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碑拓鑒彆圖典(精)

中國碑拓鑒彆圖典(精)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仲威 編
圖書標籤:
  • 碑帖
  • 書法
  • 篆刻
  • 中國古代藝術
  • 文物
  • 鑒賞
  • 拓本
  • 藝術史
  • 文化
  • 收藏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木垛圖書旗艦店
齣版社: 文物
ISBN:9787501026531
商品編碼:10170193056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0-05-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商品名稱: 網上開店實務-第2版-(項目式教材) 齣版社: 機械工業齣版社 齣版時間:2016-06-15
作者:黃文莉 譯者: 開本: 32開
定價: 34.00 頁數: 印次: 1
ISBN號:9787111536819 商品類型:圖書 版次: 2

內容提要

本書從專業賣傢的角度,以網上開店的經營流程為主綫,采用項目教材編寫體例,分為主教材和教學資源包兩個部分:其中主教材細分為9個項目,即選擇網上開店平颱、走進淘寶、開通網上銀行、支付寶攻略、網上發布寶貝、網上店鋪裝修、網店商品管理、網店推廣和網店客服。每個項目精心設計瞭7個環節:學習目標、情景設置、實訓準備、實訓步驟、知識鏈接、實訓評價和鞏固練習。教學資源包由演示文稿、參考答案及教學建議、學生學習資源、教師教學資源、經典案例、**教案集錦6個部分構成,為學生自主學習和教師教學提供瞭豐富的“學”和“教”的資源。本書適用於職業學校電子商務專業的實訓教學,也適用於營銷類、物流類專業相關課程的實訓教學,同時也可作為農村勞動力轉移和城市待業人員創業自學或培訓用書。

目錄

前言 項目一選擇網上開店平颱 項目實訓目標1:瞭解中國*早的C2C網上交易平颱——易趣網 項目實訓目標2:瞭解國內人氣*高的網上交易平颱——淘寶網 項目實訓目標3:瞭解國內迅猛發展的移動互聯推廣平颱——微信公眾平颱 項目實訓目標4:撰寫一份選擇××C2C網上交易平颱理由和依據的書麵說明 項目二 走進淘寶 項目實訓目標1:獲得開店資格——注冊淘寶 項目實訓目標2:領取開店“身份證”——淘寶開店認證 項目實訓目標3:聘請“保安”——為密碼加保險 項目實訓目標4:淘寶網會員基本信息管理 項目三 開通網上銀行 項目實訓目標1:開通中國建設銀行網上銀行 項目實訓目標2:開通中國工商銀行網上銀行 項目實訓目標3:開通招商銀行網上銀行 項目實訓目標4:撰寫一份選擇××銀行網上銀行理由和依據的書麵說明 項目四 支付寶攻略 項目實訓目標1:獲得開店“通行證”——注冊支付寶 項目實訓目標2:驗證賣傢**關——支付寶實名認證 項目實訓目標3:提高賬戶安全性能——支付寶數字證書 項目實訓目標4:支付寶賬戶的設置 項目五 網上發布寶貝 項目實訓目標1:發布寶貝——一口價 項目實訓目標2:發布寶貝——拍賣 項目實訓目標3:選擇一種方式成功發布寶貝並填寫記錄錶 項目六網上店鋪裝修 項目實訓目標1:起個好名——正式開張 項目實訓目標2:設置店標——吸引買傢眼球 項目實訓目標3:設計公告欄——廣而告之 項目實訓目標4:選擇店鋪風格——凸顯賣傢個性 項目實訓目標5:綜閤訓練——網上店鋪裝修 目七 網店商品管理 項目實訓目標1:梳理寶貝——分類商品,方便買傢瀏覽 項目實訓目標2:推薦寶貝——增加商品的展示機會 項目實訓目標3:修改寶貝信息——更新商品,迎閤買傢心理 項目實訓目標4:綜閤訓練——網店商品管理 目八 網店推廣 項目實訓目標1:提高店鋪點擊率——添加友情鏈接 項目實訓目標2:提高知名度——淘寶論壇 項目實訓目標3:定製推廣工具——淘寶直通車 項目實訓目標4:綜閤訓練——網店推廣 目九網店客服 項目實訓目標1:充分運用溝通工具——阿裏旺旺 項目實訓目標2:及時迴復買傢留言 項目實訓目標3:選擇適閤的寶貝配送方式 項目實訓目標4:售後服務不可忽視 項目實訓目標5:溝通的技巧 項目實訓目標6:綜閤訓練——網店客服 目十微信開店 項目實訓目標1:注冊微信公眾號 項目實訓目標2:設置與管理微信公眾號 項目實訓目標3:注冊手機微店 項目實訓目標4:撰寫一份開微店的可行性分析和開店計劃的書麵說明 參考文獻


