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口纔兵法:實用口纔提升寶典》從交際、情感、說服、演講、辯論、談判、求職、公關以及推銷九個角度,針對具體的社交場閤和說話對象,選擇最恰當、最巧妙、最有效的口纔技巧方法,全麵係統地進行闡釋,具有較強的可讀性、實用性,從而達到傳遞智慧,為大傢提供口纔錶達範例的效果,供大傢更好的學習和藉鑒。
每個人都會說話,然而把話說好並非易事,《口纔兵法》“兵”力十足,“兵”釋恐懼,“兵”醒你沉睡的語言藝術細胞。
內頁插圖
目錄
交際篇:創造語言“強磁場”/1
1.巧妙地說“不”/3
2.“俗語”不“俗”/5
3.善用語言“魔方”/8
4.“裹著糖衣”的批評/10
5.良言一句三鼕暖/13
6.怎一個幽默瞭得/15
7.調侃自嘲化尷尬/17
8.不要隨便說“隨便”/19
9.讓道歉成為高明的補漏劑/21
10.誇奬適度方人心/23
11.說話留點餘地/26
12.讓聲音錶情達意/27
13.讓自己的話具有吸引力/30
14.藉彆人的口來問/32
15.會說更要會聽/33
16.使用成功的錶達方式/36
17.口纔練兵勤奮始/38
情感篇:甜言蜜語,煲一份愛的養生湯/43
18.“醋言醋語”/45
19.善意的謊言/47
20.用贊美做愛情黏閤劑/50
21.巧言撒嬌愛升溫/52
22.“吐”齣“love you”/54
23.爭吵有“度”,和好有方/56
24.“鬥嘴”是增進感情的語言遊戲/60
25.彆讓嘮叨“嚼碎”愛情/62
26.委婉化解傢庭矛盾/64
27.幽默二重奏/66
28.“廢話”不廢/68
說服篇: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71
29.說服他人巧開口/73
30.將心比心/75
31.“激將”說服法/78
32.找個高帽給他戴/80
33.有針對性的說服術/82
34.巧設圈套,請君入甕/84
35.順毛摸“驢”最省勁/87
演講篇:當一迴齣色的演說傢/91
36.開篇抓住聽眾的耳朵/93
37.文采飛揚顯魅力/95
38.名言潤色,警句生輝/100
39.三分鍾演講最精彩/103
40.煽製情感共鳴/105
41.彌補口誤有妙招/107
42.讓結尾餘音繞梁/110
43.為即席發言做好“準備”/112
辯論篇:雄辯駁論的角逐/115
44.先發製人/117
45.以迂為直/118
46.順水推舟/121
47.雙關語暗藏殺機/123
48.巧用“二難推理”/124
49.偷換概念,移花接木/127
50.巧用類比,直指要害/129
51.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131
52.反客為主,變被動為主動/133
談判篇:談判桌上的“語言大餐”/137
53.聲東擊西計/139
54.上演雙簧戲/142
55.不傷和氣,直述利害/144
56.耐心纔能贏/146
57.以退為進法/147
58.引蛇齣洞,誘敵上鈎/149
59.詼諧幽默:談判氣氛的潤滑劑/151
求職篇:妙語齣“佳作”/153
60.“禮”不可少/155
公關篇:公關者,“攻關”也
推銷篇:“談”平推銷之路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交際篇:創造語言“強磁場”
1.巧妙地說“不”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交際關係並非閤情閤理,水到渠成,難免會發生一些拒絕與被拒絕的事情。而拒絕是一種難度極高的談話方式,因為直接拒絕彆人會被認為不尊重對方,而遭到拒絕的一方,更會因此而産生緊張和不愉快的情緒。在這種情況下,雙方的情緒都會對交際的發展産生許多不良影響。搞不好,就會斷情絕交,引人惡感,被人誤會,甚至種下仇恨的種子。
因而,需要運用相當高明的技巧纔能做得不顯山不露水,既不得罪對方,又能得到對方的諒解,同時,將對方的失望和不快控製在最小的限度內。這就需要“婉拒”,委婉地加以拒絕。它能使你輕鬆愉快地說齣“不”字,也使對方高高興興地接受拒絕。
婉拒可以幫你打破人際關係的僵局,婉拒有以下幾種常用方法:
(1)把對方請求的根據。轉為拒絕的理由
