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生产百问百答

棉花生产百问百答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邹奎 编
图书标签:
  • 棉花生产
  • 种植技术
  • 病虫害防治
  • 采摘
  • 加工
  • 质量控制
  • 农业技术
  • 种植管理
  • 棉花栽培
  • 农业生产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ISBN:9787109141872
版次:1
商品编码:10291406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专家为您答疑丛书
开本:大32开
出版时间:2010-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37
字数:209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专家指点迷津   尽释技术关键   引领时代潮流   培养种植能手

内容简介

  《棉花生产百问百答》是“专家为您答疑丛书”之一,全书共分16个章节,主要以问答的形式对棉花生产技术知识作了介绍,具体内容包括杂交棉的特点及其种子生产技术、黄河流域棉区棉花蕾期管理技术、长江流域棉区棉花蕾期管理技术、西北内陆的棉区分布及品种选择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综合篇 第一章 棉花形态结构与功能 1.棉花植株由哪些器官构成? 2.棉花根、茎、叶、铃之间的关系如何? 3.棉花纤维的形状构造及生长发育过程如何? 第二章 棉花生长发育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4.棉花各生育阶段有何特点? 5.棉花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如何? 6.高产棉花的生育规律是什么? 7.什么是积温?如何计算? 8.棉花生长发育需要怎样的温度条件? 9.棉花生长发育需要怎样的日照条件? 10.棉花生长发育需要怎样的水分条件?怎样判断棉花缺水了? 11.棉花生长发育需要怎样的土壤条件? 12.棉花生长有哪些需肥规律? 13.什么是棉花生长的营养“三要素”和“微量元素”? 14.营养三要素对棉花生长发育的作用是什么? 15.微量元素对棉花生长发育的作用是什么? 16.棉田用有机肥料作基肥有什么好处? 17.棉籽萌发出苗需要什么条件? 18.棉花产量构成三要素及其影响因子是什么? 19.棉花开花时如何进行授粉与受精? 20.怎样划分棉花的伏前桃、伏桃、早秋桃和晚秋桃?划分四桃有何意义? 21.棉花的花芽分化、现蕾、开花结铃的规律如何? 22.棉花为什么会落蕾落铃?蕾铃脱落有什么规律? 23.影响棉花纤维发育的因素有哪些? 24.什么叫棉花的长势和长相? 25.怎样用棉株主茎生长速度来诊断棉花生长状况? 26.怎样用红茎比例来诊断棉花生长是否正常? 27.怎样用叶色来诊断棉花生长是否正常? 28.怎样用第四叶宽度来诊断棉花生长是否正常? 29.怎样用柄节比来诊断棉花生长是否正常? 30.怎样用叶位来诊断棉花生长是否正常? 第三章 抗虫棉的概念及其特点 31.什么是抗虫棉? 32.抗虫棉是如何分类的? 33.抗虫棉生长发育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4.抗虫棉的水分需求规律是什么? 35.抗虫棉的养分需求规律是什么? 36.抗虫棉的抗虫机理是什么? 37.抗虫棉对什么类型的害虫具有抗性? 38.抗虫棉的抗虫性与棉花生育阶段有何关系? 39.抗虫棉的抗虫性与环境条件有何关系? 40.抗虫棉是否需要治虫? 41.抗虫棉田中前期如何防治害虫? 42.抗虫棉田中后期如何防治害虫? 43.抗虫棉在生产上的应用情况如何? 44.抗虫棉成功应用有何意义与影响? 第四章 杂交棉的特点及其种子生产技术 45.什么是杂交棉? 46.杂交棉与常规棉有什么区别? 47.什么是化学杀雄法?有什么优缺点? 48.什么是昆虫传粉法?有什么优缺点? 49.什么是人工徒手去雄法?有什么优缺点? 50.什么是利用指示性状制种法?有什么优缺点? 51.杂交棉的增产效果如何? 52.杂交棉的生育特点如何? 53.杂交棉的栽培技术有何特别之处? 54.怎样防止杂交棉后期早衰问题? 55.杂交棉可否利用二代(F2)? 56.怎样进行杂交棉种子质量控制? 