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国志:巴勒斯坦

列国志:巴勒斯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姚惠娜 著
图书标签:
  • 历史
  • 巴勒斯坦
  • 中东
  • 列国志
  • 政治
  • 文化
  • 冲突
  • 阿拉伯
  • 以色列
  • 地区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09716748
版次:1
商品编码:1036286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列国志丛书
开本:大32开
出版时间:2010-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06
字数:257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巴勒斯坦位于亚洲西部,地处亚、非、欧三洲交通要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1993年中东和平进程启动后,巴勒斯坦通过与以色列和谈,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建立了民族权力机构进行自治,并陆续收回了约2700平方公里的土地。《列国志巴勒斯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巴勒斯坦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及外交等各方面的情况,是了解巴勒斯坦的重要参考书。

作者简介

姚惠娜,1978年出生,2003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获硕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博士学位。2003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工作,现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中东问题研究。

目录

第一章 国土与人民
第一节 自然地理
一 地理位置
二 行政区划
三 地形特点
四 地质构造
五 河流与湖泊
六 气候
第二节 自然资源
一 矿产
二 水资源
三 植物
四 动物
第三节 居民与宗教
一 人口
二 民族
三 语言
四 宗教
第四节 民俗与节日
一 民俗
二 节日
第二章 历史
第一节 上古简史(远古至公元世纪初)
一 公元前4000年前的人类活动遗迹
二 公元前4000~前1200年进入青铜器时代
三 公元前1200~前538年铁器时代和犹太人的统治
四 公元前538~公元636年前伊斯兰时期
第二节 中古简史(公元世纪初阿拉伯人征服巴勒斯坦至世纪初)
一 阿拉伯人的征服和统治
二 巴勒斯坦的伊斯兰化和阿拉伯化
三 抗击十字军的斗争
第三节 近代简史(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1518~1917年)
一 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
二 西方列强对巴勒斯坦的争夺
三 巴勒斯坦犹太社团的发展
第四节 现代简史(英国委任统治时期,1918~1948年)
一 英国的“扶犹抑阿”政策及其对巴勒斯坦的影响
二 阿拉伯人的抗议与英国的安抚政策
三 1936~1939年巴勒斯坦大起义
四 英国改变“扶犹抑阿”政策
五 美国介入阿犹冲突
六 联合国分治决议与巴勒斯坦非正式战争状态
七 巴勒斯坦民族主义的发展和演变
第五节 当代简史
一 巴勒斯坦战争
二 巴勒斯坦战争后的阿拉伯领土
三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斗争
四 巴解组织战略目标的演变
五 《奥斯陆协议》与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建立
六 阿克萨起义与巴勒斯坦改革
七 哈马斯的崛起与巴勒斯坦内部冲突
第六节 著名历史人物
第三章 政治
第一节 概述
一 巴勒斯坦政治演变
二 基本法
三 选举法
第二节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
一 巴解组织的性质和地位
二 领导机构
三 组织结构
四 分化改组
第三节 立法机构
一 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
二 第一届立法委员会
三 第二届立法委员会
四 地方委员会和地方选举
第四节 行政机构
一 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
二 总理
三 内阁
第五节 法律与司法
一 法律制度的历史变迁
二 法制建设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三 司法
第六节 主要政治派别和群众组织
一 巴解组织所属派别
二 其他派别
三 巴勒斯坦群众组织
第四章 经济
第一节 概述
一 自治前的经济状况
二 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的经济政策
三 自治区经济发展状况
四 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
五 巴以冲突对巴勒斯坦经济的影响
六 巴自治政府的改革
第二节 农牧业
一 农业
二 畜牧业
三 渔业
第三节 工业
一 概况
二 工业园区建设
三 纺织和服装加工业
四 石材开采和加工业
五 建筑业
六 电力供应
七 信息产业
第四节 商业
一 商业环境
二 商业发展
三 商业服务组织
第五节 交通与通信
一 公路
二 铁路
三 航空
四 加沙港
五 邮政
六 电信
第六节 财政与金融
一 财政
二 金融
第七节 对外经济关系
一 对外贸易
二 无形贸易收入
三 外国资本
第八节 外国援助
一 概况
二 主要援助者
三 国际援助管理
第九节 旅游业
一 旅游资源和设施
二 旅游业发展概况
三 主要旅游城市简介
第十节 国民生活
一 物价
二 就业
三 工资
四 税收
五 社会福利
六 生活条件
第五章 军事
第一节 概述
一 建军简史
二 安全体制
三 安全开支
四 巴勒斯坦安全机构改革
第二节 主要武装力量
一 巴勒斯坦警察部队
二 特别安全部队和总统安全部队
三 准军事部队
四 巴勒斯坦各游击队所属的秘密准军事组织
第三节 装备和训练
一 装备
二 人员招募和训练
第六章 教育、科学、文化、卫生
第一节 教育
一 教育制度
二 基础教育
三 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
四 高等教育
五 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对巴勒斯坦的教育援助
第二节 科学技术
一 自然科学
二 人文社会科学
三 巴、以专业人员和学术界之间的对话
第三节 文学艺术
一 文学
二 戏剧、电影
三 音乐、舞蹈
四 造型艺术
五 文化设施
第四节 医药卫生
一 医疗状况
二 预防医疗
三 制药业
四 巴以冲突对医疗卫生的影响
五 医疗援助
第五节 体育
一 简况
二 足球运动的蓬勃发展
三 女子体育发展
四 体育国际交流
第六节 新闻出版
一 巴勒斯坦通讯社
二 报纸杂志
三 广播电视
第七章 外交
第一节 巴解组织建立初期的巴勒斯坦外交
一 巴勒斯坦抵抗组织兴起的国际环境
二 阿拉伯国家对巴解组织的态度
三 中国的支持
第二节 1967~1973年间的巴勒斯坦外交
一 法塔赫和巴解组织力量的增强
二 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
三 与苏联的关系
四 美国的态度
五 中国的支持
第三节 1973~1982年间的巴勒斯坦外交
一 巴解组织国际地位的提高
二 与阿拉伯世界的关系
三 与以色列的关系
四 与苏联的关系
五 与美国的关系
六 与西欧国家的关系
七 与中国的关系
第四节 20世纪80年代的巴勒斯坦外交
一 里根方案与美巴关系
二 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
三 与以色列的关系
四 与苏联的关系
五 与欧洲的关系
六 中巴关系的发展
第五节 海湾战争后的巴勒斯坦外交
一 与以色列的和谈进程
二 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
三 与美国的关系
四 与欧洲国家的关系
五 与苏联及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的关系
六 与中国的关系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前言/序言


