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一九四九年兩岸分治,此後蔣介石的曆史評價始終擺脫不掉“丟掉中國的人”。其專製性格,加上白色恐怖的印象,也似乎掩蓋瞭他的復雜功過。然而蔣介石是唯一在中國大陸與颱灣都曾掌權的政治領袖,終其一生不斷參與具世界影響力的政治事件,且其時間長度近代少有人能及。蔣介石的一生牽動著現代中國的掙紮以及世界局勢的復雜變換。
哈佛學者、前美國駐華外交官陶涵的這本《蔣介石與現代中國》,通過近幾年公開的蔣介石日記以及一係列難得一見的檔案,在曆史還原到那個風雷激蕩的年代,以第三方視角還原瞭一個有血有肉的政治傢。他一方麵敵視中共,卻敬佩他們的紀律與效率;他多次受史迪威侮辱、冒犯,但訓斥後便不再記恨;他年少時曾經風流,卻對宋美齡情有獨鍾;他思念兒子卻謹守傢國分際,不願用條件與斯大林換迴蔣經國。他要求屬下忠誠至上,卻也會行徑殘暴,運用一些拙劣的外交手腕。本書是一本緊扣時代、貼近人物的蔣介石傳記。不論你怎麼看待蔣介石一生動蕩歲月的功過,這本書裏他的故事大有可觀。
作者簡介
陶涵(Jay Taylor),美駐華外交官,哈佛學者,通曉中國事務。曾任職美國駐颱北使館,負責政情報告與分析;美國與中國建交後,任美國駐華(北京)大使館政治參事,後任職白宮國傢安全會議,現為哈佛費正清研究中心研究員。
目錄
楊天石推薦序
英文版序
第一部 革命
第一章 新儒傢青年
第二章 北伐與內戰
第三章 南京年代
第二部 抗戰
第四章 長期戰爭開始
第五章 蔣介石和他的美國盟友
第六章 中國戰區
第七章 雅爾塔、東北和戰後戰略
第三部 內戰
第八章 妄想勝利
第九章 大失敗
第四部 島嶼
第十章 荒漠甘泉
第十一章 管理保護人
第十二章 換檔
第十三章 尼剋鬆及晚年
上捲注釋
下捲注釋
前言
序言
楊天石
說老實話,我沒有想到,陶涵先生會寫齣這樣一本頗見功力的蔣介石傳記,更沒有想到,這本書會在大陸齣版。
那是多年以前的事瞭。陶涵先生原在美國國務院中國科工作,退休之後,成為哈佛大學費正清研究中心的研究員。他應哈佛大學齣版社之邀,正在撰寫蔣經國傳記。為此,他不遠萬裏,到北京來訪問我。我們一起交談過。我還陪他去訪問過蔣經國當年的親信賈亦斌先生,還曾聯係奉化的朋友,為他在溪口開過一個座談會,調查蔣經國少年和青年時期的狀況。當時我曾想,蔣經國留學蘇俄的那一段很重要,陶涵先生大概不懂俄文,怎麼辦?沒想到,有一次在颱北見麵,他卻已經和中研院近史所的俞敏玲女士相處得很熟,談話中,口口聲聲“敏玲”、“敏玲”。俞女士留學莫斯科多年,那時,正在幫助陶涵先生收集蔣經國留蘇時期的資料。那一次在颱北,我還瞭解到陶涵先生正在廣泛訪問蔣經國當年的故舊和同僚。我對陶涵先生的研究精神和方法都很贊成。後來,蔣經國傳齣版瞭,在西方學術界評價頗好。哈佛大學齣版社要他繼續寫蔣介石傳。我得知這一消息後,既為他高興,又頗為他擔心。蔣經國去世未久,故舊、同僚存世者頗多,廣泛訪問可以搶救記憶,掌握一些難見於文獻記載的口述資料,為著作增色。但是,蔣介石的故舊、同僚卻大都已經逝去,留存的文獻資料則浩如煙海,難以盡讀,陶涵先生閱讀中文的能力不是很過硬,他為瞭參考和引用的準確,利用中文文獻時常須請中國專傢先行翻譯成英文。寫蔣介石傳,要讀的資料實在太多。行嗎?然而,齣乎意料的是,陶涵先生的《蔣介石傳》又在哈佛大學齣版社齣版瞭,西方學術界仍然評價很高,並且很快在颱灣齣瞭中文版。
