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5(彩图版)

鉴宝5(彩图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望野 著
图书标签:
  • 鉴宝
  • 古玩
  • 收藏
  • 文物
  • 鉴定
  • 艺术品
  • 彩图
  • 鉴赏
  • 投资
  • 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大象出版社
ISBN:9787534734403
版次:1
商品编码:10196067
品牌:大象出版社
包装:精装
丛书名: 鉴宝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4-07-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127
字数:1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收藏,可以让国人有更多的心思去体念先人的辉煌成就;可以让全社会去明悟民族文化的创举。收藏,不仅仅是宝藏,也是文明的另一种显现,让更多的人去重视、珍爱这历史岁月留下的精灵!在收藏之路上,有一种技能是每个人都在不懈追求的,且这一追求永无停止与尽头,那就是——鉴定!本套鉴宝系列丛书,图文对应,在每一件仿品或真品的旁边都有对应的鉴定答复和鉴赏要点,帮助各位收藏爱好者提高鉴赏能力,进一步感受收藏的欢愉。

内容简介

  “乱世收黄金,盛世藏古董”,收藏可以令人心情舒畅,风雅满身,投资取利。在物质生活日益提高的今天,收藏就如一种快乐的病毒广泛地传染开来。然而如山压顶的假冒仿品也接踵而至,令无数的收藏爱好者困惑迷茫。鉴定,对于每一个爱好收藏的人而言,就宛如上战场的士兵必须携带的枪。本书中详细地讲述了在今天收藏市场可以见到的形形色色、林林总总的仿品、真品的图影信息,每一件都有对应的鉴定答复和鉴赏要点。这本书中选入的图片近4000张,它可以回答您涉入收藏后前三年历程中可能遇到的绝大多数问题,笔者可以肯定,它将会帮您省去上万元的买假货学费。

