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一般的人听到“弟子”,会有错误的认知,觉得是小孩学的。其实这个“弟子”不是指小孩,圣贤人的学生都叫弟子。“规”也是会意字,左边一个“夫”,右边一个“见”,叫大丈夫的见解。当然大丈夫的见解一定是随顺圣贤教诲,也就是随顺人生的真理来处事待人。
有一位老师说在学《弟子规》以前看了很多圣贤书,觉得自己善根非常深厚,有时候还蛮佩服自己的。结果学了《弟子规》以后,她突然觉得自己很多很基本的做人道理,如孝都还没有去落实,所以她调整了自己的态度,很认真地学《弟子规》。所以我们说修行修行,要修正行为。发现自己的过失,你才会愈来愈明白,当个明白人,从而改正自己的过失,这叫真修行。
诸位朋友,不要小看《弟子规》,一个“入则孝”就能解决你小孩所有的问题。当孩子知道“身有伤,贻亲忧”,他会不会生活颠倒?当他知道“德有伤,贻亲羞”,他会不会没责任心?当他知道“亲所好,力为具”,他会不会懒惰?当他知道“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会不会兄弟不和?都不会。他也不会去欺负别人的孩子,因为他知道当孩子受伤害,父母痛苦,他这份同理心自然而然延伸开来。一个人的仁慈之心是从这个原点扩散开来的。
一般的企业培训员工都培训什么?怎么把东西卖出去。而这家企业用《弟子规》,是希望员工在他这里能够成长,能真正学会做人做事。有他的这一份孝道和对下属的关怀、栽培之意,从亏损七八亿到现在,企业发展得很快速,也很成功。现在很多的企业为什么不能长久?因为它们都没有回归到根本的做人态度,很多人是倒下来了,但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倒下来。
作者简介
蔡礼旭老师,国际儒学联合会会员。毕业于师范教育和信息专业,曾任小学教师,课余从事儿童经典教学。在教学相长中,有感于圣贤教育为社会首要教育,遂辞去公职,远赴澳洲研习传统文化,多年专精研修和推广中华传统文化。
2003年年底起担任“海口孝廉国学启蒙中心”主讲教师。此后,在各地为教师、家长、学生、企业人士和社会团体(包括高校、监狱等)演讲。2004年年底,在香港举办10天的“幸福人生讲座”,以德行教育为主题,获得热烈肯定。
2006-2008年,蔡礼旭老师在汤池镇庐江中华文化教育中心担任训导长、常务副主任,首倡以《弟子规》为基础,向世人展现什么是“人生真正的幸福”。2009年至今,担任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主讲教师。
蔡礼旭老师先后在国内许多省市及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澳大利亚等地成功举办了300余场传统文化演讲,听众均受益良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着手将他的演讲稿翻译成6种文字向全世界推荐。
2005年2月,蔡礼旭老师了四十集《弟子规》讲座,该讲座光盘和出版物迅即广泛流通。以此为起点,学习和推广《弟子规》渐成热潮,有力地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本书即在该讲座基础上整理而成,除少量技术加工外,尽力保持这一经典版本的原汁原味,以飨广大读者。
目录
第1讲 抉择好人生真正重要的事情
第二讲 正确抉择所需的智慧
第三讲 落实圣贤教诲,一生造福社会
第四讲 学习圣贤教诲的注意事项
第五讲 解决家庭经济基础,专注教子
第六讲 人生成功和幸福的根本在哪里
第七讲 解决全部坏习惯的关键点
第八讲 用心孝养父母的身、心、志
第九讲 让父母亲,爱人对我们很放心
第十讲 如何教导孩子守规矩、
第十一讲 什么才是真正的富贵,快乐
第十二讲 对治人生的坏习性
第十三讲 以真诚心去化解矛盾、感化他人
第十四讲 赢得信任是劝诫的基础
第十五讲 教孩子“孝”的四项基本原则
第十六讲 兄友弟恭。再现祥和家风
第十七讲 把愤怒化为宽恕
第十八讲 应该称赞孩子的德行,而非其他
第十九讲 让孩子受用一生的礼仪教育
第二十讲 把恭敬之心推而广之
第二十一讲 培养三大能力:自制、独立生活、做事
第二十二讲 小事情,大学问
第二十三讲 处处威仪,胆大心细
第二十四讲 以善心担当,自有善缘相助
第二十五讲 处处替人着想,人际关系愈加殊胜
第二十六讲 礼是人与人之间优美的距离
第二十七讲 恩义、道义、情义
第二十八讲 五伦关系中的信义
第二十九讲 学一句,做一句,时时信守承诺
第三十讲 朴实忠厚胜过聪明
第三十一讲 分辨善恶的智慧
第三十二讲 《了凡四训》中的十善
第三十三讲 有德行方能欣赏别人的才华
第三十四讲 知过勇于改。人生才坦荡
第三十五讲 爱护万物便是力行孝悌之道
第三十六讲 能为对方着想便是仁道
第三十七讲 公婆爱媳,入子顺亲
第三十八讲 礼的本质就是恭敬之心
第三十九讲 落实圣贤教诲的三个核心
第四十讲 解行相应,做世间的榜样
附录答学员提问
精彩书摘
有次我看到孩子在伤害植物,并没有当面去指责,等到下一节课上课了,我就跟孩子说:诸位小朋友,请问一个人缺乏什么,只要缺乏五分钟,他就活不了命?缺什么?氧气。你缺食物可能还可以撑个八天、十天,都还活得好好的,你两三天没喝水,可能还没关系。但是你只要五分钟没有氧气就怎么样?死定了,可能就脑死亡了。请问氧气从哪里来?他们都回答得很快,因为他们都学过自然科学,知道光合作用,明白氧气是从植物来的。所以植物是你生命当中重要的东西,因为只要没有植物,你五分钟都活不成,植物是你的救命恩人。它给了你需要的东西,那你拿什么对待它?所以我们对植物也要爱护。植物不止提供你氧气,它还对你有很多很多的帮助。我们可以借由这个机会点,让他能够认识到植物对于他的重要性,对于他生命的贡献。而植物为我们作出这么多贡献,却从来没有开口说:“请你给我三百块,请你给我五百块。”它对我们的奉献是无私的,应该更值得我们尊重。