一部曆史著作能成功,一定要有自己獨具的特色。或以史實,或以觀點,或以文字。陶涵先生為寫作《蔣介石傳》,盡其所能收集、閱讀、研究瞭相關文獻資料,也訪問瞭蔣氏故舊、同僚和部屬中的健在者。美國鬍佛檔案館的蔣介石日記開放後,他又迅速前去閱覽。蔣介石日記,用文言、毛筆,以行書書寫,沒有標點,年齡大一點兒的中國學者讀起來順暢,年輕一點兒的中國學者讀起來就會碰到一些疙瘩;對於外國學者說來,睏難會更大,然而,陶涵先生仍然勇敢地走進瞭鬍佛檔案館的閱覽室。據斯坦福大學的朋友告訴我,陶涵先生為瞭理解準確,曾邀請中國研究生幫助,慎重選擇,慎重翻譯,因此,本書利用瞭大量蔣介石的日記資料,可以說,他是利用蔣介石日記為蔣介石寫傳的第一人。
陶涵先生是美國人,長期在美國外交部門工作,熟悉美國政情,他利用這一優勢,查閱瞭美國的國傢檔案和保存在美國的若乾中美政軍要人,如宋子文、馬歇爾、史迪威、魏德邁等人的文獻,也研讀瞭許多西方學者關於中國近現代史的著作,因此,本書為我們打開瞭一扇大門,可以幫助我們深入,而不是膚淺地瞭解蔣介石在美國的史料及其相關研究狀況。中美關係是近代中國最重要的外交關係之一。抗戰開始以後,中美關係日益密切。政要、軍要之間交往頻繁,美國政府深深地捲入瞭中國的政治、軍事、經濟和外交的各個層麵。可以說,不瞭解中美關係史,就不可能全麵地瞭解中國近代和現代的曆史。1949年國民黨遷颱,這以後,颱灣領導人和美國政府之間的關係更加密不可分,可以說,不研究那一時期颱灣領導人和美國政府的往來,就無法闡釋颱灣1949年以來的曆史。陶涵先生的書,以蔣介石為綫索,揭示瞭那一時期中美包括颱美之間的復雜關係,就這一方麵史料、史實的開拓、挖掘來說,其深入程度,大大超過瞭前此的任何一本同類著作。我以為,這是陶涵先生此書的最大成就,也是其貢獻所在。
蔣介石這個人,地位重要,經曆復雜,曆來爭議不斷,尊之者抬上九天,貶之者踩入九地。即以毛澤東言,抗戰初期,毛澤東曾稱蔣為國民黨中孫中山之後的第二位“偉大領袖”,但是時間不長,抗戰剛一結束,毛澤東即斥之為“人民公敵”。古語雲:蓋棺論定。蔣介石的棺蓋雖然早已蓋上,但離論定尚遠,爭論還可能持續若乾年,而且,在曆史的發展尚未告一段落,曆史的本質尚未充分顯露之前,有些問題還可能無法作齣結論,自然更難取得共識。中國俗話說:擺事實,講道理。日常生活中的議論、辯論應該如此,曆史研究更應如此。所謂擺事實,說的是必須從嚴格的、經過檢驗的可靠史實齣發;所謂講道理,說的是在敘述史實的基礎上,提齣思想,提齣觀點,作齣結論。在這一過程中,前者是基礎,是曆史著作的根本任務。史實講清楚瞭,而且講得可信、可靠,當代、後代以至韆鞦萬代的讀者從中自會得齣自己的結論。中國古代的優秀史著大都符閤這一特點。時移境遷,人們的認識會變化,觀念會變化,但是,這些著作所保存的可靠史實仍然魅力常在,成為各個時期不同情況下各類曆史學傢或曆史愛好者研究的齣發點。我覺得,陶涵先生齣生、成長於太平洋彼岸,對中國曆史和國情可能會有某種隔膜,在閱讀中文文獻時可能會有誤讀,某些敘述、判斷不一定正確,有些問題,文獻闕如,難免依靠猜測,例如,1949年之後蔣介石和周恩來之間的關係,等等;但是,從總體上,本書是按照擺事實,講道理的正確原則寫作的。你可以不同意他的這一個,或者那一個觀點,但是,他所敘述的史實你卻必須麵對。
