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大出版工程项目中国常见癌症丛书:肝癌

国家重大出版工程项目中国常见癌症丛书:肝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吴孟超,沈锋 编
图书标签:
  • 肝癌
  • 癌症
  • 肿瘤
  • 医学
  • 健康
  • 疾病
  • 预防
  • 治疗
  • 中国常见癌症丛书
  • 国家重大出版工程项目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ISBN:9787811166651
版次:1
商品编码:10250892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27
字数:637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CSCO)集合国内多位著名专家意见,针对目前肝脏肿瘤诊断和治疗上存在的问题推出《肝癌》一书,无疑将对促进学术交流、提高肝癌诊治水平以及普及肝癌常识等起到重要作用。
  本书作者多数为国内外肝癌研究的著名专家,他们既有扎实的现代医学理论知识,又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此次应邀分别对原发性肝癌的发病机制、原发性肝癌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全书内容既包含了目前国际肝癌研究的最新进展,也结合各位专家的长期工作经验,相信对广大肝癌外科医生学习和临床工作而言,均是一本很有价值的参考书。

内容简介

  《肝癌》一书全面介绍了肝癌的基础研究与发病机制、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和预防,尤其针对肝癌的外科治疗包括肝移植治疗及其伦理学,以及多种新治疗方法,特别是微创治疗及靶向治疗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等,作者结合自身临床研究经验与国内外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重点阐述,改变了以往肝癌单一的治疗模式,为肝癌的治疗提供了多种治疗选择和治疗组合,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早诊早治水平。是广大专科医师、普通外科医师及医学生的重要参考书和继续教育教材。

作者简介

  沈锋,1962年3月生,江苏人。1992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肝胆外科研究所,获医学博士学位;1992年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麻省总医院进修。现为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目前担任中华外科学会肝脏学组委员、秘书,中华消化学会肝癌学组副组长,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上海市普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军肝胆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等学术职务。擅长肝胆外科疾病的外科手术治疗。科研主攻方向:肝癌术后抗复发综合治疗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先后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军队、上海市各类基金课题十余项,目前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上海市重点课题3项。在J Immunology等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百余篇,获国家、军队、上海市科技成果奖7项,获总后“科技新星”奖和上海市曙光学者,入选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
  吴孟超,国际著名肝胆外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导师。现任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暨东方肝胆外科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德医学协会副理事长、全国医学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吴孟超是我国肝胆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之一。通过对肝脏解剖、代谢和肝脏止血技术的研究,在国内最早开展了肝癌手术治疗的研究,并通过一系列的探索,在肝癌的早期诊断、综合治疗和肝移植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丰富了肝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大大改善了肝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吴孟超院士于1996年1月被中央军委授予“模范医学专家”荣誉称号;2005年荣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主编《黄家驷外科学》、《腹部外科手术学》、《肝脏外科学》等医学专著20部,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220余篇。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流行病学
第二节 病因
第三节 诊断
第四节 治疗

第二章 肝肿瘤病理学
第一节 肝肿瘤的组织学分类
第二节 肝脏良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
一、肝细胞腺瘤
二、胆管囊腺瘤
三、肝海绵状血管瘤
四、婴儿肝血管内皮瘤
五、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第三节 肝脏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
一、肝细胞癌
二、纤维板层型肝细胞癌
三、肝内胆管癌
四、HCC-ICC混合型肝癌
五、肝母细胞瘤
六、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
七、肝血管肉瘤
八、肝未分化胚胎性肉瘤
九、肝淋巴瘤
第四节 肝脏瘤样病变的临床病理学特点
一、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二、肝炎性假瘤
三、肝孤立性坏死结节
四、肝异型增生结节
五、肝间叶性错构瘤

