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名句详解辞典

历代名句详解辞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问渔 等 著
图书标签:
  • 名句
  • 典故
  • 文学
  • 历史
  • 文化
  • 修辞
  • 古诗词
  • 名言
  • 中华文化
  • 知识普及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金盾出版社
ISBN:9787508203225
版次:1
商品编码:10352513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09-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929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历代名句详解辞典》是一本供中小学师生和中等文化程度读者使用的工具书。它能:帮你查找历代名句、帮你理解历代名句、帮你引用历代名句、帮你鉴赏历代名句、帮你扩充文史知识。

内容简介

   《历代名句详解辞典》是一本供中等文化程序读者使用的工具书。它既可用来查阅、引用历代名句,也可供读者阅读、欣赏历代名句。《历代名句详解辞典》共收历代名句1900余条。每条设语译、注释、出处和说明等义项。《历代名句详解辞典》的汉字字形以《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的字形为准。本辞典的汉字字体以《简化字总表》和《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的字体为准。特殊情况酌情保留繁体字或异体字。正文按名句首字笔画由少到多的顺序排列。按名句首字的笔画数和起笔笔形的顺序编排名句的笔画索引。为方便读者检索,对首句后的关键小句,亦列条编入索引。语译,以直译为主,为不失愿意,凡原文文字中没有但需补充的文字,一律写出,外加圆括号“()”,以示区别。注释,先列字或词语的本义,后例引申义、比喻义。注音,用汉语拼音字母注音,并加注直音。无同音字时,注同音节字,同时在右下方加注声调调名。出处,凡引自儒家经典和先秦诸子,列书名和篇名。说明,介绍作者和重要作品,同时介绍作品的写作背景和主旨、艺术特征和风格、历史地位和影响。对一些脍炙人口的佳句,作必要的赏析。 引文中出现三层引号时,外层用双引号,中层用单引号,里层用仿宋体双引号,相应的引文亦用仿宋体。

目录

说明 汉语拼音音节索引 名句笔画索引 辞典正文

精彩书摘

他本身的实力不够罢了。依靠道德来使人佩服的,人家才会心悦诚服,像七十多位大弟子归服孔子一样。……”所节之句,后来成为治国、处世的名言。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 【语译】把小人的肚子,比作君子的内心。 【注释】小人:自己谦称。 【出处】《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原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属厌而已。”属:刚刚。厌(yan艳):满足。 【说明】《左传》简介见第5页。所节之句的背景是:春秋时,鲁昭公二十八年秋天,晋国的韩宣子卒,魏献子执政。当年冬天,梗阳县发生一起有争执的诉讼案,该县大夫魏戊不能判决,便把案件上呈给魏献子。该案件当事人一方的大宗把女乐送给魏献子,魏献子准备接受下来。魏戊得知后便对大夫阎没、女宽说:“家主以不收受贿赂闻名于诸侯,如果接受了梗阳人的女乐,贿赂就没有比这更大的了。您二位一定要劝谏!”他们两人都答应了,退朝以后,等在庭院里。送饭菜进来了,魏献子叫他们吃饭。等到摆好了饭菜,两人三次叹息。饭后,魏献子问他们为什么叹息?两人同声回答说:“有人赐酒给我们两人,昨天没有吃饭。饭菜刚送到,担心不够吃,因此叹息。饭菜上了一半的时候,我们责备自己说:‘难道将军让我们吃饭会不够吃吗?’因此再次叹息。等到饭菜上完,愿君子的内心如同小人的肚子,恰好饱足就可以了。”魏献子听完他们两人的话,受到启发,便谢绝了梗阳人的贿赂。所节之句,其义后来变为比喻以自己卑下的想法去揣摩正人君子的意图,文字也演变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以子之矛。陷子之盾【语译】用你的矛来扎你的盾。 【注释】陷:指扎。