《列国志:巴勒斯坦》 本书并非叙述巴勒斯坦这片土地上发生的具体历史事件,亦非详尽描绘其地理风貌,更非深入剖析其政治格局。它并非一本教科书,旨在灌输特定的历史知识或政治立场。相反,本书致力于构建一种更深邃的理解框架,邀请读者一同探索“巴勒斯坦”这一概念背后的多重维度,以及其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所承载的复杂意涵。 我们将目光从具体的民族、冲突、疆域的纷争中暂时抽离,审视“巴勒斯坦”作为一个符号、一个理念、一个历史的投影,如何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语境中被解读、被重塑、被赋予生命。本书并非要提供一个标准的、唯一的“巴勒斯坦”定义,而是呈现出其丰富性、模糊性以及不断演变的特质。 我们可以从“起源”的角度切入。但这里的“起源”并非指某一个具体王朝的建立,或是某个特定文明的诞生。而是探讨“巴勒斯坦”这一地理区域,在其漫长岁月中,是如何孕育了人类最早的定居点,是如何成为了不同文明交汇的十字路口,又是如何在宗教、哲学、艺术的摇篮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我们将考察那些古老的遗迹,那些被历史长河冲刷却依然存在的文化基石,它们并非是简单的历史遗物,而是人类早期探索与创造精神的见证,是理解“巴勒斯坦”这一地域身份最初萌芽的线索。 随后,我们将深入“叙事”的层面。历史上,关于巴勒斯坦的叙事何止千百万。本书不关注哪一种叙事是“正确”的,而是关注叙事本身的力量,以及它如何塑造人们的认知。我们将梳理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时期对这片土地的描绘,从宗教经典中的神圣召唤,到文学作品中的乡愁低语,从史诗般的英雄传说,到民间传唱的悠长歌谣。这些叙事,无论是以何种形式存在,都共同构筑了一个多层次、多视角的“巴勒斯坦”形象。它们是情感的载体,是记忆的传承,更是文化认同的基石。本书将引导读者去感受这些叙事的力量,理解它们如何跨越时空,影响着人们对这片土地的理解与情感。 我们还将触及“象征”的意义。“巴勒斯坦”早已超越了其地理疆域本身,成为了一种更宏大的象征。它可能象征着对故土的坚守,象征着不屈的民族精神,象征着对和平的渴望,也可能象征着历史的沉重与未来的不确定。本书将探讨“巴勒斯坦”是如何在现代社会中,被赋予了如此丰富的象征意义,它如何成为一个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共鸣的概念,又如何激发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与思考。我们将分析这种象征意义的形成过程,以及它在不同群体中所激发的不同解读。 此外,“对话”与“回响”也是本书探讨的重要维度。这片土地上的历史从未是孤立的,它与周边文明、与世界其他地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书将考察“巴勒斯坦”如何在与外部世界的互动中,不断吸收、融合、发展,又如何在与其他文明的碰撞中,展现出其独特的韧性与生命力。同时,也将审视“巴勒斯坦”的故事,如何穿越时空,在世界各地引起不同程度的回响,激发着人们对历史、对文化、对人性的深刻反思。 这本书并非是要提供一个解决冲突的方案,也不是要揭示一个隐藏的真相。它的目标是开启一种新的观看方式,一种更加开放、更加包容、更加富有同情心的理解。读者将在阅读过程中,被引导去质疑固有的观念,去探索未知的领域,去感受“巴勒斯坦”这个概念所蕴含的深邃与广阔。它是一次邀请,邀请读者踏上一场智识与情感的旅程,去体验一个超越具体事件的“巴勒斯坦”,一个在人类文明长河中闪耀着独特光芒的“列国志”。 最终,本书希望能够帮助读者理解,“巴勒斯坦”不仅仅是一块土地,一个名字,而是一个丰富而复杂的文化符号,一个承载着无数故事、无数情感、无数梦想的意念,它在人类的历史长卷中,以其独特的方式,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用户评价