因为人不尊重植物,所以产生了非常多的问题。比方说每一次下雨都会发生土石流。奇怪了,三十年前、五十年前哪有那么多土石流,怎么突然几十年后都蹦出来了?有没有发现我们这个时代有特别多新名词?都是现在的人做了某些事,才会产生这些新的现象。因为乱砍滥伐,本来这些大树可以抓住那些土壤,结果你把它砍了,土壤都松动了,一下雨,下得太大就会造成泥石流。所以现在所谓的天灾,其实你细细去思考,都是人祸造成的。
这个树有很大的树荫,让阳光不会直接照射土地,所以温度调节得很好。所以一个都市里面树木愈多,它的气温就愈稳定。假如树都砍光了,这个都市被阳光直接照射,温度就怎么样?特别高。人在这样的环境居住,身体都会受伤害。所以树时时调节我们环境的温度。人类又会排放一些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还有一些脏空气,都必须通过植物来把它吸收、转化,结果现在都把树砍光了,这些不好的空气就一直在空气层凝聚。
编辑推荐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这是一本让我感到“醍醐灌顶”的书。蔡礼旭先生的《弟子规四十讲》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为我揭示了《弟子规》背后隐藏的丰富内涵。我一直对“礼”的理解比较片面,总觉得它只是停留在一些行为规范上。然而,在书中,蔡先生将“礼”与“仁”紧密结合,阐释了“礼”不仅仅是外在的形式,更是内在的德行。“夫礼者,何也?礼者,理也。”这句话让我豁然开朗,原来“礼”的本质是“理”,是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是人际关系的和谐之道。他还详细讲解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句话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他提醒我们,不仅仅要爱惜自己的身体,更要爱惜生命,爱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因为这一切都是从父母那里继承而来,是我们与生命联结的根源。他还深入探讨了“父母养我,我亦养父母。”的道理,强调了子女对父母的反哺之责。这让我深刻反思了自己在父母面前是否尽到了应有的孝道。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觉醒。它让我明白,传统文化并非僵化的教条,而是充满生命力的智慧,能够指导我们如何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中,活出真我,活出精彩。
评分这本书的出版,对我而言,无疑是一场及时雨。我长期以来一直被一种隐约的焦虑所困扰,总觉得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我们丢失了些什么重要的东西。当翻开《弟子规四十讲》时,我仿佛找到了失落的根。蔡礼旭先生的文集,以《弟子规》为契机,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更加清晰、更加有秩序的人生蓝图。他对于“居必有常,业必有敬”的讲解,让我醍醐灌顶。在充斥着“朝三暮四”和“三心二意”的当下,这种“安定”和“专注”的生活态度显得尤为珍贵。蔡先生并没有空洞地赞美,而是通过具体的例子,比如如何培养一个有条理的生活习惯,如何在一个行业深耕细作,来阐释“常”和“敬”的力量。这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感到迷茫和无力,正是因为我们缺乏这种内在的稳定性和对事物的尊重。他还深入探讨了“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内涵。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在接受海量的信息,很多时候甚至是良莠不齐。蔡先生的讲解,如同一道屏障,帮助我们学会辨别和筛选,从而保持内心的清净和专注,不被外界的喧嚣所裹挟。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精神的升华。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价值,找回了内心的定力,让我更加有信心去面对未来的生活。