内页插图

目录

周元亮·鸡声茅店月/8
王琛手卷/8
钧釉洗/9
太平通宝/9
朱屺瞻画/10
大泉五千/11
工部局上海一两/11
乌金青花开光尊/13
青花花果纹瓷盘/13
端砚/14
紫砂壶/14
印花碗/15
壶/15
花口瓶/15
御题诗墨/15
彩绘花蝶盘/16
仙人图瓷板画/16
黄瓶/16
彩绘陶壶/16
影青碗/16
黑釉盏/16
五彩人物盖罐/16
木刻板/16
扇面/17
启功书法/17
钵式炉/18
王澄书法/18
沈鹏书法/18
张海书法/18
清式太师椅/19
“玉堂佳器”款五彩龙凤纹执壶/20
影青碗/20
鼎式炉/21
剑首/22
剑/22
青花矾红云蝠碗/23
山林清趣图/23
红釉彩绘瓶/23
印花六方瓶/23
青花矾红鱼藻纹罐/23
棉图墨/24
笔筒/24
宣统三年造二十文大清铜币/25
宽缘铜币/25
兽耳紫泥粉彩瓶/25
金代四方白瓷枕/26
花鸟纹帽筒/26
彩绘山水纹瓶(残)/26
古币/26
成化款龙纹碗/26
玉璧/28
狮型烛台/28
糙土福字碗/28
青花松竹梅纹碗/29
石雕/30
青花异兽纹铺首尊/30
鲤鱼童子莲花摆件/31
铜水盂/32
铜佛/32
粉彩小碟/34
残口粉彩大瓶/34
粉彩印盒/35
寿星玉牌/35
螭纹圆璧/35
子冈款仕女玉牌/35
青玉熊/35
青花碗/36
青花梅纹将军罐/36
粉彩人物盖盅/36
琉璃绿釉/37
田黄山子/37
青花卷草狮纹罐/38
青铜器/38
玉碗/38
鸟盖螭首盉/40
元凤纹釉里红梅瓶/41
万历款青花人物瓶/41
宣德样青花鹦鹉花果盘/4l
元青花龙凤盘/41
元青花双凤盘/41
玛瑙鸟/42
葫芦瓶/42
寿山福海佩/43
四乳凤纹镜/43
青花人物纹橄榄瓶/44
钧釉碗/44
青花花卉纹小碗/44
五彩人物纹罐/44
三彩仕女俑/44
玉猴/44
青石雕砚/46
陶雕舞狮砚/46
汉白玉雕狮刻龙砚/46
青石雕卧狮砚/46
陶暖砚/46
白石八面雕花砚/46
灰石蝙蝠花草砚/46
龙纹铁砚/46
松、竹、梅岁寒三友碗/47
青花瓷碗/48
象牙雕刻/48
绿石箕斗砚/49
青石雕双狮砚/49
素瓷雕花砚/49
猫眼石/49
驼骨笔筒/49
锥形器/50
兽形玉饰/50
白玉兽面卷云纹玉饰/50
白玉猫坠/50
青玉狮球纹镶嵌牌/50
青玉方形勾联纹玉饰/50
白玉狗/50
白玉鹰纹玉饰/51
双螭纹心形佩/51
四方玉饰/5l
二羊山子/51
中国古画/52
菩萨/52
佛/52
青花双耳瓶/53
青花小口瓶/53
青花高足杯/53
牙雕/54
角雕/54
粉彩云蝠五鱼碗/55
斗彩龙纹鼻烟壶/55
青花龙纹碗/55
蒜头铜壶/55
三足樽/56
玉印/56
腰坠/56
镇纸/56
桃形倒流壶/58
印盒/58
“徐汉棠”印雀梅紫砂壶/58
白釉瓷狮/58
松竹梅壶/58
吉祥如意仕女牌/59
瑞兽佩/59
鹦鹉佩/59
冠装玉饰/59
青花盘/60
翡翠摆件/60
四乳四螭纹镜/61
青花钱纹绣墩/61
铜梅枝/62
漆绘竹提笼/62
甘肃省造壹圆/63
临时流通壹角/63
唐继尧像纪念币/63
黄釉素三彩鱼藻纹盂/64
剔雕金彩龙纹尊/64
粉彩三套盒/64
万历款带盖红绿彩梅瓶/64
宣德炉/64
钺形玉佩/66
玉佩/66
霁蓝釉三乳足香炉/67
宣德炉/67
霁红釉天球瓶/68
蓝釉堆粉三龙盘/68
过墙梅花盘/68
携琴访友图/69
禹之鼎题“枫林群鹄图”/69
高剑父题跋/69
凤凰佩/70
青花八仙寿碗/71
石刻造像/71
人物瓷板/71
桃形砚/72
青花龙纹四系大壶/73
绿釉大罐/73
黑石仿古器/73
黄地釉堆花帽筒/73
珍珠地贴兽面罐/73
窑变釉盘/73
霁红釉赏瓶/74
文徵明山水画/74
青花洗/74
