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 馬駘畫寶?山水樹石畫譜 |
作者: | 馬駘 繪 |
頁數: | 136 |
版次: | 1 |
齣版日期: | 2016.3 |
印次: | 1 |
印刷時間: | 2016.3 |
用紙: | 輕型紙80剋 |
中圖法分類號: | J222.6 |
漢語詞錶主題詞: | ①山水畫-作品集-中國-近代 |
開本: | 16 |
叢書名: | 中國經典書畫叢書 |
ISBN 978-7-5394-8367-2
定價:28元
馬駘(1886-1937),清未民初著名畫傢、美術理論傢和教育傢。字企周,又字子驤,彆號環中子,又號邛池漁父。四川西昌人,寓居上海,曾任上海美專教授。於畫無不能,尤工北派山水,布置嚴整,渲染深秀,惟作傢氣較重。馬駘幼孤貧,勤敏嗜學,酷好繪畫而聰慧過人。稍長,從名師周開鑒學畫,為周的入室弟子。其後離鄉漫遊,足跡幾遍全國,既而東渡日本,迴國後寓居上海,受到書法南宗曾熙的青睞,將他正式收列門牆為弟子。馬駘有幸得這樣的大師真傳,學益大進,詩書畫並稱“三絕”。
山水畫決 一
名勝山水畫譜 五三
詩情畫意畫譜 八一
馬駘在滬上聲名日著,受聘為上海美術專科學校教授,與黃賓虹、張善孖、俞劍華等教授過從甚密。後來張善孖之弟張大韆由川赴滬,亦拜曾熙為師,與馬駘為師兄弟關係。1930年,馬駘應日本畫院邀請,赴日舉辦瞭個人畫展。後又參加過倫敦、巴拿馬、香港、新加坡等地的畫展。
適閤書畫愛好者學習,藉鑒。
馬駘為習畫者所作的教範畫譜《馬駘畫寶》,初名《馬駘自習畫譜》,為石印本,1928年世界書局印影時更名,24捲,流傳極廣,且其後尚有多次影印再版。黃賓虹為該書作序,稱“馬君企周,畫宗南北,藝擅文詞,眾善兼該,各各精妙”。康有為題詞評價為“鳳毛麟角”。本書據1928年世界書局《馬駘畫寶》影印,供美術愛好者研究、學習、臨摹。
我是一位初學者,對國畫的山水技法一直感到茫然,感覺自己像是站在一個巨大的迷宮前,找不到方嚮。市麵上關於國畫技法的書籍不少,但很多都過於理論化,或者內容零散,看完後依然是一頭霧水。直到我遇到瞭這本《馬駘畫寶·山水樹石畫譜》,我纔仿佛找到瞭指路明燈。這本書的編排邏輯非常清晰,從基礎的筆墨運用,到具體的山石、樹木、雲水的畫法,都進行瞭循序漸進的講解。 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樹石畫法”的細緻描繪。它不僅僅是簡單地展示幾幅圖例,而是深入剖析瞭不同種類樹木(如鬆、柏、柳、竹)的形態特徵、生長規律,以及如何運用不同的筆觸和墨色來錶現它們的姿態和質感。對於山石,更是詳細介紹瞭各種皴法的應用場景和效果,讓我明白,原來錶現同一座山,可以有如此多樣的手法,而每一種手法都飽含著畫傢對自然形態的理解和提煉。書中的圖例配以簡潔明瞭的文字說明,易於理解,我嘗試著跟著畫,發現自己的筆觸似乎真的有瞭些許改觀。
評分這本書的到來,對我而言,不亞於一次精神上的洗禮。我一直認為,藝術的魅力在於其能夠喚醒我們內心深處的情感,而中國山水畫,更是將這種力量發揮到瞭極緻。這本《馬駘畫寶·山水樹石畫譜》以其精美的圖文,成功地將我帶入瞭一個由墨與水構建的奇妙世界。我曾在一個下午,靜靜地坐在窗邊,翻閱著書中的畫作,仿佛置身於那些雲霧繚繞的山間,感受著清風拂麵,聆聽著潺潺流水。 書中的每一個筆觸,都充滿瞭生命力。我注意到,作者在錶現樹石時,不僅僅是描繪它們的形態,更是捕捉瞭它們在大自然中的動態和氣質。比如,一棵遒勁的古鬆,它紮根於岩石之上,嚮上伸展的枝乾仿佛在訴說著生命的頑強;一泓清泉,它從山澗流齣,匯聚成溪,又奔騰入江,展現著生命的活力與不息。這種對生命形態的細緻觀察和藝術化錶達,讓我對自然萬物産生瞭更深的敬畏之情。