评分坦白说,在拿到《弟子规四十讲》之前,我对《弟子规》的理解仅限于一些片段式的概念。但这本书,如同一位博学多才的导游,带领我深入探索了《弟子规》这座文化宝藏的每一个角落。蔡礼旭先生的讲解,深入浅出,既有宏观的理论高度,又有微观的细节剖析,让我对《弟子规》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我特别被书中关于“恩”的论述所打动。在物质充裕的现代社会,我们似乎越来越习惯于接受,而渐渐遗忘了感恩。蔡先生强调,“恩”不仅仅是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更是对社会、对自然、对所有帮助过我们的人的感激之情。他通过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让我们体会到“知恩图报”的力量,以及一个人如果没有感恩之心,会变得多么冷漠和无情。他还深入探讨了“仁”的含义。在我看来,“仁”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最高境界,是连接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万物的纽带。蔡先生的讲解,让我明白,“仁”并非是遥不可及的理想,而是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的实践。比如,如何尊重生命,如何关爱弱者,如何与人和睦相处,这些都是“仁”的具体体现。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学识的增长,更是一种道德的升华。它让我意识到,一个人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成就大小,更在于其品德高尚与否。
评分这本书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经典之作!《弟子规四十讲》以其详实的内容和深刻的见解,为我打开了理解《弟子规》的新篇章。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情有独钟,但很多时候,对于一些古籍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蔡礼旭先生的这部文集,则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带领我一步步深入《弟子规》的精髓。我特别欣赏书中对“凡出言,信为先”的深入剖析。在信息泛滥的时代,诚信显得尤为可贵。蔡先生不仅仅停留在字面意思的解释,而是结合大量的现实案例,阐述了“信”在个人品德、事业发展乃至社会和谐中的重要作用。他提醒我们,一句承诺的分量,一次言行的影响,都会在无形中塑造我们的形象。而“治未病”的理念,在书中也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蔡先生将其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个人健康到家庭关系,再到社会治理,都强调了预防的重要性。他认为,很多问题之所以会演变成大麻烦,正是因为我们缺乏“治未病”的意识和能力。读到这里,我深受启发,开始反思自己在生活中的一些习惯,尝试去主动规避一些潜在的风险。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理论的深度,更在于其极强的实践指导意义。它让我们明白,传统文化并非陈旧过时,而是蕴含着指导我们当下生活、解决现实问题的智慧。我感觉自己像是获得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能够以更清晰的头脑、更坚定的步伐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感到由衷敬佩的著作。作为一本《弟子规》的细讲,它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国学功底和对传统文化深刻的理解。我一直对《弟子规》这本古老的道德规范手册充满兴趣,但常常觉得其中一些句子过于简练,难以完全体会其深意。然而,在《弟子规四十讲》中,蔡礼旭先生以他独到的视角和精炼的语言,将《弟子规》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让那些原本模糊的概念变得清晰可见。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晨则省,昏则定”的解读。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往往被各种琐事缠身,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行为。蔡先生的讲解,让我意识到“省”和“定”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它们是帮助我们认识自我、调整心态、不断进步的基石。他还提到了“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的道理,强调了教育的连续性和专注性。这让我联想到当下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教育内容的碎片化,学生学习的浮躁化,而这本书则如同一剂良药,提醒我们要回归教育的本质,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书中的文字并非是生硬的学术论述,而是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读起来既有启发性,又有亲切感。它让我深刻体会到,传统文化并非遥不可及,而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基。这本书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它引导我反思自己的生活态度,让我更加积极地去践行那些古老而又宝贵的智慧。
