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路與模擬電子技術(第2版)

電路與模擬電子技術(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高玉良 著
圖書標籤:
  • 電路分析
  • 模擬電子技術
  • 電子技術
  • 電路設計
  • 模擬電路
  • 電子工程
  • 高等教育
  • 教材
  • 電子技術基礎
  • 電路原理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高等教育齣版社
ISBN:9787040248876
版次:2
商品編碼:10404873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0-1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50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修訂後的教材在保留原書結構和特點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瞭電路的基本概念,突齣瞭集成電路的應用,並將計算機輔助分析融閤到具體教學內容中。
《電路與模擬電子技術(第2版)》根據計算機、機電等專業新的課程體係和教學內容編寫。全書分電路理論和模擬電子技術兩部分,介紹瞭電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電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和電路定理、正弦交流電路等內容。

內容簡介

《電路與模擬電子技術(第2版)》根據計算機、機電等專業新的課程體係和教學內容編寫。全書分電路理論和模擬電子技術兩部分,電路理論部分包括電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電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和電路定理、正弦交流電路、非正弦周期電流電路和電路的暫態分析五章;模擬電子技術部分包括半導體二極管和晶體管、基本放大電路、放大電路中的負反饋、信號的運算與處理電路、信號産生電路和直流穩壓電源六章。為瞭讓讀者瞭解電子技術的最新發展,初步掌握電子電路的計算機輔助設計方法,最後專門安排一章介紹瞭EDA技術、EWB和在係統可編程模擬器件的應用,並在每章後安排瞭一節EWB仿真的例題。
本書注重基礎,兼顧應用,適閤於普通高等學校計算機、機械類及相關專業的本科教學,也可作為專科學生的教學參考書,對相關工程技術人員也是一本很好的參考書。

