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Linux内核架构

深入Linux内核架构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德] 莫尔勒著 著
图书标签:
  • Linux内核
  • 内核架构
  • 操作系统
  • C语言
  • 系统编程
  • 计算机科学
  • 技术
  • 深入理解
  • 源码分析
  • 内核原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227430
商品编码:1027425329
出版时间:2010-06-01

具体描述

作  者: (德)莫尔勒 著 著作 郭旭 译 译者 定  价: 149 出 版 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0年06月01日 装  帧: 平装 ISBN: 9787115227430     众所周知,Linux操作系统的源代码复杂、文档少,对程序员的要求高,要想看懂这些代码并不是一件容易事。本书结合内核版本2.6.24源代码中很关键的部分,深入讨论Linux内核的概念、结构和实现。具体包括进程管理和调度、虚拟内存、进程间通信、设备驱动程序、虚拟文件系统、网络、时间管理、数据同步等。本书引导你阅读内核源代码,熟悉Linux所有的内在工作机理,充分展现Linux系统的魅力。
    本书适合等 第1章  简介和概述
  1.1  内核的任务
  1.2  实现策略
  1.3  内核的组成部分
    1.3.1  进程、进程切换、调度
    1.3.2  UNIX进程
    1.3.3  地址空间与特权级别
    1.3.4  页表
    1.3.5  物理内存的分配
    1.3.6  计时
    1.3.7  系统调用
    1.3.8  设备驱动程序、块设备和字符设备
    1.3.9  网络
    1.3.10  文件系统
    1.3.11  模块和热插拔
    1.3.12  缓存
    1.3.13  链表处理
    1.3.14  对象管理和引用计数
    1.3.15  数据类型
    1.3.16  本书的局限性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本书讨论了Linux内核的概念、结构和实现。主要内容包括多任务、调度和进程管理,物理内存的管理以及内核与相关硬件的交互,用户空间的进程如何访问虚拟内存,如何编写设备驱动程序,模块机制以及虚拟文件系统,Ext文件系统属性和访问控制表的实现方式,内核中网络的实现,系统调用的实现方式,内核对时间相关功能的处理,页面回收和页交换的相关机制以及审计的实现等。此外,本书借助内核源代码中很关键的部分进行讲解,帮助读者掌握重要的知识点,从而在运用中充分展现Linux系统的魅力。
    本书适合Linux内核爱好者阅读。
(德)莫尔勒 著 著作 郭旭 译 译者     资历Linux专家,有数十年Linux开发经验。从1997年很初发表关于内核的系列文章开始,他就醉心于解释Linux核心的内部机制、编写相关的文档。此外,他还著有LaTeX排版方面的图书,其撰写的大量文章已经被翻译成7种语言。