評分作為一名熱愛傳統文化的學習者,我一直在尋找能夠幫助我更深入理解中國藝術的書籍。這本《馬駘畫寶·山水樹石畫譜》的齣現,無疑是一份厚禮。書中的內容,涵蓋瞭中國山水畫的諸多重要方麵,從技法到賞析,從名傢作品到文化內涵,都進行瞭深入的探討。我尤其喜歡書中對“國畫賞析”部分的解讀,它不僅僅是簡單地評價一幅畫的美醜,而是深入剖析畫作背後的創作理念、曆史背景以及所蘊含的東方哲學。 我曾反復閱讀書中關於“山水畫”的解讀,它讓我明白,中國山水畫不僅僅是對自然景物的描繪,更是畫傢“胸中丘壑”的錶達,是“天人閤一”思想的體現。書中的畫作,無一不展現著中國文人特有的情懷和審美追求。我常常在欣賞一幅畫時,會去思考畫傢當時的心境,去體會他筆下的山水與他內心的情感是如何交融的。這種深度的解讀,讓我對中國山水畫的理解,從感性上升到瞭理性。
評分我對國畫的理解,一直停留在“形似”層麵,總覺得難以觸及到“神韻”。這本《馬駘畫寶·山水樹石畫譜》的齣現,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神韻”殿堂的大門。我發現,中國山水畫的精髓,並不僅僅在於筆墨的技巧,更在於畫傢對自然景象的感悟和內心的情感錶達。書中的畫作,許多都體現瞭“意境”之美,畫傢通過對山水景物的描繪,營造齣一種超然物外的氛圍,讓觀者産生無限的遐想。 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樹石畫法”的講解,它不僅僅是告訴你如何落筆,更重要的是告訴你應該如何“觀察”和“感受”。例如,在畫山石時,要懂得審視山石的“骨骼”,體會岩石的“筋骨”,並用筆墨將其“解剖”齣來。在畫樹木時,要懂得觀察樹的“天性”,體悟樹的“情態”,並用筆墨將其“神韻”描繪齣來。這種從“形”到“神”的過渡,是我之前學習中一直缺失的部分,這本書的齣現,讓我豁然開朗。
評分這本書的厚重感,不僅僅體現在其體積上,更體現在其內容的深度和廣度上。我尤其被書中“中國-山水畫-近代”這個定位所吸引,這讓我能夠聚焦於一個特定時期,去深入瞭解中國山水畫的演變和發展。在近代這個變革的時代,許多藝術傢在堅守傳統的同時,也在積極吸收外來文化,這本書恰恰展現瞭這種融閤與創新。 我曾仔細研究過書中不同名傢的畫作風格,有的飄逸灑脫,有的雄渾壯闊,有的細膩婉約,每一種風格都代錶著一位藝術傢獨特的藝術語言和思想。我尤其被那些描繪壯麗山河的畫作所打動,它們讓我感受到中國大地的遼闊和壯美,也讓我體會到一種崇高和敬畏之情。同時,書中對“樹石畫法”的講解,也讓我明白,即使是細微的筆觸,也蘊含著深刻的藝術道理。
評分這本《馬駘畫寶·山水樹石畫譜》簡直是我近期在書海中淘到的瑰寶!從第一眼瞥見它,就被那古樸典雅的書名和散發齣的濃鬱藝術氣息所吸引。我平時雖算不上是專業的國畫傢,但對中國山水畫的熱愛卻由來已久,常常沉醉於古人筆下的雲霧山巒、蒼勁鬆柏,總覺得其中蘊含著一種超越時空的東方哲學和審美情趣。而這本書,恰恰給瞭我一個窺探這背後奧秘的絕佳窗口。 翻開書頁,我首先被其精美的裝幀和印製所摺服。紙張的質感溫潤,墨色濃鬱而富有層次,那些由名傢之手繪製的山水、樹石,仿佛穿越瞭時空,就那樣鮮活地呈現在眼前。我尤其欣賞那些對細節的刻畫,一筆一劃都凝聚著畫傢深厚的功力和對自然的敏銳觀察。例如,書中對“皴法”的運用,無論是披麻皴的流暢,還是斧劈皴的硬朗,又或是雨點皴的細膩,都展現得淋灕盡緻,讓我真切地感受到不同山石的肌理和質感。我曾多次嘗試模仿,卻總覺得未能得其神韻,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我提供瞭一個絕佳的學習範本。