第五章 棉花品种管理 57.棉花品种推广前为何要通过审定? 58.棉花品种命名有何规范化要求? 59.转基因抗虫棉品种试验审定方面有何规定? 60.如何办理转基因抗虫棉品种生产应用安全证书? 61.棉花种子生产有何规定? 62.如何办理转基因抗虫棉品种种子生产许可证? 63.棉花种子经营有何规定? 64.如何办理转基因抗虫棉品种种子经营许可证? 65.种子标签应注明哪些内容? 66.什么是假劣棉花种子? 第六章 棉花良种繁育及种子处理技术 67.什么是棉花原种? 68.什么是棉花良种? 69.棉花种子质量指标有哪些?具体的标准是什么? 70.如何简便识别棉花种子的健籽率?怎样计算健籽率? 71.为什么要做好棉籽发芽试验?怎样进行? 72.如何感官鉴别种子质量? 73.我国棉花良种繁育技术主要有哪些? 74.什么是三年三圃繁育技术?有什么优缺点? 75.什么是三年二圃繁育技术?有什么优缺点? 76.什么是自交混繁繁育技术?有什么优缺点? 77.什么是种子贮藏法繁育技术?有什么优缺点? 78.棉花种子贮藏有哪些注意事项? 79.棉籽怎样进行硫酸脱绒? 80.棉籽怎样进行药剂处理? 第七章 棉花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81.我国棉田病虫草害的基本情况如何? 82.棉花主要病害有哪些?有什么发生规律? 83.棉花主要害虫有哪些?有什么发生规律? 84.棉花主要杂草有哪些?有什么发生规律? 85.什么是棉田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有哪些具体措施? 86.棉花苗期病害如何防治? 87.棉花枯、黄萎病如何防治? 88.棉花铃期病害如何防治? 89.棉花苗期害虫如何防治? 90.棉花蕾铃期害虫如何进行防治? 91.棉田主要天敌有哪些?如何科学利用? 92.棉田杂草如何防治? 第八章 我国棉花生产概况 93.世界上生产棉花的国家有哪些? …… 第二部分 黄河流域棉区棉花生产技术 第一章 黄河流域棉区棉花播前准备 第二章 黄河流域棉区棉花苗期管理技术 第三章 黄河流域棉区棉花蕾期管理技术 第四章 黄河流域棉区棉花花铃期管理技术 第五章 黄河流域棉区棉花吐絮期管理技术 第三部分 长江流域棉区棉花生产技术 第一章 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技术 第二章 长江流域棉区棉花苗期管理技术 第三章 长江流域棉区棉花蕾期管理技术 第四章 长江流域棉区棉花花铃期及后期管理技术 第五章 长江流域棉区棉田灾害及其预防技术 第四部分 西北内陆棉区棉花生产技术 第一章 西北内陆的棉区分布及品种选择 第二章 西北内陆棉区棉花精量播种及高密度栽培技术 第三章 西北内陆棉区棉花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第四章 西北内陆棉区棉花节水灌溉技术 第五章 西北内陆棉区棉花调控技术 第六章 西北内陆棉区棉花收获技术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在正常的气候条件下,棉花从播种到收花完毕约有200天。一般都把出苗株率、现蕾株率、开花株率、吐絮株率达到50%的日期,分别定为出苗期、现蕾期、开花期和吐絮期。并以此界限将棉花一生依次划分为萌发出苗期、苗期、蕾期、花铃期和吐絮期5个生育阶段。在各个生育时期内,因品种、环境条件和栽培措施不同,其生育进程和经历时间均有差异。   萌发出苗期:从播种到子叶顶出土面为出苗,全田出苗株率达50%时为萌发出苗期。一般播种后10天左右出苗,采用薄膜苗床育种和地膜覆盖栽培的,播种出苗期可缩到5天左右。直播棉田要使棉苗出得快、出得好,在播种前要搞好整地、保墒、施肥、选种和种子处理,并要掌握适宜播种时期和播种深度。种子经过催芽可提早出苗。如地温偏低或播种质量较差,常使萌发出苗时间拖长,往往不利苗全、苗齐,并降低幼苗素质。   苗期:从出苗到开始现蕾这段时间称为苗期。这段时期的田间管理主要是治蚜虫,间苗,定苗,查苗补缺,中耕松土。如苗期温度偏低,或管理不当,或移栽棉花缓苗期过长,都会抬高果枝始节,推迟现蕾,造成棉花晚发。   蕾期:全田有一株棉株第一果枝上的第一个幼蕾苞片长到3毫米,肉眼可见时即为现蕾。现蕾株占总株数50%时为现蕾期。从现蕾到开始开花这段时间称为蕾期。大致在6月中旬到7月上旬,一般25天左右。这段时间肥水管理要稳,治虫要及时,要开沟降渍,防止幼蕾脱落。此时南方正值梅雨季节,如管理不善,会出现“水发”疯长或“水控”慢发,导致早蕾脱落,也会推迟开花,从而延长蕾期的时间。

