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一部真實記錄、全麵展現李瑞環學習、運用馬剋思主義哲學原理心得成就的論著。全書約55萬字,分上下兩冊,由10個部分組成。內容選自作者20多年來從事領導工作期間的講話文稿,是作者自身實踐經驗的總結和思想觀點的薈萃。
本書約55萬字,分上下兩冊,主要由從客觀實際齣發、堅持實踐的觀點 、重視總結經驗、掌握辯證分析方法、注意研究特殊性、堅持發展的觀點、 堅持生産力決定論、堅持群眾觀點、弘揚中華民族“和”的思想、加強精神 文明建設等十部分組成。每一章節的內容,除個彆篇目外,均選自作者1981 年以來在天津和中央工作期間的講話文稿。
提倡大傢學點哲學……………………………………………1
一、從客觀實際齣發…………………………………………19
二、堅持實踐的觀點…………………………………………72
三、重視總結經驗……………………………………………122
四、掌握辯證分析方法………………………………………188
五、注意研究特殊性…………………………………………293
六、堅持發展的觀點…………………………………………371
七、堅持生産力決定論………………………………………436
八、堅持群眾觀點……………………………………………495
九、弘揚中華民族“和”的思想……………………………574
十、加強精神文明建設………………………………………635
學哲學要學原理,用哲學也要用原理………………………712
從功能性角度來看,這本書的索引和術語錶設計得極為齣色。我經常在閱讀過程中遇到一些特定名詞,如果找不到即時的解釋,很容易就中斷瞭閱讀的流暢性。但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到位,每一個關鍵概念都有明確的頁碼標注和簡潔的定義,方便讀者隨時迴溯和查證。我尤其欣賞它在探討不同哲學流派時的那種持平態度,沒有強行推銷哪一傢學說更優越,而是清晰地展示瞭每一種思想體係的內在自洽性和曆史局限性。這培養瞭一種批判性思維,即理解事物不是非黑即白,而是多維光譜下的復雜交織。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簡直是藝術品!厚重的紙質,配上這種典雅的封麵設計,拿在手裏就有一種沉甸甸的、值得細細品味的儀式感。內頁的排版也看得齣是用心瞭,字體大小適中,段落間距閤理,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視覺疲勞。尤其是那種微微泛黃的紙張,讓人聯想到那些塵封已久但依然散發著智慧光芒的古籍,代入感十足。這不僅僅是一本書,它更像是一件可以融入日常生活的藝術收藏品。書脊的裝訂也非常結實,無論是平放還是立在書架上,都顯得沉穩大氣。每次翻開它,都能感受到製作者對知識的敬畏與尊重,這種對細節的關注,無疑為閱讀體驗增添瞭極大的愉悅感。
評分我最近在聽一些關於古代思想史的播客,很多嘉賓都提到瞭一些概念,但往往一筆帶過,讓我意猶未盡。這本“學哲學用哲學”的精裝版本,感覺就像是為我這種半吊子愛好者量身定做的知識補給站。它的內容組織邏輯性極強,不像有些哲學入門書那樣,上來就拋齣晦澀難懂的術語,而是像一位耐心的老者,循循善誘地把我從最基礎的認識論引嚮更復雜的形而上學議題。讀完其中關於邏輯推理的部分,我感覺自己看待日常爭論的方式都變得更加清晰和理性瞭,仿佛解鎖瞭觀察世界的全新透鏡。對於那些渴望係統性梳理知識脈絡,但又害怕被純理論淹沒的人來說,這本書提供瞭一條優雅且實用的路徑。
評分這本書的厚度令人敬畏,但隨之而來的是一種充實感,仿佛我正在進行一次漫長而富有成效的精神遠足。我發現自己常常停下來,不是因為看不懂,而是因為被某個觀點深深觸動,需要時間去消化和反思它對自身世界觀的潛在影響。它不僅僅是在“教”你哲學,更是在“引導”你去進行哲學思考。每次閤上書本,我都會覺得世界好像被重新校準瞭一次,那些原本模糊不清的界限變得銳利起來,生活的質感也因此變得更加豐富和耐人尋味。這是一部真正能影響一個人思維習慣的深度讀物。
評分坦白說,我購買這本書時,內心是有些忐忑的。畢竟“哲學”二字,在很多人心中都意味著高深莫測、遙不可及的學術殿堂。然而,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卻齣奇地親民和接地氣。作者似乎深諳如何用最簡潔、最貼近生活的比喻來闡釋那些宏大的哲學命題。比如,書中對於“自由意誌”的探討,沒有陷入無休止的辯證循環,而是引用瞭許多現代生活中的小故事作為例證,讓我一下子就明白瞭理論的核心要義。它不是那種讓你讀完後需要寫論文纔能總結齣幾點的書,而是讓你在喝咖啡、散步的間隙,就能讓自己的思維得到一次高效的“拉伸和鍛煉”。這種學習的“即時滿足感”非常難得。
評分很好的書,看瞭以後受益很多
評分是正版,快遞速度很快。
評分沒用看完,正在看。還是不錯的一本書
評分在這邊買的書挺好用,正版!
評分好書!!!!
評分好書
評分還好吧,價格也沒風便宜
評分1. 少女的生長環境:母親搞降神儀式,自己生病時曾經靈魂齣竅。這讓她相信人是有靈魂的,人死後是有意識的。 2. 她開始思考生老病死,然後發現自己的思想在佛教的書中全部得到瞭解答,所以信奉瞭佛教(有慧根)。當時倫敦有佛教組織,她接觸瞭。她買貓時遇見女士送她佛像。她去倫敦的佛教組織拜會交流。她看過佛教的一本書後選擇瞭。。。她接觸佛教幾個月後,覺得不喜歡南宗,也不喜歡禪宗,後來認識瞭藏傳佛教後找到瞭適閤......
評分不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