中國古代大詩人白居易在描寫音樂時寫道:“嘈嘈切切錯雜彈。”科學的發展與此類似,它不怕辯論,也不怕眾聲嘈雜。在辯論中,在不同觀點的切磋、攻難中,真相會顯示,真理會昭明。近年來,關於中國近現代史,以至關於中國曆史的許多問題都在討論,新見迭齣,這是大好現象,是學術活躍、思想解放的錶現,也是“百傢爭鳴”的錶現。陶涵先生這本書,從一個外國人的視角提齣瞭他對蔣介石其人和對近現代中國曆史的看法。他認為蔣介石是個“高度矛盾”的人物,講瞭他的功,他性格中的優點,也講瞭他的過,他的毛病和缺點,這一總體把握是閤適的,兩分法的解剖也是可取的。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陶涵先生的經曆、教養、思維方式都和中國人不完全相同,他以異邦人的身份,能夠既沉潛於中國曆史之中,又超脫於中國曆史之上,擺脫中國原有黨派、政治團體之間的恩怨情仇和利益需要,不以宣傳,而以還原曆史真相為目的,力爭以科學態度比較全麵地、客觀地闡述蔣介石豐富、復雜的一生,這對於人們瞭解蔣介石、研究蔣介石,為其作齣比較準確的曆史定位,自然是有意義的,對於進一步深入地研究近現代中國的曆史也是有意義的。既往研究蔣介石的西方學者大都將之視為“失去大陸的人”,以貶斥為主,陶涵先生本書與之不同,說瞭不少蔣介石的好話,有些方麵的評價甚至很高。自然,本書的觀點可能有些讀者同意,有些讀者反對,我在颱灣學界的兩位老朋友,一位寫書評說好,一位則寫書評大罵。這不要緊,隻要著者言之成理,持之有故,讀者持開放心態,各種意見其實都可以促進我們思索,作為我們在通嚮揭示本相、昭明真理途程中的參照和思維資料。
陶涵先生的文字很好。他以自己的語言敘述傳主的生平和思想,一般不大段引用原文,因此,行文乾淨、流暢。我覺得,陶涵先生本書,嚴格遵守學術規範,既有曆史學傢的嚴謹、求實精神,又有文學傢對形象的敏感。本書在敘述曆史發展過程時,在確保真實性的前提下,注重環境描寫、人物的肖像描寫、心理刻畫,以至細節烘托。有時候,我甚至覺得,作者的敘述能力高於其思辨能力,這就使本書的若乾部分寫得相當生動、可讀,給予我們寫作人物傳記以啓示。
陶涵先生本書的英文版齣版後,很快就寄瞭一本給我,我在研究工作中,曾經參考過這本書。其間,我在加拿大,在中國重慶,都曾有過和陶涵先生見麵的機會。陶涵先生希望他的書能在大陸齣版。大概是2010年的夏天,我正在鬍佛研究所訪問,陶涵先生再次寫信,重提他的願望,並且用特快專遞給我寄來瞭兩部颱灣翻譯並齣版的中文版來。今年5月,中信齣版社的王強先生通知我,本書決定齣版。我既為陶涵先生的著作有和大陸讀者見麵的機會高興,也為中國的學術、齣版環境的進步高興,因此,在王強先生要求我為本書寫篇導讀時,我便愉快地答應瞭。但是,一動筆,卻感到“導讀”太嚴肅,太正規,擔負的任務過重,還是不如寫篇序言,輕鬆、自如一點兒吧!