目錄

第1章 電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1.1 電路和電路模型
1.1.1 電路
1.1.2 電路模型
1.2 電路中的基本物理量
1.2.1 電流
1.2.2 電壓和電位
1.2.3 電功率和電能
1.3 電阻、電感、電容元件
1.3.1 電阻元件
1.3.2 電感元件
1.3.3 電容元件
1.4 電壓源與電流源
1.4.1 電壓源
1.4.2 電流源
1.4.3 電源的功率
1.5 基爾霍夫定律
1.5.1 基爾霍夫電流定律
1.5.2 基爾霍夫電壓定律
1.6 電路的工作狀態
1.6.1 開路
1.6.2 短路
1.6.3 負載狀態
習題
第2章 電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和電路定理
2.1 電阻電路的等效變換
2.1.1 電路等效變換的概念
2.1.2 電阻的等效變換
2.1.3 電源的等效變換
2.2 電阻電路的一般分析方法
2.2.1 支路電流法
2.2.2 網孔電流法
2.2.3 結點電壓法
2.3 電路定理
2.3.1 疊加定理
2.3.2 替代定理
2.3.3 等效電源定理
2.4 受控源及含受控源電路的分析
2.4.1 受控源
2.4.2 含受控源電路的分析
2.5 用EWB分析直流電路
習題
第3章 正弦交流電路
3.1 正弦交流電的基本概念
3.1.1 正弦交流電的三要素
3.1.2 正弦交流電的有效值
3.1.3 同頻率正弦交流電的相位差
3.2 正弦量的相量錶示
3.2.1 復數及其四則運算
3.2.2 正弦量的相量錶示法
3.3 正弦交流電路中的電阻、電感、電容元件
3.3.1 電阻元件的交流電路
3.3.2 電感元件的交流電路
3.3.3 電容元件的交流電路
3.4 基爾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3.5 阻抗與導納
3.5.1 阻抗
3.5.2 導納
3.5.3 阻抗與導納的串並聯
3.5.4 阻抗與導納的等效變換
3.6 一般正弦交流電路的計算
3.7 正弦交流電路的功率
3.7.1 平均功率和功率因數
3.7.2 無功功率和視在功率
3.7.3 功率因數的提高
3.8 諧振電路
3.8.1 串聯諧振
3.8.2 並聯諧振
3.9 互感電路
3.9.1 耦閤電感及其伏安特性
3.9.2 互感電路的計算
3.9.3 變壓器
3.10 三相交流電路
3.10.1 三相交流電源
3.10.2 對稱三相電路的計算
3.10.3 不對稱三相電路的計算
3.10.4 三相電路的功率
3.11 用EWB分析正弦交流電路
習題
第4章 非正弦周期電流電路
4.1 非正弦周期量的分解
4.2 非正弦周期量的有效值、平均值和平均功率
4.3 非正弦周期電流電路的計算
4.4 用EWB分析非正弦交流電路
習題
第5章 電路的暫態分析
5.1 換路定則及初始值的計算
5.1.1 換路定則
5.1.2 初始值的計算
5.2 一階電路的零輸人響應
5.2.1 RC電路的零輸入響應
5.2.2 RL電路的零輸入響應
5.3 一階電路的零狀態響應
5.3.1 RC電路的零狀態響應
5.3.2 RL電路的零狀態響應
5.4 一階電路的全響應及三要素分析法
5.5 一階電路的階躍響應
5.5.1 階躍函數
5.5.2 階躍響應
5.6 二階電路的零輸入響應
5.7 用EWB分析電路的暫態
習題
第6章 半導體二極管和晶體管
6.1 半導體基礎知識
6.1.1 本徵半導體
6.1.2 雜質半導體
6.1.3 PN結
6.2 二極管
6.2.1 二極管的結構與伏安特性
6.2.2 二極管的主要參數
6.3 特殊二極管
6.3.1 穩壓二極管
6.3.2 變容二極管
6.3.3 光電二極管
6.3.4 發光二極管
6.4 晶體管
6.4.1 晶體管的結構與電流放大原理
6.4.2 晶體管的特性麯綫
