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视唱练耳教程(3)

儿童视唱练耳教程(3)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赵方幸 编
图书标签:
  • 儿童
  • 视唱练耳
  • 音乐教育
  • 启蒙
  • 练耳
  • 视唱
  • 教材
  • 少儿
  • 音乐教学
  • 基础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库网旗舰店
出版社: 人民音乐
ISBN:9787103012543
商品编码:1029251882
开本:16
出版时间:1995-03-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儿童视唱练耳教程(3)
  • 作者:赵方幸
  • 定价:15
  • 出版社:人民音乐
  • ISBN号:9787103012543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1995-03-01
  • 印刷时间:2011-01-01
  • 版次:1
  • 印次:14
  • 开本:16开
  • 包装:平装
  • 页数:80

编辑推荐语

《儿童视唱练耳教程(3)》前两册是入门部分。从这一册开始,进入了视唱练耳的基础技术训练,主要包括*基础的带有附点音符的节奏型,大、小三度,纯一、纯八、纯四、纯五度音程,大小三和弦以及一个升、降号调内的正三和弦的听辨训练。因此学生若未完全掌握第二册的内容,应进行严格的补课后再学本册。 听辨训练中练习项目及题例较多,教师“出题”时,可根据学生情况加以选择。

目录

几点说明
十六、一个升记号的调
附点音符(一)
十七、一个降记号的调
附点音符(二)
附:键盘与线谱音位对照图


音乐启蒙与基础技能发展:《少儿音乐启蒙与视唱练耳基础教程(第1、2册)》 一部为初学音乐的儿童量身打造的,系统而生动的入门指南。 --- 书籍概述:面向未来的音乐播种者 本书旨在为3至8岁,初次接触音乐学习的儿童及其指导教师和家长,提供一套科学、有趣且循序渐进的音乐基础训练体系。我们深知,儿童的学习模式依赖于直观的感知、丰富的想象力和大量的动手操作。因此,《少儿音乐启蒙与视唱练耳基础教程》并非传统枯燥的理论灌输,而是通过游戏化的方式,将音乐的核心要素——节奏、音高、节拍和听觉辨识能力——融入到日常的互动和探索之中。 本套教程(涵盖第1册与第2册)聚焦于构建坚实的音乐感知基础,确保孩子们在进入更高级别的音乐学习前,能够建立起对声音世界的准确理解和积极的兴趣。我们坚信,早期良好的音乐习惯和敏锐的听觉能力,是未来音乐素养的基石。 第一册:声音的探索与节奏的初体验(适合初次接触音乐的幼儿) 核心目标:建立对声音、节奏的直观认知与身体律动感的培养。 第一章:我是小小探险家——声音的发现之旅 1.1 声音的世界: 引导孩子分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不同音色(高低、强弱、长短)。通过模仿动物叫声、交通工具声等,训练耳朵的敏感度。 1.2 音乐的起源: 介绍简单的打击乐器(如响板、三角铁、手鼓),让孩子通过亲手敲击,感受声音的产生与消失。 1.3 音高概念启蒙: 使用图画和色彩来区分“高音”和“低音”。例如,将高音比作飞翔的小鸟,低音比作沉重的乌龟。引入五线谱的初步概念,但以形象化符号代替传统音符,降低学习门槛。 第二章:身体里的节拍器——律动与模仿 2.1 踏出第一步: 学习基本的行进节奏(如“嗒嗒”、“嗒——”)。通过走路、跑步、跳跃等身体活动来体会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长度差异。 2.2 拍手的游戏: 引入“强拍”与“弱拍”的概念。通过集体拍手游戏,感受二拍子和三拍子的基本脉动。强调“数数”与“拍打”的同步性。 2.3 节奏的语言: 运用形象的口诀和拟声词(如“走、走、快、快”)来记忆和再现简单的节奏型,如二二拍下的“X X | X X”。 第三章:唱出我的心声——音高的初步建立 3.1 声音的“高”与“低”: 运用阶梯图示,直观展示音高的变化。鼓励孩子用“咿——”或“噢——”的声音进行模仿,保持声音的连贯性和集中性。 