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49-2015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

SL49-2015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本社 著
图书标签:
  •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
  • 施工规范
  • SL49-2015
  • 水利工程
  • 土石工程
  • 坝工
  • 混凝土工程
  • 堆石工程
  • 技术标准
  • 规范文件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电力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未知
ISBN:1000000739848
版次:1
商品编码:10228697527
包装:平装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5-07-01
页数:104
字数:94000

具体描述



商品参数
SL49-2015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
定价 38.00
出版社
版次 1
出版时间 2015年07月
开本 32开
作者 本社
装帧 平装
页数 104
字数 94000
ISBN编码 1000000739848



本标准适用于1级、2级、3级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及4级、5级中的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施工,其他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可参照使用。2015-8-15实施。




1 总则
2 导流与度汛
3 坝基于岸坡处理
4 筑坝材料
5 坝体填建筑施工
6 面板与趾板施工
7 接缝止水施工
8 安全监测仪器埋设与观测
9 质量控制

《高寒地区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手册》 图书简介 在广袤而严酷的北国大地,一项项宏伟的水利工程拔地而起,它们不仅是抵御洪涝、涵养水源的生命线,更是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引擎。然而,这些工程的建设之路却充满挑战:极低的冬季气温、漫长的冰冻期、冻土层的不稳定性、以及严苛的环境保护要求,都对传统的施工技术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高寒地区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手册》应运而生,它凝聚了无数水利建设者的智慧与经验,是指导高寒地区水利工程安全、高效、优质施工的宝典。 本书并非一本理论色彩浓厚的学术专著,而是一本着眼于实践、贴近施工现场需求的工具书。它系统地梳理和总结了高寒地区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全书内容涵盖了从工程规划设计、地基处理、主体结构施工到附属工程建设、环境保护等各个环节,力求做到全面、实用、前沿。 第一篇 工程规划与设计 在高寒地区,工程的规划与设计阶段尤为关键。本篇将深入探讨如何在高寒环境下进行科学的选址、合理的总体布局以及精准的工程量计算。 高寒地区地质特征及勘察要点:详细介绍高寒地区复杂多变的地质条件,如季节性冻土、多年冻土、活动断层、软弱地基等,并阐述针对这些特殊地质情况的勘察方法和技术要点,包括但不限于地质雷达、电法探测、钻探取样及室内试验等,强调冻土层性质的准确评估对于工程安全的重要性。 冻胀性土的评价与处理对策:分析不同类型冻胀性土的冻胀机理与等级划分,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如换填、排水、土工合成材料加固、化学稳定剂处理等,确保工程基础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高寒地区水文气象特性分析:深入研究高寒地区独特的降水、径流、气温、风等气象要素,分析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包括水工建筑物的水力学设计、防冻设计等方面。 工程设计中的抗冻融设计理念:阐述在高寒地区水工建筑物设计中必须遵循的抗冻融原则,包括材料的选择、结构的布置、防渗漏设计等,确保工程结构在严寒气候下的长期稳定性。 