《中國石刻藝術通鑒:從甲骨到碑刻的演變》 內容概要 本書旨在全麵、係統地梳理和闡釋中國自上古至近代的石刻藝術發展脈絡,重點聚焦於文字載體、造像藝術以及石刻技術在不同曆史時期的麵貌與特徵。全書以時間為軸,輔以地域和功能分類,力求構建一部立體、深入的中國石刻藝術百科全書。 第一部分:早期石刻的萌芽與確立(史前至秦代) 本部分深入探討瞭中國石刻藝術的源頭。首先,我們將考察新石器時代遺址中發現的岩畫、刻符與原始陶器上的符號,分析它們與後世文字係統的潛在關聯。接著,重點分析商代和周代的甲骨文與金文的刻製工藝,雖然主要載體為骨、青銅,但其銘刻方法與筆意對後世碑刻的篆書風格産生瞭深遠影響。 秦代是石刻藝術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摺點。本章詳述瞭秦始皇統一文字後,小篆在嶧山、泰山等地的摩崖刻石中所呈現的磅礴氣勢與規範之美。通過對這些早期實物的細緻考察,讀者可以清晰地理解篆書從實用性符號嚮藝術載體轉化的關鍵階段。 第二部分:漢代:碑刻藝術的黃金時代 漢代是中國碑刻藝術的真正高峰期。本部分將這一時期細分為: 1. 紀念性摩崖與榜書: 考察如《琅琊颱刻石》等帝王巡遊刻石,分析其宏大敘事與氣勢磅礴的書法風格。 2. 墓誌與碑刻的成熟: 詳細剖析漢碑的結構、形製(如圭形、方碑)以及碑陽碑陰的書法內容。重點分析隸書在這一時期的風格演變,從古拙的“蠶頭燕尾”到成熟的方正典雅,如《乙瑛碑》、《曹全碑》等代錶作的細微差異與時代背景。 3. 畫像石與畫像磚中的石刻語匯: 探討畫像石(如山東、四川地區)上所附帶的題記、榜題,它們如何以圖文並茂的方式記錄瞭當時的社會風俗、神話信仰和喪葬製度。 第三部分:魏晉南北朝:碑學思潮的勃發與轉型 這是一個充滿動蕩,但也孕育瞭書法藝術大變革的時代。 1. 造像記的興盛與地域風格: 集中探討北魏至東魏、北齊時期,由於佛教的廣泛傳播,大量造像題刻(如雲岡、龍門石窟的造像記)的齣現。分析這些題刻如何成為楷書形成過程中的關鍵環節,特彆是“魏碑”獨特的方峻、瘦硬、拙樸的風格特徵。 2. 墓誌的藝術化與文人書風的滲透: 這一時期,墓誌不再僅僅是身份的記錄,而是書法傢展示技藝的舞颱。本章將對比南朝(如宋、齊、梁、陳)墓誌中偏嚮妍美、秀逸的風格與北朝雄強、質樸的風格,揭示南北文化差異在石刻上的體現。 第四部分:隋唐五代:楷書的定型與石刻的規範化 隋唐時期,楷書最終確立瞭後世通行的標準麵貌,石刻藝術也達到瞭前所未有的繁榮與製度化。 1. 盛唐碑刻的雄渾與法度: 重點分析初唐如虞世南、歐陽詢的風格對碑刻的影響,以及盛唐時期以顔真卿為代錶的雄渾氣象。如《多寶塔碑》、《顔氏傢廟碑》等,展示瞭楷書法度的極緻。 2. 摩崖與題記的世俗化傾嚮: 考察唐代各地名山大川的題名、記事刻石,分析其書寫內容如何從宗教、功業轉嚮遊覽、紀勝,書風也趨嚮於日常化和灑脫。 3. 佛教藝術的集大成: 對唐代石窟造像的碑刻記事進行係統梳理,分析其在用詞、格式上的宗教程式化特徵。 第五部分:宋元明清:碑學的復興、帖學的對立與多元發展 自宋代開始,石刻藝術麵臨著印刷術普及帶來的挑戰,但其作為文化載體和書法範本的地位並未削弱。 1. 宋代碑學的自覺: 重點分析宋代對漢魏碑刻的重新發現與推崇(如歐陽修、趙明誠的收藏與考據)。著重探討蘇軾、黃庭堅等文人對碑刻的推崇如何催生瞭“碑學”的自覺,以及他們將碑刻筆意融入帖學書風的實踐。 2. 元代的延續與復古: 考察元代延續宋代對碑刻的重視,特彆是文人書傢在石刻中追求的古樸趣味。 3. 明代的碑刻復興與地方誌刻石: 明代中後期,隨著對金石學的深入研究,官方和民間均有大量碑刻活動。本章分析地方官府設立的“功德碑”、“鄉賢祠碑”中書法風格的變遷,以及一些新興的裝飾性石刻工藝。 4. 清代碑學的鼎盛與碑刻的衰微: 清代是碑學發展的高峰期,碑刻書法已成為獨立的研究領域。詳細介紹鄧石如、包世臣、吳昌碩等碑學大師的書法理論及其對清代碑刻的影響。同時,本書也客觀分析瞭清代中後期隨著石刻成本高昂和觀念轉變,傳統碑刻活動逐漸式微的社會原因。 結語:石刻藝術的曆史地位與當代價值 最後,本書總結瞭中國石刻藝術在書法史、美術史、考古學和宗教史中的獨特地位,強調其作為中華文明“不朽的文字與圖像”所承載的無可替代的曆史信息量。 --- 本書特點: 宏觀視野與微觀分析結閤: 不僅勾勒曆史輪廓,更對重點碑刻的字口、刀法、章法進行專業描述。 技術與藝術並重: 探討瞭從鑿刻、泐損到拓印技術對後世審美的影響。 兼顧文字與圖像: 將純粹的文字碑刻與帶有畫像或造像的石刻並列研究,展現石刻藝術的豐富內涵。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最讓我覺得貼心的地方,在於它對“鑒彆”這一核心任務的處理。它並沒有停留在“這是什麼碑”的層麵,而是深入到瞭“如何區分真僞”、“如何辨識不同拓工”的實操層麵。作者列舉瞭許多細微的鑒彆點,比如某個朝代特有的刀法痕跡,或者拓片邊緣的細微磨損模式,這些都是在其他普通書籍中難以尋覓的寶貴經驗。我甚至覺得,拿著這本書去古玩市場“逛逛”,都能增加不少底氣。它教會我的不是記住答案,而是掌握提問和分析的方法論。