3.2 模唱的乐趣: 教师(或家长)先唱出两至三个音的简单旋律片段,孩子紧跟模仿。重点在于音高的准确“对位”,而非固定音名。 3.3 歌唱的准备: 学习正确的坐姿、站姿以及“气息”的初步概念,通过吹泡泡、吹蜡烛等活动,建立稳定的气息支撑。 (第1册总结:本册强调“玩中学”,目标是让孩子爱上音乐,并能用身体和声音简单地表达节奏和旋律的起伏。) --- 第二册:乐谱的初识与听觉的精炼(适合有初步基础的幼儿) 核心目标:引入基础的乐谱元素,强化听觉记忆与分辨能力,为视唱打下基础。 第一章:走进音乐的符号王国 1.1 认识“五线谱的家”: 首次引入五线谱的结构,但仍以趣味故事为主线。例如,将五条线比喻成五座“小山”,线间是“山谷”。 1.2 音符和休止符的形象化: 将四分音符、二分音符、全音符以及对应的休止符,赋予具体形象(如“小兵”、“大胖子”等),讲解其时值关系。 1.3 节奏的组合与再现: 学习用拍号(2/4、3/4)来组织节奏。通过“看谱打拍子”和“打拍子写节奏”的互换练习,确保孩子理解时值与节拍的关系。 第二章:音高的精确捕捉——听觉辨识训练 2.1 建立“音高阶梯”: 引入Do、Re、Mi、Fa、Sol这五个基础唱名(暂不强调固定音高,以首调唱名为主)。通过“Do是家,Re是邻居”的联想,区分相邻音之间的音高距离。 2.2 听辨“音程的距离”: 学习辨别二度、三度和五度的音程。例如,用“小步走”(二度)和“大跳跃”(五度)来描述听到的声音关系,并通过键盘或琴键进行即时演示。 2.3 旋律的记忆与复述: 教师弹奏三到四个音符的简单旋律,要求孩子不仅要唱出音高,还要准确地唱出节奏。这是视唱练耳的初期整合训练。 第三章:小小歌唱家——基础视唱的萌芽 3.1 节奏与音高的结合练习: 配合第一章和第二章所学的节奏和音高概念,开始尝试“边看谱边唱”。初期练习多采用重复性高的、音域窄的旋律。 3.2 节奏视唱的进阶: 引入附点音符的初步概念,通过更复杂但仍具规律性的节奏型,要求孩子在击拍的同时准确读出节奏。 3.3 听写游戏的乐趣: 教师弹奏一个两拍或三拍的节奏型,孩子在写有方格的纸上画出相应的“长条”和“短条”,训练听觉的即时反馈能力。 (第2册总结:本册从感觉转向认知,开始规范化学习,将抽象的音乐符号与听觉感知联系起来,是进入系统学习前的关键过渡阶段。) --- 教程的教学特色与优势 1. 游戏化教学法: 全书包含超过100个原创的音乐游戏、儿歌和律动活动,确保学习过程充满乐趣和探索欲。 2. 多感官协同发展: 强调“听、看、说、唱、动”的五位一体教学模式。视觉(乐谱符号)、听觉(音高分辨)和动觉(身体律动)同时参与,巩固学习效果。 3. 家校互动资源丰富: 每单元后附有“家长小贴士”,指导家长如何在家中利用常见物品(如积木、绳子)进行延伸练习,真正实现音乐学习的家庭化。 4. 科学的梯度设计: 从最基本的节奏模仿,逐步过渡到音高概念的建立,再到节奏与音高的初步整合,难度层层递进,避免了初学者因难度过高而产生的挫败感。 《少儿音乐启蒙与视唱练耳基础教程(第1、2册)》——为每一个热爱音乐的孩子,铺设通往美妙音乐世界的坚实阶梯。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讲,我是一个对“效率”要求很高的家长,给孩子报的兴趣班不少,但大部分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效果。我需要的是那种能看到明显进步,并且能让孩子保持热情的学习材料。这套书的使用体验感非常好,它成功地在“严谨”和“趣味”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我发现它不仅仅是教孩子怎么唱准音符,更深层次上是在培养他们一种“音乐思维”。比如,在进行旋律的“移调”练习时,它没有直接给出复杂的乐理说明,而是通过一个“小火车改变轨道”的比喻,让孩子直观理解音高组之间的关系。这种情境化的教学法,使得那些原本需要反复讲解才能理解的概念,在一次练习中就能被孩子默默消化吸收。我们家孩子以前对拍号的概念一直很模糊,总觉得节奏是“乱跑”的,但用了这本书的第三册后,他开始能主动告诉我:“爸爸,这段是三拍子,我要走三步”,这种主动性的语言表达,就是最好的学习成果的体现。可以说,这本书为我们家长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路线图,让我们知道每一步该做什么,该达到什么目标。