莲花玉佩/76
冠装玉饰/76
錾花鞋/77
青花小口人物尊/77
钧釉碗/77
李印/78
清印/78
宝印/78
崇印/78
黑玉瓶/78
瑞兽葡萄镜/78
合背崇宁通宝/79
少狮太狮/79
紫沙洗/79
瓷烧青花古琴/80
碗/81
坐人币/81
大清银币/8l
袁大头/81
花鸟/82
日本书法/82
手镯/83
钧釉碗/83
百乳镜/83
兰亭石砚/84
错金文铜羊/85
刀马人花钱/86
长命富贵花钱/86
八卦纹花钱/86
吉语花钱/86
粉彩双耳瓶(一对)/86
掐丝珐琅镶嵌/87
绅士黄铜钟/88
粉彩五伦图大盘/88
鱼/89
青花花卉盘/89
青花红彩盘/89
砚/89
影青执壶/89
丝织品/90
粉彩四方盖罐/91
扇画/91
五彩花卉纹盘/9l
巧雕螭纹坠/9l
书法/92
青花山水纹盘/93
窑变葫芦瓶/93
寿山石老翁/94
大明宣德炉/94
四川军政府造民国元年银币/95
喀什湘平壹两银币/95
慈禧皇太后银币/95
八品功牌/95
太平天国玺/96
生肖八卦钱/97
货布花钱/97
周元通宝/97
青花人物纹筒/97
民国瓷帽筒/98
陶碗/98
冬瓜罐/98
大清银币/98
陶马首/99
豆青釉粉彩盘/100
青花山水盖罐/100
日式书法酒瓶/100
青花五彩开光杯/100
青花单柄煲锅/100
青花螺旋纹碟/100
青花鸟纹碟/100
绿釉铺首模印龙罐/100
三青花长颈瓶/100
绿褐彩点珠纹水注/lOl
绿褐彩花草纹水注/101
褐彩云水纹水注/101
玉琥/101
站人银币/102
红陶财神/102
粉彩龙柄鸡首壶/103
贴花天球瓶/103
彩绘大瓶/103
哥釉笔洗/103
青花盘/103
沈周字画/104
铜香炉/105
青花盘子/105
粉彩高足碗/105
青花人物纹瓶/105
轧道地锦上添花龙纹大盘/106
青花五彩刀马人物纹盖罐/106
蟠虺螭龙纹兽形双耳方壶/106
青釉直耳香炉/107
青瓷碗/107
影青釉观音瓶/107
影青釉梅瓶/107
剔花梅瓶/107
伊秉绶对联/108
闫玉田款鼻烟壶/108
矾红太师少保双耳瓶/109
铜观音/109
錾花寿星纹铜壶/109
青铜香炉/110
德化白釉筒式炉/110
吴邦佐款铜炉/llO
青花鱼藻纹盘/110
嘉靖款青花五彩罐/1lO
玉兽面/111
玉龙佩/111
白玉璧/111
董其昌书法/113
花坠/113
青花釉里红龙凤纹扁瓶/114
良渚玉琮/114
宣德炉/115
陶制鱼纹盘/115
中国丝绸山水书画/115
长寿图/115
狮耳宣德炉/115
甘肃省造背龙马波浪纹银币/116
广东省造“寿”字双龙壹两银币/116
民国三年袁大头/116
江南省造光绪银币/116
陕西省造光绪库平七钱二分银币/116
19世纪油画/117
粉彩开光花卉纹碗/117
青花方口盘/117
青花花口盘/117
青花龙纹棒槌瓶/117
筷子一双/118
翡翠项链/118
龙凤纹青花盘/119
青碧山水图/119
乾隆的闲逸图瓷板画/119
雍正款青花盘/119
林散之书法/120
洪武通宝/120
黑油滴碗/121
影青执壶/121
钧釉钵/121
龙凤彩盘/121
青花折腰碗/121
褐点彩连座瓶/121
龙凤青花笔筒/121
白瓷印花高足杯/122
白瓷印花三足炉/122
白瓷印花五角盘/122
红绿彩鸡首壶/123
黑油滴碗/123
印花印盒/123
青花瓷灯/123
霁红釉笔筒/123
天青釉暗刻海水如意纹香炉/125
青花折枝纹果盘/125
粉彩花鸟纹罐/125
豆青釉开片青花人物纹罐/125
青花太阳花纹罐/125
白釉碗/125
青花人物酒杯/126
蓝釉酒壶/126
白釉花觚/126
海兽葡萄镜/126
木雕龙/127
猎人与狗/127
菩萨像/127