前言/序言

  棉花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既是世界最大的棉花生产国和消费国,又是最大的原棉加工和纺织品出口国,棉花生产水平高低不仅直接影响着纺织工业原料的供应和广大棉农的经济收入,而且对世界棉花供应和国际棉花市场价格水平有着重要影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传统劳动密集型的棉花产业既迎来了新的机遇,又面临着新的挑战。充分运用先进农业科学技术,进一步提高我国棉花生产水平,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实现植棉产量、质量、效益同步提高,对我国植棉业的持续发展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
  为配合中国农业出版社《专家为您答疑丛书》的出版发行,我们组织长期从事棉花科研、生产、技术推广等方面的专家、学者,编写了《棉花生产百问百答》。本书以问答形式,翔实丰富地介绍了棉花生产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新技术、新成果。全书共分4部分24章。第一部分综合篇第一章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付小琼副研究员完成;第二章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许乃银副研究员、柏立新研究员完成;第三章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路曦结研究员完成;第四章由湖南省棉花科
《棉花生产百问百答》内容简介 本书并非一本关于棉花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品种改良、土壤管理、灌溉施肥、机械化操作、采收加工、市场分析、经济效益等传统意义上的棉花生产内容的书籍。也绝非一本详述棉花作为一种经济作物,从古至今在人类文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或是探讨棉花产业对全球经济格局、社会变迁、环境保护等宏观层面的论著。 《棉花生产百问百答》是一部以独特视角,深入剖析“棉花”这一概念本身,以及围绕其展开的、与字面意义上的“生产”活动息息相关,却又跳脱出农业技术范畴的种种议题的探索之作。它不聚焦于播种、施肥、收割,而是关注那些支撑、影响、甚至塑造着“棉花生产”这一行为发生的深层逻辑和复杂网络。 本书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尽的阐述,但请注意,这些内容均不涉及实际的棉花种植技术细节: 第一部分:语言的棉花,概念的编织 “棉花”的意象与象征: 本章将追溯“棉花”一词在不同文化、不同历史语境下的象征意义。从最初对洁白、柔软、温暖的联想,到其在文学作品、艺术创作、民间传说中承载的情感与隐喻。我们将探讨“棉花糖”的甜蜜、“棉花朵朵”的纯净、“弹棉花”的乡愁,以及“一团乱麻”和“扯皮”等与棉花意象相关的习语和比喻,剖析这些意象如何被人类的语言和思维所赋予,并如何间接影响我们对“生产”的理解。 “生产”的多重解读: 本书将打破对“生产”的单一物质性定义。我们将从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个角度,审视“生产”的概念。例如,什么是“价值的生产”?什么是“文化的生产”?什么是“意义的生产”?我们将探讨信息时代的“知识生产”,以及情感、关系等非物质领域的“生产”现象,并尝试将这些抽象的“生产”理念与“棉花”这一载体产生奇妙的联结。 词汇的演变与认知: 本部分将关注“棉花”和“生产”这两个词汇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变轨迹,以及这种演变如何反映了社会认知和文化观念的变迁。我们将探究不同时期人们如何理解和描述与棉花相关的活动,以及这些描述方式的变化如何折射出人们对劳动、财富、自然关系的认知差异。 第二部分:制度的棉花,规则的织就 “标准”的诞生与影响: 我们将探讨“棉花”作为一种商品,其在标准化过程中的历史。这并非关于具体的行业标准或质量等级,而是关于“标准”本身是如何被创造、被接受、被执行的。我们将分析“标准”如何构建了一种关于“好的棉花”或“合格的生产”的共识,以及这种共识如何规训着生产者和消费者。 “品牌”的塑造与认知: 本章将聚焦于“棉花”品牌的建立和传播。这里的“品牌”并非指具体的棉纺织品品牌,而是指“棉花”作为一个整体,在集体意识中被赋予的某些特质和形象。我们将探讨“品牌”如何在宣传、营销、口碑传播中被不断强化,以及这种“品牌”认知如何影响人们对“棉花生产”的评价和期待。 “供应链”的抽象描绘: 在本书中,“供应链”并非指具体的物流、仓储、贸易环节,而是指那些看不见的、连接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权力结构、信息流和价值分配机制。我们将抽象地描绘“棉花供应链”的运作逻辑,探讨其中存在的各种博弈、协商和权力关系,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塑造着“棉花生产”的实际面貌。 