评分

这本教材的封面设计真是充满童趣,色彩明亮,那种仿佛能听到音符在纸上跳跃的视觉效果,一下子就抓住了我家那个小不点儿的注意力。我记得我们家孩子刚开始接触音乐的时候,总是对那些枯燥的乐理概念感到抗拒,光是音符的认读就能让他趴在桌子上唉声叹气。但是用了这套书之后,情况有了显著的改观。我发现它在引入基础知识时,采用了非常巧妙的“游戏化”教学方式,把原本抽象的唱名、节奏型融入到生动的小故事或者可爱的动物形象里。比如,讲解“四分音符”时,可能就设计成一只小兔子“咚咚咚”地走路,而“八分音符”则是两只小麻雀“嘀嗒嘀嗒”地蹦跳。这种具象化的处理,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门槛。我观察他做练习时的专注度明显提高了,不再是敷衍了事地涂抹应付,而是真正沉浸在探索声音的乐趣中。而且,书中的插图质量非常高,细节处理到位,即便是我们这些成年人看,也会觉得赏心悦目,这对于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也是一种无声的熏陶。从内容编排的逻辑性来看,它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不会一下子抛出过多复杂的知识点,总是在孩子已经掌握了上一个技能的基础上,平滑地过渡到下一个环节,让人感觉每一步都走得踏实而稳健。

评分

我是一名音乐教师,手头常用的教材种类不少,但真正能让我感觉“解放双手”的,并不多见。这本《儿童视唱练耳教程(3)》的出现,确实为我们日常的课堂教学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活力。从专业的角度来看,它对于核心能力的训练是非常扎实的。它很注重节奏的精确性训练,特别是对三拍子和六拍子这类容易混淆的节奏型,设计了一系列富有挑战性但又极具针对性的练习。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没有回避一些相对复杂的音乐现象,比如附点节奏的处理,但它通过非常巧妙的配图和口诀,将那些“跳跃”和“延长”的听感,以一种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固化下来。此外,教材对于音程的听觉辨识训练也做得非常细致入微,从最简单的三度、五度开始,稳步推进到七度、八度,而且听力材料的选择,都非常贴合儿童的听觉习惯,避免了使用过于古典或成人化的曲目,确保了学习的亲近感。很多教材在音准训练上容易流于表面,但这本书中包含了许多关于音准记忆和内化听觉的活动,比如用身体的动作去感受音高的距离,这种跨学科的学习方式,极大地增强了教学的深度。

评分

我关注的重点在于这套教材的“延展性”和“综合性”。很多视唱练耳教材,要么过于侧重视唱,要么仅仅停留在机械的听觉训练上,缺乏将这些基础技能融会贯通的能力培养。但《儿童视唱练耳教程(3)》在这方面展现了很高的水准。它将视唱、听写和节奏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学习闭环。例如,在学习了一组新的音程后,教材紧接着就会出现一个要求学生听写这个音程的小练习,紧接着可能又要求他们用固定的节奏型将这个音程唱出来。这种即时性的反馈和技能的交叉运用,有效地避免了知识的碎片化。我特别欣赏它对于“音乐语感”的培养,它选取的例曲和练习片段,都带有很强的旋律性,即便只是短短的几个小节,也让人感到旋律的流畅和美感,而不是那种为了训练而训练的生硬音列。这种对“美”的追求,让学习过程本身成了一种享受,这对于保持孩子对音乐学习的长期热情,绝对是至关重要的成功因素。

评分

说实话,在给孩子选购任何学习资料时,我都会非常仔细地研究它的实用性和与教学进度的匹配度。这本教材给我的最大惊喜在于它的“可操作性”。它不仅仅是一本“看”的书,更是一本“用”的书。书中大量的听辨练习部分,配合着配套的音频资源(我记得网站上资源下载很方便),简直是为家庭陪练量身定做的。我个人对音乐理论本身略懂皮毛,但要如何将这些知识以最有效的方式传授给一个五年级的孩子,确实需要专业的教材指导。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它清晰地标明了每个练习的音乐术语,并且对教师(或者家长)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听唱模仿、节奏模唱给出了明确的指导建议。比如,在处理固定音高和相对音高的转换练习时,教材会先侧重于用“唱游”的方式建立肌肉记忆,然后再逐步引入标准的唱名系统,这种“先感觉,后认知”的步骤,对于培养孩子耳朵的灵敏度至关重要。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模唱”的部分,它不像有些教材那样只是机械地重复音型,而是设计了一些场景化的对话,让孩子在模仿时能带入情感,这无疑是在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力。

评分

图书质量不错,印刷质量也可以

评分

很不错

评分

图书质量不错,印刷质量也可以

评分

女儿还没用,先买着库存的,就是物流实在太慢了。

评分

女儿还没用,先买着库存的,就是物流实在太慢了。

评分

书不错,也比较实用。

评分

书不错,也比较实用。

评分

图书质量不错,印刷质量也可以

评分

图书质量不错,印刷质量也可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