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今天依然有人对大众文化的崛起耿耿于怀,认定它的商业和娱乐特征会造成固定化消费模式,从而把文化和大众一并推向平庸。但理论家在关注、引导大众文化的同时,在多大程度上认识到这一文化内在机制中的积极因素?当人习惯于居高临下数落大众文化,假如有一天大众文化自己开口说话,又会是怎样一种景象?
《大众文化理论》基于这一立场,介绍、评述了西方大众文化的来龙去脉、它在当代中国接受模式的变迁,以及日常生活审美化现象,以阐明大众文化在从反面走向正面的历史过程中,是人类文明传承的进步而非倒退。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文化与大众文化
1. 什么是文化?
2. 什么是大众文化?
第二章 大众文化理论变迁
1. 利维斯主义和大众文化批判
2. 从罗兰·巴特到伯明翰中心
3. 质疑大众文化批判理论
第三章 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
1. 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批判
2. 阿多诺的音乐理论
3. 本雅明的不同声音
4. 对文化工业理论的反思
第四章 霸权理论与大众文化
1. 葛兰西的霸权理论
2. 霸权和市民社会
3. 从霸权角度看大众文化
第五章 电视和大众文化
1. 电视和大众文化
2. 霍尔论制码/解码
3. 《达拉斯》与大众文化意识形态
第六章 大众文化研究在中国
1. 法兰克福学派的影响
2. 重新定义大众文化
3. 上海酒吧
4. 小资和咖啡馆
第七章 日常生活审美化
1. 什么是日常生活审美化
2. 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现代性反思
3. 中国的日常生活审美化争论
4. 游荡城市的记忆
5. 两种城市空间
6. 建筑与革命
后记
精彩书摘
2阿多诺的音乐理论
阿多诺对文化工业有过更为深入的细致分析,其中最著名的应无疑问是他对流行音乐的批判。阿多诺本人是个训练有素的音乐家,不但多有理论建树,而且作曲。这在西方音乐理论史上并不多见。公元6世纪,哲学史上有“最后一个罗马人”之称的波爱修(Boethius),在他后来对中世纪音乐理论影响深远的《音乐原理》(Deinstitutionemusica)一书中,提出过感官作为音乐的载体虽然不可或缺,真正能够欣赏和音奥妙的,还非理性莫属。他的结论故此是:真正的音乐家不是演奏家,甚至不是作曲家,而是理论家,因为唯有理论家熟谙音乐的数理法则。至于真正的音乐家何以必然是理论家而不是演奏家和作曲家,波爱修也有独到的解释:演奏家有技巧,有本能,然于音乐本身理解无多,是以只是亦步亦趋的仆人;同理,作曲家生来会唱,却不是依凭思考和理性,而靠一种自然本能,他无异于工匠,领略不到音乐为理论方能企及的那种难以言喻的美。理论家不消说就是他本人,这有他自信必能流芳百世的著作为证,无需多加说明。但显而易见阿多诺不是波爱修一类学者,他对前卫音乐造诣尤深,非一般理论家能够企及,这也是他的音乐理论即便到今天也依然流行不衰的原因之一。
阿多诺认为流行音乐纯然是文化工业的商业制作,它有两个特点,一是标准化,二是伪个性化。比如说,流行歌曲外表上五花八门,实质上却是干篇一律,其唯一的追求就是挖空心思玩弄所谓的技术效应。总之它们愈益变得就像某个核心结构的彼此间可以相互替换、相互替代的不同部分。故标准化是指流行歌曲如出一辙的相似程序,伪个性化是指它们之间偶尔出现的一些差异。标准化显示的是文化工业如何在它生产的音乐中挤干一切挑战的、独创的和原生的成分。伪个性化则是埋下一个陷阱,将本质上毫无个性的东西用竞新斗奇的外观给包装起来,说穿了玩的就是些改头换面的把戏。阿多诺认为流行音乐的这两个特点很大程度上是归咎于文化工业的拜物教性质,其结果必然导致听众鉴赏力的退化,这与日常生活中文化工业教授给它们的顺从态度,毫无二致。
阿多诺称他对爵士音乐甚至有一种恐惧感。他说,jazz(爵士)这个词使他想起德文中的Hatz(猎狗),叫人联想到张开血盆大口的一群猎狗在追逐一只在劫难逃的小动物。他指出爵士音乐不是在表达解放,相反是鼓励被异化的个人认同他的文化现实。它没有超越异化,而是强化异化,是严格意义上的商品。它是用集体代替个人幻想的假民主,其即兴式的演奏亦不过是在重复一些基本形式,是一种道地的伪个性化。如果说爵士乐中还存在什么否定因素的话,那么只可能存在于其中含含糊糊的性的含义之中。就是爵士乐透露出来的性的消息,阿多诺讽刺说,也是经过阉割了的。
与流行音乐形成对照的是阿多诺称之为严肃音乐的古典音乐特别是前卫音乐。后者他认为每一个细节都表征出作品完整的音乐意味,又在整体中占有它自己的独特的地位。这与流行音乐和轻音乐,是判然不同的。反之流行音乐中曲子的开端可以为无数其他曲目的开端替代,它的每一个细节也都可以为其他细节替换,因为它的功能不过就像机器上的一个齿轮。但是说到底,严肃音乐和流行音乐的区别,还在于它们的标准化和非标准化。用阿多诺的话说,在贝多芬和优秀的严肃音乐中,细节事实上包含了作品整体,而且把人引向整体的展现,是根据整体的观念演绎出来。而在流行音乐中,整体和细节的关系是偶然的,细节并不带有整体的印记,整体就像一个外加上去的框架。正因为严肃音乐超越了文化生产和消费的标准化特点,不屈从于文化工业的商品拜物教,在阿多诺看来,它就成了难得几种向文化工业提出挑战的态势之一。