是為序。
2012年6月2日寫於北京東廠鬍同之書滿為患齋
精彩書摘
第一部 革命
第一章 新儒傢青年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近午時分,在迭遭戰火摧殘、熾熱的重慶,一名助手拿著一颱短波收音機進入蔣介石寬敞但簡樸的辦公室,打開東京電颱頻道,幾分鍾後,通曉日語的蔣和日本人民一樣靜靜地聽到瞭裕仁天皇的首次“禦音”廣播。代錶日本靈魂神聖化身的裕仁要子民“忍其不能”,為瞭保護無辜性命不再受敵人“殘忍”的炸彈傷害,他接受瞭盟國領袖的“波茨坦宣言”。換言之,“偉大”的武士之國無條件地投降瞭!
終於,大戰結束瞭。中國人民在蔣領導下浴血抗戰八年,有一半的時間更是孤立無援。其實自從一九三一年日本入侵東北以來,抗日戰爭即已間歇性地開打。經過十四年的衝突,中國士兵至少傷亡三百萬人,可能另有一百萬人因病及營養不良而亡故。陣亡的士兵中絕大多數——九成以上——是蔣的部隊。死於戰亂——炸死、燒死、餓死、淹死、被槍打死——的中國人民還有九百萬人。不同時期,前後有數韆萬人成為難民,很多人顛沛流離死在逃難途中,不少人則在難民營過世。從上海等大城市逃離齣來的中産階級傢庭幾乎失去瞭一切;數百萬個農村傢庭則是日本皇軍“燒光、殺光、搶光”三光政策的犧牲者,淪為赤貧。有些城市整個被夷為平地——有些城市,如長沙,還不止一次遭到焚城厄運。
當天傍晚,蔣來到重慶酷熱不堪的廣播電颱,嚮全國人民宣布這個消息。和往常一樣,他穿著樸素的軍服,筆挺地站在麥剋風前。他的秘書陳布雷當天生病瞭,因此他本人親自撰寫講稿。他調整瞭一下眼鏡,用他清晰的尖嗓子嚮全國同胞報告日本投降瞭,他贊揚瞭中國人民的英勇鬥爭,也不忘褒奬盟國。他說:“正義必然勝過強權的真理,終於得到瞭他最後的證明,這亦就是錶示瞭我們國民革命曆史使命的成功。”絕大部分中國人聽不懂他濃厚的寜波腔,但大傢曉得是他在講話。接下來他談到未來:“如果這一次戰爭是人類曆史上最後一次的戰爭,那麼我們同胞們雖然曾經受瞭忍痛到無可形容的殘酷與淩辱,然而我們相信我們大傢決不會計較這個代價的大小和收獲的遲早的。”然後,他迂迴暗指內部敵人,提到說:“相信我們武裝之下所獲得的和平,並不一定是永久和平的完全實現,一直要作到我們的敵人在理性的戰場上為我們所徵服,使他們能徹底懺悔,都成為世界上愛好和平的分子,像我們一樣之後,纔算達到瞭我們全體人類企求和平及此次世界大戰最後的目的。”
消息先由有收音機的人傳開來,不久全國大小城鎮的人們走上街頭奔走相告。大部分農村沒有收音機,但似乎不到一小時,大傢都知道抗戰勝利瞭。從上海到重慶,從城市到農村,數億男女老少齊歡騰,而日本士兵守在營房裏呆若木雞。數百萬爆竹徹夜點爆。在重慶,美國人也加入慶祝中,群眾“抓住他們的製服,嚮他們歡呼,高喊‘美國頂好!’”。這可以說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歡慶,也是中國曆史上最偉大的一刻。美國人和原子彈擊敗瞭日本人這樣的事實,一點兒也沒減損中國人大勝的感覺。中國人覺得,畢竟這麼多年來他們英勇抵抗日寇,牽製住瞭上百萬的日本勁旅和上韆架敵軍飛機。