前言/序言

  二十年以前,如果你对别人说你想搞收藏,听者一定会说“你有病!”十五年以前,如果你对别人讲你喜欢古董,听者会不屑地甩一句:“你是倒文物的吧?”十年以前,如果你对别人说你在搞艺术品投资,听者会斜视你默道:“装什么大尾巴狼!”
  这世界变化得真快。二十年以前的中国和今天的中国已经天差地别了。随着物质生活日益的提高,人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条件去追求文化的、心灵的、精神世界的慰籍与愉悦。人们突然发现,“收藏”可以附带许许多多的价值。无论你求名、求雅、求利,它皆可满足。由此,近七八年以来,“收藏”就如一种快乐的病毒广泛传染开来。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3年底,中国收藏爱好者已达到80,000,000人,并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长。
  收藏,可以让国人有更多的心思去体念先人的辉煌成就;可以让全社会去明悟民族文化的创举。收藏,不仅仅是宝藏,也是文明的另一种显现,让更多的人去重视、珍爱这历史岁月留下的精灵!
  在收藏之路上,有一种技能是每个人都在不懈追求的,且这一追求永无停止与尽头,那就是——鉴定!鉴定,对于一个爱好收藏的人而言,就宛如上战场的士兵必须携带的枪。很多人说鉴定难。其实,鉴定并非神妙玄奥,也非特异功能,它仅是您心田深处潜伏的一根拨簧,只要有一个同频环扣的激发,这能力便人人皆可具备。
  八年前,我因为工作之便和个人爱好,建立了Internet上的第一个独立的收藏网站,很快发展为拥有数以万计用户和数千兆信息的网络平台“汉龙网”http:www.hanaga.com。在和无数收藏朋友的网络交往中,“汉龙”开设了网络世界从未有过的栏目“在线鉴定”。在这平台上,我以天为单位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收藏爱好朋友笔谈交流,结存下百万字的收藏心得笔记。数年来,这些文字被全世界的数十万亿收藏爱好者阅读、节录,让大家轻松体会收藏鉴定的愉快,更进一步感受收藏的欢愉。
  2004年初,我的这些文字被集录为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套六卷本的《鉴宝》。书中详细讲述了今天的收藏市场可以见到的形形色色、林林总总的仿品、真品的图影信息,且每一件都有对应的鉴定答复和鉴赏要点。这本书中选入的图片近4,000张,它可以回答您涉入收藏后前三年历程中可能遇到的绝大多数问题,笔者可以肯定,它将会帮您省去上万元的买假货学费。
  最后我真心感谢这些来自天南地北、海内海外的和我通信的朋友们,没有大家的鼓励和督促,“在线鉴定”绝不会成为我,也不会成为无数贤朋良友收藏生命中的一段美好回忆。它宛如浓浓的酒,陈久弥香。同时,感谢大象出版社的大力支持!
  录此为记!
  望野 叩记于京
  甲申年春月


