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K01~02防空地下室通风设计(2007年合订本)

FK01~02防空地下室通风设计(2007年合订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编
图书标签:
  • 防空地下室
  • 通风设计
  • 建筑工程
  • 暖通空调
  • 2007年
  • 合订本
  • FK01
  • FK02
  • 设计规范
  • 民用建筑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计划出版社
ISBN:9787801778024
版次:1
商品编码:10228349
包装:平装
丛书名: `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7-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26
字数:32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FK01~02防空地下室通风设计(2007年合订本)》为07FK01《防空地下室能风设计示例》和07FK02《防空地下室通风设备安装》两册图集的合订本。图集07FK01提供了防空地下室常见的五类共六个典型工程的防护通风设计示例,还根据风量提供了典型滤毒室和进风机房设计大样图。图集07FK02包括防空地下室常用的油网滤尘器、过滤吸收器、换气堵头、防爆波活门、超压自动排气活门、密闭阀门、电动、人为两用风机等设备和毒剂监测设施的安装以及密闭穿墙管的做法详图。
  《FK01~02防空地下室通风设计(2007年合订本)》设计示例可供设计人员在工程设计中参考,安装详图可在设计文件中直接引用,施工单位可按图集施工。

目录

编制说明
示例1 防空专业队队员掩蔽部
防空专业队队员掩蔽部通风设计说明
防空专业队队员掩蔽部通风平面图
防空专业队队员掩蔽部进风原理图
防空专业队队员掩蔽部排风原理图
防空专业队队员掩蔽部进风口部通风平面图
防空专业队队员掩蔽部进风口部通风剖面图
防空专业队队员掩蔽部排风口部通风平面图
示例2 一等人员掩蔽部
一等人员掩蔽部通风设计说明
一等人员掩蔽部通风平面图
一等人员掩蔽部进风原理图
一等人员掩蔽部排风原理图
一等人员掩蔽部进风口部通风平剖面图
一等人员掩蔽部进风口部通风剖面图
一等人员掩蔽部排风口部通风平面图
示例3 二等人员掩蔽所(一)
二等人员掩蔽所(一)通风设计说明
二等人员掩蔽所(一)通风平面图
二等人员掩蔽所(一)进排风原理图
二等人员掩蔽所(一)进风口部通风平剖面图
二等人员掩蔽所(一)排风口部通风平面图
示例4 二等人员掩蔽所(二)
二等人员掩蔽所(二)通风设计说明
二等人员掩蔽所(二)通风平面图
二等人员掩蔽所(二)进风原理图
二等人员掩蔽所(二)排风原理图
二等人员掩蔽所(二)进风口部通风平面图
二等人员掩蔽所(二)进风口部通风剖面图
二等人员掩蔽所(二)排风口部通风平面图
示例5 人防物资库
人防物资库通风设计说明
人防物资库通风平面图
人防物资库通风原理图
人防物资库进风口部通风平剖面图
示例6 防空专业队装备掩蔽部
防空专业队装备掩蔽部通风设计说明及原理图
防空专业队装备掩蔽部通风平面图
防空专业队装备掩蔽部排风口部通风平剖面图
战时通风简要计算表
送风机房布置图
一台300型滤毒室送风机房布置图
一台500型滤毒室送风机房布置图
一台1000型滤毒室送风机房布置图
两台300型滤毒室送风机房布置
两台500型滤毒室送风机房布置图
两台1000型滤毒室送风机房布置图
三台1000型滤毒室送风机房布置图
FK01~02防空地下室通风设计(2007年合订本)—— 守护地下空间安全通风的专业指南 本书籍,题为《FK01~02防空地下室通风设计(2007年合订本)》,是一部专注于防空地下室通风系统设计的权威参考资料。它汇集了2007年针对FK01和FK02两种类型防空地下室通风设计相关的规范、标准、技术要点以及实践经验,旨在为建筑师、结构工程师、暖通工程师、消防工程师以及相关工程管理人员提供一套全面、系统、实用的设计解决方案。本书的出版,标志着在特定时期内,中国防空地下室通风工程设计领域的规范化和技术进步,对于确保人员在非常规情况下的生命安全与健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 防空地下室通风设计的核心价值与历史背景 防空地下室,作为重要的民用防护建筑,其核心功能在于为人员提供安全庇护,抵御空袭等突发性灾害。