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0.4
基本信息
書名:老祖宗的吃飯智慧
原價:25.00元
作者:田永勝
齣版社:團結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09-01
ISBN:9787512610422
字數:
頁碼:252
版次:1
裝幀: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
編輯推薦
10位美國著名醫學、營養專傢傾情推薦;您一定要知道的飲食真相
目錄
序言一(美)尼爾·伯納德博士
序言二(美)威爾·塔特爾博士
序言三(美)喬納森·貝爾科姆博士
第1章 老祖宗們如是說
一、以植物性食物為主
二、提倡節製飲食
三、反對追求厚味和美味
四、不提倡殺生,無故不得殺動物
第二章 健康長壽還是疾病早逝
一、飲食者,人生幸福之基
二、為什麼中央領導壽命高
三、為什麼國民健康狀況下降
1.人均壽命增長緩慢
2.死於慢性疾病人數劇增
3.帶病生存時間長人數龐大
四、癌癥、心腦血管疾病及糖尿病怎麼得的
1.美國人的健康狀況並不好
2.美國有識之士的反思
五、看看衛生部有什麼建議
六、改變飲食改善命運
1.蔬菜水果為何能夠預防癌癥
2.蔬菜水果為何能夠預防心血管疾病
3.蔬菜水果為何能夠預防2型糖尿病
4.蔬菜水果為何能夠防治肥胖
5.蔬菜水果為何能夠防治便秘
第三章 告訴你動物性食物背後的真相
一、你不知道的動物疾病
1.豬的主要疾病
2.牛羊的主要疾病
3.一位養雞者的日記
二、算一算每天吃下多少獸藥
1.動物性食物的抗生素殘留
2.動物性食物的激素殘留
3.動物性食物的農藥殘留
4.動物性食物的重金屬殘留
5.動物性食物的潛在緻癌物
三、植物性食物遠比動物性食物安全
1.植物性食物不含抗生素殘留
2.植物性食物的植物激素對人體基本無害
3.動物性食物的農藥含量高達植物性食物的數十倍
4.去除蔬菜水果農藥好辦法
5.植物性食物不含潛在緻癌物
四、植物性食物的營養成分不輸動物性食物
第四章 儒釋道的高尚生活方式
一、儒傢的素食思想與踐行方式
1.居喪期間嚴格素食—— 孝道的重要體現
2.素食成為品格和德行的象徵
3.當代素食是儒傢仁愛精神的體現
二、慈悲精神的擴展——佛教的素食思想影響
1.不殺生吃素是佛教的重要戒律
2.帝王戒除葷腥身體力行
3.佛教信徒嚴格奉行素食
4.士人守喪祭祀堅持素食
三、健康長生—— 道教素食思想及實踐
1.提倡保護動物
2.追求長生的生活方式
3.曆代道長的孜孜以求
四、素食主義—— 拯救全球暖化的良策
1.全球51%的溫室氣體來自動物養殖
2.轉變飲食遏止全球暖化
3.放棄肉食並不影響經濟發展
第五章 擁有幸福人生,做新素食主義者
一、植物性食物足夠營養
1.蛋白質
2.脂肪
3.碳水化閤物
4.維生素
5.礦物質和微量元素
6.縴維素
二、實用素食守則
三、成為持久素食者的幾點秘訣
四、不喝牛奶,我拿什麼補鈣
五、不要讓孩子輸在健康上
六、你的改變會讓中國不一樣
1.一勞永逸地解決糧食安全問題
2.有機農耕:功在當代,利及子孫
第六章 近代部分素食名人譜
一、成立動物保護機構和素食團體
二、齣版宣傳保護動物和素食的書籍
三、全國的素食館數量很多
1.伍廷芳:優秀的素食外交官
2.段祺瑞:人可死,葷絕不能開
3.孫中山:晚年大力倡導素食主義
4.林森:貴為主席亦食素
5.丁福保:著作等身的世界提倡素食會會長
6.簡玉階:傑齣的素食民族資本傢
7.張靜江:半生茹素的“革命聖人”
8.黃炎培:開國領袖中的素食者
9.李石曾:終身素食的無政府主義信奉者
10.呂碧城:國外宣傳素食第1人
11.梁漱溟:新儒傢中的素食者
12.豐子愷:畫傢風範素食人格
13.何誌浩:百歲將軍亦素食
14.趙樸初:七十年不吃肉葷
附錄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公告 第235號
名詞定義
後記
序言
這套書的裝幀真是齣乎意料地雅緻,我拿到的時候就覺得沉甸甸的,很有分量。封麵設計上,古樸的字體搭配著一些寫意的山水元素,透著一種曆經歲月沉澱的厚重感,讓人一看就心生親近。我一直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些生活智慧很感興趣,特彆是那些關於“吃”的學問,總覺得裏麵蘊藏著很多被現代社會快節奏生活所忽略的真諦。這本書的標題就直擊人心,“老祖宗的吃飯智慧”,一下子就勾起瞭我的好奇。我個人認為,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說,很多時候我們隻是在“填飽肚子”,卻忽略瞭食物本身所帶來的滋養和對身體的深遠影響。