《鉴宝5:古韵流芳》(彩图版) 穿越时空的对话,触摸历史的温度。 《鉴宝5:古韵流芳》(彩图版)是一次深度挖掘中华文明宝藏的旅程,本书精选了来自不同朝代、不同地域的珍贵艺术品,以高清彩图配合专业解读,带领读者穿越历史的长河,感受古人精湛的工艺和非凡的智慧。 精彩内容预览: 玉器:温润的灵魂,千年的低语 本书将为您呈现一系列令人惊叹的玉器精品。从新石器时代的神秘图腾,到商周的庄重礼器,再到汉代的生动写实,以及宋元明清的婉约精巧,每一件玉器都承载着时代的印记和文化的传承。我们将深入探讨不同时期玉器的材质、纹饰、工艺特点,以及它们所蕴含的象征意义和哲学理念。例如,一件战国时期的玉龙纹佩,其流畅的线条勾勒出腾云驾雾的磅礴气势,细致的鳞片刻画入木三分,无不展现出当时玉匠高超的技艺。本书还将解析玉器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从祭祀礼仪到帝王贵族的生活用具,玉器始终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青铜器:凝固的史诗,铸就的辉煌 青铜时代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璀璨篇章。本书精选了多件珍贵的青铜器,它们不仅仅是冰冷的金属制品,更是承载着历史信息、宗教信仰和审美观念的艺术杰作。从 食器、酒器、乐器到兵器,每一件器物都诉说着那个遥远时代的辉煌。我们将重点介绍商周时期代表性的青铜礼器,如鼎、簋、尊、卣等,分析其造型特征、纹饰风格(如饕餮纹、夔龙纹等)以及铭文内容。这些铭文往往是研究古代历史、政治、社会制度的宝贵资料。同时,本书也将带领您领略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工艺的变革,以及不同地域青铜文化的特色。例如,一件西周早期的青铜鼎,其敦厚的身躯和庄重的纹饰,无不透露出王权的威严和社会的等级秩序。 陶瓷:流转的釉彩,时代的温度 中国素有“陶瓷古国”的美誉,数千年来,陶瓷艺术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发展。本书将聚焦于中国陶瓷史上的几个重要里程碑,包括唐三彩的绚丽多彩,宋代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的典雅素净,以及元明清时期景德镇瓷器的精进与辉煌。我们将详细解读不同时期瓷器的胎质、釉色、造型、装饰技法,如青花、釉里红、粉彩、珐琅彩等。每一件瓷器都是艺术家们对美学的极致追求,也是当时社会生活和文化风貌的生动反映。例如,一件明代永乐年间的青花压手杯,其钴蓝色泽浓郁,胎质细腻,纹饰精美,不仅是实用器,更是体现了皇家的尊贵与品味。 书画:丹青溢彩,墨韵悠长 中国书画艺术是东方艺术的瑰宝,它以独特的笔墨韵味和意境深远的构图,展现了中国文人的情怀与智慧。《鉴宝5:古韵流芳》将精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书画作品,从古代卷轴到近现代名作,带领读者领略中国画的写意精神和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我们将分析不同画派的风格特点,如山水画的意境营造,花鸟画的生机盎然,人物画的传神写照。同时,也会探讨中国书法的演变,从甲骨文、金文到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以及不同书法家的笔法、结构和风格。每一幅作品都蕴含着创作者的情感与思考,是中华民族艺术精神的集中体现。 其他珍宝:多元的文明,闪耀的光芒 除了以上主要类别,本书还将触及其他类型的艺术珍品,如古籍善本、金银器、漆器、珐琅器、漆器、玉雕摆件等等。每一件物品都可能承载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我们将从专业角度出发,对这些物品的材质、工艺、年代、真伪等进行细致的辨析,帮助读者提升鉴赏能力,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古代物质文明的多样性与辉煌成就。 本书特色: 高清彩图,所见即所得: 大量精美、高分辨率的彩图,让您近距离欣赏每一件艺术品的细节之美,感受其材质的质感、色彩的层次和工艺的精湛。 专家解读,深入浅出: 由资深文物专家撰写解读,语言通俗易懂,兼具学术性和可读性,帮助您轻松掌握鉴赏要点。 历史脉络,文化传承: 将每件展品置于其历史背景下进行解读,展现其在时代变迁中的意义和价值,体会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鉴赏指导,提升品味: 提供实用的鉴赏方法和技巧,帮助读者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立的判断力,提升个人鉴赏水平。 《鉴宝5:古韵流芳》(彩图版)不仅仅是一本图录,更是一扇通往历史深处的窗口,一次与古人对话的宝贵机会。无论您是文物爱好者、收藏家,还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充满好奇的学习者,本书都将是您不可或缺的案头必备。翻开本书,让您的目光穿越千年,在古韵流芳中,领略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在结构编排上,我个人认为是非常用心的。它并没有将所有内容一股脑地堆砌在一起,而是根据文物的种类,进行了细致的划分,比如陶瓷、青铜器、玉器、书画、鼻烟壶等等,每一个章节都像是一个独立的专题研究,这样一来,读者在阅读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点,有针对性地去深入了解。我尤其喜欢它在书画章节中的处理方式。在介绍一幅古画时,作者不仅仅会给出画作的整体彩图,还会重点放大画中的一些细节,比如人物的眼神、服饰的纹样、山水的笔触等等,并且会对这些细节进行详细的解读,比如这些笔触是如何体现了画家的功力,这些服饰的纹样又是如何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俗。更重要的是,它还穿插了对一些著名书画作品的真伪辨别案例,通过分析这些具体的例子,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辨伪理论。这种“由点及面”的讲解方式,大大提升了阅读的效率和趣味性。而且,在每个章节的末尾,作者还会进行一些总结性的概括,或者提出一些需要读者思考的问题,这进一步巩固了学习的内容,也激发了读者的主动思考能力。整体而言,这本书的结构清晰,逻辑性强,让我在学习鉴宝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循序渐进,事半功倍。