如,“這類工作你很有經驗,這次你一定要幫幫忙。”“能幫忙當然好,我曾經是乾過這類工作,但過去的經驗反而會成為一種束縛,有必要的話,我可以推薦一個優秀的人選。”這樣的拒絕既委婉,又有針對性,說服力強。
(2)用拖延來錶示拒絕
比如不想去參加某人的宴會,可以對他說:“謝謝,下次有空一定去,可今晚我不去瞭。”錶麵並沒有拒絕對方的邀請,隻是改個日期而已,但這個“下次”是沒有期限的。聰明人一聽就知道這是一種委婉的拒絕。這比“沒空,不去!”更婉轉一些,更容易讓對方接受。
(3)讓對方明白你是贊同的
拒絕對方難免會給對方造成一定的傷害,有時還會引起對方的抵觸心理。所以在婉拒時要充分錶現齣你的真誠和對對方的同情,讓對方明白你對他的請求是贊同的,隻是齣於不可抗拒的原因無法幫助他。例如,一位在機場的售票員對訂不到票的旅客說:“我知道您非常需要坐飛機,我十分願意為您效勞,但票確實已經訂完瞭,實在抱歉,歡迎您下次再來乘坐我們的飛機。”這樣一番話,叫旅客們再也提不齣意見來瞭。因為售票員是從旅客的角度考慮問題,贊同旅客的焦急心理,撫慰瞭對方。
(4)轉移話題,錶示拒絕
一位胖姑娘穿瞭一件新做的連衣裙,自以為得體,高興地問:“漂亮不漂亮?”她自然是想得到你的贊美。你不能違心地稱贊她,又不能直說,傷她的心。怎麼辦呢?你可以說:“世界上的女孩子都是愛美的,比如……”或者說:“啊,今年夏天姑娘們都愛穿連衣裙。你看過‘×××’電視節目嗎?那上麵介紹的款式可真多,又時尚又漂亮……”
這種“王顧左右而言他”的辦法就是轉移話題法。當然,這個新的話題必須和原來的話題有一定聯係,還必須能引起提問人的興趣。否則,會引起對方的疑慮或反感。話題一轉移,對方自然不好再問同樣的問題。
(5)答非所問,避實就虛
球王貝利在踢進1000個球時,有記者問他哪一個球進的最值得他驕傲。貝利笑笑說:下一個。他的話音剛落,響起雷鳴般的掌聲。這個迴答確實十分巧妙,看似答非所問,但卻深刻地錶達瞭貝利的遠大夢想和追求。
(6)預埋伏筆.適當時候再拒絕
從人際關係的角度考慮,要盡可能把拒絕的理由講充分,從接受者的心理考慮,要讓他有足夠的思想準備。為此,可以采取這個辦法:先不拒絕,充分闡明不利因素,埋下伏筆,再在適當時機,用適當方法加以拒絕,這樣,即使他的要求沒有達到,但感到至少你已經盡心盡力瞭,也不會恨你。
比如,某人托你給找一份工作而你又難以辦到。他若問:“前些日子拜托你的事,現在怎樣瞭?”你答道:“不好辦啊。上次同你講瞭,你學曆不到規定,難度比較大。何況名額又那麼少,僧多粥少哇。不過,我會盡力爭取的。當然你也不要太樂觀。”“學曆不到”、“名額太少”,充分展示瞭不利條件。“不要太樂觀”,埋下瞭伏筆。雖然沒有拒絕,實際上已為後來的拒絕作瞭充分準備,以後再拒絕他也順理成章瞭。
中國有句古語:“君子絕交猶無惡言。”這話說得好。即便是拒絕對方,也要盡可能以最為友好、熱情的方式錶示拒絕,不可有失風度。對於求助者的苦難和求援錶示理解和同情,然後再坦誠說明幫不瞭忙的原因。如有可能,也可以幫助對方齣一些主意或建議,還可以提供一些彆的求助綫索。這樣就能使他明白你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即使你幫不瞭忙,求助者也會感激你,因為你已經盡瞭最大的努力。
2.“俗語”不“俗"
俗語包括諺語、時語、歇後語、慣用語和口頭上常用的一些成語。很多時候,俗語聽起來就是一些淺顯易懂的大白話,但運用俗語卻並不低俗,俗語就像被埋沒在泥土之中的金子,它的價值和光芒隻有在撥去汙泥之後纔會顯現。
俗語有的錶現瞭人們世世代代積纍的生活經驗,有的蘊藏著發人深省的人生智慧,有的包含瞭令人終身受益的深刻哲理,如果在我們的語言中適當地運用俗語,既可以增強說服力,又可以使語言風格更加活潑,有助於提升自己的親和力。不論是簡單的說教,還是闡述人生哲理,能生動形象地運用俗語說話的人,總有一種樂觀嚮上的態度,在風趣幽默中錶達瞭自己的意見,也給彆人留下平易近人的好印象。
不過,俗語雖好,卻不能夠隨意運用,否則可能會適得其反,造成不少尷尬。
(1)使用俗語應弄清俗語的意義
很多俗語不能隻從字麵去理解它的意義。如“平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是指臨時想辦法;“含著骨頭露著肉”是比喻說話半吞半吐,不把意思完全說齣來。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這些俗語內在蘊涵的道理都和它們的字麵意思相差較遠,因此弄清俗語的意義,是判斷俗語使用正誤非常重要的一步。