第三章 肝肿瘤的影像学检查
第一节 超声检查
一、超声诊断的原理
二、肝胆超声检查仪器和方法
三、肝脏的正常超声图像
四、原发性肝癌的诊断
五、转移性肝癌
六、肝癌鉴别诊断
七、超声造影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
第二节 肝胆肿瘤的CT检查
一、检查技术
二、怎样看正常肝脏CT片
三、怎样发现病变
四、怎样全面观察肝脏图像
五、肝细胞癌的CT表现
六、肝胆管细胞癌
七、转移性肝癌
八、肝母细胞瘤
九、肝血管瘤
十、肝细胞腺瘤
十一、肝囊肿
第三节 肝肿瘤的MRI检查
一、肝脏MRI检查常用扫描方法
二、肝脏恶性肿瘤的典型MRI表现
三、肝脏良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

第四章 原发性肝癌的诊断
第一节 肝癌诊断的方法
一、临床表现
二、肝癌血清标志物的检测
三、超声显像
四、CT扫描
五、磁共振成像(MRI)
六、肝血管造影
七、肝炎病毒感染指标
八、放射性核素肝扫描
九、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十、x线检查
十一、肝穿刺活组织检查
十二、腹腔镜检查
第二节 肝癌的诊断步骤
第三节 肝癌的鉴别诊断
一、继发性肝癌
二、肝硬化
三、肝脓肿
四、肝包虫病
五、肝脏良性肿瘤
六、邻近肝区的肝外肿瘤

第五章 原发性肝癌治疗选择策略
第一节 肝脏储备功能检测及评估
一、肝功能的常规检测
二、肝功能的半定量检测
三、影像学检查对肝脏储备功能评价
四、肝脏储备功能的其他检测方法
五、肝功能的分级、分期系统
第二节 原发性肝癌的治疗原则
一、早期诊断和治疗
二、规范合理的治疗
三、综合治疗
第三节 原发性肝癌治疗方法的选择
一、手术切除治疗
二、肝移植
三、局部消融治疗
四、经动脉插管治疗
五、药物治疗

第六章 原发性肝癌的手术治疗
第一节 原发性肝癌手术的发展简史
第二节 肝脏外科解剖
一、肝脏大体解剖
二、肝脏血管系统
三、肝脏胆汁引流系统
四、肝脏的淋巴和神经
第三节 肝癌手术治疗适应证
一、手术切除
二、肝动脉结扎术(HAL)、肝动脉插管药物灌注(HAI)
三、术中局部治疗
四、二期切除
五、复发后再切除
六、肝移植
七、肝癌破裂出血的手术治疗
八、姑息性减容手术
第四节 肝癌围术期处理
一、术前病情判断
二、术前准备
三、术中注意事项
四、术后处理
第五节 肝脏的显露及控制出血的方法
一、肝脏的显露方法
二、控制肝出血法
第六节 各种类型的肝切除术
一、肝左外叶切除术(ⅡⅢ段切除)
二、左半肝切除术(Ⅱ、Ⅲ、IV段切除)
三、右半肝切除术(V、VI、VII、Ⅶ段
切除)
四、右三叶肝切除术(Ⅳ、V、Ⅵ、VII、Ⅶ段切除)
五、中肝叶切除术(IV、V、Ⅶ段切除)
六、左三叶肝切除术(Ⅱ、Ⅲ、IV、V、Ⅷ段切除)
七、右后叶肝切除术(Vl、Ⅶ段切除)
八、肝脏部分切除术
九、尾状叶切除术(1段切除)
第七节 肝癌手术并发症的处理
一、出血
二、肝功能衰竭
三、膈下感染
四、胆汁瘘
五、胸腔积液
六、肺部并发症
七、切口感染和切口裂开

