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古老的中華民族,最早迎接瞭人類文明的曙光,創造瞭光輝燦爛的中國傳統文化。它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上下幾韆年,縱橫數萬裏,雖經朝綱更迭和內憂外患,仍如百川東導,襟三江而帶五湖,波瀾壯闊,綿延不斷,代有高峰,蔚為壯觀。中國傳統文化曾與巴比倫文化、古埃及文化、古希臘文化、古印度文化等並駕驅,在人類文明史上處於顯赫位置,但又不像它們那樣或衰敗,或斷代,或由於種種原因而失去它的曆史光輝。中國傳統文化雖然也曾遭受過摧殘和破壞,痛苦過,呻吟過,但每當它復平自己的創傷,總是又以嶄新的麵目齣現在世界曆史舞颱上。它頑強的生命力,博大的蓄積力,強勁的凝聚力以及它豐厚的積澱內質是舉世無與倫比的。在世界文明寶庫中,中國傳統文化永遠是一顆璀燦奪目的明珠。
目錄
弁言
總論
第一章 中國傳統文化之內涵
第一節 文化概念
第二節 中國傳統文化
第二章 中國文化的發展曆程(一)
第一節 上古時代的文化
第二節 夏商西周文化
第三節 春鞦戰國時期的文化
第三章 中國文化的發展曆程(二)
第一節 秦漢時期的文化
一、文化的統
二、獨尊儒術
三、經學興起
四、史學、哲學、文學成就輝煌
第二節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化
一、玄學興盛
二、佛教道教興起
三、文學藝術繁榮
四、學術教育發達
第三節 隋唐五代文化
一、詩歌蓬勃興盛
二、文學藝術的創新
三、兼收並蓄外來文化
第四節 兩宋文化
一、完備的理學體係
二、與唐詩齊名的詞興盛
三、文學藝術繁榮
四、科技教育全方位發展
第五節 遼夏金元文化
一、儒學重新興起
二、雜劇藝術光彩照人
三、科學技術長足發展
四、文化交流頻繁
第六節 明清文化
一、高度的文化專製
二、程硃理學的強化與衰落
三、明清小說和戲麯的興盛
四、古典科學技術的創新
第四章 中國文化的主體學說
第一節 儒傢學說
一、儒傢學說的形成
二、先秦儒傢學說
三、兩漢儒學
四、魏晉南北朝儒學
五、宋明儒學
第二節 道傢學說
一、道傢學說的創立及其主要思想內容
二、莊子對道學的發展
三、封建時期的道傢思想
四、道學與中國傳統文化
第三節 墨傢學說
第四節 法傢學說
一、法傢學說的建立
二、法傢學說的主要思想
三、秦漢後的法傢思想
第五節 佛教
一、佛教的基本思想
二、佛教在中國的流傳和演化
三、佛教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第五章 中國文化的區域格局
一、齊魯文化
二、秦文化
三、楚文化
四、吳越文化
五、中原文化
六、燕趙文化
七、關東文化
八、濛古草原文化
齊魯文化捲
第一章 齊魯文化概論
第一節 齊魯文化的界定和基本特點
一、齊魯文化的界定
二、齊魯文化的特點
第二節 齊魯文化分期及其發展的階段
一、齊、魯建國以前時期
二、齊、魯兩國時期
三、秦漢以後到近代以前時期
第三節 齊魯文化與民族精神
一、古典人道主義精神
二、群體主義和愛國主義精神
三、反對戰爭熱愛和平精神
四、大同理想與大公精神
五、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
六、人定勝天的科學精神
第二章 齊魯史前文化探源
第一節 古老的東夷族
一、夷與東夷
二、東夷部族的分布及齊魯東夷部族
三、東夷的。衰落和“東夷落後”論
第二節 舊石器時代齊魯先民的文化創造
一、齊魯舊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存
二、齊魯舊石器時代文化缺環試說
第三節 新石器時代的東夷族及其文化創造
一、後李文化
二、北辛文化
三、大汶口遺址及大汶口文化
四、龍山文化
五、嶽石文化
第四節 神話傳說與東夷文化
一、關於少昊的神話和曆史傳說
二、蚩尤及其神話傳說
三、羿的曆史及其神話傳說
四、帝舜的曆史及神話傳說
第五節 東夷的禮樂習俗及原始宗教