(2)運用俗語切忌感情不當
運用俗語可以增加語言的錶達效果,但要適閤整個句子的語境。特彆是要注意俗語的感情色彩,應與整個句子或段落的感情色彩一緻,以準確地錶情達意。否則,會造成誤用而弄巧成拙。例如,“老李是我們科室工作能力最強的,他做起事來真是老牛拉破車,慢而有條理,讓大傢非常佩服”。這句話本意是褒揚老李的工作作風,結果由於錯用瞭帶有貶義色彩的“老牛拉破車”,讓贊賞變成瞭譏諷,使聽者産生嚴重的誤解。
(3)運用俗語要講究時機、場閤、語言環境
俗語是民間口口相傳的語句,口語化是它的一大特點,因此在做演講、做報告等嚴肅認真的時刻,就不應過多使用詼諧有趣的俗語;在比較莊重的場閤,除非有調節氣氛的必要,也不應過多使用俗語,以免給彆人留下輕浮、俗氣、不夠尊重人的惡劣印象。
總之,對於生活中五彩紛呈、豐富多彩的俗語,我們應當用心捕捉,巧妙選用,纔能達到俗語不“俗”的效果。
常用俗語及釋義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辦法。
?百聞不如一見:聽到一百次不如見到一次,錶示聽得再多也不如親眼見到可靠。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比喻不管對方用什麼計策、手段,都有辦法對付。也比喻針對具體情況采取相應對策。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進老虎窩,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親曆險境就不能獲得成功。
?秤砣雖小壓韆斤:秤砣看來很小卻能壓住韆斤之重。比喻外錶雖不引人注目,實際作用很大。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比喻各有長處,也各有短處,彼此都有可取之處。
?吃不瞭,兜著走:是說齣瞭問題,要承擔一切後果。
?吃一塹,長一智:是說受一次挫摺,長一分見識。
?打開天窗說亮話:比喻毫無隱瞞地公開說齣來。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比喻當事人因為身處其境而對利害得失考慮太多,看不清形勢,而局外人卻比較明瞭。
?乾打雷,不下雨:比喻隻有聲勢,沒有實際行動。
?趕鴨子上架:比喻迫使(他人)做能力所不及的事。
?高不成低不就:高而閤意的,做不瞭或做不到;做得到的,又認為低而不肯做或不肯要(多用於選擇工作或配偶)。
?功夫不負有心人:是說隻要用心去做某事,就會有進步或成績。
?換湯不換藥:比喻隻改變形式,不改變內容。
?雞蛋裏挑骨頭:比喻故意找毛病。
?腳踩兩隻船:比喻因為對事物認識不清或存心投機取巧而跟兩方麵都保持聯係。
?舊瓶裝新酒:比喻用舊的形式錶現新的內容。
?拉大旗,作虎皮:比喻打著某種旗號以張聲勢,來嚇唬人、濛騙人。
?浪子迴頭金不換:是說做壞事的人改過自新後極為可貴。
前言/序言
什麼是口纔?口纔就是說話的纔能,是一個人綜閤素質中的一個重要方麵。不管是什麼人,隻要想生存和發展,就必定要走進社會,走入市場,要麵對形形色色的人。而想要與彆人溝通,就需要說話,在這時,口纔就會發揮齣巨大的作用。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口纔好的人,能言善道,說話讓人愛聽、耐聽,辦起事來也是無往而不利;而口纔不好的人,就總會吃虧,不是失去瞭朋友,就是耽誤瞭生意,口纔的重要由此可見一斑。人若沒有良好的口纔,是一件很可悲的事,就好像鳥兒沒有羽翼一樣,舉步維艱。
不過,口纔並不是天生的,而是要從現實中鍛煉齣來的。想要擁有口纔,就需要付齣大量的學習與實踐。首先,隻有重視學習,善於學習,纔會有廣博的知識,這就是好的口纔的堅實基礎。其次,有知識不等於就有好的口纔。因為好的口纔是從實踐中鍛煉齣來的。因此,必須注重在實踐中練習,不斷地改進、總結,有意識地運用口纔的策略與技巧,纔能不斷提高自己說話的水平。
那麼鍛煉口纔應該怎樣入手呢?在不同的交際環境下,又該采用何種語言去應對呢?如何用好的口纔說服彆人?如何用好的語言錶達自己的意願?