第七章 肝癌的肝移植治疗
第一节 肝癌肝移植的适应证
第二节 肝移植治疗的禁忌证
一、年龄
二、酗酒
三、呼吸系统相关的禁忌证
四、感染性疾病的禁忌证
五、门静脉癌栓
六、肝外转移
第三节 肝癌肝移植前评估
第四节 肝癌肝移植的伦理学
一、受体知情同意
二、供肝来源的伦理学问题
三、供肝分配的伦理学问题
四、加强宏观管理,发挥伦理委员会的作用
第五节 移植前的肝癌治疗
第六节 肝癌肝移植的常用术式
第七节 肝移植术前及术后处理
一、肝移植术前处理
二、肝移植术后处理
第八节 肝移植并发症及其处理
一、移植肝功能衰竭
二、移植后肾衰竭
三、移植后心、肺功能衰竭
四、移植术后出血
五、肝移植后感染
六、血管并发症
七、胆道并发症
八、精神、神经系统并发症
九、肝移植后期并发症
第九节 原发性肝癌肝移植预后
一、肝细胞癌肝移植的预后
二、肝内胆管癌肝移植的预后

第八章 肝癌的微创治疗
第一节 B超引导下肝脏穿刺治疗肝癌
一、药物的选择
二、适应证和禁忌证
三、治疗方法
四、并发症及其处理
五、疗效评价
第二节 射频热凝固毁损肝癌
一、射频消融的原理
二、适应证
三、禁忌证
四、操作方法
五、并发症与局限性
六、疗效及评价
第三节 肝癌的微波热凝治疗
一、微波设备
二、适应证与禁忌证
三、治疗方法
四、术后处理
五、术后主要并发症及处理
六、术后随访
七、微波治疗的疗效评价
第四节 肝癌氩氦刀冷冻治疗
一、氩氦刀冷冻治疗的原理
二、氲氦刀冷冻治疗肝癌的适应证
三、氩氦刀冷冻治疗操作方法
四、并发症与局限性
五、疗效及评价
第五节 高功率聚焦超声治疗肝癌
一、HlFu发展回顾
二、基本原理
三、HlFU治疗肝癌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四、HIFU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
五、HIFU治疗的并发症
六、HIFU治疗的局限性
七、HIFU发展前景

第九章 肝癌的放射介入治疗
第一节 动脉内灌注化疗和栓塞治疗的理论依据
一、动脉内灌注化疗的理论依据
二、肝动脉栓塞治疗的理论依据
第二节 与介人治疗密切相关的肝脏病理解剖
一、肝血流的内在调节作用
二、肝癌的血液供应
三、肝癌发生后末梢肝循环的改变
四、肝癌肝外动脉供血的分类及其形成机制
五、肝癌的引流血管与门静脉癌栓的形成
六、门静脉主干癌栓与介入治疗
第三节 肝癌介入治疗的范畴、适应证和禁忌证
一、肝癌介入治疗范畴
二、肝癌TACE治疗适应证与禁忌证
第四节 化学抗癌药物与栓塞剂的选择
一、化学抗癌药物的选择
二、栓塞剂的分类与选用
第五节 肝癌介入治疗的术前准备
一、患者准备
二、术者准备
三、介入操作室的准备
第六节 肝血管造影术
一、肝动脉造影术
二、门静脉造影术
三、肝静脉造影
第七节 肝癌介入操作方法
一、中晚期肝癌的介入治疗
二、小肝癌的介入治疗
……
第十章 肝癌的放射治疗
第十一章 原发性肝癌的系统性化疗
第十二章 原发性肝癌后复发及伴癌栓的处理
第十三章 继发性肝癌
第十四章 肝脏其他恶性肿瘤
第十五章 肝脏良性肿瘤
第十六章 肝癌基础研究进展
附录 常用缩略语表
索引

