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兼容的印制电路板设计(原书第2版)

电磁兼容的印制电路板设计(原书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MARKI.MONTROSE吕英华译 著
图书标签:
  • 电磁兼容
  • PCB设计
  • 印制电路板
  • EMC
  • 电子设计
  • 信号完整性
  • 电源完整性
  • 高频电路
  • 屏蔽技术
  • 接地设计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228998
商品编码:1027779058
出版时间:2010-09-03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穿越水草地/星火燎原系列连环画 出版社: 解放军 出版时间:2013-01-01
作者:改编: 项小米|绘画:杨越//黄华//梁钦 开本:32开 印刷时间: 2013-01-01
定价: 9 页数:92 印次: 1
ISBN号:9787506565042 商品类型:图书 版次: 1

编辑推荐语

《穿越水草地》由项小米改编,为星火燎原系列连环画的其中一册,系统反映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战争的一部工具书。它从大革命失败记起,到全国抗日战争爆发为止,全面地记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展土地革命、创建人民军队、进行人民战争的历程。

内容提要

《穿越水草地》由项小米改编,《穿越水草地》的内容如下: 1935年8月至1936年7月,红军三大主力凭着坚定的革命理想和钢铁般 的意志以及官兵间的深厚情谊。先后穿越渺无人烟的水草地。摆脱了国民 党军的围追堵截,实现了预定的战略计划,但无数的红军将士也把生命永 远地留在了那片水草地上。
    

目录


  


