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音系(第2版)

上古音系(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郑张尚芳 著
图书标签:
  • 语音学
  • 音系学
  • 历史语言学
  • 上古汉语
  • 中古汉语
  • 语音演变
  • 语言学
  • 汉语言学
  • 音韵学
  • 古音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教育考试专营店
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44446754
商品编码:10377678496
出版时间:2013-12-01

具体描述

上古音系 作  者:郑张尚芳 著作 定  价:98 出 版 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年12月01日 页  数:620 装  帧:平装 ISBN:9787544446754  绪论
 研究上古音系的意义
第二节 研究上古音系的根据和方法
第三节 上古音系的研究范围和音系性质
第四节 亲属语与方言在古音研究中的作用
第二章上古音研究小史
 上古音研究概况
1. 1 两类古音研究
1.2 高本汉等的新路
1. 3 古音大论战
1.4 国人创立的两派拟音体系
1. 5 国外学者的研究进展
1.6 的拟音系统
1.7 其他学者的贡献
第二节上古音内部的分期问题
第三节音节类型研究
3.1 CV和CVC
3.2 上古音节全结构
3.3 依i介音分两类音节说
第四节 声母系统研究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上古音系所研究的是上古汉语的语音系统、音节结构,包括声韵母内部的组合结构、变化和变化的功能,以及它与《切韵》系统联系的规律(语音演变规则和发生机制)、乃至在方言与亲属语言音韵中的反映。

研究上古音系,是为了了解汉语语音史的源头状况,为了解释上古文字和文献中各种不易理解的语音现象和与语音相关的词汇、语法现象;此外还为了进一步了解现代汉语普通话和方言中一些现象的来龙去脉。

《上古音系(第2版)》内容简介 《上古音系(第2版)》并非一本关于具体文学作品、历史事件、科学理论或哲学思想的书籍,其核心内容聚焦于语言学的一个特定而深奥的分支——上古汉语的语音系统。本书致力于系统性地梳理、分析并重建汉民族使用过的最古老阶段的语言声音,为读者打开一扇通往汉语起源与演变奥秘的窗口。 一、 研究对象与核心内容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上古音”。这里的“上古音”并非指某个具体朝代的口语,而是根据现有的文献证据,通过严谨的科学方法,推导出的远古时期汉语的语音面貌。这包括了声母(辅音)、韵母(元音与介音的组合)以及声调的整体结构。书中将详尽地探讨这些语音单位在不同时期的存在与演变,以及它们如何相互关联,构成一个完整的音系系统。 具体而言,本书将重点剖析以下几个方面: 1. 声母系统(Consonantal System): 上古汉语的声母系统相较于现代汉语,更为复杂。本书将基于《诗经》、《说文解字》、《广韵》等重要文献的训诂、音韵记录以及早期借字等证据,对上古汉语的声母进行细致的分类和重构。例如,书中所探讨的声母,可能包括了如清塞音、浊塞音、清擦音、鼻音、边音、流音等各类辅音,并会详细说明它们在不同音节位置(如紧喉、喉音、全浊、次浊、清音等)的分布特点和可能的发音方式。本书将对这些上古声母的归类进行深入的论证,可能采用不同的学派观点进行比较和评鉴,最终呈现一个较为权威或兼具代表性的上古声母表。 2. 韵母系统(Vocalic System): 韵母是构成汉字读音的关键部分,上古汉语的韵母系统同样展现出其独特性。本书将通过对《诗经》押韵规律、韵书的划分以及中古音的对照分析,重建上古汉语的韵母。这可能涉及到对元音(如“a”、“e”、“i”、“u”、“o”、“ɨ”、“ə”等,这里的星号表示是理论推测的音位)的辨识,以及介音(如“j”、“w”等)在韵母中的作用。本书将详细分析不同韵部的划分依据,以及各韵部内包含的具体韵母,例如,探讨“歌”、“戈”、“何”等中古韵母在上古时期是否为同一韵,或者存在哪些细微的差别。书中的讨论将涵盖单韵母、复韵母以及带鼻尾的韵母等多种情况,并对它们可能的发音进行描绘。 3. 声调系统(Tonal System): 关于上古汉语声调的重建,一直是音韵学研究中的一个难点和热点。本书将审慎地考察文献中可能指示声调变化的线索,如早期诗歌的格律、梵汉对音以及中古音的四声系统等。虽然对上古汉语是否存在明确的四声以及具体声调的形态仍存在争议,本书将梳理现有研究成果,呈现不同学者对这一问题的推测和论证,可能提出一套基于证据的、较为可信的上古声调模型,或者指出其可能存在的复杂性。 4. 音变与演变规律(Phonological Change and Evolution): 语言是不断发展的,上古汉语也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最终形成了中古汉语乃至现代汉语。本书不会仅仅停留在对上古音系的静态描述,更会深入探讨上古音系内部的各种音变规律,以及这些音变如何推动上古汉语向中古汉语乃至更晚期的汉语过渡。例如,声母的颚化、喉音的脱落、韵母的合并或分裂、声调的演变与分化等等,都是本书可能涉及的重要内容。理解这些音变规律,有助于我们把握汉语语音演变的宏观脉络。 5. 研究方法与证据(Research Methods and Evidence): 《上古音系(第2版)》的另一重要贡献在于,它将系统地介绍和阐释重建上古音系所采用的各种研究方法和依据。这包括但不限于: 文献证据: 如《诗经》的押韵、古代韵书(如《切韵》、《广韵》)的记录、训诂材料(如《说文解字》的释义)、古代词汇的对应关系、早期汉字(如甲骨文、金文)的形体变化等。 比较证据: 如汉语与其他南岛语系、汉藏语系语言的比较,以及早期文献中汉字的借用和音译现象。 音韵学理论: 运用现代语音学和音韵学理论,对古音进行科学的推测和复原。 实验语音学: 结合现代语音学实验,对古音的可能发音进行模拟和验证。 书中将详细论述每种证据的价值与局限性,并展示如何综合运用这些证据,进行严谨的学术论证,以支撑其上古音系重建的结论。 二、 理论框架与学术意义 本书并非简单地罗列上古音的各个要素,而是建立在一个清晰的理论框架之上。它可能借鉴了历史语言学、音韵学、比较语言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成果,力求从整体上把握上古汉语的语音结构和演变机制。 《上古音系(第2版)》的学术意义重大。首先,它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提供了坚实的语言学基础。许多古代文献的理解,往往与当时的语音系统密切相关,例如,准确理解《诗经》的押韵,对解读其诗意至关重要。其次,本书对于汉语史、汉语言的演变规律的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通过重建上古音,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汉语是如何从一个古老的阶段,演变成今天的模样。再者,它也为语言学理论的发展贡献了宝贵的个案研究,上古汉语的语音结构和演变模式,为人类语言的多样性和共性提供了新的例证。 三、 读者对象 本书的读者对象主要是对汉语史、音韵学、古代文献有浓厚兴趣的学者、研究生以及高年级本科生。此外,对语言起源、语言演变机制感兴趣的普通读者,如果具备一定的学术阅读能力,也能从本书中获得深刻的启迪。尽管涉及专业性较强的内容,本书力求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做到条理清晰,论证严谨,语言规范,以期尽可能地降低阅读门槛,让更多读者能够领略上古汉语语音世界的魅力。 四、 “第2版”的意义 “第2版”的标识意味着本书并非首次出版,而是基于第一版的基础上,经过了进一步的修订、补充和完善。这可能包括: 新的研究成果: 纳入了近些年来音韵学界最新的研究发现和理论进展。 证据的更新与深化: 对原有的证据进行重新审视,或者增加了新的、更有说服力的证据。 理论的修正与完善: 对原有的理论框架和解释模型进行调整和优化。 论证的更加严谨: 对书中观点进行更细致、更有力的论证,回应学术界可能存在的质疑。 结构与内容的调整: 对全书的结构进行优化,使之更具逻辑性和可读性,可能增加了新的章节或对原有章节的内容进行了大幅度的扩充。 总而言之,《上古音系(第2版)》是一部专注于汉语语音史研究的学术专著,它以严谨的科学方法,对上古汉语的语音系统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重建与分析,为理解汉语的起源、演变及其历史文化背景提供了重要的学术支撑。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另一大亮点在于其详尽的索引和附录部分。我常常在查阅特定字词或音韵现象时,发现索引的编排异常细致,几乎可以立刻定位到相关的论述。附录部分提供的辅助材料,比如各种音位对照表和文献引用列表,更是极大地便利了我的深入研究。这说明编著者不仅关注核心内容的深度,也极其重视工具性的完善,真正做到了服务于研究者的需求。很多学术著作在这方面往往敷衍了事,但《上古音系(第2版)》在这方面表现出的专业度,使得它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部随时可以查阅的工具书,体现了极高的实用价值。