通风系统作为地下室生命线般的存在,其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地下室内空气的质量、温度、湿度以及有害气体的排放,从而影响人员的舒适度、健康状况乃至生存能力。 在2007年,《FK01~02防空地下室通风设计(2007年合订本)》的出版,并非凭空产生,而是对中国在民用防护建筑通风领域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提炼。2007年前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国家对公共安全重视程度的提升,防空地下室的建设也进入了一个较为活跃的时期。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也在不断更新与完善。本书的合订形式,很可能意味着它整合了当年该领域的重要规范和指导性文件,为工程实践提供了一个统一、权威的参照。FK01和FK02的编号,可能代表着不同类型、不同规模或不同使用功能的防空地下室,本书针对这两类地下室可能存在的特殊通风需求进行了重点阐述。 二、 本书内容框架与关键技术要点(推测性解读) 基于本书的名称及其所处的行业背景,可以推测其内容将围绕以下几个核心方面展开,每一部分都将蕴含丰富的技术细节和设计原则: 1. 总体设计原则与依据 法律法规与国家标准: 书籍将首先阐述进行防空地下室通风设计必须遵循的国家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人民防空工程设计标准》(可能包含GB 21250等相关标准)等。同时,会详细介绍与通风相关的国家、行业及地方性标准规范,例如暖通、消防、空气净化等领域的设计规范。 设计依据与参数确定: 明确防空地下室的通风设计所依据的各类参数,如防护等级、地下室使用功能(人防工程、普通地下室兼顾人防等)、人员数量、容纳时间、外部环境条件(温度、湿度、空气质量)、以及可能遇到的威胁类型(如化学、生物、核污染等)等。这些参数的准确确定是后续所有设计计算和设备选型的前提。 通风系统分类与功能要求: 详细阐述防空地下室通风系统的基本分类,例如常态通风、战时通风、过滤通风、密闭通风、排风等。针对不同模式,明确其各自的功能要求,如空气置换率、过滤精度、压力平衡、系统可靠性等。 2. 通风系统设计方案 空气处理系统: 过滤与净化: 这是防空地下室通风设计的重中之重。本书将详细介绍各类空气过滤器(如初效、中效、高效过滤器HEPA、超高效过滤器ULPA,以及针对特定污染物的滤料)的选用原则、性能指标(如过滤效率、阻力)和安装要求。对于战时或特殊工况下的空气净化,可能会涉及活性炭吸附、紫外线杀菌等技术。 温湿度控制: 考虑到地下室的封闭性,如何有效控制室内温湿度,保证人员的舒适度,将是重要章节。可能涉及机械通风、空调系统、除湿/加湿装置的配置方案。 新风引入与排风: 明确新风量与排风量的计算方法,确保室内空气的新鲜度和有害气体的及时排出。可能还会讨论自然通风与机械通风的配合使用。 系统组成与设备选型: 风机: 介绍各类风机(如离心风机、轴流风机)的选型原则,包括风量、风压、效率、噪声、可靠性等参数的计算与校核。 风管系统: 阐述风管材料的选择(如镀锌钢板、不锈钢)、风管尺寸的计算、风管连接方式、风管布置原则(尽量缩短管路、减少弯头、保证气流均匀)、以及风管的保温和防腐处理。 风口与阀门: 详细介绍进风口、排风口、散流器、格栅等末端设备的选择与布置,以及止回阀、调节阀、防火阀、排烟阀等各类阀门在系统中的作用和选型。 人防专用设备: 针对防空地下室的特殊性,可能会重点介绍人防风阀、防爆波活门、手动/电动密闭阀等专用设备的原理、选型和安装要点。 动力与控制系统: 电源配置: 强调通风系统可靠的电源供给,包括市电、应急电源(如发电机、UPS)的切换与保障。 控制方式: 介绍不同通风模式下的控制逻辑,如手动控制、自动控制、远程监控等,以及传感器的配置(如CO2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压差传感器)。 接地与防雷: 确保通风系统的电气安全。 3. FK01与FK02两种类型的差异化设计 本书冠以“FK01~02”的名称,意味着它会针对这两种具体类型的防空地下室分别给出设计指引。