    
《系统之钥:解析现代操作系统设计与实现》 简介 现代计算的基石,是那些我们感知不到却无处不在的操作系统。它们是硬件与应用程序之间的桥梁,调和着纷繁复杂的资源争夺, orchestrating着千万指令的有序执行。本书《系统之钥:解析现代操作系统设计与实现》并非深入探讨某一特定操作系统内核的细枝末节,而是着眼于现代操作系统设计背后普遍存在的核心概念、关键机制以及指导原则。我们相信,理解这些通用的原理,远比拘泥于具体实现的细节更为重要,它能使读者在面对任何一个操作系统时,都能迅速抓住其本质,洞悉其运作的奥秘。 本书将带领读者踏上一段探索操作系统心脏地带的旅程。我们将从最基础的进程管理入手,深入剖析进程的生命周期、状态转换,以及它们如何在有限的CPU资源上公平而高效地获得执行时间。我们将详细阐述调度算法的设计思想,从简单的先到先得,到更为复杂的优先级调度、时间片轮转,再到考虑公平性和响应时间的现代算法,例如 CFS(Completely Fair Scheduler)的思想精髓。通过对这些算法的解析,读者将理解操作系统如何巧妙地在多任务并发的需求与单核CPU的物理限制之间取得平衡。 接着,我们将聚焦于内存管理这一复杂而至关重要的领域。从最原始的内存划分,到分段、分页等现代内存管理技术,我们将一步步揭示操作系统如何有效地分配、回收和保护内存空间,防止进程之间的相互干扰。特别地,我们将深入探讨虚拟内存的概念,理解它如何通过地址映射、页面置换算法(如LRU、FIFO)等机制,使得应用程序能够使用比物理内存更大的地址空间,从而极大地提升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利用率。此外,我们还将触及内存映射文件(mmap)等高级技术,解析它们在提升I/O性能和共享内存方面的作用。 线程作为比进程更轻量级的执行单元,其管理机制同样是本书的重点。我们将区分进程与线程,探讨线程的创建、同步与通信。读者将学习到各种线程同步机制,如互斥锁(mutex)、信号量(semaphore)、条件变量(condition variable)以及读写锁(read-write lock),理解它们在解决并发访问共享资源时可能出现的竞态条件(race condition)和死锁(deadlock)问题中的关键作用。 并发与同步不仅仅局限于线程,更是整个操作系统的核心挑战。本书将深入分析多处理器环境下的同步问题,探讨锁粒度的权衡,以及无锁数据结构的设计思想,以期在追求高性能的同时,规避传统锁带来的性能瓶颈和死锁风险。我们将剖析原子操作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底层硬件支持下实现高效的并发控制。 设备管理是操作系统与外部世界交互的咽喉。我们将解析I/O系统的设计,包括I/O设备的分类、I/O控制方式(如中断驱动、DMA)、缓冲技术以及缓冲区管理。读者将理解操作系统如何通过设备驱动程序这一抽象层,屏蔽不同硬件设备的差异,为上层应用程序提供统一的接口。我们将探讨文件系统的组织结构,从最基本的目录树、文件元数据,到文件存储的物理布局,以及各种文件系统(如日志文件系统、写时复制文件系统)的优缺点和设计理念,理解它们如何实现数据的持久化存储和高效访问。 进程间通信(IPC)是不同独立运行的进程进行协作和数据交换的必要手段。本书将系统地介绍各种IPC机制,包括管道(pipe)、消息队列(message queue)、共享内存(shared memory)、套接字(socket)等。我们将分析它们各自的适用场景、性能特点以及安全性考量,帮助读者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最合适的通信方式。 安全是现代操作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们将探讨权限模型的设计,以及用户、组、权限位等概念在保护系统资源中的作用。我们将深入分析系统调用的机制,理解它们是如何作为用户空间与内核空间之间的界限,保证内核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此外,我们还将触及加密与认证的基本原理,以及操作系统在防止非法访问和保护用户数据方面的作用。 本书的论述将以抽象化的模型和原理为主,辅以来自不同现代操作系统的范例性的实现思想。我们不会拘泥于某个具体版本的内核代码,而是致力于提取其背后普适性的设计哲学和算法。例如,在讨论进程调度时,我们会提及Linux的CFS,但更侧重于讲解其“完全公平”的设计思想,以及这种思想在其他操作系统中可能出现的变种。在内存管理方面,我们会深入讲解分页机制,并引用多代Unix内核和Windows等系统的演进思路。 《系统之钥:解析现代操作系统设计与实现》适合于计算机科学专业学生、系统软件开发者、以及任何对操作系统内部运作机制怀有浓厚兴趣的技术爱好者。通过阅读本书,您将获得以下能力: 理解操作系统设计的核心目标与挑战:深刻理解操作系统在资源管理、并发控制、安全防护等方面所面临的复杂问题。 掌握关键的操作系统机制:精通进程与线程管理、内存管理、I/O系统、文件系统等核心技术的原理与实现思路。 提升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能够从更宏观的视角审视系统性能问题,并针对性地分析和优化。 为深入学习特定操作系统打下坚实基础:掌握通用原理后,您将能更快、更深入地理解Linux、Windows、macOS等特定操作系统的内核细节。 培养系统化思维:学会如何将复杂的系统分解为相互关联的模块,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协作关系。 本书秉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旨在点亮您探索操作系统深层世界的“钥匙”。我们相信,一旦您掌握了这些“系统之钥”,您将能更自信地驾驭现代计算的复杂性,并能更深刻地理解软件如何在硬件之上生动地运转。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真正做到了“深入”。当你以为已经对某个概念有了初步了解的时候,它会继续挖下去,揭示更深层次的细节。它不是一本告诉你怎么“用”Linux内核的书,而是一本告诉你Linux内核“如何工作”的书。作者的叙述方式,有时候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耐心地引导你一步步解开内核的奥秘。 我记得在读到关于虚拟内存的部分时,我本来以为自己对分页和分段已经有所了解,但书中的详细解释,包括TLB(Translation Lookaside Buffer)的工作机制、页表的结构以及缺页异常的处理流程,让我对虚拟内存的管理有了更清晰、更全面的认识。作者并没有简单地罗列名词,而是通过大量的细节阐述,让你感受到每一个组件在整个系统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这本书的强大之处在于,它能让你从一个更高、更本质的层面去审视Linux系统。