环境影响评价与保护措施:在高寒地区,生态环境尤为脆弱。本篇将重点介绍在高寒地区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的环境影响评价流程,以及如何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如生态恢复、野生动物保护、水土保持等,力求实现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 第二篇 地基处理与施工准备 稳固的地基是工程的基石。在高寒地区,地基处理面临着冻胀、融沉等特殊挑战。 冻土开挖与回填技术:针对冻土的坚硬特性,介绍破冻技术(如机械破冻、爆破开挖等)和冻土回填的工艺要求,包括分层压实、含水量控制、防冻措施等。 软弱地基处理技术:面对高寒地区常见的湿陷性黄土、淤泥质土等软弱地基,本篇将介绍多种处理方法,如换填夯实、桩基工程、强夯、土工格栅加固、水泥土搅拌桩等,并详细讲解各种方法的适用条件、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要点。 地下水位控制与防渗加固:在高寒地区,地下水封冻和融化会带来复杂的工程问题。本篇将介绍地下水位测定、降水排水方法,以及针对不同地质条件的防渗加固技术,如帷幕灌浆、截水墙、土工膜防渗等。 施工场地准备与临时设施搭建:在高寒季节施工,保暖保温是首要任务。本篇将详细介绍施工场地平整、排水系统布置、临时道路修建,以及防寒保暖设施(如彩钢板房、保温材料、供暖系统)的搭建要点。 施工机械的选择与适应性:针对高寒地区的低温环境,选择合适的施工机械至关重要。本篇将分析不同类型施工机械(如挖掘机、装载机、压路机、混凝土搅拌车等)在高寒条件下的性能表现,以及必要的防寒维护措施,并介绍适用于低温作业的特种设备。 第三篇 主体结构施工 水工建筑物的建造是工程的重头戏。本篇将聚焦在高寒地区主体结构施工中的关键技术。 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 低温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详细阐述低温环境下混凝土的配合比优化,包括掺入防冻剂、早强剂、减水剂等外加剂,以及对骨料、水泥、水等原材料的要求。 混凝土的搅拌、运输与浇筑:介绍在严寒条件下混凝土的保温措施,如加热拌合水、骨料,封闭搅拌站,保温运输等,以及预热模板、分层浇筑、插 Morse 棒加热等保温养护技术。 混凝土的养护与测温:重点讲解低温下混凝土养护的重要性,包括覆盖保温、蒸汽养护、电热丝养护等方法,并介绍混凝土内部温度的监测和控制方法,确保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正常发展。 裂缝控制技术:分析低温混凝土施工可能出现的裂缝成因,并提供相应的控制措施,如优化配合比、控制内外温差、合理安排施工缝等。 钢结构施工技术: 钢材的选用与低温性能:介绍在高寒地区适用于钢结构工程的钢材种类,以及其在低温下的力学性能变化,如冷脆性问题。 钢结构的焊接与防裂:详述低温下钢结构焊接的特殊工艺要求,包括预热、缓冷等措施,以防止产生冷裂纹。 钢结构的防腐蚀处理:针对高寒地区可能存在的盐雾、冻融循环等腐蚀因素,介绍有效的防腐蚀涂装和防护技术。 土石方工程施工技术: 冻土挖填与压实:在前述地基处理章节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冻土挖填的季节性安排、挖掘顺序,以及针对不同土质的压实方法与质量标准。 岩石开挖与处理:在高寒地区,岩石的冻融风化作用也需要特别关注。本篇将介绍岩石的爆破、破碎,以及处理方案。 防渗工程施工技术: 防渗墙与防渗膜铺设:详细介绍在高寒环境下防渗墙(如水泥土防渗墙、重力式防渗墙)的施工技术,以及土工膜、土工布等高分子材料在低温下的铺设、搭接和焊接工艺,强调其抗冻融性能。 灌浆防渗技术:介绍高压灌浆、帷幕灌浆等在冻土层或岩石裂隙中的应用,以及针对不同地质条件灌浆材料的选择和施工控制。 第四篇 附属工程与环境保护 除了主体工程,附属工程的建设和环境保护同样是高寒地区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启闭机、闸门等金属结构安装:在高寒地区,金属结构的收缩与膨胀、润滑等问题需要特别考虑。本篇将介绍其安装工艺、润滑、防冻措施。 电气仪表安装与调试:详细阐述在高寒环境下电气设备、仪表仪器在安装、布线、接地、防雷等方面的特殊要求。 道路、桥梁及其他附属设施:针对高寒地区的道路结冰、桥梁冻胀等问题,提供相应的施工和维护技术。 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水土保持与土壤侵蚀防治:在高寒地区,植被恢复周期长。