推测其差异性可能体现在: 规模与层数: FK01可能代表一种标准的、中等规模的地下室,而FK02可能代表更大规模、多层数或具有特殊结构的地下室。规模的差异会直接影响风量计算、设备选型和管路布局。 使用功能: FK01和FK02可能分别对应不同的使用场景,例如一种主要用于人员疏散和临时避险,另一种可能兼顾储存、指挥等功能。不同的功能需求对空气质量、温湿度以及通风换气次数的要求也不同。 防护等级: 不同的防护等级对通风系统的抗冲击、防渗透能力有不同的要求。FK01和FK02可能对应不同的防护等级,从而影响到密闭性、抗爆设计以及过滤精度。 结构特点: 两种类型的地下室可能在结构布局、空间划分、出入口设置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些都会影响通风管道的布置和风口的设置。 4. 工程实践与案例分析 施工安装要点: 详细阐述通风系统在施工安装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关键环节,如风管制作与安装精度、设备基础的牢固性、系统管道的严密性测试、阀门与设备的调试等。 系统调试与验收: 介绍通风系统投入使用前的调试流程和验收标准,确保系统能够达到设计要求。 运维管理: 对通风系统的日常维护、定期检查、设备保养以及故障排除提供指导。 案例分析(可能): 如果书籍内容充实,可能会包含一些实际工程案例,通过具体项目的设计过程, ilustrate the application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design principles. 三、 本书的潜在读者群体与应用价值 《FK01~02防空地下室通风设计(2007年合订本)》主要面向以下专业人士: 民用防护工程设计人员: 直接从事防空地下室设计的设计师,本书是其必备的设计参考手册。 建筑暖通工程师: 负责建筑内通风空调系统的工程师,需要理解地下室通风的特殊要求。 消防工程师: 涉及火灾时的排烟、通风控制等,与通风系统密切相关。 结构工程师: 需要了解通风设备及管线布置对结构的影响。 工程监理及造价工程师: 用于审核设计图纸、控制工程质量和成本。 施工单位技术人员: 指导实际施工操作,确保工程质量。 相关专业的学生与研究人员: 学习和研究地下空间通风技术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 本书的应用价值体现在: 提升设计质量: 提供规范、科学的设计方法,减少设计错误,提高工程的可靠性。 保障人员安全: 确保地下室在各种工况下都能提供安全、健康的空气环境。 降低工程成本: 通过优化设计和合理的设备选型,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促进技术交流: 汇集了某一时期内的行业经验,为从业者提供宝贵的参考。 推动行业发展: 作为一本重要的技术参考,对提升我国防空地下室通风设计水平具有推动作用。 总结 《FK01~02防空地下室通风设计(2007年合订本)》是一部承载着安全使命的专业技术书籍。它不仅是工程设计实践的指南,更是守护人民生命安全的重要技术保障。本书通过系统性的梳理和深入的讲解,将复杂而关键的防空地下室通风设计工作,分解为清晰可行的技术步骤和原则,为建设更安全、更可靠的地下生存空间贡献了重要的智慧和力量。虽然本书成书于2007年,但其所阐述的核心设计理念和工程要点,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具有重要的参考和指导意义,是理解和实践防空地下室通风设计的不可或缺的资料。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编排实在是太妙了,它不像传统的教材那样僵硬地按部就班,而是呈现出一种有机生长的逻辑关系。章节之间的过渡衔接得天衣无缝,仿佛是精心设计的交响乐章,不同的主题像是乐章中的变奏,既独立成章,又相互呼应,共同服务于整体的宏大叙事。我尤其喜欢它在关键概念引入时所采用的“递进式解析”手法,总是先给出一个宏观的框架,然后层层剥笋地深入细节,最后再回到实践应用层面进行总结,这种螺旋上升的学习路径,极大地巩固了读者的理解深度。这种非线性的、但又高度自洽的结构设计,体现了作者对知识体系深刻的洞察力,让阅读不再是简单的信息接收,而是一场思维导图的构建过程。