而老祖宗們,他們似乎更能懂得如何順應天時地利,如何將食物的營養發揮到極緻,如何吃得健康又延年益壽。我期待在這本書裏能找到一些具體的指導,比如關於不同季節的飲食禁忌,不同體質的人應該如何選擇食材,甚至是一些古老的烹飪技巧,這些都是我一直很想瞭解的,希望能在這本書中得到啓發,讓我的餐桌也變得更有智慧。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的,與其說是一堆營養學知識,不如說是一種全新的生活態度。我曾經也嘗試過很多時下流行的健康飲食方式,但往往堅持不瞭多久,就覺得束縛太多,或者效果不明顯。而這本書,它強調的是一種“順應自然”的智慧,提醒我們迴歸到最根本的飲食規律上來。我尤其欣賞它對“節氣”的重視,書中詳細闡述瞭不同節氣下,我們身體的需求會發生怎樣的變化,以及應該如何調整飲食來順應這些變化。這讓我意識到,我們不應該用一套固定的模式去對抗身體自然的信號,而是應該學會傾聽身體的聲音,並用恰當的食物去迴應它。書中還提到瞭關於“情緒與飲食”的關係,這一點我深有同感。很多時候,我們莫名其妙地想吃某些東西,可能並非是身體真的需要,而是情緒在作祟。這本書教會我如何區分這些信號,從而做齣更健康的選擇。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掌握瞭一些飲食技巧,更像是打開瞭一扇通往更健康、更和諧生活的大門。
評分讀完這套書,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來我們對“吃”這件事的理解,真的可以有如此顛覆性的改變。書裏並沒有上來就灌輸枯燥的理論,而是用一種非常生動、接地氣的方式,循序漸進地講解。比如,它會從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食材入手,分析它們真正的營養價值,以及一些被誤解的地方。我記得其中有一段講到瞭關於“加工食品”的,它沒有簡單地把所有加工食品都打入冷宮,而是深入分析瞭不同種類加工食品的差異,以及它們對我們身體可能産生的不同影響,這比我之前聽到的很多觀點都要 nuanced(細緻)。而且,書中還穿插瞭一些小故事和案例,讓我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會感到枯燥。我特彆喜歡它提到的一個概念,就是“食物的能量”,雖然聽起來有些玄乎,但結閤它後麵的解釋,我纔明白這更多的是一種對食物“性味”和“功效”的概括,非常符閤中醫的食療理念。總的來說,這本書讓我對“吃”這件事有瞭更全麵、更辯證的認識,不再是簡單的“好吃”或者“不好吃”的判斷。
評分在閱讀這套書的過程中,我時常會陷入沉思。它所揭示的“飲食真相”,很多都與我們從小到大被灌輸的觀念截然不同,但細細想來,卻又閤情閤理,甚至比我們現有的認知更加深刻。我印象特彆深刻的是關於“均衡飲食”的討論。過去,我們總覺得“均衡”就是各種營養素都攝入一點,但書中卻強調瞭“結構性均衡”和“時令性均衡”的重要性。它解釋說,不同食物的搭配方式,不同季節的食材選擇,對於我們身體的吸收和利用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比如,它會講到一些看似“不健康”的食物,在特定的搭配或烹飪方式下,反而能起到意想不到的益處,而一些被奉為“健康”的食物,如果食用不當,也可能適得其反。這種顛覆性的觀點,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平時的飲食習慣,也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自以為是的“健康”,可能隻是對流行趨勢的盲目追隨,而忽略瞭最根本的科學原理。
評分我一直認為,食物不僅僅是為瞭填飽肚子,更是一種與自然連接的方式,而這本書恰恰將這一點體現得淋灕盡緻。它所倡導的“吃飯智慧”,讓我看到瞭食物背後蘊含的文化和哲學。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食物的來源”以及“烹飪的溫度”的討論。它鼓勵我們去瞭解食物是從哪裏來的,如何被種植或養殖的,以及在烹飪過程中,溫度的細微變化會對食物的營養成分和口感産生怎樣的影響。這讓我覺得,吃飯不再是一件簡單重復的事情,而是一個充滿探索和發現的過程。我甚至開始嘗試去一些農貿市場,去和攤主交流,去挑選那些最新鮮、最有“生命力”的食材。書中還提到瞭一些關於“慢食”的理念,提醒我們放慢節奏,用心去感受食物的味道,去品味其中的美好。這種由內而外的改變,讓我覺得自己的生活質量得到瞭極大的提升,也讓我對“吃飯”這件事,有瞭更深層次的敬畏和熱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