本篇将介绍采取的措施,如临时覆盖、固沙、植被恢复等。 噪声与粉尘控制:在高寒季节,施工会产生大量噪声和粉尘,需要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固体废弃物管理: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和妥善处置。 生态敏感区域保护:在高寒地区,很多区域生态敏感性高,应采取特殊的保护措施,如设置隔离带、限制施工区域等。 第五篇 工程管理与质量控制 科学的管理和严格的质量控制是工程成功的关键。 高寒地区施工进度控制:分析季节性影响,制定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并提出应对恶劣天气的应急预案。 安全生产管理:特别强调在高寒地区施工的安全注意事项,如防滑、防冻、防寒、高处作业安全、用电安全等。 工程质量检验与检测:详细介绍各项工程检测的方法和标准,特别是针对低温混凝土、冻土压实等关键环节的检测。 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鼓励和介绍在高寒地区水利工程建设中应用的先进技术和新型材料,如遥感监测、BIM技术、新型保温材料等,以提高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 信息化管理:探讨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如物联网、大数据等,对高寒地区水利工程进行智能化管理和监测。 总结 《高寒地区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手册》是一本集理论指导、技术参考、经验分享于一体的综合性技术读物。它不仅为高寒地区水利工程建设者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指导,也为相关科研人员和管理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本书的出版,必将有力地推动高寒地区水利事业的健康发展,为保障国家水安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力量。无论您是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还是初涉此领域的新人,翻开这本书,您都将获得来自实践深处的智慧和力量,共同应对挑战,筑就坚固的水利工程。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必须得说,《SL49-2015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这本书,对于我这样一个常年与土石方打交道的工程师而言,简直是如获至宝。过去,在处理堆石坝的施工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模棱两可的技术难题,尤其是在骨料的选择和碾压质量控制方面。这本书在这方面提供了极其细致和明确的指导。它不仅详细阐述了不同类型骨料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其对面板堆石坝整体稳定性和防渗效果的影响,还给出了具体的筛分、级配要求,以及如何在现场进行有效的质量检测。我特别关注了关于压实度的部分,书中针对不同堆石料的性质,给出了不同的压实方法、碾压轮次和遍数,并且明确了不同部位的最低压实度要求,这为我们现场施工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依据,可以有效避免因压实不足而导致的后期渗漏和变形问题。此外,书中对于堆石体的防排水系统的设计和施工也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包括排水层的材料选择、铺设方式,以及与面板的连接要求,这些细节的把握对于保证大坝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我还注意到,书中在介绍施工工艺时,并没有局限于某一特定技术,而是提供了多种可行的方案,并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这使得我们可以在实际工程中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施工方法,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实用性。这本书的条理清晰,语言精练,对于我这种需要快速掌握核心技术要点的人来说,非常友好。