精彩书摘

  治疗、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等技术方法,得到了充分发展,作为手术治疗的重要补充,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它们在为患者创造手术治疗机会、降低或减少肿瘤的复发和转移等方面起到了较好的作用,提高了患者的生存。
  但是应该注意到近十年来肝癌治疗的效果难以显著提高,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肝癌疾病本身的特点影响到疗效的进一步提高,①我国肝癌患者绝大多数合并肝炎后肝硬化(85%,以上),肝硬化本身可直接影响到患者的长期生存;②肝癌发病隐匿,多数患者就诊时已至晚期,仅20%,患者可获得手术治疗的机会;③术后容易复发,术后5年复发率达60%以上;④易发生广泛转移,其一是对转移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其二是治疗技术水平的进步也出现了“瓶颈”问题,临床上虽然各种治疗方法层。出不穷,但迄今为止,仍仅有手术和微创治疗可获得相对较好的治疗效果。因此面临肝癌治疗中的困难情况,除了加强肝癌治疗新技术和新方法的研究外,更需要强调在现有肝癌治疗基础上的观念更新,强调一些肝癌治疗规范的建立和一些治疗适应证的把握。
  首先需要强调的观念是外科治疗仍是肝癌治疗的首选方法,特别是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针对肝癌患者发病隐匿,无明显症状,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失去手术根治的特点而言,进一步提高肝癌早诊早治的水平可更大程度上改善肝癌患者的预后。早期肝癌患者不论通过肝切除术、肝移植或微创治疗,患者均获得了50%一’70%的5年生存率n“。有多项随机研究报道,微创或手术切除治疗取得了相似的临床效果,均可作为小肝癌治疗的首选治疗方法u”。而肝移植在肝硬化、失代偿期小肝癌的治疗上则可发挥较好的作用。东方肝胆外科医院1999-2003年施行的6646例手术中,小肝癌2367例,占35.6%,其中≤3cm的小肝癌792例,3-5cm的l575例,二者1、3、5年生存率分别达到93.1%、77.1%、66.1%和90.0%、72.3%、58.2%,而同期切除的大肝癌(≥10cm)患者的1、3、5年生存率为73.8%、48.0%和36.9%;显示出肝癌早诊早治的优越性。针对中晚期肝癌的手术治疗,其作用仍有争议,需进行深入的临床研究,针对患者不同的病情需要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目前多数大样本的回顾性资料分析表明,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再给予辅助性治疗,其总体生存要显著高于非手术治疗组。
  其次需要强调的观念是治疗的综合性,这是当前提高疗效的唯一途径,合理的多学科的联合治疗即综合治疗,在肝癌临床可以获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治疗效果。临床上常见以下三种情况。
  一是外科治疗在手术或微创治疗获得“根治性”的基础上,需强调术后的综合协同治疗,预防复发,以延长患者的无瘤生存率。此方面国内外已作过较多的探讨。手术切除(微创治疗)+术后辅助治疗模式目前在肝癌临床应用最多,特别是手术切除+术后放射介入(FACE)组合。鉴于肝癌手术后复发率高,特别是多数患者复发高峰集中在术后7个月至术后1年(短期复发),国内外部分研究建议术后一个半月左右为患者施行预防性RACE,认为术后RACE可以延长患者的无瘤生存。但部分研究者认为RACE的选择应结合患者肿瘤根治程度、肝硬化程度以及肿瘤的恶性程度等因素综合考虑。东方肝胆外科医院1996年1月-2001年12月对823例肝癌手术治疗的资料分析表明,FACE取效与否,与肝癌的分期密切相关,认为对Ⅲ、Ⅳa(INM分期)患者,术后FACE可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此外,在与手术治疗的组合中,术后抗病毒治疗、免疫治疗也可延长患者无瘤生存在。
  二是目前肝癌术后的5年无瘤生存率仅26%左右,而5年总体生存率可达40%一50%,其中术后的各种综合治疗如IACE、微创治疗等对延长总体生存起重要作用,多种治疗方法协同可提高复发肿瘤的治疗效果,明显延长患者的带瘤生存时间。肝癌的早诊早治、外科手术技巧和技术的进步,此两方面技术的进步主要提高了患者的无瘤生存时间。