第三部分:经济的棉花,流动的脉络 “市场”的幻象与现实: 本章将剖析“棉花市场”这一概念。我们不讨论具体的交易价格或市场行情,而是探讨“市场”作为一种社会建构,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着“棉花生产”的决策。我们将讨论信息不对称、投机行为、以及宏观经济政策对“市场”的塑造作用。 “金融化”的视角: 在本书中,我们将从金融化的角度审视“棉花”。这不涉及期货交易的具体操作,而是探讨“棉花”作为一种资产,其在金融市场上的“物化”过程。我们将思考当“棉花”不再仅仅是纤维,而是成为金融产品的一部分时,它与“生产”本身的关系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全球化”的渗透: 本部分将探讨“棉花”在全球化浪潮中的流动和影响。这里的“全球化”并非指具体的贸易协定或国际分工,而是指“棉花”所承载的文化、经济、政治信息如何在不同地域间传播,以及这种跨地域的互动如何重塑着人们对“棉花生产”的理解和实践。 第四部分:文化的棉花,意义的散播 “消费主义”下的棉花: 本章将审视“消费主义”文化对“棉花”及其“生产”的影响。我们不讨论消费趋势或购买行为,而是探讨“消费主义”如何塑造了人们对“棉花产品”的需求,以及这种需求如何反过来影响“棉花生产”的方向和模式。 “环保主义”的审视: 本书将从“环保主义”的视角,抽象地讨论与“棉花生产”相关的环境议题。这不涉及具体的农药使用或水资源消耗,而是关注“环保”理念本身是如何被构建、被传播,以及它如何成为一种评价和约束“生产”行为的价值体系。 “伦理”的考量: 本部分将探讨与“棉花生产”相关的伦理困境。这并非关于具体的劳工权益或公平贸易,而是关于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道德选择和价值冲突,以及这些冲突如何影响社会对“棉花生产”的看法。 第五部分:未来的棉花,想象的空间 “技术”的边界与可能: 本章将以一种超然的姿态,探讨“技术”在“棉花生产”未来中的角色。这不涉及具体的育种技术或智能农业设备,而是思考“技术”本身如何成为一种驱动力,改变我们对“生产”的定义和想象,以及“棉花”这一概念可能因此而发生的未来演变。 “可持续性”的愿景: 本书将描绘“可持续性”在“棉花生产”语境下的愿景。这并非关于具体的减排目标或资源循环,而是探讨“可持续性”这一理念如何成为一种新的价值导向,如何影响着我们对“生产”的规划和评价,以及“棉花”在这一愿景中可能扮演的角色。 “可能性”的拓展: 最后一章将开放性地探讨“棉花生产”的未来可能性。我们不预测具体的产量或市场规模,而是鼓励读者从更广阔的视角,重新审视“棉花”与“生产”之间的关系,思考在这个不断变化的时代,还有哪些我们尚未触及的、与“棉花生产”相关的议题值得深思。 《棉花生产百问百答》是一部挑战传统思维模式的书籍,它通过对“棉花”和“生产”这两个看似普通却内涵丰富的概念进行多维度、多层次的解构与重塑,旨在激发读者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理解隐藏在物质生产表象之下的复杂社会、经济、文化力量。本书的价值不在于提供具体的操作指南,而在于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考框架,帮助读者以更广阔的视野,审视我们身边的世界,以及我们所参与的一切“生产”活动。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它不仅仅是关于棉花种植的百科全书,更像是一场深入田间的实地考察记录。我本来以为这种专业书籍会枯燥乏味,充斥着各种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的文笔非常生动,把复杂的农业知识讲得深入浅出,即便是像我这样对棉花一窍不通的新手,也能轻松理解其中的奥秘。特别是关于病虫害防治的那一部分,讲解得极其细致,不仅告诉我们“是什么”,更重要的是深入分析了“为什么”会发生,以及如何从源头上进行预防。书中对不同气候带和土壤条件的适应性建议,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实践经验。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像是完成了一次系统的专业培训,对棉花的整个生命周期有了更全面、更立体的认识。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视觉效果也是一流的。在阅读体验上,真的做得非常人性化。很多关键的数据和流程图表设计得非常清晰易懂,有效降低了信息过载带来的阅读疲劳。我尤其喜欢它在案例分析部分的处理方式,它没有用那些虚无缥缈的理论,而是直接引用了几个不同地区的典型棉田案例,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中的常见陷阱和成功经验做了对比分析。通过这些鲜活的例子,读者可以非常直观地理解“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含义。这让阅读过程不再是单向的知识灌输,而更像是一场互动式的学习体验,极大地增强了学习的内化效果。