评分

这本书,名字听起来就够硬核,《深入Linux内核架构》。我最近刚读完,感觉就像是在一座宏伟的建筑里进行了一次深度探险。不是那种走马观花式的旅游,而是搬着放大镜,拿着探照灯,一点一点地抠细节。刚开始翻开的时候,正直地讲,有点被扑面而来的技术术语和抽象概念给镇住了。那些关于进程调度、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网络协议栈的剖析,简直像是在拆解一台精密的机器。作者并没有回避复杂性,而是选择直面它,并且用一种非常系统的方式,将Linux内核庞大而复杂的体系呈现在读者面前。 我尤其喜欢作者对各个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描述。举个例子,当你理解了进程是如何被创建和销毁的,你紧接着就会看到它是如何与内存管理器交互,如何占用CPU资源,以及如何通过系统调用来请求文件 I/O。这种关联性的讲解,让原本割裂的知识点瞬间活了起来,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再是孤立地学习“这是内存管理”,而是理解“内存管理是如何为进程提供服务的,又在什么情况下会成为瓶颈”。书中的图表和代码示例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它们帮助我可视化那些抽象的概念,也提供了深入研究的起点。虽然有些地方需要反复琢磨,甚至需要查阅一些额外的资料,但这种挑战正是学习的乐趣所在。

评分

从读者的角度来说,《深入Linux内核架构》这本书,绝对是那种“不虚此行”的读物。它就像一个百科全书,又像一本武功秘籍,将Linux内核这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以一种清晰、有条理的方式展现出来。作者的功力可见一斑,他能将那些晦涩难懂的技术概念,用一种相对易于理解的语言表达出来。 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并发和同步机制的讲解。在多核时代,理解进程和线程之间的并发交互,以及如何避免竞态条件,是至关重要的。这本书详细地介绍了各种锁的类型,如互斥锁、自旋锁,以及信号量等,并分析了它们在不同场景下的使用方法和潜在风险。作者并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通过大量的例子,展示了这些机制在内核中的实际应用,让我对如何编写健壮的并发代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帮助读者构建起对Linux内核工作原理的宏观认知,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

我必须说,《深入Linux内核架构》这本书,绝不是那种可以轻松翻阅的读物。它更像是需要你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啃食的“硬菜”。从我个人经验来看,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都相当惊人。它涉及了Linux内核的方方面面,从最底层的硬件交互,到上层的应用程序接口。我感觉作者对Linux内核的理解已经达到了一个出神入化的境界,并将这种理解非常系统地、甚至是“毫不留情”地倾泻在了书中。 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讲解某个功能模块时,往往会追溯到最原始的设计理念和历史演变。这让我不仅仅是知道“是什么”,更能理解“为什么是这样”。比如,在讨论进程调度算法时,作者会细致地分析不同算法的优缺点,以及它们在不同场景下的适用性。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讲解方式,对于真正想理解内核工作原理的读者来说,是极其宝贵的。虽然有时候读起来会觉得脑袋“宕机”,需要停下来好好消化一下,但每一次的“顿悟”都带来了巨大的成就感。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可以说是“艰辛”与“收获”并存。作者在《深入Linux内核架构》中,毫不留情地将Linux内核的内部细节展现在读者面前。这无疑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编程基础和对操作系统的基本理解。书中对于内核数据结构、关键算法以及系统调用的详尽剖析,如同是在解剖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体,让你能够清晰地看到它的骨骼、肌肉和血液循环。 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文件系统和I/O子系统的讲解。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文件是如何存储的,更深入地分析了缓冲区缓存、页缓存、磁盘调度算法以及异步I/O等一系列复杂的机制。这些内容让我认识到,我们平时简单的文件读写操作背后,隐藏着多么精妙的设计。作者通过对这些底层机制的阐述,帮助我理解了为什么某些I/O操作会比其他操作更慢,以及如何通过优化来提升性能。这本书,绝对是 Linux 开发者、系统管理员,乃至任何对操作系统底层原理感兴趣的人,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评分

评分

快递太差,把包装都弄破了。书背面很多划痕。

评分

不错,好厚,又可以读一阵子了。

评分

不错。。。。。。。。。。

评分

很厚的一本书啊

评分

内容丰富,印刷清晰,正在学习中……

评分

很好

评分

书的质量很好,挺好的书

评分

东西不错,就是配送时间有点长。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