前言/序言

  肿瘤是一类古老的疾病,无论西方和东方的医学文献中均早有记载,但一直属于罕见疾病。而且动植物也均可有肿瘤生长。近150年来特别是进入20世纪以后先是发达国家,以后是发展中国家,肿瘤的发生率和死亡率迅速增高,目前在全球肿瘤已经成为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最近公布2000年全球共有恶性肿瘤患者男性530万,女性470万,死于这一疾病的620万,占总死亡人数的12%,在多数发达国家这一数字可达25%。随着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进程,和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肿瘤均将逐渐转变成经济发达国家的类型。我国目前疾病的特点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疾病并存。进入21世纪以来癌症已经占居民死亡原因的首位,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在北京和上海分别为24%和26%,如果这一趋向得不到改善,预期到2020年全世界每年新发生的患者将达1500万,在发展中国家癌症总数将增加73%,发达国家为29%。很大程度上是老年人口增加的结果,因此强调各国应当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据我国卫生部统计,2000年我国城市中癌症死亡已经占首位,在农村中占第2位。癌症发病率逐年提高,每年新发癌症病人180万,每年死于癌症的人数超过140万。而且专家预测,由于我国目前环境污染和吸烟问题仍然严重,在2025年前癌症总的发病率不大可能下降,因此癌症已成为一种我们每个人必须面对的多发病、常见病。近50年来,我国癌症的发病率总体来说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只是癌症谱有所变化:原来高发的胃癌、宫颈癌、阴茎癌、食管癌和鼻咽癌等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肺癌、乳腺癌、结肠癌和前列腺癌等发病率有明显上升。尤其是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有较大幅度增加,这主要是与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等的改变有关。因此,如何开展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成为大家十分关注的课题。WIHO和我国政府都已经将癌症列为继续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
  在医学领域中,临床肿瘤学是一门发展较晚的学科。196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的成立标志着美国医学会承认临床肿瘤学为一门独立的专科。目前在世界各地该学科发展迅速。欧美国家均有规模较大的肿瘤中心从事肿瘤防治研究和临床防治工作,并有很多专著和刊物,是当前最活跃的医学领域之一,并受到政府和人民的广泛关注。1933年我国在北京协和医院外科学系成立了肿瘤组,1954年在上海镭锭医院的基础上成立了上海肿瘤医院。以后各省逐渐成立肿瘤医院或在综合医院中成立肿瘤中心。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也有各种各样的专著和刊物。
  在相当年代里,中外医学都强调肿瘤是一种全身性疾病。近百年来,随着生物化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和现代物理学等生命科学的发展,人们对肿瘤的认识越来越深入。目前,很多研究都说明原癌基因控制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发展,同时也有生化和免疫学方面的改变。单纯形态学的描述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临床上制定治疗方案、预测可能的治疗结果、判断有无微量残存肿瘤细胞及监测复发的需要。
  当前我们在临床上对肿瘤的认识仍然基本上停留在细胞水平。肿瘤的定义可以概括为:生物机体内的正常细胞在众多内因(包括遗传、内分泌失调和营养不良等状况、过度紧张等)和外因(包括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等因素)长期作用下发生了质的改变,从而具有过度增殖的能力而形成的。
《中国常见癌症丛书:肝癌》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家重大出版工程“中国常见癌症丛书”的重要组成部分,聚焦于我国乃至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居高不下的——肝癌。本书由国内肝癌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倾力编撰,旨在系统、全面、深入地展现当前中国肝癌防治的最新进展、临床实践经验和未来发展趋势。 本书内容涵盖: 一、 肝癌流行病学与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现状: 详细阐述中国肝癌的发病率、死亡率、地域分布、年龄特征等流行病学数据,分析其变化趋势,并与国际数据进行比较。 危险因素解析: 深入剖析导致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黄曲霉素污染、遗传易感性、环境暴露等,并探讨各因素在中国人群中的具体影响程度和相互作用。 二、 肝癌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分子生物学机制: 详细介绍肝癌发生发展的多步骤分子机制,包括基因突变、表观遗传学改变、信号通路异常(如Wnt/β-catenin、PI3K/Akt、MAPK通路等)在肝癌发生中的作用。 