《精密设计:PCB电磁兼容性工程》 引言 在当今高度互联、追求极致性能的电子设备时代,电磁兼容性(EMC)已不再是可有可无的附加项,而是决定产品成败的关键要素。从智能手机、高性能服务器到医疗器械、汽车电子,任何未能有效管理电磁干扰(EMI)的设备都可能面临性能不稳定、数据错误、甚至系统崩溃的风险,更可能因不符合法规标准而无法上市。本书《精密设计:PCB电磁兼容性工程》旨在为广大电子工程师、PCB设计人员、以及对EMC感兴趣的技术人员提供一套全面、系统、实用的PCB电磁兼容性设计方法论。本书并非简单罗列各种EMC问题及解决方案,而是从根本出发,深入剖析PCB设计中电磁兼容性产生的物理原理,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套完整的、前瞻性的设计框架,帮助读者从源头上预防EMC问题的发生,而非被动地进行事后补救。 第一篇:EMC设计基础与理论 本篇内容将为读者打下坚实的EMC设计理论基础,理解EMC问题的本质,为后续深入的学习和实践做好准备。 第一章:电磁兼容性(EMC)核心概念解析 1.1 EMC与EMI、EMS的辩证统一: 深入阐述电磁兼容性的定义,明确其包含电磁干扰(EMI)和电磁敏感性(EMS)两个方面。解释为何一个设备既可能产生干扰,又可能受到干扰,而EMC的目标就是让设备在特定环境中能够和谐共存。 1.2 干扰的产生、传播与接收模型: 详细剖析电磁干扰产生的三个基本要素:干扰源(Source)、传播耦合路径(Coupling Path)和接收敏感设备(Victim)。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解释各种耦合机制,包括传导耦合、辐射耦合、容性耦合和感性耦合,并分析它们在PCB设计中的具体表现形式。 1.3 PCB在EMC中的关键角色: 强调PCB作为电子设备内部电磁能量流动的主要载体,在EMC问题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分析PCB的布线、过孔、电源/地平面、元件布局等设计决策如何直接影响EMI的产生和传播。 1.4 EMC法规与标准简介: 简要介绍全球主要的EMC法规和标准,如FCC、CE、CISPR等,以及它们对不同类型产品提出的基本要求。让读者了解EMC设计的最终目标和检验标准。 第二章:PCB电磁干扰的物理根源 2.1 信号完整性(SI)与EMC的内在联系: 深入探讨信号完整性问题如何直接导致EMC问题。详细解释阻抗不匹配、串扰、反射、振铃等SI现象,以及这些现象如何转化为不可控的电磁辐射(EMI)。 2.2 信号回流路径(Return Path)的形成与影响: 这是PCB EMC设计中最核心的概念之一。本书将以严谨的物理模型解释信号回流路径的形成机制,强调“理想回流路径”的重要性。分析不连续的回流路径如何导致地弹(Ground Bounce)、形成电磁环路(Loop Antenna),进而产生强大的EMI辐射。 2.3 电源完整性(PI)对EMC的影响: 阐述电源噪声(Power Noise)是如何影响设备正常工作的,以及电源系统中的电感、电容、寄生效应等如何加剧电源噪声,进而可能成为EMI源。 2.4 元件寄生效应与EMC: 分析PCB上元器件(如电感、电容、连接器、IC封装)固有的寄生电感、寄生电容、寄生电阻等如何影响高频信号的特性,以及这些寄生参数在EMC设计中的考量。 第二篇:PCB EMC设计实战策略 本篇内容将聚焦于PCB设计的各个环节,提供一套系统的、可操作的EMC设计策略和技术。 第三章:PCB布局(Placement)的EMC优化 3.1 敏感区域的划分与保护: 如何在PCB上识别并划分出高EMI敏感区域和高EMI产生区域。讲解如何将敏感元件远离高频信号源和开关器件,以减少耦合。 3.2 元件布局的通用原则: 提出一系列经过实践验证的元件布局原则,例如:关键信号线尽量短,连接器靠近边缘,分离数字和模拟区域,电源和地连接器的合理分布等。 3.3 屏蔽效应与组件布局: 讲解如何利用PCB层叠结构和元器件的物理位置来构建有效的屏蔽,降低辐射。 第四章:PCB布线(Routing)的EMC设计技巧 4.1 信号回流路径的完整性保证: 这是布线章节的核心。详细讲解如何保证信号线与其回流路径的紧密跟随,包括:单端信号与差分信号的回流路径设计,多层板中回流路径的选取,避免跨分割回流等。 4.2 差分信号的EMC优化: 针对高速差分信号,详细阐述如何进行等长、等距、同步耦合布线,以最小化共模噪声和差模辐射。 4.3 串扰(Crosstalk)的抑制: 分析串扰的成因,如邻近信号线之间的容性/感性耦合。提供有效的布线间距、走线方向、地线隔离等抑制串扰的方法。 4.4 过孔(Via)的EMC影响与优化: 解释过孔在高频信号通路中的寄生电感和阻抗不连续问题。讲解如何优化过孔数量、位置、大小,以及使用去耦过孔(Stitching Vias)等技术。 4.5 串联端接与并联端接的EMC意义: 阐述阻抗匹配技术在信号完整性和EMC设计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端接电阻来抑制信号反射。 