一、關於東夷禮樂
二、東夷原始宗教及習俗
三、圖騰崇拜
第六節 東夷史前文化的曆史地位及其影響
一、東夷史前文化的曆史地位
二、東夷史前文化與周圍地區文化的交流
第三章 齊魯文化的興起
第一節 夏商西周時期的齊魯文化
一、夏朝統治下的齊魯文化
二、商王朝統治下的齊魯文化
三、西周時期的齊魯文化
第二節 齊魯文化的興起
一、管仲相齊
二、管仲改革
三、管仲與齊桓公的霸業
第三節 管仲對齊魯文化的重大貢獻
一、管仲的民本思想
二、管仲的經濟思想
三、管仲的政治思想
四、管仲的哲學思想
第四節 晏嬰對齊魯文化的貢獻
一、晏嬰治齊及其政治、經濟思想
二、晏嬰的哲學思想
第五節 孫子兵學與齊魯文化
一、孫子兵學淵源
二、孫武的軍事思想體係
三、孫臏軍事思想的特點
楚文化捲
三晉文化捲
秦文化捲
中原文化捲
關東文化捲
濛古草原文化捲
燕趙文化捲
第一章 燕趙地貌人文概觀
第一節 獨有的地貌形態
一、古老土地的變遷
二、地貌區域
第二節 政區文化沿革
一、遠古
二、商、西周、春鞦、戰國
三、秦
四、西漢
五、東漢
六、三國
七、西晉
八、東晉十六國
九、北朝
十、隋
十一、唐
十二、五代十國
十三、遼、宋
十四、金
十五、元
十六、明
十七、清
第二章 太古時代的原始文化
第一節 桑乾河流域的泥河灣人
一、中外考古傢尋古
二、小長梁、許傢坡、東榖坨人文化??
三、虎頭梁人文化
第二節 周口店北京猿人
一、太古時代周口店的自然環境
二、北京猿人的生活
三、山頂洞人文化
第三節 磁山人文化
一、磁山遺址
二、磁山文化
第四節 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在河北的分布
一、河北仰韶文化遺存
二、河北龍山文化遺存
三、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的農業經濟
第五節 古人類的衣食住行和文化
一、早期人類的經濟--狩獵和采集
二、從采集、狩獵到農耕、畜牧
三、從零星的齣土物中推說太古人類的文化
第六節 古文獻所載有關河北的曆史傳說
一、氏族部落間的戰爭
二、堯舜、共工、禹在河北的開發
第三章 商周時期河北曆史文化
第一節 商族的先人在河北
一、商族先人“八遷”與河北的曆史關係
二、王亥、王恒、上甲微與有易的鬥爭
三、從古地名上考索成湯以前先公在河北的發祥之跡
四、從考古學上推測先商族的來源
五、商王祖乙遷都邢颱
第二節 商代在河北的封國文化
一、商代在河北的封國
二、河北中南部為商末王畿之地
三、河北商代遺址墓葬文化
第四章 燕趙中山曆史文化
第一節 燕國曆史文化
一、燕前史略
二、春鞦晚期至戰國早期、中期燕的發展
三、燕昭王的振興
精彩書摘
二、董仲舒與儒傢文化一統
漢武帝緻力於一統文化體係的創建工作,從他即位時就開始瞭,隻是由於竇太後掣肘,進展不大。竇太後去世後,漢武帝即令公卿大臣、諸侯王相薦舉賢良文學之士赴朝廷承詔對策,探求建立什麼樣的大一統文化體係。所謂“對策”是漢武帝親自提齣問題,由賢良文學之士解答。綜觀漢武帝五次冊問的內容,主要是天文地理人事之紀,五帝三王大道之要、至論之極。如他在元光元年詔書中,曆數唐虞太平盛世後感嘆說:“嗚乎,何施而臻此與!今朕獲奉宗廟,夙興以求,夜寐以思,若涉淵水,未知所濟。猗與偉與!何行而可以章先帝之洪業休德,上參堯舜,下配三王?”(《漢書·武帝紀》)意思是說,他如何纔能效法五帝三王之道,達到天人和洽,政通人和,四海一統的太平盛世。他在尋找治世的理論根據。他所找到的新的理論就是儒傢學說。這從他冊問的具體問題可以看齣,他在用儒傢理論批判黃老之學的思想傾嚮和目的是非常明確的。他不僅要以儒傢學說作為他政治上的指導思想,而且要求用儒傢學說解決大一統專製帝國存在的根據,宇宙和曆史發展的規律,人性的根據等一些形而上學的問題;他不僅要將儒學傳統中的理想社會政治奠定在人間現實的基礎之上,而且要求儒傢學說發揮其宗法的、禮儀道德的甚至原始迷信的文化功能,將單一分散的個體小農變成封建文化的載體,形成嚮心力和凝聚力,為大一統專製帝國奠定一個穩固現實的社會基礎。漢武帝通過他的冊問,大緻限定瞭他所要求的大一統文化的性質、範圍和發展方嚮,這是以儒傢學說為主體的齊魯文化最終演化為中國大一統文化之主體的曆史契機。而這一演化是由董仲舒改造儒學完成的。
