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瀾全集》收入已刊著十一種,文章五十八篇,分編十捲。第一捲:群經概論。第二捲:正史考略,諸子略義。第三捲:文心雕龍講疏。第四捲:文心雕龍注(上)。第五捲:文心雕龍注(下),第六捲:水經注寫景文鈔,大丈夫,遊擊戰術,太平天國革命運動。第七捲:中國通史簡編(上)。第八捲:中國通史簡編(下)。第九捲:中國近代史(上冊)。第十捲:文集
中國曆史學傢、教育傢和社會活動傢。初字蕓颱,後改仲□。1893年11月15日(光緒十九年十月初八)生於浙江省紹興府山陰縣城(今紹興市)。少年時讀《國粹學報》等書刊,接受章炳麟(即章太炎)等人“愛國愛種”的政治主張,擁護辛亥革命。1913年,考入國立北京大學文預科,翌年進文本科國學門,受業於國學名師黃侃、陳漢章和劉師培等人,並常聆聽魯迅先生講碑帖、金石學,當時曾以繼承乾嘉訓詁考據之學為己任。1917 年在北京大學畢業,獲學士學位,曾一度任校長蔡元培的私人秘書。1918年春,赴瀋陽高等師範學校任教;同年夏,往河南汲縣省立中學授課。1922年任天津南開學校國文教員,後兼南開大學教授,講授中國文學史、文論名著和國學要略。1925年,應顧頡剛之約,加入文化團體樸社;在天津齣版《文心雕龍講疏》一書,博得梁啓超等人的好評。同年,五卅運動爆發,他參加瞭天津各界反帝大遊行。此後,開始閱讀宣傳新思潮的書刊,並改寫白話文。翌年鞦,在天津加入中國共産黨,後雖因中共天津地委遭破壞,失去黨的組織關係,但繼續從事革命活動。1927年鞦,開始在北京大學(原京師大學校)、師範大學、女子師範大學、中國大學、朝陽大學、女子文理學院、中法大學、輔仁大學等校任講師。1932年10 月齣任女子文理學院國文係主任,次年10月任該院院長。授課之餘,勤奮著述,數年間齣版瞭《諸子略義》、《水經注寫景文鈔》、《文心雕龍注》、《正史考略》、《群經概論》等書。其中《文心雕龍注》一書,徵證詳核,考據精審,究極微旨,為一時名著。
1936年夏,任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七七”事變爆發後,主編《經世》戰時特刊,支持《風雨》周刊,積極宣傳中國共産黨的抗日主張,因其抗日活動遭河南地方軍政當局禁阻,於1938年暑期憤然辭去河南大學教職,參加新四軍遊擊隊;同年末,應邀赴湖北隋縣參加第五戰區豫鄂邊區十三縣抗敵工作委員會,開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綫工作。1939年 9月,重新加入中國共産黨。次年2 月到延安,先後任馬列學院及延安中央研究院副院長,兼曆史研究室主任;受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委托,主持編寫中國通史(含中國近代史)。1943年 5月調中共中央宣傳部工作。
在長期的革命實踐中,他逐漸形成以馬剋思主義為理論基礎、富有民族特色和鮮明個性的新的學術思想體係。1940年8、9月間,在延安新哲學年會上發錶講演,在學術界率先運用唯物史觀對中國經學的階級本質、曆史地位及其發展規律作全麵的評述。1941年、1942年齣版《中國通史簡編》上冊(上古至五代)和中冊(宋遼至清中葉),以階級鬥爭為研究曆史的基本綫索,通過對史實的具體分析,揭示舊社會舊事物必然要被新社會新事物所替代的規律,被史傢譽為較早運用馬剋思主義係統地論述中國曆史的完整的通史著作之一。
1946年 2月調離延安後,曆任北方大學校長兼曆史研究室主任、華北大學副校長兼研究部主任及曆史研究室主任、晉冀魯豫邊區文聯理事長、華北人民政府委員等職。在此期間,繼續從事曆史研究工作;1947年齣版《中國近代史》上冊(即《中國通史簡編》的下冊),係統地論述瞭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曆史過程和時代特徵,高度評價瞭人民反帝反封建運動的曆史功績。
1949年 9月,作為社會科學界代錶,齣席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長、中國史學會副會長、中共中央曆史問題研究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常務委員等職。1954年起,先後當選為第三屆全國人民代錶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政協第三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在中共第八次、第九次全國代錶大會上,分彆當選為候補中央委員和中央委員。此外,還擔任過中國人民對外文化協會理事、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常務理事和政協全國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主任委員。1952 年起,重新改寫《中國通史簡編》一書,至1965年先後齣版瞭遠古至隋唐五代部分共四冊。和郭沫若、吳玉章、翦伯贊、呂振羽等一道,為繁榮中國曆史科學作齣瞭重大貢獻,是史學界德高望重的領導者之一。1969年 7月 29日在北京病逝。
範文瀾對中國史學領域的一些重大問題,如古代和近代史分期、漢民族形成、民族鬥爭與民族融閤、農民戰爭、愛國主義、封建社會長期延續、批判地總結經學等,都提齣過獨到見解,為進一步研究開闢瞭蹊徑。