评分

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青铜器情有独钟,尤其迷恋那些身上刻满了神秘纹饰的鼎、爵、卣。读《鉴宝5(彩图版)》之前,我对青铜器的了解大多停留在博物馆里隔着玻璃的遥望,总觉得它们高高在上,离我的生活太遥远。但是,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书中用了相当大的篇幅来讲解青铜器的断代、铭文解读以及辨伪技巧,而且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大量精美实物彩图的基础上的。我记得其中有一段,详细对比了几件不同时期青铜器的纹饰演变,从商代的饕餮纹的狞厉神秘,到西周的蕉叶纹的规整典雅,再到春秋战国的花纹式样的繁复多样,书中的图片将这些变化一一呈现,让我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不同时代社会审美和工艺水平的差异。更让我惊喜的是,它还介绍了如何通过青铜器的锈蚀和包浆来判断其年代和埋藏环境,这一点对于普通爱好者来说非常实用。比如,书中提到一些“皮色”并非天然形成,而是人为做旧的痕迹,这让我恍然大悟,原来很多时候那些看起来“老气横秋”的东西,可能只是“新瓶装老酒”。作者在讲解铭文时,也并非生硬地罗列字形,而是会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历史事件来解读,这样一来,那些晦涩难懂的古文字就变得鲜活起来,仿佛能听到几千年前的祖先在诉说着他们的故事。我真心觉得,这本书不仅是一本鉴宝指南,更是一部微缩的中国古代史,通过一件件宝物,勾勒出时代的风貌。

评分

这本书的另一个亮点,在我看来,是对“收藏文化”的探讨。它不仅仅局限于对具体器物的鉴定和价值分析,更是在其中融入了丰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内涵。我记得书中有一段,在介绍一件古代的书法作品时,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对其笔墨技巧的赞美,而是会深入挖掘这幅作品背后的作者生平、创作背景,以及它在历史上的流传经历。这种“以物证史”的方式,让我觉得非常有趣,也让我对这件作品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通过对书画、陶瓷、玉器等不同类别文物的介绍,我仿佛看到了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从帝王将相的生活,到文人墨客的雅趣,再到市井百姓的日常,都通过这些宝物得到了生动的展现。书中还提到了很多关于“收藏的意义”的思考,比如收藏不仅仅是为了升值,更是对历史的传承,对文化的尊重,以及对自己审美的提升。这种从物质层面上升到精神层面的探讨,让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本能够引发思考、滋养心灵的书籍。读完之后,我更加坚定了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也对收藏这件事情有了更成熟的认识。

评分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鉴宝5(彩图版)》对于不同材质文物的讲解,都做到了极其细致入微的程度。以书中的“漆器”章节为例,作者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了不同朝代的漆器特点,更是深入到漆器的髹饰工艺,比如描金、剔红、嵌螺钿等,并且每一项工艺都配有清晰的彩图,让我们能够直观地看到金箔在漆器上的细腻描绘,或者是贝壳在漆器上的精巧镶嵌,甚至连微小的剥落和氧化痕迹,都能在图片中看得一清二楚。更让我感到神奇的是,书中还讲解了如何通过漆器的“底款”来判断其真伪和年代,这一点我之前是完全没有概念的。作者会详细分析不同时期底款的写法、刻法,甚至是一些细微的笔画差异,并用放大图来展示,这让我觉得鉴宝真的是一门需要“火眼金睛”的学问。除了漆器,书中关于“珐琅器”的讲解也同样精彩,那些色彩斑斓、工艺复杂的珐琅器,在图片中简直就像艺术品一样。作者讲解了景泰蓝、掐丝珐琅等不同种类的制作工艺,以及如何通过器物的造型、色彩搭配和珐琅釉面的质感来判断其价值。总的来说,这本书对各种材质文物的讲解,都做到了“见微知著”,让读者能够从细枝末节中发现宝物的价值所在。