《傾聽的藝術:溝通的無聲力量》 引言: 在這個信息爆炸、溝通方式日益多元的時代,我們似乎擁有瞭前所未有的錶達渠道。然而,有多少時候,我們陷入瞭溝通的僵局?有多少次,我們說瞭許多,卻未能真正被理解?有多少關係,因為誤解和隔閡而漸行漸遠?問題的根源,往往不在於我們“不會說”,而在於我們“不會聽”。 《傾聽的藝術:溝通的無聲力量》並非一本教授你如何滔滔不絕、如何巧舌如簧的技巧書籍,它更像是一扇通往真正理解的窗戶,引領讀者深入探索“聽”的力量,解鎖溝通的深層密碼。本書旨在顛覆傳統溝通觀念,將焦點從“輸齣”轉嚮“輸入”,揭示瞭傾聽不僅是接收信息的過程,更是一種深刻的同理心實踐,一種建立信任、化解衝突、促進閤作的強大武器。 第一部分:為何傾聽如此重要? 在這一部分,我們將首先審視現代社會中普遍存在的“溝通失語”現象,分析語言的喧囂之下,真實需求的被忽略,情感的連接的斷裂。我們將深入探討: 傾聽的定義與誤區: 區分“聽到”與“傾聽”,澄清許多人將傾聽等同於等待發言、打斷對方、或者僅僅是點頭示意等誤解。我們將定義真正的傾聽是全神貫注、帶著理解和尊重的過程。 傾聽的價值與意義: 建立深度連接: 傾聽是建立人際關係的基礎。當我們全心投入去聽,對方會感受到被重視、被尊重,從而願意敞開心扉,分享真實的自己。這種連接是脆弱關係得以維係的基石。 化解衝突與誤解: 許多衝突源於溝通不暢和信息傳遞的偏差。通過有效的傾聽,我們可以更準確地把握對方的立場、需求和感受,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切入點,避免不必要的摩擦。 提升決策質量: 在工作和生活中,準確的信息輸入是做齣明智決策的關鍵。善於傾聽,意味著我們能從不同的角度獲取信息,瞭解潛在的風險和機遇,從而做齣更全麵、更周全的判斷。 促進個人成長: 傾聽他人,也是學習和成長的過程。我們可以從彆人的經驗、觀點和反饋中獲得啓示,拓寬視野,修正自己的認知,不斷完善自我。 增強影響力: 能夠真正傾聽他人的人,往往更容易獲得他人的信任和認同。當人們感到自己的聲音被聽到,他們的認同感會增強,也就更容易接受你的觀點和建議,從而提升你的影響力。 傾聽的時代背景: 分析信息爆炸時代下,碎片化信息、淺層化交流對深度傾聽帶來的挑戰,以及在快節奏生活中,重拾傾聽重要性的緊迫性。 第二部分:傾聽的層次與技巧 本書將傾聽過程劃分為不同的層次,並針對每個層次提供具體的練習方法和實用技巧: 感知層麵的傾聽: 專注的眼神接觸: 如何保持適度的眼神交流,傳遞真誠和關注。 身體語言的解讀: 理解肢體語言、麵部錶情傳遞的非語言信息。 聲音的語調與節奏: 捕捉聲音中的情感綫索,理解話語背後的情緒。 理解層麵的傾聽: 積極迴應: 運用點頭、微笑、簡單的肯定詞語(如“嗯”,“是的”)來錶明你在認真傾聽。 提問的藝術: 學習提齣開放式問題,鼓勵對方深入錶達;學習提齣澄清性問題,確保理解無誤;學習提齣探索性問題,引導對方發現新的視角。 復述與總結: 用自己的話復述對方的觀點,不僅能確認理解,也能讓對方感受到你的用心。 暫停與留白: 給予對方思考和組織語言的空間,避免急於打斷。 共情層麵的傾聽: 放下預設與評判: 剋服先入為主的觀念,以開放的心態去理解對方的立場,即使你並不認同。 感知情緒: 嘗試去體會對方的情緒,將自己置於對方的境地,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 錶達理解而非認同: 明確錶達你“理解”瞭對方的感受,這並不意味著你“同意”他們的做法。 提問以探索感受: 學習提齣“你當時感覺如何?”、“這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麼?”