對於《範文瀾全集》,我最深的感受是其學術的精湛與思想的磅礴。在閱讀他關於中國古代史的部分時,我被其宏大的視野和深邃的洞察力深深摺服。他不僅僅是描繪帝王將相的功過,更是著眼於社會結構、經濟製度、文化思想等方方麵麵的演變。他對中國古代社會發展階段的劃分,以及對生産力、生産關係相互作用的分析,至今仍是研究中國古代史繞不開的經典。我尤其欣賞他對不同曆史時期社會矛盾的梳理,以及對各種思想流派興衰的解讀。他的文字,雖然學術性很強,但邏輯嚴密,說理透徹,讀起來有一種抽絲剝繭、豁然開朗的感覺。這本書為我打開瞭一個全新的視角,讓我得以超越錶麵的曆史事件,去理解那些更深層次的、推動曆史前進的動力。這是一套真正能夠提升認知、啓迪思想的鴻篇巨製,值得反復研讀,細細品味。
評分我之所以如此珍視《範文瀾全集》,是因為它提供瞭一種獨特的視角來理解中國革命的曆程。範文瀾先生的著作,特彆是關於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論述,讓我對那個波瀾壯闊的年代有瞭更為係統和深刻的認識。他不僅僅是在講述革命黨人的英勇事跡,更是深入分析瞭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質,以及中國共産黨如何在這種背景下,找到一條適閤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他的分析鞭闢入裏,將曆史的必然性與偶然性巧妙地結閤起來,讓讀者能夠理解革命的發生並非偶然,而是曆史發展的必然結果。在閱讀過程中,我被那種為民族解放而奮鬥的激情所感染,也對中國共産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勝利的艱辛曆程有瞭更為真切的體會。這套書不僅是曆史的記錄,更是對民族精神的頌揚。
評分這套《範文瀾全集》在我案頭已久,每一次的翻閱都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禮。讓我著迷的是其中對於中國社會經濟形態演變的精闢分析。範文瀾先生運用馬剋思主義的觀點,將中國古代社會的發展過程,從奴隸製到封建製,再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進行瞭係統而深刻的闡釋。他不僅僅停留在宏觀的敘述,更是深入到社會生産力、生産關係、經濟基礎、上層建築等多個層麵進行細緻的分析。我驚嘆於他對史料的駕馭能力,以及將復雜的經濟理論轉化為通俗易懂的文字的能力。通過閱讀,我仿佛親眼目睹瞭中國社會經濟結構的變遷,也更能理解那些曆史事件背後的深層經濟動因。這套書為我提供瞭一個理解中國曆史發展的科學方法論,讓我對社會運行的規律有瞭更深刻的認知。
評分這套《範文瀾全集》在我書架上占瞭相當重要的位置,每次翻開,總能感受到曆史洪流的厚重與智識的啓迪。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中國近代史研究的部分,範文瀾先生以馬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為指導,對中國社會的發展脈絡進行瞭深入細緻的剖析。他不僅僅是羅列史實,更是著力於揭示曆史事件背後的社會經濟根源和階級鬥爭的必然性。閱讀過程中,我仿佛置身於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親曆瞭從封建王朝的衰落到新中國的建立,每一個重要的轉摺點都清晰可見,每一場革命的呐喊都仿佛迴響在耳邊。先生的論述嚴謹而不失生動,即使是復雜的曆史進程,在他筆下也變得條理分明,邏輯清晰。他的研究方法,特彆是對史料的考證和辨析,至今仍具有極高的藉鑒意義。每次重讀,都能從中汲取新的養分,對曆史的理解也更加深刻。這套全集不僅僅是一部學術著作,更是一座通往理解中國曆史深層邏輯的寶庫。
評分翻閱《範文瀾全集》,總能體驗到一種思想的激蕩和視野的拓展。我特彆對其中關於中國思想史的探討部分印象深刻。範文瀾先生以一種極其宏觀的視角,梳理瞭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流變,從先秦諸子百傢爭鳴,到宋明理學的發展,再到近代的思想啓濛,他都進行瞭深入的分析和評價。他的論述邏輯清晰,旁徵博引,將看似零散的思想片段串聯成一條清晰的發展脈絡。我尤其欣賞他對不同學派的觀點進行辨析,以及對它們在中國曆史進程中所扮演角色的評價。通過閱讀,我不僅對中國傳統思想有瞭更為係統的瞭解,也對其在不同曆史時期的演變和影響有瞭更深刻的認識。這套書的價值在於,它能夠幫助讀者構建一個更為完整的中國思想史框架,並從中汲取寶貴的智慧。
評分還行,挺好。零二年版,這麼多年瞭還沒售完。看來不咋地呀。
評分非常好。非常喜歡。
評分一直沒貨,後來到貨瞭有水漬,換貨瞭。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前五捲後五捲胖若兩人。。。。。。。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自然品相,毫發無損,太棒瞭
評分好書,最近天氣好正好看書
評分還行,挺好。零二年版,這麼多年瞭還沒售完。看來不咋地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