评分《弟子规四十讲》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制的。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帮助我理解和实践中华传统文化的书,而蔡礼旭先生的这部文集,恰恰满足了我的所有期待。他以一种极其生动和富有感染力的方式,将《弟子规》的智慧呈现出来。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业”的论述。在当今社会,很多人追求“成功”,但往往忽略了“业”的本质,那就是“专心致志,持之以恒”。蔡先生强调,每一个行业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只有尊重规律,才能有所成就。他通过一些行业精英的案例,让我们看到了“专”和“敬”的力量,以及它们是如何帮助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长足发展的。他还深入探讨了“过”的意义。他认为,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反思和改正。他鼓励我们勇敢地面对自己的过失,从中吸取教训,不断完善自我。这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在教导我们如何做人,更是在教导我们如何成长。它让我看到了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巨大能量,这种能量能够帮助我们克服困难,实现自我价值。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对中华传统文化感兴趣的朋友,相信你们一定会从中受益匪浅,就像我一样。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嘈杂的世界中寻到了一片宁静的港湾。蔡礼旭先生的《弟子规四十讲》并非一本简单的古籍解读,而是一次关于如何安顿身心、重塑品德的深度对话。我一直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感到困惑,特别是如何处理好与家人、朋友、同事之间的关系。书中关于“谨”、“敬”和“爱”的阐述,为我提供了宝贵的思路。他详细讲解了“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则身惫”,这不仅仅是对个人行为的约束,更是对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他通过生动的例子,让我们明白,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也需要认真对待,因为每一次的认真都是在为自己积累品德,为社会贡献力量。我还对书中关于“情”的讨论印象深刻。蔡先生并没有否定情感的重要性,而是强调要用智慧去驾驭情感,避免被情绪所左右。他教导我们要“温,言在姆;逊,言在俗”,提醒我们在与人交往中,要注意语言的艺术和分寸。这让我反思自己在与人沟通时,是否总是过于直率,而忽略了对方的感受。这本书就像一位温柔的导师,在我迷茫时给予指引,在我犯错时给予提醒,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理解他人,从而建立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它不仅仅是一本读物,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启示。
评分读完《弟子规四十讲》的初稿,我深感震撼,也充满了感激。蔡礼旭先生用他那充满智慧的语言,将《弟子规》的千年智慧,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鲜活姿态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一直对“廉、耻”这两个字有着模糊的认识,总觉得它们是距离我生活比较遥远的概念。然而,在书中,蔡先生通过对“不侮,是不辱也;不耻,是不羞也”的细致解读,让我看到了“廉、耻”在现代社会中的现实意义。他强调,真正的“廉”,是内心的清白和对原则的坚守,而“耻”,则是对自己不当行为的反思和改进。这让我认识到,我们不能仅仅将“廉、耻”看作是一种道德要求,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人生追求。书中对“愚”的阐述也让我耳目一新。蔡先生认为,真正的“愚”并非是知识的匮乏,而是缺乏智慧,缺乏对事物的洞察力。他通过分析那些因“愚”而导致的种种悲剧,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警醒,不断学习,用智慧去化解生活中的各种困境。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启迪,更是一种灵魂的洗礼。它让我明白,做一个有德行的人,并非是束缚,而是自由;做一个有智慧的人,并非是困难,而是乐趣。我感觉自己像是完成了一次心灵的“充电”,充满了力量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去践行那些古老而又永恒的真理。