评分

关于书中对“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论述,我感到非常震撼。作者并没有将它简单地描绘成一个单一的符号,而是深入剖析了其内部的演变、思想的转变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扮演的角色。我看到了其从武装斗争到政治谈判的艰难转型,看到了其内部不同派别的博弈,以及这些博弈如何影响了巴勒斯坦的整体命运。我尤其被书中关于亚西尔·阿拉法特这位人物的描写所吸引,他的复杂性、他的影响力,以及他所面临的巨大挑战,都让我对那段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我感觉到,这不仅仅是一个组织的兴衰史,更是一段波澜壮阔的抗争史,充满了理想主义的光芒,也充满了现实的无奈。

评分

书中关于“巴勒斯坦建国的挑战与前景”的章节,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作者并没有提供简单的答案,而是将眼前的困境和未来的不确定性一一呈现。我被书中关于政治分裂、经济依赖、国际压力以及安全威胁的分析所震撼。我看到了建国之路的漫长与艰辛,也看到了希望的可能性。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巴勒斯坦人民的韧性和对民族自决的执着感到敬佩。这本书让我认识到,理解一个国家的未来,需要深入理解其历史的积淀和现实的挑战。

评分

读到书中关于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的章节,我感觉自己像是置身于一个错综复杂的大染缸。作者笔下的奥斯曼巴勒斯坦,不再是单一的宗教或民族叙事,而是多元文化交融碰撞的生动画卷。不同教派的宗教圣地如何并存,商贸往来如何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又在怎样的政治格局下,各种势力互相角力。我特别注意到了书中关于土地所有权和农民生活的描写,那些细枝末节之处,透露出社会结构和经济状况的深刻变化。作者并没有回避矛盾,而是将它们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比如早期民族意识的萌芽,以及不同社区之间的摩擦。我发现,很多我们今天看到的冲突,其根源早在那个时期就已经埋下了伏笔。这种循序渐进的叙述方式,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理解历史的演变逻辑,而不是简单地将当下的一切归结为突发事件。

评分

《列国志:巴勒斯坦》这本书,拿到手的时候,我就被封面那古老而又充满故事感的插画吸引了。翻开扉页,作者的序言如同一声深沉的叹息,又带着一丝不屈的坚韧,瞬间将我带入了一个充满历史尘埃与现实硝烟交织的土地。我并非对巴勒斯坦的历史有深入了解的人,更多的是从新闻报道和零散的碎片信息中拼凑出这个地区的印象,而这本书,似乎就是要打破这种浅薄的认知,带领读者进行一场深度的挖掘。 第一章的开篇,作者并没有急于讲述近代的冲突,而是将时间线拉得很长,从遥远的古代文明讲起。我尤其被其中关于古代迦南人的描述所打动。他们是如何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又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一笔又一笔的印记?书中的文字,时而细腻如丝,描绘出古代市集的喧嚣与祭祀的庄严;时而又如刀斧般犀利,揭示出早期社会结构中蕴藏的矛盾与张力。我仿佛能听到古老的回响,看见金黄麦田随风摇曳,感受到那片土地最初的脉搏。作者在描述这些早已消逝的文明时,并未流于泛泛而谈,而是穿插了考古发现的细节,引述了古籍中的零星记载,让那些模糊不清的影像逐渐清晰起来。这不仅仅是历史的叙述,更像是一场与逝去时空的对话,让我对“巴勒斯坦”这个概念的根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不再仅仅将其视为一个现代政治的焦点。

评分

在阅读关于“当代巴勒斯坦社会文化”的这一部分时,我感到一种复杂的情感。作者描绘了一个在重压下依然充满生机和韧性的社会。我被书中关于家庭、社区、教育和艺术的描写所打动,它们是如何在艰难的环境中维系着人们的精神世界。我看到了希望的微光,也感受到了现实的挑战。我尤其被书中关于年轻一代的描写所吸引,他们如何在历史的阴影下,努力寻找自己的声音和未来。我感觉到,这不仅仅是对一个社会表象的描绘,更是一种对生命力的赞颂,一种对未来的期许。