對漢武帝的冊問,數以百計的賢良文學之士從不同側麵對漢武帝的提問作齣瞭解答,而公孫弘、董仲舒由此脫穎而齣。就理論建樹而言,公孫弘不如董仲舒。董仲舒本來就是著名的《公羊春鞦》之學的大師,他援引“春鞦大一統”的要義,提齣瞭著名的“天人三策”,對漢武帝提齣的一係列問題作瞭較為係統的闡述,最後提齣“《春鞦》大一統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傢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統;法製數變,下不知所守。臣愚以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邪闢之說滅息,然後統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漢書·董仲舒傳》)這就是後來被人們所稱之為“罷黜百傢、獨尊儒術”的大一統文化專製政策。這一文化專製政策的施行,標誌著以儒傢學說為主體的齊魯文化在中國大一統文化體係中主體地位的確立。
前言/序言
古老的中華民族,最早迎接瞭人類文明的曙光,創造瞭光輝燦爛的中國傳統文化。它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上下幾韆年,縱橫數萬裏,雖經朝綱更迭和內憂外患,仍如百川東導,襟三江而帶五湖,波瀾壯闊,綿延不斷,代有高峰,蔚為壯觀。中國傳統文化曾與巴比倫文化、古埃及文化、古希臘文化、古印度文化等並駕驅,在人類文明史上處於顯赫位置,但又不像它們那樣或衰敗,或斷代,或由於種種原因而失去它的曆史光輝。中國傳統文化雖然也曾遭受過摧殘和破壞,痛苦過,呻吟過,但每當它復平自己的創傷,總是又以嶄新的麵目齣現在世界曆史舞颱上。它頑強的生命力,博大的蓄積力,強勁的凝聚力以及它豐厚的積澱內質是舉世無與倫比的。在世界文明寶庫中,中國傳統文化永遠是一顆璀燦奪目的明珠。
中國傳統文化萌生於東方古老的土地上,卻輻射到全世界,它不僅是炎黃子孫、而且也是全人類的無比珍貴的財富。數韆年來,中國傳統文化以其強勁的浸潤力影響、規範著炎黃子孫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成為世界各地華人認同心態和歸屬感的內在基因。同時,它還以獨具的曆史魅力強烈地吸引著世界各國人民。近現代以來,探索中國傳統文化的奧秘,在世界各國都有許多學者終身為之。在日本、美國、東南亞及歐洲的一些國傢和地區,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和研究正呈不斷高漲之勢。
進入本世紀80年代,在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和介紹方麵,國內外都·湧現齣不少優秀成果,其中絕大多數是從某一文化門類入手,或探求,或描述,雖著意細部,焦點集中,但見諸散亂,缺乏整體感和條理性,很難讓人從整體上感知中國傳統文化的恢宏概念和深遂內涵。當然,也有的從整體上總攬,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宏觀描述,但又往往是偏重於“史”,而衝淡瞭文化。總之,目前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和介紹,多為平麵的、闆塊的或單綫條的,還沒有一項成果能包容5000年,涵蓋960萬平方公裏,係統、詳實地展現中國傳統文化的整體形象。
中國地域文化(套裝上下冊)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中國地域文化(套裝上下冊)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