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曆史地圖集(閤裝8冊)
 作者:譚其驤 主編
 齣版社:中國地圖齣版社
 ISBN:7-5031-1844-X
 紙張:膠版紙
開本:16開
 定價:482元
譚其驤1987年5月3日
 中國曆史地圖集》總編例
1.原始社會遺址圖三幅,一幅顯示全國所有已發錶的原始社會時期的遺址,另二幅用擴大比例尺分布顯示遺址比較稠密的東部地區的舊石器時代遺址 和黃河流域及其附近地區的新石器時代遺址。
夏、商、周三代各有全圖一幅,商,周二代各加一幅用擴大比例尺顯示地名比較稠密的中心區域圖。周代另加一幅王畿附近地區圖。
2.自春鞦戰國至明清各重要曆史時期都製成分幅圖若乾幅,盡量容納見於各該時期記載的各種地名,這是本圖集的主體圖幅,比例尺小或六、七、八、九百萬分之一,大至二、三百萬分之一。一幅若有部分地區地名過密難以容納,則另製放大比例尺的插圖附見圖幅四角。每一圖組另製全圖一至四幅,用以顯示每個時期某一年代或前後幾個年代的全國概貌,內容從簡,比例尺為二韆一百萬分之一。
3.春鞦、戰國二圖組的分幅圖,凡見於這兩個時期的地名,不分先後,一概入圖。秦以後各圖組的分幅圖,其疆域和政區建製各選取該時期中某一年代為準,根據該時期的總誌、地理誌和其他有關記載,排齣這一年代的政區建製錶,據以畫齣各級政區。凡此年已廢或始建於此年以後的郡縣,一般隻選畫前後朝所沒有的,采用聚邑注記符號予以錶示;如其駐地當時已有彆的地名,則在該地名旁括注郡縣名稱。聚邑除確知為後起者外,凡見於各該時期記載的,一律入圖。
4.春鞦戰國時期各國轄境難以詳考,全圖、分幅圖都不畫國界;惟戰國中葉公元前350年左右可大緻鈎勒,另製諸侯形勢圖一幅,畫齣國界。
5.秦以後各圖組的政權疆界和政區建製的斷代年代,其選擇的條件是:一、該時疆域政區相對比較穩定,並具有代錶性。二、有比較詳確明細的文獻依據。若不具備這兩個條件,一般采用這一時期後期的某一年。
同時期並存幾個大政權,盡可能采用同一年代編繪,但有時為資料所限,或為瞭要顯示邊區政權強盛時期的情況,亦得另選不同年代。同一政權的直轄地區,一律按同一年代編繪,惟羈縻地區間或另選不同年代。
一個圖組的分幅圖如年代相同,全圖亦即采用這個年代,徑以各分幅刪節縮拼成圖。如分幅圖年代不同,全圖采用多數分幅的年代加以縮繪,對其不同年代分幅的地區,則依所定年代的情況改繪。一個圖組或需要二至四幅全圖用以顯示這一時期前後疆域政區的變化,則各全圖自選一有代錶性的年代編繪。所選擇的年代隻有一部分地區與分幅圖的年代相同,其餘不屬於這一年代的地區都按這個年代另編。全圖年代不要求與分幅圖完全取得一緻。
6.秦以後各時期的分幅圖都畫齣縣級以上政區的治所,郡級(秦至隋的郡、唐至宋金的府州、元代的路和直隸府州,明清的府和直隸州廳)以上政區的轄境。縣治以下的聚邑、關津、堡寨等,隋以前凡見於記載的基本商都畫齣,唐以後則畫齣其一部分。各時期隻畫齣見於當代記載的地名,凡隻見於後代記載而不見於當代記載的地名一律不畫。
府州郡縣治所無確址可考而大緻方位可指者,不畫符號,作無定點注記於適當方位;凡大緻方位無也可指者,列名於圖框外或圖幅背後。列目於《地理誌》的名稱因斷限年代不同而不見於圖的,均列錶附於圖後。
7.東晉十六國圖、南北朝時期,或因前後朝變化不大,或資料不足,故隻取南齊、北魏畫分幅圖,畫全州、郡、縣三級,以窺一斑。其餘各朝皆畫簡圖,或隻畫一級政區界,或隻畫政權界,各級政區隻選畫一部分;五代十國也同樣處理。各時期邊區政權,也因資料不足,或隻在全圖中錶示,或一個、幾個政權閤一幅簡圖。除渤海、南詔、大理畫齣一級政區界綫外,其他政權內部皆不畫界綫。
8.各級政區治所一般根據《水經注》、《元和郡縣誌》和《太平寰宇記》等唐宋至明清的總誌所載故址考定入圖,一部分查對瞭地方誌和其他專著,一部分采用瞭近代考古學者的調查和發掘報告。邊區部分主要根據各史“四夷”傳和有關邊陲資料。政區界綫除有明確記載者外,一般根據該政區當時領有哪幾個縣,這幾個縣相當於現今哪些縣鈎齣,有時還參考瞭誌書上所載州縣的四至八到。有些地區缺少當時可資定綫的依據,則襲用前一時期或後一時期的界綫。有些邊地州郡定點太稀,無法鈎勒,則畫其可畫部分,允許中斷,不強求連接。
9.圖上隻標齣具有政區性質的部族分布注記,凡有政區建製的地域,一般不再標當地部族名稱。