前言/序言


《中国诗词鉴赏与文化寻踪》 一部深度挖掘中国古典诗词精髓,追溯其背后文化根源的鸿篇巨制。 本书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词典或释义手册,它拒绝对既有文本进行简单的字面解析或格律梳理。相反,它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带领读者穿越时空,亲身体验中国古代文人在特定历史情境下的情感激荡与哲学思考。我们关注的重点,在于“如何理解”而非“如何查阅”。 核心内容概述: 本书结构严谨,共分为五大部分,旨在构建一个多维度的古典诗词鉴赏体系: 第一卷:文脉溯源——古典诗歌的演化轨迹 本卷旨在梳理中国古典诗歌自《诗经》发轫至清末“新旧交替”的漫长发展历程。我们不满足于简单的朝代罗列,而是着重探讨不同历史时期思想潮流对诗歌风格的决定性影响。 一、先秦遗风与“风雅颂”的社会功能: 深入剖析《诗经》中蕴含的巫术思维、宗法制度与自然崇拜,阐释其作为政治、礼仪和生活记录的复合性功能。着重分析其“赋、比、兴”手法的文化语境,而非仅仅停留在修辞手法定义层面。 二、楚骚的浪漫与宗教情怀: 重点探讨屈原的“香草美人”意象如何从政治忠诚升华为一种形而上的精神追求,及其受巫楚文化中“求仙问道”传统的影响。分析《离骚》在个体精神解放史上的里程碑意义。 三、汉魏风骨的政治寓言: 考察汉乐府在民间叙事中的写实力量,以及建安文学在乱世背景下,曹氏父子“慷慨悲歌”中对生命短暂与功业未成的深刻反思。探讨“建安风骨”如何成为后世文人面对困境时的精神参照。 四、盛唐气象的多元交响: 本部分是本书的重点之一。我们不再将盛唐视为铁板一块的辉煌,而是细致区分了开元、天宝时期的风格差异。深入分析了山水田园诗派如何通过对自然环境的审美化,构建了一种对现实压力的逃逸机制;而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顶峰(如李白与杜甫)如何在对儒家“兼济天下”理想的坚守与幻灭中,完成了个人价值与国家命运的哲学对话。 五、中晚唐的精微与转向: 探讨晚唐时期,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诗歌从宏大叙事转向对日常细节、个人情感和形式技巧的极致雕琢,分析白居易“新乐府运动”背后的社会责任感,以及李商隐、杜牧在晚唐衰微中展现的复杂情思。 第二卷:意象的密码——古典诗歌中的文化符号学 本卷着重于对古典诗词中反复出现的关键意象进行文化解码,揭示其在不同时代语境下的内涵演变。我们旨在提供一套理解中国古典美学的“符号词典”。 一、松、竹、梅的“岁寒三友”: 不仅探讨其高洁品质的象征,更深挖其在宋代理学兴起后,如何被赋予了“格物致知”的道德实践意义。 二、月亮的哲学: 对比李白月下的孤独、苏轼月下的旷达与张若虚月下的永恒感,分析月亮如何成为中国文人承载时间流逝、乡愁归属与宇宙观照的媒介。 三、柳与芳草的离别仪式: 阐释折柳赠别的习俗起源,以及“芳草萋萋”意象如何从单纯的惜春,演变为对逝去时光和无法挽回的青春/理想的集体哀叹。 四、水与山的辩证: 探讨老庄思想中“上善若水”与“仁者乐山”在山水诗中的具体体现,分析中国文人如何通过在山水之间的游历,完成“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的构建与实践。 第三卷:格律与声律的“音乐性”重构 本书摒弃枯燥的平仄对仗公式,而是从听觉体验和情感张力角度,审视格律的艺术功能。 一、近体诗的“结构张力”: 分析“粘对”规则如何在声调的抑扬顿挫中,创造出一种内在的音乐驱动力,迫使情感在对仗的平衡中达到高潮,而非仅仅是形式的束缚。 二、词的“体性解放”: 重点探讨词牌格式(如慢词、小令)如何与特定的社会场景(宴饮、闺情)相匹配,分析词的句式长短不一,如何比律诗更适合表现复杂、流动的内心体验。 三、音韵与情绪的共振: 选取典型篇章,使用现代听觉分析方法,探讨特定韵脚(如入声韵)在营造急促、悲怆气氛中的作用。 第四卷:诗歌与“道”——哲学思想的诗性投射 本卷尝试穿透诗歌的表象,直抵其背后的哲学母题,探讨诗歌如何承载、折射并批判中国传统思想。 一、儒家“经世致用”的焦虑: 分析杜甫、白居易等诗人在面对社会不公时,如何将“修齐治平”的理想转化为强烈的艺术表达,以及这种理想在实践中的受挫感。 二、道家“逍遥”的审美化: 探讨陶渊明、王维等人如何通过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描绘,实践了道家“齐物论”和“无为”的思想,构建出一种超越政治的“精神桃花源”。 三、禅宗与诗歌的“当下性”: 考察宋代(尤其是苏轼之后)诗词中对“顿悟”和“直指人心”的追求,分析禅宗如何影响了诗歌对“瞬间之美”的捕捉,以及其对传统说理手法的消解。 第五卷:跨界与嬗变——古典诗词的现代回响 本卷将视角投向近现代,探讨古典诗词的生命力如何在新的文化语境下获得延续和转化。 一、民国时期文人的“古典情结”: 分析在白话文运动高潮中,诸多文人(如王国维、胡适等)如何自觉地回归古典,探讨其背后的文化身份焦虑与审美坚守。 二、诗词对现代艺术形式的渗透: 考察古典意象和叙事结构如何在现代小说、电影乃至当代音乐中被借用、解构和重塑,展现其跨越媒介的持久影响力。 本书特色: 本书的撰写风格沉稳、考据扎实,力求以高度的学术性保证内容的深度,同时以流畅、富于洞察力的文字引导非专业读者进入古典文学的深层结构。全书拒绝套用流行词汇和浅显的比喻,注重对历史语境的细致还原,旨在培养读者独立思考和审美判断的能力,真正做到“读古人书,思古人情”。全书引文皆以原文呈现,配以审慎的注释与解读,绝无任何与核心主题无关的冗余信息。 本书适合对象: 对中国传统文化抱有深厚兴趣,希望超越基础知识层面,深入探究古典诗词背后哲学意蕴与文化密码的资深爱好者、历史研究者,以及文学专业学生。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对古代文学有着浓厚兴趣的业余研究者,我对于工具书的实用性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这部辞典在检索效率方面做得尤为出色,它的索引系统设计得极其科学合理,无论是按字词首拼音、作者朝代还是特定主题,都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定位到目标条目,这极大地节省了我查找资料的时间成本。更值得称赞的是,它在提供标准解释的同时,还加入了大量的“辨析”和“流变”部分,详细对比了同一句名言在不同版本或不同历史时期的细微差别和理解偏差。这种深度对比分析,对于避免产生片面理解、确保引用的准确性,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它不仅仅提供了一个答案,更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让使用者在解决具体问题的同时,获得了更广阔的学术视野。