第五章:电源与地(Power and Ground)的EMC设计 5.1 电源/地平面的设计与分割(Splitting): 深入讲解多层PCB中电源和地平面的设计理念。何时需要进行分割,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分割,避免分割引起的回流路径问题。 5.2 滤波与去耦(Decoupling): 详述电源滤波器的选择和布局,以及去耦电容的选型、容值、分布和布局原则,以有效抑制电源噪声。 5.3 地弹(Ground Bounce)的分析与抑制: 结合EMI的产生机制,详细分析地弹的形成过程,并提供PCB布局、布线、元件选择等方面的抑制地弹的策略。 5.4 高速信号的电源/地耦合: 分析高速信号切换时对电源/地平面产生的瞬时电流需求,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去耦和电源/地平面设计来满足这些需求,避免产生过大的电压波动。 第六章:PCB层叠(Stack-up)结构与EMC 6.1 优化层叠结构的EMC优势: 讲解不同层叠结构(如2层板、4层板、6层板及以上)对EMC性能的影响。强调将信号层紧邻地/电源平面的重要性。 6.2 信号层与参考平面的关系: 详细阐述信号层与其参考平面(地或电源)的紧密耦合,这是保证信号完整性和最小化辐射的关键。 6.3 屏蔽层与信号完整性: 探讨在特殊应用中,如何利用额外的屏蔽层来进一步降低EMI辐射,以及屏蔽层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七章:PCB EMC设计中的辅助技术与工具 7.1 EMC设计规则检查(DRC): 介绍如何利用PCB设计软件内置的DRC规则来预先检查和预防EMC问题,例如线间距、回流路径约束等。 7.2 EMC仿真工具的应用: 简要介绍EMC仿真软件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场景,如信号完整性仿真、电源完整性仿真、辐射仿真等,帮助读者理解仿真在EMC设计流程中的价值。 7.3 EMC测试与验证: 概述PCB产品在设计完成后需要进行的EMC测试,以及如何根据测试结果反馈和优化设计。 第三篇:进阶EMC设计专题 本篇将深入探讨一些更为复杂和高级的EMC设计议题。 第八章:高速接口的EMC设计 8.1 USB、HDMI、PCIe等高速接口的EMC挑战: 针对目前主流的高速接口,分析其特有的EMC设计难点,如高频特性、差分对布线、连接器屏蔽等。 8.2 EMI抑制元件的应用: 讲解磁珠(Ferrite Beads)、共模扼流圈(Common Mode Chokes)、滤波器等EMI抑制元件在高速接口和电源线上的具体应用方法和选型原则。 第九章:低EMI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9.1 降低辐射的通用设计原则: 总结并提炼一系列可以通用应用于各种PCB设计的低EMI设计原则,强调“预防胜于治疗”的理念。 9.2 审慎选择元器件: 讨论在EMC设计中,元器件的选型为何如此重要,以及不同类型元器件(如开关电源IC、高频振荡器)的EMC特性考量。 9.3PCB制造工艺对EMC的影响: 简要探讨PCB的制造公差、板材选择、表面处理等工艺因素对EMC性能可能带来的影响。 结语 《精密设计:PCB电磁兼容性工程》并非一本仅供参考的书籍,而是一套指导读者在复杂电子设计领域中实践EMC最佳工程实践的指南。通过深入浅出的理论讲解和详细实用的设计技巧,本书致力于帮助工程师们建立起对PCB电磁兼容性的深刻理解,掌握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EMC问题的能力,从而设计出性能稳定、质量可靠、符合法规标准的优秀电子产品。我们相信,精湛的PCB EMC设计能力是每一位现代电子工程师必备的核心竞争力。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电磁兼容的印制电路板设计(原书第2版)》真是一本让我欲罢不能的宝藏!初拿到手时,还以为会是那种枯燥乏味的理论书籍,没想到打开后,立刻被其严谨又不失趣味的讲解风格所吸引。作者在开篇就清晰地阐述了EMC设计的重要性,并用大量生动的案例,将那些抽象的电磁干扰和兼容原理具象化,让我这个PCB设计新手也能很快领会其中的奥秘。书中对各种滤波技术、屏蔽措施、接地策略的分析尤其到位,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得十分周全。我尤其喜欢作者在讲解时,总能穿插一些实际工程中遇到的典型问题,并给出详细的解决方案,这让我在理论学习的同时,也能获得宝贵的实践经验。比如,关于信号完整性的章节,作者不仅讲解了阻抗匹配、过冲、振铃等概念,还深入剖析了不同类型连接器和线缆对信号完整性的影响,并给出了优化建议,这对我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而且,书中大量的图示和表格,让原本复杂的概念变得直观易懂,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在培养一种设计思维,一种对电磁兼容的敏感度和预判能力。

