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 | 运动解剖学图谱(第3版) | 开本: | 16开 |
| 作者: | 顾德明//缪进昌|绘画:丁誉声//丁山 | 页数: | 291 |
| 定价: | 60 | 出版时间: | 2013-09-01 |
| ISBN号: | 9787500943815 | 印刷时间: | 2013-09-01 |
| 出版社: | 人民体育 | 版次: | 3 |
| 商品类型: | 图书 | 印次: | 3 |
顾德明编著的《运动解剖学图谱(第3版)》是一 本拥有1000余幅彩图,配以简明文字说明的实用性图 谱。《运动解剖学图谱(第3版)》中主要描述人体运 动的执行体系(运动器官系统)的骨、骨连结《关节) 和肌肉(骨骼肌)的形态结构和机能,以关节为中心结 合体育动作描述关节的运动,并对运动关节的肌肉机 能进行具体的分析,提出锻炼主要肌肉的手段和方法 。在介绍骨、骨连结、骨骼肌的基础上,对上肢、下 肢、头颈、躯干等部分的关节和骨骼肌的机能做了综 合性概述,并对肌肉工作进行了分析。为了了解人体 的整体性,对人体运动的管理、协调、保证体系(消 化、呼吸、泌尿、循环、神经、感官、内分泌等器官 系统)用彩图做了简明介绍。本书中还有骨龄的x线照 片、关节滑膜囊、关节活动的体育动作图,并附有支 配人体运动器官的主要运动神经图表,以及运动系统 英汉解剖学常用名词英文索引和运魂器统汉英解割学 常用名词汉语拼音索引。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 | 运动解剖书(运动者*终要读透的身体技能解析书) | 开本: | 16开 |
| 作者: | (法)布朗蒂娜·卡莱-热尔曼|译者:张芳 | 页数: | 298 |
| 定价: | 69 | 出版时间: | 2015-03-01 |
| ISBN号: | 9787530474624 | 印刷时间: | 2015-03-01 |
| 出版社: | 北京科技 | 版次: | 1 |
| 商品类型: | 图书 | 印次: | 1 |
作为一名业余历史爱好者,我对探讨特定技术如何影响社会变迁的著作情有独钟,而这本关于“印刷术在文艺复兴初期对欧洲知识传播效率的量化分析”的论文集,绝对是近年来最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之一。它避开了对古登堡本人的浪漫化叙事,而是着眼于实际的生产成本、识字率提升的曲线模型以及手稿到印刷品之间的信息冗余度变化。其中一篇关于威尼斯印刷产业如何成为信息集散地的研究尤为精妙,它通过对比不同城市的书目发行量和价格波动,清晰地描绘出信息权力是如何从教会和贵族手中向新兴资产阶级手中转移的过程。这本书的严谨性体现在每一个脚注和引用的文献上,它几乎构建了一个可以被其他研究者检验和重复的分析框架。阅读它,你不会觉得是在听一个故事,而更像是在参与一场严密的侦查,通过冰冷的数字和图表,还原了知识爆炸前夜的真实脉动,对于理解现代信息社会的起源,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评分我对天体物理学的兴趣一直停留在科普读物的层面,但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认知。它聚焦于“暗物质”和“暗能量”这两种宇宙学中最神秘的实体,但叙述方式却充满了哲学的思辨性。作者没有一味地堆砌晦涩的数学公式,而是着重探讨了科学家们在面对“已知”与“未知”边界时的思维模式和实验设计思路。读到关于早期宇宙暴胀理论的描述时,那种人类试图用极其有限的观测数据去重构万物起源的努力,读起来让人热血沸腾。这本书的优秀之处在于,它能将复杂的理论转化为清晰的逻辑推理过程,让你理解“为什么”科学家会提出这样的假说,而不是仅仅接受“是什么”。它迫使你思考,我们所能感知的物质,在整个宇宙中究竟占据了多小的比例,这种谦卑感是阅读其他学科书籍时难以获得的。最后的章节对未来观测技术的展望部分,更是让人对人类探索的步伐充满信心。
评分这本关于经典文学的选集简直让人爱不释手!我一直对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思潮抱有浓厚的兴趣,而这本书的编排恰到好处地捕捉了那个时代的精髓。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了那些耳熟能详的作品,更巧妙地穿插了当时作家的书信和日记片段,让读者得以窥见那些伟大的思想家在创作背后的挣扎与灵感涌现的瞬间。比如,对拜伦诗歌的解读部分,作者没有停留在表面的激情澎湃,而是深入剖析了其作品中潜藏的对社会虚伪的深刻批判,这一点非常值得称赞。装帧设计也十分考究,那种略带陈旧感的纸张和精致的烫金字体,拿在手里仿佛穿越回了那个充满变革与艺术爆发的年代。我尤其喜欢其中收录的几篇关于早期哥特小说的评论,它们不仅拓宽了我对该流派的认识,还引导我去重新审视现代惊悚片中的诸多母题,原来很多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叙事手法,其根源可以追溯到那么早的文学探索中。对于任何想深入了解那个时代精神风貌的文学爱好者来说,这绝对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评分对于一本专注于当代城市规划理论的著作,这本书展现了一种罕见的宏大视野和对细节的执着。作者并没有陷入空洞的宏观叙事,而是将复杂的城市发展模型与具体的案例研究巧妙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非常扎实的论证体系。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关于“慢行交通网络”构建的章节,它详细分析了几个欧洲典范城市是如何通过精密的街道尺度设计和绿化覆盖率来重塑居民的出行习惯,这不仅仅是关于交通工程,更是关于城市社会形态的重塑。书中的图表制作极其专业,那些复杂的空间关系图和数据可视化分析,即使是初次接触该领域的人也能迅速把握其核心逻辑。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作者在探讨科技对未来社区的影响时,提出了一个“数字人文主义”的视角,即技术必须服务于提升人的生活质量和社区的归属感,而不是一味追求效率最大化。这本书的文字功底扎实,逻辑链条清晰得令人佩服,它强迫读者跳出日常对“城市”的直观感受,去用更科学、更具批判性的眼光重新审视我们居住的环境。
评分这是一本关于中世纪音乐史的入门级教材,但其内容深度远超同类书籍。我曾尝试阅读过一些更学术化的专著,但往往晦涩难懂,而这本则以一种近乎讲故事的口吻,将那个时期的宗教圣咏、世俗歌谣以及早期复调音乐的演变过程娓娓道来。作者在解释“对位法”这种复杂概念时,采用了非常生动的比喻,比如将不同声部的线条比作河流的交织,使得那些原本抽象的音乐结构变得触手可及。书中附带的音频链接(虽然我需要自己去查找对应的曲目编号)是极大的加分项,因为脱离了声音去谈论中世纪的复调音乐是苍白的。特别值得称赞的是,它并没有将目光局限在西欧的主流发展上,而是用相当篇幅介绍了拜占庭音乐和早期斯拉夫地区的唱颂传统,极大地丰富了读者的知识光谱。阅读下来,我感觉自己仿佛跟随一位和蔼的导师,一步步走进了那个充满烛光与吟唱的修道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