评分

这本书在论述问题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历史的广度和前瞻性的眼光,令人叹服。它似乎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特定时期的知识点,而是将这个知识点放置在了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中去审视它的演变和未来走向。作者似乎非常注重“为什么是现在这个样子”的追问,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现在是什么样子”的描述上。这种对历史脉络的梳理和对未来趋势的预判,使得书中的论点更具穿透力和现实指导意义。它提供了一个观察问题的多维视角,让人在学习具体技术细节的同时,也能提升自己的战略思维能力。这种“立足当下,放眼未来”的格局,让这本书超越了一般工具书的范畴,更像是一部具有思想深度的行业观察报告。

评分

我个人觉得,这本书最难能可贵的一点在于其蕴含的实践精神和严谨的求实态度。它没有沉溺于理论的空中楼阁,而是始终将讨论锚定在实际的操作层面和可能遇到的工程挑战上。字里行间透露出的那种“我曾经做过,我明白其中的难处”的真实感,是任何空泛的理论都无法比拟的。书中所引用的案例和数据,都显得真实可信,绝非凭空捏造的理想模型。这种脚踏实地的写作风格,让读者在学习新知的同时,也获得了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它不是教你如何写一份漂亮的报告,而是教你如何在实际环境中,把事情真正做好。这种对真实世界的尊重,是这本书能够真正沉淀下来的核心价值所在。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和装帧质量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那种厚重的质感,让人一眼就能感觉到它不是那种轻飘飘的速成读物,而是经过了时间的沉淀和精心的打磨。纸张的选择也很考究,摸起来有一种温润的触感,即使是经常翻阅,也不会有廉价感。从外部来看,它传递出一种专业、严谨的信号,仿佛在告诉我,里面蕴含的知识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尤其是那个书脊的设计,字体排版和整体的视觉平衡都做得非常到位,即便是放在高高的书架上,也能一眼被它的气质所吸引。这种对细节的执着,让我对内文的质量也充满了期待,毕竟,一个愿意在“面子工程”上投入如此精力的作者或出版方,想必在内容上也不会敷衍了事。这本书的整体视觉语言,无疑为接下来的阅读体验定下了一个高雅的基调,让人忍不住想尽快翻开它,去探索这精美包装下所承载的智慧结晶。

评分

我特别欣赏这本书在行文风格上所展现出的那种深邃与克制。它没有使用那种浮夸或煽情的笔调去吸引眼球,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大师在娓娓道来,字里行间流淌着一种不动声色的力量。语言的组织极其精准,每一个词语的选取都像是经过了反复的推敲,既保证了学术上的准确性,又避免了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堆砌。这种平衡掌握得恰到好处,使得即便是初涉该领域的人,也能顺着作者的思路逐步深入,不会感到迷失方向。读起来的感觉,就像是沿着一条铺设精良的石板路前行,每一步都踏实可靠,每一步都能看到新的风景,却又始终保持着一种从容不迫的节奏感。这种内敛而富有张力的叙事方式,极大地增强了文本的说服力和持久的阅读价值。

评分

总算是到手了,那个叫张力的快递员真是无语,我要货到付款关你妈事了?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要么滚蛋别干。

评分

应该是正版吧应该是正版吧

评分

京东买书就是快!比去书店都方便!

评分

早上下单,下午就拿到手了,速度很快,质量很好!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

挺好的,快递很给力,方便

评分

网购图集规范原价,图一个方便,京东免运费。

评分

早上下单,下午就拿到手了,速度很快,质量很好!

评分

网购图集规范原价,图一个方便,京东免运费。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