评分

相较于市面上其他同类著作,这本书的叙事风格显得尤为独特和富有启发性。它没有采用那种高高在上、拒人千里的学院派口吻,反而带有一种温和的引导性。作者在提出一些具有争议性的观点时,也会坦诚地列出其他学派的看法,并阐述自己的立场,这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一种良性的思辨乐趣。每一次阅读似乎都在与作者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共同探索语言的奥秘。这种鼓励读者思考而非被动接受的写作手法,极大地提升了学习的积极性,让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学习”知识,更是在“参与”构建知识。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引人注目,从拿到手的那一刻起,我就被它那厚重的质感和典雅的封面设计所吸引。纸张的选取似乎也经过精心挑选,印刷质量极高,字迹清晰,排版布局既专业又不失美感,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作为一名语言学爱好者,我非常看重书籍的实体呈现,这本《上古音系(第2版)》在这方面无疑做到了极致。它的封面设计风格沉稳大气,仿佛蕴含着千年的历史底蕴,让人在翻阅之前,就对其中蕴含的知识充满了敬畏。此外,全书的结构安排也极为考究,从目录的梳理到章节间的过渡,都显示出编著者在学术严谨性与读者体验之间找到了绝佳的平衡点。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学术贡献持高度评价,尤其是在对某些历史语言材料的重新解读上,提出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见解。它不仅仅是对前人研究的总结和梳理,更是在此基础上有了实质性的推进。书中涉及的文献考证和音变规律的总结,展现了深厚的文献功底和敏锐的洞察力。对于严肃的古汉语研究者而言,这本书无疑是案头必备的参考书目之一。它所建立的理论框架和提供的详实例证,为后续的学术探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想象空间,其价值是长久而深远的。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简直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学术探险。作者在论述上古汉语的音值重建时,所展现出的逻辑推演能力令人叹服。他们并没有简单地堆砌枯燥的理论,而是巧妙地将音韵学的复杂概念融入到清晰的语境之中,使得即便是初涉此领域的读者也能循着作者的思路一步步深入。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某些关键音位演变的论证,作者引用了大量的古籍证据和跨语言的比较材料,构建了一个既严密又富有说服力的体系。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汉语音系的历史脉络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不再是零散的知识点,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对于理解现代汉语的某些发音现象至关重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