阿多诺特别钟情现代前卫音乐。1949年出版的《新音乐哲学》堪称阿多诺音乐理论代表作,作者开篇就说,此书应视为《启蒙辩证法》的一个补充。这可见阿多诺是把他的音乐理论看作其社会哲学探讨的组成部分的。诚如阿多诺社会哲学的母题是拯救人对现实的绝望,《新音乐哲学》中他一脉延承这个母题,明确提出现代音乐可以作为一个中介,拯救人对现实的绝望。他认为传统音乐正在具有文化工业特征的音乐消费中衰亡,代之崛起的则是对音乐与听众之问的病变现实作坚决否定的前卫音乐,如以勋伯格、韦伯黑和贝尔格等人为代表的维也纳乐派。前卫音乐之所以具有拯救绝望的作用,是因为它展示了一种现实尚无,但被期待着出现的幻想图式,使人类真实的理性在作品中得到实现。这理性是种超越的精神理性,与工业社会中主宰日常生活的实用理性判然不同,它超越了异化的现实,挽回了失去的希望。
前言/序言
大众文化理论(修订版)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大众文化理论(修订版)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
评分
☆☆☆☆☆
阿多诺对文化工业有过更为深入的细致分析,其中最著名的应无疑问是他对流行音乐的批判。阿多诺本人是个训练有素的音乐家,不但多有理论建树,而且作曲。这在西方音乐理论史上并不多见。公元6世纪,哲学史上有“最后一个罗马人”之称的波爱修(Boethius),在他后来对中世纪音乐理论影响深远的《音乐原理》(Deinstitutionemusica)一书中,提出过感官作为音乐的载体虽然不可或缺,真正能够欣赏和音奥妙的,还非理性莫属。他的结论故此是:真正的音乐家不是演奏家,甚至不是作曲家,而是理论家,因为唯有理论家熟谙音乐的数理法则。至于真正的音乐家何以必然是理论家而不是演奏家和作曲家,波爱修也有独到的解释:演奏家有技巧,有本能,然于音乐本身理解无多,是以只是亦步亦趋的仆人;同理,作曲家生来会唱,却不是依凭思考和理性,而靠一种自然本能,他无异于工匠,领略不到音乐为理论方能企及的那种难以言喻的美。理论家不消说就是他本人,这有他自信必能流芳百世的著作为证,无需多加说明。但显而易见阿多诺不是波爱修一类学者,他对前卫音乐造诣尤深,非一般理论家能够企及,这也是他的音乐理论即便到今天也依然流行不衰的原因之一。
评分
☆☆☆☆☆
买了很多书,慢慢地看吧。
评分
☆☆☆☆☆
嗯,简洁
评分
☆☆☆☆☆
评分
☆☆☆☆☆
而过去我们所习见的岛田庄司,其实是善于将看似不可能解答的谜团与简单利落干净到近乎神迹的解答结合在一起的,这种有着鸿沟式的转变,似乎同时证明了这五本小说做为其「神话论」的实践应该是无庸置疑的。
评分
☆☆☆☆☆
阿多诺特别钟情现代前卫音乐。1949年出版的《新音乐哲学》堪称阿多诺音乐理论代表作,作者开篇就说,此书应视为《启蒙辩证法》的一个补充。这可见阿多诺是把他的音乐理论看作其社会哲学探讨的组成部分的。诚如阿多诺社会哲学的母题是拯救人对现实的绝望,《新音乐哲学》中他一脉延承这个母题,明确提出现代音乐可以作为一个中介,拯救人对现实的绝望。他认为传统音乐正在具有文化工业特征的音乐消费中衰亡,代之崛起的则是对音乐与听众之问的病变现实作坚决否定的前卫音乐,如以勋伯格、韦伯黑和贝尔格等人为代表的维也纳乐派。前卫音乐之所以具有拯救绝望的作用,是因为它展示了一种现实尚无,但被期待着出现的幻想图式,使人类真实的理性在作品中得到实现。这理性是种超越的精神理性,与工业社会中主宰日常生活的实用理性判然不同,它超越了异化的现实,挽回了失去的希望。
评分
☆☆☆☆☆
陆扬,1953年出生于上海,1990年获复旦大学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文艺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曾先后在美国Augustana 学院和法国巴黎高师哲学系做访问学者。著作主要有:《德里达:解构之维》、《精神分析文论》、《中世纪文艺复兴美学》、《欧洲中世纪诗学》、《后现代性的文本阐释》、《文化研究导论》、《死亡美学》等。译著主要有:《论解构:结构主义之后的理论与批评》、《呼啸山庄》、《重构美学》(合译)、《第三空间》(合译)等。
评分
☆☆☆☆☆
──关于侦探的优位化,其实还有些东西可以说,因为侦探必须是独一无二的解释神话者,因此在他身边的凡人必须越少越好,这造成了既晴所言助手的极小甚至消失;而也因为优位者理应垂手听得神话便可解释,于是小说中的侦探就越来越不主动办案了。
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