肝脏微环境在肝癌进展中的作用: 探讨肝脏纤维化、炎症、免疫细胞、血管生成等微环境因素如何影响肝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和治疗反应。 三、 肝癌的早期诊断与筛查 高危人群识别: 明确界定肝癌筛查的高危人群,如慢性乙肝/丙肝病毒感染者、肝硬化患者、有肝癌家族史者、长期大量饮酒者等。 筛查策略与方法: 系统介绍当前国内外推荐的肝癌筛查指南和策略,重点阐述超声检查、甲胎蛋白(AFP)检测等常用筛查手段的临床应用价值、局限性以及联合应用的效果。 新型诊断技术: 介绍肿瘤标志物、影像学技术(如多层螺旋CT、MRI、增强超声)、液体活检(ctDNA、外泌体)等在肝癌早期诊断中的最新进展和应用前景。 四、 肝癌的影像学诊断 影像学特征: 详细描述不同类型肝癌(如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细胞癌、混合型肝癌)在各种影像学检查(CT、MRI、超声、PET-CT)中的典型表现、鉴别诊断要点。 影像引导下的介入治疗: 介绍影像学在肝癌射频消融、微波消融、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五、 肝癌的临床分期与评估 TNM分期系统: 详细解释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肝癌TNM分期系统,并介绍各种亚洲肝癌学会(BCLC)等肝癌临床分期标准。 预后评估: 探讨影响肝癌预后的各种因素,包括肿瘤大小、数量、侵犯血管情况、肝功能储备、分子标志物等,以及相关的预后评估模型。 六、 肝癌的综合治疗策略 根治性治疗: 手术治疗: 详述肝癌手术治疗的适应症、禁忌症、术前评估、术中关键技术(如肝门阻断、肿瘤剜除、肝移植)、术后管理和并发症处理。 肝移植: 介绍肝移植在终末期肝癌治疗中的作用,包括MELD评分、米兰标准等选择标准,以及移植后的长期管理。 局部消融治疗: 详细阐述射频消融、微波消融、无水乙醇注射等微创治疗的技术要点、适应症、疗效及并发症。 非根治性治疗: 介入治疗: 深入介绍TACE、经动脉化疗灌注(TACI)等治疗方案的选择、操作技术、疗效评估及副作用。 靶向治疗: 系统介绍索拉非尼、仑伐替尼、雷莫西尤单抗等一线、二线靶向药物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耐药机制及联合治疗策略。 免疫治疗: 重点阐述PD-1/PD-L1抑制剂、CTLA-4抑制剂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包括联合治疗方案、疗效预测标志物、免疫相关不良事件的处理。 化疗: 介绍化疗在晚期肝癌中的作用,包括常用药物、方案选择和联合应用。 姑息治疗与支持治疗: 强调姑息治疗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缓解症状方面的重要性,包括疼痛管理、营养支持、心理干预等。 七、 肝癌的治疗进展与未来展望 新型药物与治疗模式: 展望肝癌治疗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包括新型靶向药物、联合免疫治疗、肿瘤疫苗、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等。 个体化精准治疗: 强调基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分子信息,实现肝癌个体化精准治疗的重要性。 人工智能在肝癌诊疗中的应用: 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影像分析、病理诊断、药物研发、预后预测等方面的应用潜力。 八、 肝癌的预防与健康教育 疫苗接种: 强调乙肝疫苗接种在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和降低肝癌风险中的关键作用。 生活方式干预: 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均衡饮食等,以降低肝癌发病风险。 健康教育与科普: 呼吁加强肝癌防治的健康教育和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肝癌的认知水平和防治意识。 本书力求内容权威、严谨、实用,图文并茂,是临床医生、科研人员、医学教育工作者以及关注肝癌防治的广大读者不可多得的参考书。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能全面掌握中国肝癌防治领域的最新知识和技术,为有效遏制肝癌发生、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提供有力支持。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以来都对医学领域抱有浓厚的兴趣,而这本书正好满足了我对知识的渴望。书中对各个环节的阐述都非常到位,无论是疾病的发生机制、诊断方法,还是各种治疗手段的优劣势分析,都进行了详尽的介绍。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不同治疗方案的比较分析,作者客观地列举了各种方法的适用人群、疗效、副作用以及潜在的风险,这帮助我能够更全面地权衡利弊,形成自己的判断。这种中立、客观的立场,对于读者来说是极其宝贵的。它并没有强行灌输某种观点,而是提供了充分的信息,让读者自己去思考和选择。这种开放式的呈现方式,让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建构过程中。这种互动式的阅读体验,让学习过程更加深入和持久。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思维的启迪。