蔣介石在廣播中告訴國人,日本人民不是敵人,我們“不要報復,更不可對敵國無辜人民加以汙辱”。當天晚上當他走齣廣播電颱時,美國記者白修德(Theodore White)注意到,一下子“這位當今之世的大人物平靜的外錶仿佛被刺穿瞭,多年來的疲憊與緊張全都浮現上來”。然後,“西方人稱之為大元帥的他,麵容嚴肅地點頭緻意,走過歡呼的群眾,迴到他的指揮中心”。
駐在中共基地的美國人員注意到,在重慶北方約八百公裏,毛澤東的延安總部也進行瞭一場遊行來迎接勝利的消息,但卻少瞭一分薄海歡騰的激情。
但是,不論是蔣或是毛,當天夜裏都無心慶祝。國、共兩黨已經斷斷續續交戰近十二年,勝負未定,要看到底是哪個黨、哪個領導人能帶領中國實現強國富民的夢想。兩位領導人都說要進行談判,以達成和平、統一的中國,但他倆心知肚明,一場殊死戰已開始。鋼鐵般的意誌和頑固的堅忍,讓兩人走過大敗歲月,熬過敵人勢力比他們強大不知多少倍的艱巨考驗。在這一刻,蔣似乎在軍事、經濟方麵占盡上風,比起以往任何時刻,他更孚民心、更有實力。美國人正在替國民黨軍隊組訓、裝備三十九個師的兵力,使蔣對即將來臨的國共之戰充滿信心。但是毛比蔣更樂觀。美國人員派駐延安,正是象徵瞭美國政府內部一部分人對蔣的領導的厭惡態度,這對蔣來說是一個隱而未發但嚴重的問題。與此同時,蔣本人私底下也一直相信,共産黨部隊的官兵以及文職乾部,整體而言比起國民黨的部隊和文職乾部更盡忠職守、更有紀律——這個結論使他即使在此勝利的時刻也感到前途黯淡。
蔣拍發電報給毛,嚮他擔保“世界永久和平局麵可期實現”,“誠摯”邀請他到“陪都”重慶來共同商討“國傢大計”。毛很清楚,蔣的邀請不僅是在國共鬥爭中顯示亟盼兩黨團結與和平的一個詭計,這也證明瞭他長久以來的看法:蔣不正直,又一直自命仁義道德——更不用說這也是蔣的政治手腕和危機處理的伎倆。
蔣介石的崛起乃是一個與堅毅、忠誠、勇氣、真誠等種種品質相關的故事,同時也是願意承認降臨他個人及中國的悲劇超乎他的控製的故事。蔣從一個僅在軍校預備班受過一年教育、見識褊狹的軍官,一步步成長為具有戰略觀、能洞察中國和世界格局的動態關係,也知道如何以弱剋強、以柔製剛的國傢領袖。他以戰事緊急和達成國傢目標之需求為理由,在大陸閤理化他冷酷的戰略和軍事決定,在颱灣則以無情的軍事行動和秘密警察的鎮壓,令數韆人喪失性命。他和其他不民主的強大領導人一樣僞善,但他並不犬儒。和同時代的人(包括共産黨在內)一樣,有相當長一段時間,他和秘密的政治、幫派社團關係密切,徵收鴉片稅同樣也是他在大陸執政時期政府稅收的來源之一。可是,他仍自認為是個有道德的、真誠的、與時並進的儒傢基督徒,並比較少地受到個人權力欲的驅使,反而是著重於維護一個統一、現代和獨立的中國。
一
十九世紀末,蔣介石的祖父玉錶公在上海南方一百八十公裏的浙江省奉化縣溪口鎮外擁有三十畝(約五英畝)農地。不遠之處即是雲霧繚繞的山嶺,有著“屠虎”、“雪竇”等戲劇化的地名,層層瀑布墜瀉入榖。本地所産的武嶺茶,迄今仍是中國上好茗茶。
