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好好好
評分既然林奕華沒有給讀者準備解藥,讀者不如自力更生自我解毒罷。以我們的眼睛來看,林奕華所恨香港的點點滴滴,真相到底為何呢?比如其實並不是林生一個人恨不到《TimeOut Hong Kong》,在香港熱切盼望這本雜誌的聲音上世紀九十年代就已鋪天蓋地,從未間歇。就在林奕華寫那篇文字的2003年,《TimeOut Beijing》齣乎意料在北京發行,兩年後再有《TimeOut Shanghai》,此時香港那邊的呼籲聲更是一聲緊似一聲,仿如當年林誌玲的嬌聲驚嘆“上海都有ZARA瞭,颱北還沒有!” 終於,在萬眾期待下,《TimeOut Hong Kong》於2008年5月誕生,甫一齣版就頗受港人追捧。又比如,七十年代周梁淑怡縱使母儀威嚴,但若是她也曾被ICAC請去喝咖啡,則幾無可能玩齣陳誌雲2010年3月18日那招《人心博人心的行為藝術3分39秒》。梨渦一笑,化天大危機於無形間,那是高度發達的商業社會纔能練就的高超公關手段。縱觀這三冊《等待香港》,林奕華恨無綫的(《我與無綫的恩恩怨怨》)、恨香港娛樂圈的(《香港製造》)、恨香港的(《永遠的香港人》),不過就是恨它們“人心不古”、“今非昔比”。可是,就像戈多很可能在人們去等他之前就已經走過瞭那村子,林奕華所等的香港,說不定也一早已飛馳過他的身邊,過站不停。
評分很不錯的書,質量也很好,很滿意!
評分雖然看書名會覺得挺八卦,但實際不論是內容還是裝幀都基本與八卦無緣,更像是一份對過去迴憶的分析與思考。
評分隨手翻一頁就是例子:第一冊的點題篇《永遠的香港人》,林奕華認為永遠都不會有英國老牌城市生活指南雜誌《TimeOut》的香港版,隻因為香港人太現實。他們寜要一張人人都知道什麼樣子的牛腩麵照片,也不要做足功課的編輯為他們指點這碗牛腩麵的各方麵水準。字裏行間的暗語,我們實可以直接解讀為香港人沒有文化。在等待《TimeOut Hong Kong》的路上,林奕華顯然把齣版界的商業操作彆注為香港人娛樂性完全打低文化性的一個例證,從而令他“恨”香港的事情又再多一樁。
評分很好,很喜歡!!!!!!!!!!!!!!1
評分這本書非常不錯 強力推薦
評分等待香港:我與無綫的恩恩怨怨等待香港:我與無綫的恩恩怨怨
評分期待很久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