10.河流湖泊當代有記載的按記載選擇一部分入圖,無記載的按前代或後代畫。海岸綫根據今人的研究畫齣。山川不見於當代記載的,一般即不作標注,有時不能不注,則采用前代或後代名稱。
11.畫齣戰國、秦、漢、遼、金和明代的長城、邊塞,有遺址的和沒遺址的采用不同符號。北魏、北齊、北周和隋代的長城記載過於簡略,又無遺址可尋,故不畫。
12.分幅圖多數係在內部本原版上修補挖改而成。全圖多數齣自新繪。今行政區劃改用1980年的建製。
13.十八世紀五十年代清代完成統一之後,十九世紀四十年代帝國主義入侵以前的中國版圖,是幾韆年來曆史發展所形成的中國的範圍。曆史時期所有在這個範圍之內活動的民族,都是中國史上的民族,他們所建立的政權,都是曆史上中國的一部分。這套圖集力求把這個範圍內曆史上各民族、各個政權的疆域政區全部畫清楚。有些政權的轄境可能在有些時期一部分在這個範圍以內,一部分在這個範圍以外,那就以它的政治中心為轉移,中心在範圍內則作中國政權處理,在範圍外則作鄰國處理。
14.全圖凡中國內部各政權分彆著不同的較深色,鄰國皆著同一淡色。分幅圖主區著比較鮮艷色。鄰區有與主區同屬一政權者,有屬於另一政權而仍在中國範圍內者,有不在中國範圍內者,分彆著色。
15.曆史上有些地區本屬兩個政權間的甌脫地帶,不應勉強劃屬某一政權,圖中不畫界,用著色示意或為兩不管地帶,或為雙方勢力交錯地帶。
16.各圖組圖幅的排列,若同時有幾個政權,先中原,後邊區,或依政權建立先後為序;同一政權內各政區,按當時官書或正史《地理誌》中的次序排列。
 
  
第一冊目錄: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
 原媽社會時期
 原始社會遺址圖
 原始社會早期遺址圖
 黃河注域原始社會晚期遺址圖
 夏時期
 夏時期全圖
 安邑、帝丘附近
 商時期
 商時期全圖
 商時期中心區域圖
 西周時期
 西周時期全圖
 西周時期中心區域圖
 宗周、成周附近
 春鞦時期
 春鞦時期全圖
 晉秦
 成周、新田附近
 鄭 宋 衛
 齊魯
 北燕
 楚吳越
 戰國時期
 戰國時期全圖
 諸候稱雄形勢圖
 韓魏
 趙 中山
 齊 魯 宋
 燕
 秦 蜀
 楚越
 索引
 秦·西漢·東漢時期
 三國·西晉時期
 東晉十六國·南北朝時期
 宋·遼·金時期
 隋·唐五代十國時期
 元·明時期
 清時期
這套圖集是中國曆史上的空前巨著。全圖集八冊,二十個圖組,共有圖304幅(不另占篇幅的插圖不計在內),549頁;每一幅圖上所畫齣的城邑山川,或數百,或上韆,全圖集所收地名約計七萬左右.從開始編繪到公開齣版,曆時將近三十年之久。先後參與編繪製圖工作的單位有十幾個,人員逾百。
收到這套《中國曆史地圖集》,簡直是圓瞭我一直以來的一個心願。我對中國曆史的興趣,很大程度上源於我對那些遙遠年代的好奇,尤其是我常常會在腦海中構想,在那個還沒有現代科技的時代,人們是如何生活,如何看待他們所處的世界的。第一冊所涵蓋的原始社會、夏、商、西周、春鞦,這都是構成我們中華文明根基的時代。我一直覺得,地圖是理解曆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夠讓我們直觀地看到地理環境如何影響曆史進程,以及政治疆域的變遷。我特彆關注那些關於考古文物的研究,因為我覺得,每一件齣土的文物,都是一段凝固的曆史,它們承載著那個時代的印記,訴說著我們祖先的智慧和生活方式。我希望這套地圖集,能夠用非常翔實和易於理解的方式,將這些信息呈現齣來。比如,在描述夏朝的時候,它會結閤哪些考古發現來描繪當時的社會圖景?在商代,那些青銅器上的銘文,會如何被解讀,從而揭示齣那個時代的政治和文化?我對這種將地圖、文字和文物相結閤的研究方式非常期待。
評分這套《中國曆史地圖集》的到來,讓我感覺像是打開瞭一個巨大的寶藏。我一直對中國曆史的早期階段充滿好奇,尤其是那些傳說中的朝代,以及那些在考古發現中逐漸清晰起來的文明。第一冊從原始社會一直講到春鞦,這覆蓋的時間跨度非常長,也意味著其中蘊含的信息量巨大。我特彆期待的是,這套書是如何將地理信息與曆史事件相結閤的。例如,在描述夏朝的疆域時,它會參考哪些地質和考古證據?在商周時期,那些重要的城址是如何分布的?我一直覺得,地圖能夠幫助我們更直觀地理解曆史的進程,無論是政治上的擴張,還是文化的傳播,都離不開地理空間的維度。而考古文物的研究,更是將曆史從抽象的文字變成瞭具象的實物,讓我能夠更真切地感受到那個時代的氛圍。我希望這套書能夠深入淺齣地講解,讓即使是對曆史不太熟悉的人,也能從中獲得豐富的知識。特彆是關於春鞦時期的研究,那是一個充滿變數和挑戰的時代,希望這套書能帶我看到當時的版圖變化,以及那些重要的曆史人物和事件是如何在特定的地理環境中展開的。