评分

坦白说,在翻阅《电磁兼容的印制电路板设计(原书第2版)》之前,我对PCB的EMC设计知之甚少,总觉得这是一个高深莫测的领域,只有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才能掌握。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从基础的电磁场理论讲起,逐步深入到PCB布局、布线、元器件选择等各个环节。作者对各种干扰源的分析细致入微,无论是辐射干扰、传导干扰,还是串扰、地弹等,都给出了清晰的解释和有效的抑制方法。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差模干扰和共模干扰的处理给出了详细的指导,这在很多同类书籍中都是难以找到的。作者强调了PCB层叠结构对EMC性能的重要性,并提供了多种优化层叠的方案,这让我受益匪浅。此外,书中关于电源完整性的章节也写得十分精彩,对去耦电容的选型、放置以及PCB走线的设计,都有非常实用的建议。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怎么做”,更告诉你“为什么这么做”,让你真正理解其背后的原理,从而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设计中。

评分

《电磁兼容的印制电路板设计(原书第2版)》这本书,我真的只能用“惊喜连连”来形容!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偏向理论分析的学术专著,但它却以一种非常实用的方式,将枯燥的EMC理论与生动的PCB设计实践完美结合。作者在书中花费了大量篇幅来讲解如何通过PCB的物理结构来控制电磁干扰,例如,对于高频信号的布线,书中详细介绍了短线原则、蛇形线的使用以及差分走线的技巧,并配以大量的仿真结果和实测数据进行佐证。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返回路径”管理的论述,作者将其提升到了EMC设计的核心地位,并详细阐述了如何设计完整的返回路径,避免信号回流路径过长带来的问题。另外,书中的“电源完整性”部分也让我大开眼界,作者不仅仅是介绍了一些常用的去耦器件,更是深入分析了这些器件在不同频率下的行为特性,以及如何在PCB上进行最优化的布局和连接,这对于我理解和解决电源噪声问题提供了极大的帮助。这本书真的让我觉得,EMC设计不再是“碰运气”的事情,而是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精细的设计来有效控制的。

评分

毫无疑问,《电磁兼容的印制电路板设计(原书第2版)》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PCB设计。作者以其深厚的专业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将复杂的EMC理论转化为一套套可执行的设计原则和技巧。书中对于“屏蔽”的章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详细分析了不同屏蔽材料的电磁衰减特性,以及如何设计有效的屏蔽罩和滤波器来抑制电磁辐射。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讲解过程中,总是会提及一些“潜规则”或者说“经验之谈”,这些在官方的标准或教科书中往往很难找到,但对于实际工程设计却至关重要。例如,关于PCB板材的选择对EMC性能的影响,书中就给出了详细的建议。另外,这本书的排版也相当出色,清晰的标题、条理分明的段落以及丰富的插图,都让阅读过程变得轻松愉快。这本书让我意识到,EMC设计不仅仅是解决问题,更是要从源头上预防问题,成为产品设计的一部分。

评分

我必须得说,《电磁兼容的印制电路板设计(原书第2版)》这本书,绝对是我近期读过的最实用、最有价值的工程技术类书籍之一。作者在讲解EMC原理时,并没有停留在概念层面,而是将其与PCB的设计细节紧密联系起来,例如,书中对高速数字信号PCB布局布线中,如何避免串扰、地弹和信号反射等问题,给出了非常具体的操作指南。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接地”的章节,作者系统地阐述了单点接地、多点接地以及星型接地的优缺点,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指导读者如何根据不同场景选择最合适的接地方式。这本书的另一个亮点在于,它鼓励读者在设计过程中主动进行EMC仿真和测试,并提供了相关的软件工具和测试方法。虽然书中没有详细介绍具体软件的操作,但它启发了我去主动学习和掌握这些工具,从而更好地指导我的设计。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为我打开了EMC设计的大门,更教会了我如何成为一名更优秀的PCB工程师。

评分

不错的书,我很喜欢!!!!

评分

很好,很强大!!!正版

评分

是原版书吧,书张都还不错。

评分

还没看

评分

不错的书,我很喜欢!!!!

评分

很好,很强大!!!正版

评分

是正版,很不错很有用的书

评分

还没看

评分

是正版,很不错很有用的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