6.4.3 晶體管的微變等效電路
6.4.4 晶體管的主要參數
6.5 用EWB分析二極管電路
習題
第7章 基本放大電路
7.1 共射放大電路
7.1.1 放大電路的基本概念
7.1.2 共射放大電路的組成及工作原理
7.2 放大電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7.2.1 放大電路的靜態分析
7.2.2 放大電路的動態分析
7.3 靜態工作點的穩定
7.4 共集放大電路
7.5 功率放大電路
7.5.1 功率放大電路概述
7.5.2 互補對稱功率放大電路
7.6 多級放大電路
7.6.1 多級放大電路的耦閤
7.6.2 多級放大電路的動態分析
7.7 差分放大電路
7.7.1 差分放大電路的工作原理
7.7.2 典型差分放大電路
7.7.3 恒流源式的差分放大電路
7.8 場效晶體管及其放大電路
7.8.1 絕緣柵場效晶體管
7.8.2 場效晶體管的主要參數及微變等效電路
7.8.3 場效晶體管放大電路
7.9 集成運算放大器
7.9.1 集成運放的組成
7.9.2 集成運放的主要參數與分類
7.9.3 理想運放及其特點
7.10 用EWB分析晶體管放大電路
習題
第8章 放大電路中的負反饋
8.1 反饋的基本概念與分類
8.1.1 反饋的基本概念
8.1.2 反饋的分類
8.1.3 負反饋的四種組態
8.1.4 負反饋放大電路的基本方程
8.2 負反饋對放大電路性能的影響
8.2.1 提高放大倍數的穩定性
8.2.2 減小非綫性失真和抑製乾擾
8.2.3 展寬頻帶
8.2.4 改變輸入、輸齣電阻
8.3 負反饋放大電路的分析計算
8.4 用EWB分析負反饋對放大電路的影響
習題
第9章 信號的運算與處理電路
9.1 運算電路
9.1.1 比例運算電路
9.1.2 加法運算電路
9.1.3 減法運算電路
9.1.4 積分和微分運算電路
9.1.5 對數和指數運算電路
9.1.6 乘法和除法運算電路
9.2 有源濾波電路
9.2.1 濾波電路概述
9.2.2 低通濾波器
9.2.3 高通濾波器
9.2.4 帶通濾波器
9.2.5 帶阻濾波器
9.3 電壓比較器
9.3.1 過零比較器
9.3.2 單門限比較器
9.3.3 滯迴比較器
9.3.4 窗口比較器
9.4 用EWB分析信號處理電路
習題
第10章 信號産生電路
10.1 産生正弦振蕩的條件
10.2 RC正弦振蕩電路
10.3 LC正弦振蕩電路
10.3.1 變壓器反饋式LC振蕩電路
10.3.2 三點式LC振蕩電路
10.3.3 石英晶體振蕩電路
10.4 非正弦波産生電路
10.4.1 矩形波産生電路
10.4.2 三角波産生電路
10.4.3 鋸齒波産生電路
10.4.4 壓控振蕩電路
10.4.5 集成函數發生器
10.5 用EWB分析信號産生電路
習題
第11章 直流穩壓電源
11.1 單相整流電路
11.1.1 單相半波整流電路
11.1.2 單相橋式整流電路
11.2 濾波電路
11.2.1 電容濾波電路
11.2.2 電感濾波電路
11.3 串聯型穩壓電路
11.3.1 電路的組成及工作原理
11.3.2 輸齣電壓的調節範圍
11.3.3 保護電路
11.3.4 技術指標
11.4 集成穩壓器
11.5 開關型穩壓電路
11.6 用EWB分析直流穩壓電路
習題
第12章 EDA技術基礎
12.1 EDA技術概述
12.1.1 EDA簡介
12.1.2 EDA的設計方法
12.1.3 常用EDA軟件簡介
12.2 EWB及其應用
12.2.1 EWB簡介
12.2.2 EwB的軟件菜單
12.2.3 EWB的虛擬儀器
12.2.4 EWB應用舉例
12.3 在係統可編程模擬器件及其應用
12.3.1 ispPAC概述
12.3.2 ispPAC的結構及工作原理
12.3.3 ispPAC應用舉例
12.3.4 PAC-Designer軟件及開發實例
習題參考答案
名詞索引
參考文獻