评分

我最近才拜读了《SL49-2015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这本书,感觉收获颇丰。作为一名在工程监理岗位上工作的技术人员,我尤其注重施工过程的规范性和质量的可控性。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它对混凝土面板的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拌合、运输、浇筑、振捣、养护等各个工序都给出了详细的操作规程和质量要求,并且明确了各项检测手段和验收标准。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关于面板混凝土的抗冻融性、抗侵蚀性等耐久性指标的规定,这对于水库这样长期处于水体环境中的工程来说至关重要。书中还详细阐述了面板的模板支撑、钢筋的绑扎、混凝土的施工缝处理等工艺细节,并给出了相应的技术要点,这为我们在现场监督施工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能够有效地识别和纠正潜在的施工质量问题。此外,书中对于面板堆石体的防排水系统,包括各种排水材料的选用、施工工艺以及与面板的连接方式,也进行了清晰的阐述,这对于我们掌握整体工程的质量控制要点非常有帮助。这本书不仅提供了操作层面的指导,还对一些关键技术背后的理论原理进行了简要的阐述,这让我们能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规范。

评分

《SL49-2015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这本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它的“专业”。作为一名刚入行不久的年轻工程师,我在面对堆石坝的施工时,常常会感到力不从心,很多细节上的处理总是拿捏不准。这本书就像是为我量身定制的一本“施工宝典”。它从最基础的骨料准备开始,详细介绍了骨料的验收标准、堆放要求,以及如何进行现场筛分和级配控制。然后,在堆石体的填筑和碾压方面,书中不仅给出了详细的工艺流程,还强调了每一步的关键控制点,比如填筑层的厚度、松铺厚度、碾压速度以及碾压轮次等。我还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混凝土面板的施工部分,包括模板的安装、钢筋的绑扎、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等,每一个环节都有非常清晰的操作指导和质量要求。书中还给出了关于面板外观质量的评定标准,这对于我们工程验收非常有帮助。此外,书中还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质量缺陷,如蜂窝、麻面、裂缝等,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提供了相应的修补方案,这让我对施工质量的把控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这本书的语言通俗易懂,但又不失专业性,非常适合我们这些需要快速掌握工程技术的年轻人。

评分

读完《SL49-2015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我感觉自己像是经历了一场全面而系统的培训。这本书就像是把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请到了我们身边,手把手地教我们如何做好面板堆石坝的每一个环节。特别是关于堆石体的填筑和碾压,书中给出了非常具体的操作步骤和质量控制要点。它详细介绍了如何根据堆石料的性质,选择合适的碾压机械,如何进行碾压遍数的计算,以及如何通过现场试验来确定最优的碾压工艺。我还惊奇地发现,书中还提供了如何利用GPS等先进技术来监测堆石体填筑厚度和碾压密实的详细指导,这大大提高了施工的科学性和精确性。另外,关于混凝土面板的接缝处理,书中提供了多种接缝形式的图文并茂的讲解,并详细阐述了每种接缝的施工要点和注意事项,这对于确保大坝的防渗性能至关重要。我尤其看重书中对施工过程中常见质量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办法的介绍,这能够帮助我们提前规避风险,提高施工效率。这本书的编写,充分考虑了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的施工需求,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普适性。

评分

在我看来,《SL49-2015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其“可操作性”。它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堆砌,更是将工程实践中的经验和技术细节进行了高度的提炼和梳理。我尤其赞赏书中关于混凝土面板施工顺序和搭接方式的详细说明,这对于保证面板的整体性和防渗性能至关重要。书中通过大量的图示,清晰地展示了面板的单元划分、浇筑顺序,以及不同单元之间的搭接长度和搭接方式,并对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强调。此外,书中对面板接缝的防水处理,提供了多种成熟可靠的方案,并详细介绍了每种方案的施工工艺和验收标准,这使得我们在现场施工时,能够有明确的依据,确保接缝的密封性。我还注意到,书中对施工现场的排水和环境保护措施也有一定的关注,这体现了规范的全面性和前瞻性。总的来说,这本书的内容紧密结合工程实践,对于指导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施工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能够帮助我们提高施工质量,降低工程风险。

评分

坦白讲,《SL49-2015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硬核”。作为一名从事水工结构设计多年的人,我深知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复杂性,尤其是在面对地质条件复杂、库区气候多变等挑战时,如何确保面板的长期稳定性和防渗可靠性,一直是萦绕在心头的难题。这本书恰恰在这些关键点上提供了非常扎实的技术支撑。它不仅对面板的结构设计、配筋要求、混凝土的耐久性指标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还特别强调了面板与堆石体之间的协同变形以及由此带来的应力分布。书中对于面板接缝的设计与施工,更是下足了功夫,提供了多种接缝形式,并详细分析了它们在不同应力状态下的受力特性,以及如何通过接缝的构造来控制渗漏和变形。我还惊喜地发现,书中对面板的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给出了非常具体的量化指标,从混凝土的拌合、运输、浇筑,到养护、接缝处理,每一个环节都有明确的验收标准,这极大地减少了主观判断的误差,提高了施工的精度。书中还结合了一些国内外典型的面板堆石坝工程案例,对设计和施工中的一些难点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这对于我们理解和应用规范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总之,这本书的内容详实,技术性强,是从事面板堆石坝工程的专业人士必不可少的参考书。