评分

这部辞典的装帧设计实在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中又不失典雅的气质,光是捧在手里摩挲,就能感受到编纂者对文字的敬畏之心。内页的纸张选材非常考究,触感细腻,油墨的清晰度和字体的排版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准,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明显的疲惫。我特别欣赏它在细节处理上的用心,比如扉页的题签、目录的布局,都透露出一种古典的韵味,让人在翻阅时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墨香四溢的年代。而且,书籍的整体重量和厚度控制得相当平衡,既保证了内容的丰富性,又兼顾了阅读的舒适度,这点对于经常需要查阅资料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加分项。可以看得出,从印刷到装订的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极大的匠人精神,完全不是市面上那些粗制滥造的工具书可以比拟的。它不仅仅是一部工具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

评分

坦白说,一开始我对购买这样一本厚重的辞典是持保留态度的,毕竟现在网络资源唾手可得,似乎实体书的价值正在被削弱。然而,当我真正沉浸在这部作品中后,我彻底改变了看法。网络信息往往零散、碎片化,且可靠性参差不齐,而这部辞典则提供了一个高度整合、经过专业筛选和深度加工的知识体系。它就像是一座稳固的知识堡垒,将浩如烟海的古代精粹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和精炼,为我提供了一个清晰可靠的认知框架。它强迫你慢下来,去体会文字背后的力量和美感,这种沉浸式的深度学习体验,是任何快餐式的线上搜索都无法替代的。它不是简单的信息查询工具,而是一部能沉淀心性、滋养灵魂的传世之作。

评分

我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一家老旧的书店角落里发现了这本书,当时就被它那种沉甸甸的知识分量所吸引。初次接触,我立刻被其宏大的视野和严谨的考据所震撼。它不像很多同类书籍那样只做简单的释义堆砌,而是深入挖掘了每一句名言背后的历史脉络、社会背景乃至作者的心境变化。那种层层剥开、深入肌理的分析方法,极大地拓宽了我对古代文化语境的理解。阅读过程中,我经常会因为一个全新的角度或是一个被忽视的典故而拍案叫绝,感觉自己的知识体系正在被悄无声息地重塑和加固。这种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叙述结构,使得即便是晦涩难懂的句子,也能被讲解得条理清晰、深入浅出,极大地提升了学习效率和阅读的乐趣,真可谓是做到了“化繁为简,深入精髓”。

评分

这本书的编撰团队无疑是一群真正热爱并精通古典文化的学者,他们的文字功底和学术素养在每一个细节中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我注意到,在很多大家学者都有争议的难点上,编纂者没有采取武断的结论,而是采取了“兼收并蓄,审慎论证”的态度,列出主流观点,并附上自己的考量,这种谦逊而又科学的治学精神,让人倍感信赖。阅读起来,完全没有那种冰冷刻板的工具书的枯燥感,反而是充满了人文的温度和探索的乐趣,仿佛有一位博学的前辈在耳边耐心讲解,引导你一步步领悟古人的智慧。这种将学术的严谨性与阅读的愉悦性完美结合的风格,实属难得,让我对它产生了极高的忠诚度,愿意将其作为案头必备的“定海神针”。

评分

总体不错,比较好查。

评分

不错啊不错!!强烈推荐初高中生购买!!

评分

不错,蛮方便的,学校帮了出版商大忙了

评分

好评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很好的一本书,对孩子绝对有帮;很好的一本书,对孩子绝对有帮。

评分

如果中国邮政的特快专递,能有京东这样又快又好的高质量服务,

评分

很好的辞典,可以了解名句的完整出处

评分

很好的辞典,可以了解名句的完整出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