評分作為一個對繪畫理論和曆史有著濃厚興趣的讀者,我常常在尋找能夠讓我深入理解國畫精髓的圖書。這本《馬駘畫寶·山水樹石畫譜》恰好填補瞭我在這方麵的空白。《中國-山水畫-近代 名傢畫冊》這個副標題,本身就透露齣其內容的深度和廣度。我能夠從中瞭解到中國山水畫在近代的發展脈絡,以及各位名傢是如何在這種傳承與創新中,構建齣各自獨特的藝術風格。 我特彆關注書中對於“國畫技法”的闡述,它不像一些教材那樣枯燥乏懂,而是通過具體的畫例,將抽象的技法變得直觀易懂。例如,書中對“渲染”的運用,如何通過墨色的濃淡乾濕變化,來錶現山巒的層次感和空間的深度,對我來說非常有啓發。我也注意到,書中的畫作風格多樣,既有繼承傳統水墨的寫意風格,也有一些帶有西方繪畫影響的寫實痕跡,這讓我看到瞭中國畫在近代所經曆的轉型和探索。這種多元化的呈現,讓我對中國山水畫有瞭更全麵、更深刻的認識。
評分我一直對國畫的“意境”之美情有獨鍾,但往往難以用言語來準確描述。這本《馬駘畫寶·山水樹石畫譜》在“國畫賞析”方麵,給瞭我極大的啓發。它不僅僅是將畫作展示齣來,更是通過深入的文字解讀,幫助我理解畫作所要傳達的意境和情感。我發現,中國山水畫的意境,往往是通過留白、構圖、筆墨的虛實變化來營造的。 書中對“山水樹石”的分析,讓我明白瞭,每一塊石頭,每一棵樹,在畫傢眼中,都不僅僅是自然的形態,更是可以承載情感和哲思的載體。例如,一棵蒼勁的古鬆,它可以象徵著堅韌不拔的品格;一個雲霧繚繞的山峰,它可以代錶著超凡脫俗的意境。這種將自然物象與人文精神相結閤的藝術手法,是我一直想要去深入理解的。這本書,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引領我一步步走進中國山水畫的靈魂深處。
評分我是一名對繪畫技法有著強烈探索欲的愛好者,而這本《馬駘畫寶·山水樹石畫譜》恰好滿足瞭我這方麵的需求。書中的“繪畫技法”部分,內容詳實,講解細緻,讓我受益匪淺。我常常會反復翻閱書中對筆墨運用、色彩搭配、構圖安排等方麵的講解,並嘗試著去實踐。 我特彆欣賞書中對“皴法”的講解,它詳細介紹瞭各種皴法的特點、適用範圍以及如何通過不同的筆觸來錶現山石的質感和體積。例如,披麻皴的流暢與纏綿,斧劈皴的剛勁與利落,都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我曾嘗試著模仿這些皴法,雖然離大師的水平還有很遠的距離,但至少我找到瞭正確的方嚮。此外,書中對樹木畫法的講解,也讓我明白瞭如何通過不同的筆觸來錶現樹的姿態、葉片的疏密以及樹乾的紋理。
評分我一直對中國近現代山水畫的發展曆程很感興趣,尤其是那些在傳統基礎上融閤創新,又保留瞭民族精神的大師們。這本書的齣現,無疑滿足瞭我這一需求。它不僅僅是一本畫譜,更像是一部生動的近現代山水畫發展史的縮影。我能在其中看到,那些曾經活躍在中國畫壇的名傢們,是如何繼承前人的寶貴經驗,又如何將個人的情感、時代的印記融入到筆墨之中。 書中的畫作,每一幅都仿佛在訴說著一個故事,傳遞著一種情懷。我能感受到那些山水畫中蘊含的壯麗、秀美、寜靜,甚至是一絲淡淡的憂傷。這種情感的傳遞,是任何冰冷的文字都無法比擬的。我特彆喜歡那些描繪壯麗河山的畫作,它們讓我聯想到中國廣袤的土地,感受到一種宏大的氣魄。同時,我也欣賞那些描繪江南煙雨水墨畫,它們又帶給我一種細膩、婉約的美感。這本書就像一個寶庫,讓我得以近距離地欣賞和學習這些大師們的傑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