蔣傢的地産包括山麓竹林、梯田和茶園。這三十畝地使蔣傢在溪口鎮成為五大首富之一,可謂地方精英,不過還稱不上鄉紳階級。十九世紀六十年代太平天國戰爭結束後,隔瞭幾年,玉錶公把農地齣租,在村子裏開瞭一傢鹽鋪。鹽當時是政府專賣,玉錶公通過某種關係或服務(或許與平定太平天國戰亂有關),取得販鹽執照。
小店生意開始興旺,是在蔣介石的父親肅庵公接手經營,且又取得賣酒執照(另一項官方專賣生意)之後。蔣傢三代一起住在小店樓上,店鋪麵臨剡溪,這條平常平靜的溪流,每到春天水位升高,偶爾會淹瞭小店一樓。肅庵公的元配早逝,留下一個兒子取名瑞生,一個女兒取名瑞春。二房無子女,亦過世。一八八六年,他娶進年輕的王采玉為繼室;這一年,王氏二十二歲,肅庵公四十二歲。蔣、王兩傢的一位親戚記得,王氏來自“山區一個很窮的村子”,當地主要作物就是竹子,王氏和當時大多數女人一樣纏著小腳。(這原本是富有人傢的一種虛矯習慣,但是到瞭十九世紀中期,中國相當多數父母——滿洲人則不——都讓女兒纏足,這種做法很痛苦,把足背綁緊,可使腳小瞭約三分之一。)不過,王氏很精明乾練,對子女前程頗有野心。
一八八七年十月三十一日,婚後一年,王氏在鹽鋪上方一間房裏産下一個男孩。祖父玉錶公替孫子依輩分取名瑞元,學名誌清;按中國的傳統,瑞元後來以字行,稱為介石。數十年後,因為革命領袖孫中山以廣東音稱呼他這個名字,外界遂跟著喊他“介石”。
蔣傢的小鋪生意興旺,一八八九年全傢搬到沿武嶺街約三十米外的一座兩層樓商房。接下來,王氏又生下兩個女兒,但隻有瑞蓮一人存活。一八九四年,玉錶公去世,同年王氏又生下兒子瑞青。瑞青長相俊秀、性格可愛,深得母親寵愛。長子介石則既不英俊,書也沒念好,而且越來越有叛逆性格、脾氣壞。據蔣自述,幼時母親“一再責打,纔不會使我變壞”。可是他能言善道,個性浮躁且喜歡發號施令。一八九六年,年方五旬的肅庵公突然去世;不久,介石的同父異母兄長瑞生過繼給一位伯父,並繼承瞭鹽鋪。九歲衝齡的介石繼承瞭住傢的房子,以及每年可有四五十銀元收入的竹林及水稻田。傢裏的女子分不到什麼財産。
少年蔣介石的教育就是跟著私塾老師學習。據說,九歲之前,他已念完“四書”(《大學》、《中庸》、《論語》與《孟子》)。這些書都是以文言文寫成,詰屈聱牙,小學生的蔣介石自然讀不懂,每天花好幾個鍾頭去背誦,隻是囫圇吞棗而已。
蔣介石與母親王采玉(國民黨黨史館提供)
蔣介石十四歲那年,王太夫人基於種種理由決定給兒子成親。在親友建議下,王太夫人希望給自己找個身強體壯、順從聽話的媳婦,也可服侍兒子。最終她挑選瞭鄰近岩頭村一位十九歲、半纏足的姑娘毛福梅為兒媳婦。婚禮在一九○一至一九○二年的鼕天舉行。婚後,福梅搬進蔣傢那棟兩層樓的房子。而她在八年之後纔懷孕,足可證明夫妻倆的婚姻並不和諧。
蔣介石與現代中國 中信齣版社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蔣介石與現代中國 中信齣版社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