算法”這樣的專業術語,卻沒有花筆墨解釋在綫搜索過程中步長選擇的敏感性、或者在高度非綫性問題中如何安全地控製殘差。對於習慣瞭循序漸進講解的讀者來說,這種高度濃縮的錶達方式,使得知識點的吸收效率大打摺扣。更令人不解的是,書中部分公式的推導過程被完全省略,直接給齣瞭最終形式,這對於希望深入理解原理的研究人員來說,是不可接受的。如果本書定位是麵嚮工程應用,那麼理論部分應力求清晰易懂;如果定位是麵嚮研究人員,則應提供嚴謹的數學推導。它似乎試圖站在一個尷尬的中間地帶,結果是兩方麵都沒有做到位,最終呈現齣一種既不夠“工程化”實用,又不夠“學術化”嚴謹的閱讀體驗。

評分

最後,從排版和校對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質量也亟待提高。在閱讀涉及大量輸入參數和代碼片段時,清晰的格式至關重要,但這本實體書的排版設計顯得陳舊且不人性化。代碼塊的字體對比度不高,行距和字距設置得比較緊湊,長時間閱讀後眼睛非常容易疲勞。更嚴重的是,我發現其中存在一些低級的錄入錯誤,尤其是在數值示例和錶格數據中。有一次,我根據書中的一個梁的截麵參數進行建模,發現計算結果與書上提供的最終撓度值相去甚遠,經過反復檢查,纔發現書上的一個關鍵尺寸參數的數值被錯誤地謄寫瞭,這直接導緻瞭整個案例的重跑。在技術類書籍中,精確性是基石,任何一個微小的數字錯誤都可能在實際應用中引發災難性的後果。這種不嚴謹的態度,不僅降低瞭書籍的專業可信度,也極大地損害瞭讀者對作者和齣版方的信任,讓人不得不對全書其他大量數據和公式的準確性産生懷疑,從而大大降低瞭學習的信心和效率。

評分

這本被寄予厚望的“ADINA應用基礎與實例詳解(附光盤)”著實讓我體驗瞭一番“期望越高,失望越大”的復雜心境。拿到書的那一刻,我首先被那厚重的體量和封麵上標注的“實例詳解”所吸引,想象中它應該是一本能夠手把手把我從ADINA的初學者帶到能獨立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實戰寶典。然而,翻開目錄,深入閱讀幾章後,我發現本書在基礎概念的闡述上顯得過於簡略和跳躍。比如,對於有限元方法(FEM)中那些決定計算精度的關鍵理論背景,如單元的選擇標準、網格劃分的敏感性分析,書中的介紹就像是快速閃過的幻燈片,僅僅點到為止,缺乏深入的剖析和清晰的物理圖像支撐。我尤其希望能夠在“光盤”中找到更多關於這些理論在軟件內部是如何映射和實現的視頻演示或者交互式模塊,但光盤的內容似乎更多是軟件安裝文件和幾個非常基礎的案例腳本,對於一個希望夯實理論基礎的讀者來說,這無疑是令人沮喪的。我期待的“詳解”似乎更多地停留在“操作指南”的層麵,對於那些隱藏在菜單和參數背後的科學邏輯,這本書並沒有給予足夠的關注和挖掘,使得我不得不頻繁地在其他更專業的力學教材和官方文檔之間來迴切換,纔能真正理解書中所述操作的深層含義。這種基礎知識的“輕描淡寫”,讓初學者在遇到實際工程中的奇異收斂問題時,會感到無處著手,因為書中沒有提供足夠多的“為什麼”的解答。

評分

理論和實際應用相結閤,要言不煩。

評分

非常適閤搞岩土方麵的人學習

評分

紙張的質量還不錯,隻是書裏麵的例題貌似比較少,而且那張光盤隻是一個隻有900節點版本的ADINA安裝程序,光盤沒什麼實用價值。

評分

這類教材比較稀缺,這本質量相當好。

評分

非常適閤搞岩土方麵的人學習

評分

很好的書,對學習Adina很有幫助

評分

幫朋友買的,應該不錯,信得過京東的質量。

評分

裏麵很多例子還是有一定深度的,值得仔細研讀

評分

寫得很好的一本書,專業性很強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