评分

这本书的出版,可以说是对公众健康科普事业的一大贡献。它以一种非常负责任的态度,将如此重要的医学知识以一种易于获取和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常见误区的澄清和纠正,这对于提升公众的健康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很多时候,人们由于信息不对称或受到不实传闻的影响,会对某些疾病产生不必要的恐慌,或者采取错误的应对方式。这本书则通过严谨的科学论证,逐一击破这些误区,让读者能够获得真正科学、准确的信息。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疾病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正确认识疾病、如何更好地与疾病共存的书。书中传递的积极、科学的态度,能够帮助人们建立起正确的健康观念,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这种知识的普及和观念的引导,其价值远远超出了书本本身,对于整个社会的健康福祉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其内容的严谨性和科学性。作者在论述每一个观点时,都引用了大量的学术研究和临床数据作为支撑,并且明确标注了参考文献的出处,这使得书中信息的可靠性大大增强,让我能够安心地吸收其中的知识。我特别欣赏书中对复杂医学概念的解释方式,它并没有一味地堆砌专业术语,而是通过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的讲解,辅以恰当的比喻和类比,将深奥的理论转化为易于理解的语言。例如,在介绍某种治疗机制时,作者会先从基本原理讲起,再逐步深入到分子层面,并用一个生动的类比来帮助读者理解其运作过程。这种循序渐进的讲解方式,对于我这样一个非医学专业背景的读者来说,尤为友好。我能够清晰地把握每一个知识点,并且将它们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书中逻辑清晰,章节之间的过渡自然流畅,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循循善诱,引导着我去探索医学的奥秘。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十分精美,封面采用沉稳大气的深色系,辅以烫金的书名和丛书系列名称,透露出一种专业和权威感。书脊的印刷清晰,方便在书架上辨认。打开书页,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厚实而细腻,印刷字体大小适中,排版布局合理,即使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每一页的留白都恰到好处,使得整体视觉感受非常舒适。更值得一提的是,书中穿插了一些高质量的插图和图表,这些视觉元素并非简单的装饰,而是能够清晰地阐释复杂的概念,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书中内容。比如,一些关于细胞结构、病理变化或者治疗流程的图示,都绘制得非常细致,标注也一目了然。这种图文并茂的设计,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效率和趣味性,让原本可能枯燥的医学知识变得更加生动易懂。整体而言,从书籍的物理品质到内容的呈现方式,都能感受到出版方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力求做到最好,为读者提供了一次优质的阅读体验。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启示在于,它让我深刻认识到医学研究的复杂性和前沿性。书中对一些最新研究成果的介绍,让我看到了医学领域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以及科学家们为攻克难题所付出的巨大努力。我了解到,许多疾病的治疗方案,在短短几年内就可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充分体现了科学的进步力量。书中不仅关注现有的治疗方法,还对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这让我对医学的未来充满期待。这种前瞻性的视角,让我看到了希望,也让我意识到,学习医学知识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这本书就像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医学研究的广阔天地,激发了我进一步探索和学习的兴趣。它让我明白,面对疾病,我们并非束手无策,科学的研究和不断的创新,总能为我们带来新的希望和解决方案。

评分

内容全面,很受启发,一本好书

评分

书很不错哦!书很不错哦!书很不错哦!

评分

不错的书不错的书不错的书

评分

内容全面,很受启发,一本好书

评分

纸质很好,内容明确,还附了很多插图,确实对于肝癌的学习很有帮助!

评分

纸质很好,内容明确,还附了很多插图,确实对于肝癌的学习很有帮助!

评分

内容全面,很受启发,一本好书

评分

书很不错哦!书很不错哦!书很不错哦!

评分

不错的书不错的书不错的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