评分

《SL49-2015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次“知识的洗礼”。它以一种系统、严谨的方式,将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各项施工技术进行了梳理和归纳。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面板混凝土的耐久性设计方面的内容,包括如何根据水质、气候等条件选择合适的混凝土配合比,如何提高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能力、抗硫酸盐侵蚀能力等,这对于保证水库工程的长期安全至关重要。书中还对面板堆石体的边坡稳定分析和设计进行了阐述,虽然重点是面板的施工,但对堆石体的整体稳定性有所提及,这有助于我们理解面板与堆石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我还惊喜地发现,书中对施工现场的质量检测和监测体系也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包括各项检测指标、检测频率以及如何利用监测数据来评估工程质量和预警潜在风险。这本书的编写,既有宏观的指导,又有微观的细节,为我们从事面板堆石坝工程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支持。

评分

手捧着《SL49-2015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这本书,我脑海中浮现的是无数个日夜与土石方和混凝土打交道的场景。这本书的内容,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本“工具箱”,里面装满了解决实际施工问题的“利器”。尤其是在处理大体积混凝土面板的温度裂缝控制方面,书中给出的指导非常实用。它不仅分析了混凝土水化热的特点,还提出了包括掺用减水剂、缓凝剂、掺粉煤灰或矿渣,以及优化浇筑层厚、加强养护等一系列有效的控制措施,并且提供了相关的计算方法和经验数据,这为我们现场的施工组织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面板接缝防水处理的详尽描述,不同类型的接缝,如橡胶止水带、砂浆嵌缝等,都有详细的施工图示和操作说明,并且对于接缝的施工精度和外观质量都有明确的要求,这对于确保大坝的长期防渗性能至关重要。此外,书中还对施工期间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如骨料的级配变化、混凝土的和易性问题、接缝的初期损伤等,都进行了预判,并给出了相应的处理建议,这对于减少施工中的返工和潜在风险非常有价值。这本书的编写,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对于一线施工人员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评分

这本《SL49-2015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可谓是填补了我心中长久以来的一个空白。一直以来,在进行大型水利工程的规划和设计过程中,对于堆石坝这一关键环节,总是感觉缺乏一套系统、权威且具有实操性的指导文件。虽然散落在各种期刊文章、研究报告以及一些地方性规范中能找到零星的信息,但这些碎片化的知识点难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更别提在实际施工中提供清晰、明确的操作流程和技术要求了。而这本书的出现,恰恰解决了我的这一痛点。它以混凝土面板作为核心,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从前期准备、面板设计、骨料选择、填筑碾压,到面板安装、接缝处理、防排水体系构建,再到后期监测与维护的每一个环节。尤其是关于混凝土面板的材料性能要求、配比设计、施工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都有非常详尽的论述,并且提供了大量的图表和实例,这对于我们这些一线工程技术人员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财富。我尤其欣赏其中对面板接缝处理的详细讲解,这部分往往是堆石坝渗漏风险最高的地方,书中不仅提出了多种接缝形式及其适用条件,还提供了具体的施工方法和验收标准,这大大增强了我对施工质量的信心。同时,书中还结合了最新的工程实践和科研成果,对一些关键技术,比如面板的抗裂性、耐久性以及与坝体的协同工作能力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给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总的来说,这本书的理论深度和实践指导性都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对于推动我国堆石坝工程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评分

不得不说,《SL49-2015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这本书,在理论高度和实践指导性上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于我这种长期从事水工结构分析和研究的人来说,书中对于面板堆石坝力学行为的分析,特别是面板与堆石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书中对面板的应力分布、变形特性以及在不同荷载作用下的响应进行了详细的解析,并提供了相应的计算模型和方法。这为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面板堆石坝的稳定性,优化设计参数,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书中对混凝土面板材料性能的要求,如强度、耐久性、抗裂性等,都有明确的规定,并且给出了相应的检测方法,这对于我们进行材料的选择和质量控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还注意到,书中对面板堆石坝的防排水系统的设计和施工,也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包括排水层的材料、厚度、坡度,以及与面板的连接方式等,这些细节的把握对于保证大坝的长期安全运行至关重要。总的来说,这本书的内容严谨、系统,为面板堆石坝的工程实践和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