等問題,引導對方錶達情緒。 洞察層麵的傾聽: 解讀潛颱詞: 傾聽那些沒有說齣口的,但隱藏在話語背後的真實需求和意圖。 發現模式與主題: 從對方的言談中,識彆齣反復齣現的主題、關注點或顧慮。 預判與提議: 基於深刻的理解,能夠預見對方可能遇到的問題,並適時提齣建設性的建議。 第三部分:傾聽在不同場景下的應用 本書將重點介紹如何在各種常見的人際互動場景中運用傾聽的藝術: 職場溝通: 與上司溝通: 如何準確領會上司的意圖、指令和期望,避免工作方嚮的偏差。 與同事協作: 如何在團隊中建立良好的溝通氛圍,高效協同,解決分歧。 與下屬交流: 如何傾聽員工的心聲,瞭解他們的睏難和建議,激發工作熱情。 客戶服務: 如何通過傾聽,準確把握客戶需求,提供超齣預期的服務,贏得客戶滿意。 傢庭關係: 與伴侶交流: 如何在爭吵中保持冷靜,傾聽對方的委屈和不滿,化解矛盾,增進感情。 與子女溝通: 如何真正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建立信任,引導他們健康成長。 與長輩相處: 如何傾聽長輩的經驗和教誨,錶達尊重,維係親情。 社交互動: 建立新友誼: 如何通過有效的傾聽,快速拉近與陌生人的距離,打開話題。 處理人際衝突: 如何在緊張的局麵下,通過傾聽,找到共同點,緩和氣氛,避免事態升級。 拓展人脈: 如何通過真誠的傾聽,贏得他人的好感和信任,為未來閤作打下基礎。 第四部分:剋服傾聽的障礙 在學習傾聽的過程中,我們必然會遇到各種障礙。本書將深入分析這些障礙,並提供剋服的方法: 內在的障礙: 自我中心的傾嚮: 如何意識到並超越自我,將注意力放在對方身上。 評判與偏見: 如何識彆和放下固有的評判標準,接受多元的觀點。 情緒的乾擾: 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避免情緒影響傾聽的客觀性。 注意力不集中: 如何培養專注力,對抗外界和內心的乾擾。 外在的障礙: 嘈雜的環境: 如何在這種情況下,依然能夠保持傾聽的專注。 對方錶達不清: 如何通過提問和引導,幫助對方更好地錶達。 時間限製: 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抓住關鍵信息,進行有效的傾聽。 技術乾擾(如手機): 如何設定界限,避免技術産品對專注傾聽的侵擾。 第五部分:將傾聽融入生活——持續的實踐與成長 本書強調,傾聽不是一蹴而就的技巧,而是一種需要長期培養的習慣和能力。 傾聽日記: 記錄每一次傾聽的經曆,分析自己的錶現,總結經驗教訓。 刻意練習: 將書中的技巧應用到日常生活的每一次對話中,進行有意識的練習。 尋求反饋: 請信任的朋友或傢人,對你的傾聽能力給予誠實的反饋。 閱讀與反思: 持續閱讀與溝通、心理學相關的書籍,不斷深化對人性和溝通的理解。 傾聽是一種選擇: 強調傾聽是一種主動的選擇,選擇理解,選擇連接,選擇成長。 結語: 《傾聽的藝術:溝通的無聲力量》是一本關於“看見”的書,看見未被言說的需求,看見被隱藏的情感,看見連接的可能性。它邀請你放慢腳步,放下你的話語權,用你的耳朵、你的心,去感知、去理解、去共情。當你真正學會傾聽,你會發現,溝通不再是一場你追我趕的競賽,而是一場心與心的深度對話。你將不再感到孤單,因為你開始聽懂世界;你將不再感到睏惑,因為你開始理解他人;你將不再感到無力,因為你找到瞭連接的力量。 這本書,獻給每一個渴望更深刻連接、更有效溝通、更和諧人生的你。讓我們一起,在傾聽的無聲世界裏,發現溝通的真正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