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图书馆买的,丢了他们的书。。
评分评分
今天刚刚拿到书,这本:..?&何光沪,等何光沪,等写的大学精神档案古代卷很不错,序言一按儒家经典大学的说法,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此所谓大学,当然不是这套书标题中所说的现代教育体系中的大学。但是,有万千青年在其中学习和生活的大学,确实应有一种作为主旨的道。而这种道,我想,用明明德、亲民和止于至善来定义,也是相当精辟的。这套书的主旨,也就是这样来定义大学的主旨的。这种主旨乃是大学的灵魂、大学的精神。没有了它,大学不过就是制造小机器的大机器,在其中奔走的教师和学生,不过就是一群为谋生而营营不已的腐儒,而不配称为古人所说的儒者。假如我们用更加侧重于德行的君子一词来代替儒者,我们会发现,在西方大学发展史上影响深远的大学的理念,竟然同中国教育史上影响深远的大学抱有同样的理念大学的任务是培养君子,在现代环境中说,即培养具有美德的公民。二然而,如何能够培养美德,如何能够明明德呢?大学引书经说顾諟天之明命,意为要经常顾念或思考上天的明命。而大学的理念也主张,要全面地学习人文知识(其中包括神学知识),要注重自古流传下来的信仰。这两本大学都提醒我们,仰望在人之上的超越者,是人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所必须的。实际上,在中国传统中,至善乃是圣的境界而在西方传统中(以至在印度和伊斯兰的传统中),至善也是神的境界,甚至就是神圣者本身。三人的精神是相通的大学生的精神是与同学、与老师、与大学的精神相通的。人类的精神是相通的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精神,是同别的民族、别的时代的精神相通的一种文化、一种文明的精神,是同别的文化、别的文明的精神相通的。所以,大学的精神,要汲取各种不同文化和文明的精神所以,这本书的形式,是尽力采用代表各大文明精神的文本,向当代大学生和一般读者展示当代人类文明的源流。现在各大文明之流正在汇聚为所谓全球化的大潮,究其最深刻的原因,也许正在于其源之共同、其神之相通罢四就这套书的第一卷即上古与中古卷而言,它展示的是人类各大文明相距最远的那些时代的文明精神。在那些被称为神权政治和政教合一的时代,宗教作为各文明内在精神的地位是尤其明显的。所谓轴心时代,实即各大文明以世界各大宗教为核心而成形的时代。所以,我们要了解世界各大文明的来源及其精神,就不能不了解它们的宗教。这是这一卷会包含大量宗教经典的基本缘由。当下,中国的大学日益壮大。然而,我们的大学生及至我们的知识阶层在一些大是大非的重大事件面前并没有保持应有的清醒与个人的尊严。这种精神状况恐怕是基于对人类文明的知识匮乏或者误解有鉴于此,这套书对人类有史以来的经典的思想文献进行了选择性的汇集,以期为中国的社会生活尤其是
评分第五卷译者:黄宝生
评分 评分而今这套《大学精神档案》系列书,看过感觉就是极好的品德和政治课教材,觉得现在的大学,劳而无功的某些课程品类可以完全不用劳民伤财设置专人教授了。只要学生自己边读这几本书边自由讨论就善莫大焉。两年下来,学生普遍的品德教养和政治素养,大概比之现在状况可能是真正与国际主流价值观念相容接轨,起码不至于现在这般无语。
评分有鉴于此,这套书对人类有史以来的经典的思想文献进行了选择性的汇集,以期为中国的社会生活尤其是大学教育提供一些基本的精神,为中国知识界尤其是大学生提供一些基本的观念和知识,以达致中国公民精神境域的提升。
评分20世纪是一个罪孽深重的世纪,也是一个科学技术进展神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世纪,战争、和平、专制、民主、富强、贫弱……交织纠缠。这一切深深地影响着世界的历史进程。而20世纪走过的道路是多么的迂回曲折!百年回眸,问题的症结无不在于对现代社会运行机制认识的匮乏或误读……如今,面对日益高涨的全球化的浪潮,我们应该怎样去认识、去面对?
评分很好的一本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