评分

我特别喜欢《鉴宝5(彩图版)》中关于“细节决定成败”的讲解。在很多时候,一件文物的真伪和价值,往往就隐藏在那些不起眼的细微之处。作者在这本书中,将这种“细节鉴别法”发挥到了极致。比如,在介绍一件古代玉器时,他会详细讲解如何观察玉器的“沁色”,不同沁色的形成原因,以及它们在古代玉器上的分布规律。他还会放大展示玉器表面的“土锈”,以及这些土锈是如何附着在玉器上的,并分析其质感和颜色,这些都能够帮助我们判断玉器的年代和埋藏环境。甚至连玉器的“包浆”,书中也有非常详细的描述,比如如何区分自然形成的包浆和人为做出的包浆,以及不同时期玉器包浆的特点。这些细节的讲解,让我觉得作者不仅仅是掌握了鉴宝的知识,更是对古物有着一种近乎虔诚的尊重。他教导读者,要用“放大镜”去看待每一件宝物,去发现那些被时间沉淀下来的独特印记。这种严谨的态度,让我对鉴宝这门学问,有了更深的敬畏感,也让我明白,真正的鉴宝,需要的是耐心、细致和敏锐的观察力。

评分

坦白说,在阅读《鉴宝5(彩图版)》之前,我对“古董鉴定”这件事情,总有一种神秘感,觉得它离普通人很远,需要很高的天赋和长年累月的实践才能掌握。但这本书的出现,让我觉得,其实鉴宝并非高不可攀,只要有心,普通人也能入门。书中很多关于“常见骗术”的讲解,让我觉得非常实用,也很有警示意义。作者不会回避一些市场的“潜规则”或者仿冒品的“套路”,反而会用一种“揭秘”的方式,来帮助读者识别。例如,在讲解一些仿古瓷器时,会详细分析它们的“做旧”手法,比如如何模仿“土锈”、“火候痕迹”,甚至是如何伪造“底款”。这些细节的描述,让我觉得非常真实,也让我开始反思自己曾经看到的一些“高仿品”,原来它们都是有迹可循的。而且,书中还提供了一些简单的“自我检测”方法,比如如何通过声音来判断瓷器的真伪,如何通过“上手”来感受器物的质感和重量。虽然这些方法可能不如专业的仪器鉴定那么精准,但对于普通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一份非常宝贵的“入门指南”,能够帮助我们在面对琳琅满目的古董时,多一份谨慎,少一份盲从。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它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扇“窗户”,让我能够窥探到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璀璨的艺术成就。我一直觉得,历史课本上的知识,虽然重要,但总归有些枯燥和抽象。而这本书,通过一件件鲜活的、触手可及的宝物,将历史变得立体而生动。我记得在看关于“古籍善本”的章节时,看到那些泛黄的纸张,上面清晰可见的毛笔字迹,以及精美的装帧,我仿佛穿越回了古代的书香门第,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文化气息。书中对古籍的保存、修复、以及版本鉴定等方面的介绍,也让我大开眼界。我之前从未想过,一本书的价值,竟然会与它的版本、校勘、以及流传经历息息相关。这种从文字之外,去发掘书籍的价值,让我对“书”这个载体,有了全新的认识。而书中对于其他各类文物的讲解,也都是如此,它们不再是陈列在博物馆里的冰冷展品,而是承载着故事、情感和历史的载体。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也更加渴望去了解更多隐藏在这些宝物背后的故事。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惊喜。我之前读过一些鉴宝类的专业书籍,通常语言都比较晦涩,充斥着各种生僻的术语,读起来很费力,而且很容易产生距离感。但《鉴宝5(彩图版)》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作者的文笔既有专业性,又不失生动有趣,读起来更像是在和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辈聊天,听他娓娓道来那些关于古董的故事。他会用很多形象的比喻来解释一些复杂的概念,比如形容瓷器的釉色就像“美人的一抹红晕”,又比如讲解玉器的“绺裂”时,会用“天然的伤疤”来比喻,这些都让原本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起来。