評分

這本關於中國碑刻拓片的鑒彆指南,著實讓我這個愛好者受益匪淺。光是那些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碑文拓片樣式,就能讓人眼花繚亂。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講解拓片製作工藝和材料選擇上的獨到見解,這對於我們理解拓片的曆史價值至關重要。那些關於拓片保存和修復的細節,也讓我對這些珍貴的文物有瞭更深的敬畏之心。書中的插圖精美絕倫,每一個細節都處理得恰到好處,即便是初學者也能通過圖示快速掌握關鍵的鑒彆技巧。那種對傳統工藝的執著和對曆史的尊重,是這本書最打動我的地方。它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部濃縮的中國碑刻藝術史。

評分

說實話,我是一個對古籍和拓片比較挑剔的讀者,但這本書的裝幀和印刷質量完全超齣瞭我的預期。紙張的質感非常好,即便是高精度彩印的拓片細節,也絲毫沒有失真。拓片圖案的清晰度和層次感,讓我在對照研究時,幾乎能感受到墨與紙張摩擦時的那種曆史觸感。而且,書中的版式設計非常巧妙,圖文排版互為補充,沒有齣現那種常見的為瞭省空間而擠壓圖片的陋習。對於經常需要比對不同拓片細節的專業研究者來說,這種用心的排版簡直是福音。

評分

我是在一次關於中國古代文字演變的研討會上聽說瞭這本書的,當時幾位專傢都提到瞭它的權威性。閱讀之後,我完全理解瞭這種推崇的緣由。這本書的結構邏輯性極強,從宏觀的碑刻源流,到中觀的風格流派,再到微觀的單字結構辨識,層層遞進,毫無跳躍感。作者在解釋一些晦澀難懂的概念時,總能找到恰當的比喻和深入淺齣的語言,使得即便是初次接觸碑刻學的讀者,也不會感到氣餒。它成功地架起瞭一座連接深奧金石學知識與廣大曆史愛好者之間的橋梁,功德無量。

評分

翻開這本書,我立刻被那種嚴謹的學術氛圍所吸引。作者在對不同時期碑刻風格的演變進行梳理時,展現瞭深厚的學養。不僅僅是羅列圖例,更是深入剖析瞭背後的時代背景和社會思潮如何影響瞭書法的走嚮和拓片的呈現方式。比如,對魏晉南北朝時期“魏碑”那種雄渾古拙的綫條特點,作者的解讀就非常到位,結閤瞭當時的政治格局和佛教藝術的影響。這種宏觀視野與微觀分析相結閤的敘述方式,使得閱讀過程充滿瞭智力上的愉悅。對於想要係統瞭解中國書法史和金石學的人來說,這本書無疑提供瞭一個非常堅實的知識框架。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