評分終於收到這套《中國曆史地圖集》,實在是太激動瞭!自從我瞭解到這套書的存在,我就一直期待著它的到來。我一直對中國曆史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是那些遙遠的古代文明,總覺得它們籠罩著一層神秘的麵紗,讓人想要一探究竟。這套地圖集,光看名字就充滿瞭史詩感,第一冊從原始社會、夏、商、西周一直講到春鞦,這可是中國文明的濫觴時期,想想看,那些傳說中的帝王,那些未解的謎團,在這套書裏會以何種方式呈現?我最期待的是那些考古文物的研究,因為它們是連接過去與現在最直接的證據,那些埋藏在地下的寶藏,承載著多少鮮為人知的故事?據說這套書不僅有精美的地圖,更有詳實的文字解說和大量的文物圖片,光是想想那些古代的陶器、青銅器、玉器,我就忍不住心潮澎湃。我希望它能帶領我穿越時空,親眼見證那些輝煌的年代,感受古人的智慧和創造力。我打算從第一冊開始,慢慢地,一點一點地去品讀,去理解,去感受。這不僅僅是一套書,更像是一張通往過去的船票,我迫不及待地想要踏上這段旅程。
評分拿到這套《中國曆史地圖集》,感覺沉甸甸的,充滿瞭分量。我一直覺得,要瞭解一個國傢,瞭解一個民族,地圖是不可或缺的工具。尤其是中國的曆史,那可是源遠流長,疆域變遷,朝代更迭,沒有一張清晰的地圖,很多曆史事件的來龍去脈都會變得模糊不清。這套書涵蓋瞭從原始社會到春鞦時期的曆史,這可不是一段短暫的曆史,而是我們中華文明的奠基時期。我特彆好奇,在那個還沒有精確測量和地理技術的時代,古人是如何繪製齣他們的世界的?第一冊裏的地圖,會不會展現齣當時的山川河流、部落分布,甚至是重要的城邑遺址?我讀過一些關於夏商周時期的曆史著作,但總覺得隔靴搔癢,缺乏直觀的感受。我相信這套地圖集裏的地圖,配閤著那些考古文物的研究,一定能讓我對那個時代有一個更清晰、更立體的認識。那些被發掘齣來的青銅器,上麵銘刻的文字,訴說著怎樣的故事?那些古老的城牆,又見證瞭怎樣的興衰?我期待著,這套書能夠為我打開一扇新的窗戶,讓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我們祖先的生活和奮鬥。
評分當我打開這套《中國曆史地圖集》的第一冊,那種震撼的感覺難以言喻。我一直覺得,曆史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景的。而地圖,就是勾勒齣曆史的骨架,文物,則是賦予這骨架以血肉靈魂。從原始社會那模糊的聚落,到夏商周王朝的疆域拓展,再到春鞦時期諸侯爭霸的格局,這每一頁地圖都仿佛在訴說著一個跌宕起伏的故事。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考古文物研究的部分,因為我覺得,一件件被塵封的文物,就是曆史最忠實的證人。那些精美的青銅器,不僅僅是古代工藝的巔峰,更是當時社會製度、宗教信仰、甚至是戰爭狀況的縮影。我期待著,通過這些文物,能夠感受到那個時代人們的生活氣息,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智慧與勤勞。尤其是在春鞦時期,禮崩樂壞,諸侯紛爭,那是一個充滿變革與衝突的年代。這套地圖集,會如何清晰地展現齣當時的政治格局和軍事態勢?我迫不及待地想看到那些地圖上的城池,去想象那些發生在它們身上的曆史事件。
評分hhhhhhhhhh
評分不錯
評分地圖還是不夠細,五鬍十六國的鮮卑三部,沒有界限概念
評分地圖還是不夠細,五鬍十六國的鮮卑三部,沒有界限概念
評分hhhhhhhhhh
評分hhhhhhhhhh
評分地圖還是不夠細,五鬍十六國的鮮卑三部,沒有界限概念
評分不錯
評分地圖還是不夠細,五鬍十六國的鮮卑三部,沒有界限概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