评分

对我而言,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系统性的思维框架。它教会我的不仅是“如何种好棉花”,更重要的是“如何科学地管理一个棉花生产系统”。书中关于市场趋势和可持续发展的讨论,也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意识到现代农业不仅仅关乎产量,更关乎生态效益和经济长远发展。它鼓励我们跳出传统的种植思维定式,去拥抱更具弹性和适应性的管理策略。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棉花产业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战略层面,不再是单纯的体力劳动者,而是具备系统规划能力的管理者。这是一本能够真正指导实践、并且启发思考的优秀著作。

评分

说实话,我是一个对细节有强迫症的读者,很多农业书籍要么过于宏观,要么就是只停留在表面。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拿捏得恰到好处。它不回避任何“疑难杂症”,例如在处理产量瓶颈和品质不稳定的问题时,作者提供的解决方案往往是多维度的,涉及到土壤改良、营养平衡乃至气候预警等多个方面。书中那种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务实的田间经验完美结合,让人信服。我甚至能从文字中感受到作者在田间地头摸爬滚打多年积累下来的那种沉甸甸的责任感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这本书读起来,不像是冷冰冰的文字,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农在耳边耐心指导。

评分

我特别欣赏这本书的编排逻辑,它不是简单的知识点堆砌,而是围绕着棉花生产的实际流程,层层递进,非常有条理。从选种、育苗开始,到田间管理、采摘,再到后期的加工处理,每一个环节都提供了详尽的指导。尤其值得称赞的是,书中对新技术、新理念的介绍非常及时。比如关于精准农业和节水灌溉的章节,内容详实,图文并茂,让人能清晰地看到现代科技是如何赋能传统农业的。这对于我们这些渴望提升生产效率的从业者来说,简直是宝典级别的存在。它不是那种陈旧的教科书,而是充满了生命力和前瞻性的操作指南,让人读起来充满了探索的乐趣和实干的冲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