评分这本书终于到了,迫不及待地翻开,眼前呈现的并非是一本冷冰冰的古籍,而是一位长者亲切的教诲,一位智者智慧的传递。蔡礼旭先生的文集,以《弟子规》为载体,如同打开了一扇通往千年智慧殿堂的大门。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触及心灵、指导生活、传承文化的读物,而《弟子规四十讲》恰恰满足了我的所有期待。它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对传统文化精髓的深度挖掘和时代解读。每一讲都像是一场心灵的洗礼,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言行举止,反思人生的意义。我尤其喜欢其中对于“入则孝”、“出则悌”的细致讲解,那些看似朴素的道理,在蔡先生的笔下却散发出耀眼的光芒。他用生动的例子,鲜活的故事,将枯燥的说教变得引人入胜,让我仿佛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对于“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的解释,我更是深受触动。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常常因为忙碌而忽略了对父母的关怀,这本书让我警醒,让我反思自己是否真的做到了一个子女应尽的本分。而“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的讲解,也让我意识到家庭和谐的重要性,以及兄弟姐妹之间互相扶持、共同成长的美好。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其知识的广博,更在于其能够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良知,激发我们向善的力量。它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的不足;它是一盏明灯,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对于我这个国学爱好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份珍贵的礼物,让我有机会重新认识传统文化,并将其融入现代生活,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评分拿到《弟子规四十讲》的那一刻,我就知道我找到了我一直寻觅的那本书。不同于市面上那些浅尝辄止的解读,蔡礼旭先生的这部文集,简直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引路人,带着我们深入《弟子规》的每一个字里行间,去感受其博大精深的内涵。我特别欣赏书中对“谨”和“信”的深刻阐述。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真假难辨的时代,“谨言慎行”显得尤为重要。蔡先生通过层层剖析,让我们明白“言易失,慎几谈”的道理,提醒我们在开口之前要三思而后行,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误会。而“信”更是做人之根本,书中对“朝闻道,夕死可矣”的解读,以及对“诚信”在个人发展和人际交往中的关键作用的论述,都让我受益匪浅。我时常感到,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很容易被外界的诱惑所干扰,迷失方向,而《弟子规》和蔡先生的讲解,就像一股清流,洗涤心灵,让我们回归本真。书中对于“泛爱众”的阐释更是触动了我,在这个人与人之间逐渐疏远的社会,学会去爱他人,去关怀社会,是多么难能可贵。蔡先生并没有空谈大道理,而是用生活中触手可及的例子,比如如何尊敬长辈,如何对待弱者,如何服务社会,让我们感受到“泛爱众”的具象化,也让我们知道如何将这种爱付诸实践。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弟子规》的书,它更是一本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有德行、有智慧、有担当的人的指南。我毫不犹豫地将它推荐给我的家人和朋友,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从中受益,让中华传统美德的光辉重新照亮我们的生活。
评分学习做人做事的根本在于落实弟子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人人都希望能够在这一生成就优良的品德,成就幸福的人生,成就成功的的事业,学习弟子规便是实现这一切的入门根本。
评分具有收藏价值。。。。。。。。。。
评分应该在说明白有没有光盘?
评分书非常好
评分第三次买了
评分学好弟子规,做好中国人。
评分有的公司用这个教育员工
评分值得看 和光盘同步,我除了自己看 还买来送给亲朋好友,大家一起学习古圣先贤,过幸福人生。
评分学习做人做事的根本在于落实弟子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人人都希望能够在这一生成就优良的品德,成就幸福的人生,成就成功的的事业,学习弟子规便是实现这一切的入门根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