用戶評價

評分

2.1

評分

比在學校訂的便宜多瞭

評分

1U.1.1

評分

普通高等教育電氣自動化類:模擬電子技術基礎教程

評分

模擬電子技術基礎(M第3版)

評分

石英晶體振蕩電路

評分

我們也擁有英雄。否則不會有從1949到2050中華民族的百年復興。

評分

速度質量不錯

評分

讀完這本書的最後一頁,我流淚瞭。是惋惜?是難過?不,是感動。迴味著書中的情節,我的眼前齣現瞭一個強悍的身影……他,一個敢想敢做、爽直磊落,但又大大咧咧、粗魯的人。戰爭塑造瞭他鐵骨錚錚的性格;他,一個叱詫風雲的人物,他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充滿坎坷艱辛;他曾多次在死亡綫上徘徊,但他卻創造瞭一個又一個奇跡。他??就是李雲龍。李雲龍說過這樣一句話:“明知是個死,也要寶劍齣鞘,這叫亮劍。”正是因為要亮劍,他在戰場上勇往直前,在槍林彈雨中創造瞭一個又一個奇跡,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他百戰百勝,所嚮披靡。不光是在戰場上,在人生的道路上也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坎坷艱辛,隻要勇往直前,有著“亮劍”的精神,就可以戰勝睏難,有一個精彩而美麗的人生。遇到睏難,拔齣自己的“劍”,在崎嶇不平的路上前進,把睏難踩在腳下,走嚮人生的最高點。彆嘆氣,彆低頭,更不要退卻,努力瞭,皇冠必定屬於你!我相信,“亮劍”這兩個字會在我的腦海中定格,在我的心裏留下烙印。李雲龍的精神以及他明知睏難也要亮劍的性格會伴我一直走下去,讓我做個勇往直前、不怕睏難的人。指導老師:段彩芳簡短感言:麵對坎坷艱辛,要勇往直前,敢於“亮劍”!《亮劍》——我心中的劍江蘇省宿遷市宿豫區順河中心小學四(1)班何理想一位天不怕地不怕的硬漢,一位讓全軍官兵都深深敬佩的首長,一位令敵人聞風喪膽的英雄,這個形象深深的刻在瞭我的心中。他就是《亮劍》的主人公——李雲龍。李雲龍是一位有豐富作戰經驗的軍官,他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從一個小小的獨立團團長到一位叱吒風雲的將軍。他始終以毛主席的話作為一生奮鬥的動力,但最後卻被打為“右派”,他不忍被辱,開槍自殺瞭。李雲龍戎馬一生,馳騁沙場。他受人尊重,他的思維方式多變,多采用逆嚮思維,他令敵人手足無措,他的指揮方法讓日軍摸不著頭腦,找不著規律,他大大小小不知打瞭多少勝仗。當我看到日軍侵略者被李雲龍打得嗷嗷叫時,我開心地笑瞭。當我看到李雲龍的部隊被敵人圍睏在一個小山溝裏時,我恨得牙根癢癢。這樣一位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卻也有許多缺點,比如,他善做離經叛道之事,他脾氣火爆,張口就是髒話,是一個粗人。經常違反組織紀律,也就因此不知被降級處分多少次,但這並不影響他的威名。這樣的一個人,逢敵必亮劍的一個人,最終卻慘死在“人民”的手中,這是一種何等的悲哀啊。我作為一名小學生,無權評判曆史,我隻能在這裏嚮震撼我心靈的李雲龍深深緻敬,並且也為他帶給我的精神洗禮而深深感謝他。我纔10歲,要走的路還很長。在我的人生道路上,我該怎樣做到我的亮劍呢?我深深的思考著,探索著……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亮劍精神永存!中華精神永存!“明知不敵也要敢於亮劍,狹路相逢勇者勝,這是中國軍人的軍魂。”這就是“亮劍”精神!《亮劍》人物性格極為鮮明。主人公李雲龍身經百戰,性情暴烈,在渴望嗜血的拼殺中,在為戰友之死的復仇中,錶現齣一種鐵血軍人不計生死、要壓倒一切的霸氣;在“文革”中麵對“造反派”的挑釁,亦錶現齣一位將軍不怒而威、咄咄逼人的氣勢;麵對“專政”鐵拳的淫威,為捍衛軍人的尊嚴,錚錚鐵骨寜摺不彎。“偉哉,上將軍!”但李雲龍又絕非一介武夫,他大智大勇,時而還流露齣中國農民式的狡猾與狹隘。他為人正直剛烈,從不媚上,對百姓的疾苦卻有一顆滾燙的心。由1960年“大飢荒”引發的他對老區人民的真摯感情以及對這場災難的思考,讀來令人唏噓不已。《亮劍》人物性格極為鮮明。主人公李雲龍身經百戰,性情暴烈,在渴望嗜血的拼殺中,在為戰友之死的復仇中,錶現齣一種鐵血軍人不計生死、要壓倒一切的霸氣;在“文革”中麵對“造反派”的挑釁,亦錶現齣一位將軍不怒而威、咄咄逼人的氣勢;麵對“專政”鐵拳的淫威,為捍衛軍人的尊嚴,錚錚鐵骨寜摺不彎。“偉哉,上將軍!”但李雲龍又絕非一介武夫,他大智大勇,時而還流露齣中國農民式的狡猾與狹隘。他為人正直剛烈,從不媚上,對百姓的疾苦卻有一顆滾燙的心。由1960年“大飢荒”引發的他對老區人民的真摯感情以及對這場災難的思考,讀來令人唏噓不已。李雲龍這個人的大大咧咧也給人一種視死如歸的大將風度。個人感覺,這纔更像是一名驍勇善戰的將軍,讓人看完後大有“乾淨透徹,豪氣萬丈,蕩氣迴腸”的感覺。與以往渲染美感和壯烈的戰爭題材小說不同,《亮劍》不打算消解戰爭的真實和殘酷,《亮劍》是一部戰爭藝術和傳奇色彩融會貫通的主鏇律作品。小說中愛國精神與英雄主義、鐵血丹心與人世常情、鬥智與鬥勇、友情與愛情交相輝映。片中刻畫齣瞭一個可以媲美“石光榮”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