而且,作者并没有回避一些鉴宝中的“坑”和“骗局”,反而用一种非常坦诚的态度来揭露,比如在介绍一些仿古工艺品时,会详细讲解它们的制作手法和常用欺骗手段,这让读者在学习鉴宝知识的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防范意识。我记得其中关于“文玩”的讨论,作者并没有一味地推崇价格昂贵的大件,而是强调了“玩物养志”的乐趣,以及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这让我对文玩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不再仅仅是把它当做一种投资。这种既有深度又不失温度的叙述方式,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能够帮助我提升鉴宝的眼力,更能陶冶我的情操,让我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工艺品非常感兴趣的普通爱好者,《鉴宝5(彩图版)》无疑是一本让我受益匪浅的书。我一直觉得,很多古老的工艺,在现代社会中已经逐渐失传,或者变得面目全非,而这本书就像是一本“活的”工艺百科全书,将那些精湛的技艺,通过详实的图文,展现在我面前。比如,书中关于“鼻烟壶”的讲解,我之前对鼻烟壶的印象,仅仅是小巧精致,能够随身携带,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鼻烟壶背后隐藏的巨大工艺世界。从内画、外画,到雕刻、套料,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鼻烟壶的制作技法,并且配有大量的精美图片,让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艺术家如何在方寸之间,挥洒出宏大的意境。我尤其被那些内画鼻烟壶所震撼,在那么小的口径内,竟然能画出如此精细的人物、山水,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书中还提到了不同时期鼻烟壶的风格特点,以及如何通过鼻烟壶的材质、工艺和款识来判断其价值。这让我意识到,鼻烟壶不仅仅是一种收藏品,更是中国传统工艺文化的一个缩影。读完这一章节,我对鼻烟壶的认识,已经从“小玩意”上升到了“艺术品”的高度,也更能体会到古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评分

这本《鉴宝5(彩图版)》的封面设计就一下子吸引了我,那种带着历史厚重感又充满艺术气息的配色,仿佛预示着书中所蕴含的丰富宝藏。翻开书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精美的彩图,这对于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来说,实在是太友好了!我之前也看过一些鉴宝类的书籍,但很多都只是文字描述,看文字的时候脑子里总是很难勾勒出物品的真实样子,更别说辨别细节了。而这本书里的图片,色彩饱满,细节清晰,就连器物上细微的纹饰、包浆的质感,甚至是微小的瑕疵,都仿佛触手可及。这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我这个鉴宝新手也能看得津津有味。更重要的是,这些彩图并非简单的堆砌,而是与文字内容紧密结合,比如在介绍某件瓷器的真伪辨别时,书中会并列展示真品和仿品的图片,并且用箭头、文字标注出关键的差异点,比如釉色、胎体、底款的细微差别,这比枯燥的文字讲解要直观太多了。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玉器章节的配图,那些温润如玉的质感,以及在不同光线下呈现出的迷人光泽,都被摄影师捕捉得淋漓尽致。甚至是一些古籍善本的图片,也展现了纸张的古旧感、墨迹的晕染以及装帧的考究,让人能感受到穿越时光的沉淀。总而言之,这套书在视觉呈现上做的非常出色,让鉴宝这门看似高深的学问,变得更加平易近人,也更能激发我的学习兴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