评分

最后,《列国志:巴勒斯坦》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仅仅是一本历史著作,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历史的复杂,现实的残酷,以及人性的光辉。我被作者宏大的视野、严谨的论证和细腻的笔触所折服。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了解了一个地区,更是认识了一群在历史长河中努力生存和抗争的人民。这本书让我对“巴勒斯坦”这个词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不再仅仅是新闻头条上的名词,而是一个充满故事、充满情感、充满生命力的鲜活存在。它是一次深刻的心灵之旅,让我对这片土地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有了更深刻的体悟。

评分

在阅读关于“约旦河西岸与加沙地带”的章节时,我感觉自己像是站在了一个分岔路口,看到了历史发展的多重可能,以及现实的残酷。作者对这片土地在独立战争后的命运的描写,细致入微。我特别被书中关于不同政治力量的崛起和斗争的叙述所吸引,它们如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试图塑造这片土地的未来。我看到了希望与失望交织,看到了抗争与妥协的拉锯。书中关于社会经济发展、文化传承以及人民生活困境的描写,也让我对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有了更深的同情和理解。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了解地理区域,更是在触摸那片土地上人们的脉搏。

评分

当读到“英国托管时期”的这一部分,我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奈与悲怆。作者对这一时期的描写,充满了细节和分析,让我理解了为何历史会走向那个方向。不仅仅是《贝尔福宣言》这样宏大的政治事件,更重要的是,书中细致地描绘了当时巴勒斯坦社会内部的微妙变化:犹太移民的涌入如何改变了人口结构,阿拉伯社区的反应又呈现出怎样的复杂性。我特别被书中关于不同政治派别的运作和宣传策略的描述所吸引,它们是如何争取民心,又是如何加剧了社会的分裂。读到那些关于社会骚乱和冲突的段落,我感觉自己仿佛能听到远处传来的呐喊声,看到人们眼中的迷茫和愤怒。作者对这一时期的评价,不带任何情感的偏向,只是冷静地梳理事实,揭示因果。这让我对这段历史有了更客观、更全面的认识。

评分

《列国志:巴勒斯坦》这本书在谈到“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冲突的根源”时,让我感到一种沉重的历史宿命感。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责任归咎于某一方,而是深入挖掘了这场冲突的历史脉络、意识形态的差异以及地缘政治的纠葛。我被书中关于双方民族叙事和历史记忆的描写所打动,它们是如何塑造了双方的认同,又如何在冲突中不断加剧。我看到了那些看似难以逾越的鸿沟,也感受到了和平进程的艰难与曲折。作者对这一问题的分析,充满了深度和广度,让我对这场旷日持久的冲突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评分

《列国志:巴勒斯坦》这本书在描述20世纪中叶的动荡时,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震撼。作者对1948年战争的分析,不仅仅是简单的战役复盘,更是深入到了战争背后的人性、政治博弈以及社会变迁。我被书中关于难民潮的描写所深深触动,那些逃离家园的人们,他们的恐惧、他们的绝望,以及他们对未来的渺茫希望,都跃然纸上。我仿佛能看到他们拖着沉重的行李,在战火纷飞中艰难前行。作者还详细探讨了战争对巴勒斯坦社会结构和政治格局造成的长期影响,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地缘政治问题。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阅读历史,更是在经历那段艰难的岁月,感同身受地体会那片土地上人民的苦难。

评分

也可以领略到地球各国家风情的

评分

不错的资料书,让我们对不同的国家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评分

200余卷的列国志,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世界各国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及外交等各方面的情况,是了世界的重要参考书。

评分

好多挺有用的东西 送的也很快

评分

不铹,儿子喜欢是硬道理。

评分

评价只是为了得分,买的东西太多,没法细评

评分

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

,阅读了一下,写得很好,巴勒斯坦位于亚洲西部,地处亚、非、欧三洲交通要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1993年中东和平进程启动后,巴勒斯坦通过与以色列和谈,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建立了民族权力机构进行自治,并陆续收回了约2700平方公里的土地。列国志巴勒斯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巴勒斯坦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及外交等各方面的情况,是了解巴勒斯坦的重要参考书。,,。

评分

,阅读了一下,写得很好,巴勒斯坦位于亚洲西部,地处亚、非、欧三洲交通要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1993年中东和平进程启动后,巴勒斯坦通过与以色列和谈,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建立了民族权力机构进行自治,并陆续收回了约2700平方公里的土地。列国志巴勒斯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巴勒斯坦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及外交等各方面的情况,是了解巴勒斯坦的重要参考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