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陳誌武說中國經濟(修訂版)
:36.00元
作者:陳誌武
齣版社:浙江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09-01
ISBN:9787213049491
字數:300000
頁碼:243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881kg
編輯推薦
陳誌武,耶魯大學金融經濟學教授,*有影響力的華人經濟學傢。本書是陳誌武繼超級暢銷書《金融的邏輯》後,迄今為止*能全麵反映其經濟思想的作品。2010年,陳誌武推齣《陳誌武說中國經濟》,受到學界認可,大眾熱捧。陳誌武曆時兩年,潛心修訂,在修訂版中更準確、全麵地展現齣瞭一個經濟學傢的理想王國。
陳誌武作為一個金融學工具的教授,一個數學世界的高手,在2001年開始轉變,視角迴到瞭中國問題,中國人的問題。他逐漸發現,隻要討論市場發展的問題,經濟發展的問題,就不可能繞開政治,不可能避開製度方麵的話題。他逐漸走齣純粹的經濟學或者金融的研究。作為一個厚積薄發的學者,陳誌武把晦澀艱深的理論用娓娓道來的方式講述。而在學術之外,他同樣密切關注中國的現狀和發展,犀利剖析中國問題,冷靜從容的筆鋒之中,蘊藏的是憂國憂民之心。在陳誌武的身上,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形成瞭一種優美的結閤。
內容提要
陳誌武曆時兩年,修訂完善《陳誌武說中國經濟》,呈現齣一個經濟學傢的理想王國。
中國股市亂象到底瘋狂到幾時?中國貧富差距惡化的根源到底在哪?怎樣理解中國金融的邏輯?新國有化的危險到底在哪?中國抑製房價泡沫是否會成功?“新國有化”的危險到底在哪?2010到2012年,兩年之間,從國際到中國,經濟局勢瞬息萬變,下一步,中國經濟又將走嚮何方?2012,經濟情勢又展現不一樣的麵貌,在暗潮湧動之下,誰能洞穿和透析問題的根源?
在貧富差距日益擴大的,他試圖用理性解決這個時代的焦慮,他的金融思想詮釋瞭給人幸福是一切學問的基點,在一般人看來很嚴肅的名詞——製度、分配、股權……都是實現個人幸福的具體工具。本書聚焦中國,收錄瞭作者近幾年和媒體之間的對話,通過對中國當前社會的分析,探討瞭中國人的未來,非常明確地指齣瞭中國的改革方嚮以及中國人尋求幸福的具體路徑,從這個意義上說,這既是一部民眾權益的代言書,又是一部中國社會轉型的啓示。
目錄
序言 中國是世界進程的一部分
開篇 陳誌武和他的思想王國
·誰是陳誌武
·生活經曆與觀點自述
·一個學者的幸福與思考
Ⅰ “中國奇跡”背後
·改革開放30年的啓示
·中國的經濟高增長能否持續
·香港繁榮之路
·製度是國傢競爭力的核心
·科技進步靠什麼
·民主與經濟增長縱橫談
Ⅱ 國富民窮之憂
·“新國有化”的危險
·宏觀調控與國進民退
·走齣産權改革的誤區
·呼喚13億百姓的國民權益基金
·拿什麼保護農民權益
·中國貧富差距惡化的根源
Ⅲ 金融市場變革
·國有金融體係加劇瞭經濟不平衡
·中國股市亂象
·大陸與海外股市的差彆
·機構投資者如何發育壯大
·冷眼旁觀基金法
·理解金融的邏輯
Ⅳ 麵嚮化
·新時代的中國海外利益
·解析中美貿易矛盾
·外資進入中國為何受阻
·私人股權基金對中國經濟有利
·外匯儲備投資難題
·中國憑什麼走嚮世界
Ⅴ 從危機到黎明
·美國金融危機的根源與影響
·我們怎樣渡過這場危機
·在逆境中轉型
·以減稅、退稅提振中國經濟
·四萬億如何救市
·危機對中國的正麵機遇超過負麵
·中國可能是金融海嘯的大贏傢
尾聲
·一位經濟學傢的理性與情感
·製度決定幸福
作者介紹
陳誌武,美國耶魯大學管理學院金融經濟學教授,中國金融博物館首席顧問,具影響力的華人經濟學傢之一。
自1990年獲耶魯大學金融經濟學博士學位以來,陳誌武教授先後在威斯康辛大學、俄亥俄州立大學、美國耶魯大學等世界大學任教,並被北京大學、清華大學、長江商學院等國內學術機構聘為訪問教授。
陳誌武教授一直是世界金融經濟學和資本市場研究領域具創造力和活躍的學者之一,獲得過美國默頓·米勒(諾貝爾經濟學奬得主)研究奬、芝加哥期權交易所研究奬等多項重大學術奬勵。2000年,一項頗得經濟學傢首肯的世界經濟學傢排名齣爐,在前1000名經濟學傢中,有19人來自中國,陳誌武教授排名第202位;2006年,《華爾街電訊》將陳誌武教授評為“中國十大具影響力的經濟學傢”之一。
陳誌武教授擁有國內經濟學術界少見的政治經濟學視野,更為重要的是,他也是國內鮮見的能用現代經濟學的源流把事情說得很清楚的經濟學傢。“為什麼中國人勤勞而不富有”、“金融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扮演什麼角色”、“金融發展對社會的意義是什麼”等觀點啓發瞭更多人對轉型中的中國社會、經濟的思考。
2008年齣版的中文著作《為什麼中國人勤勞而不富有》、《非理性亢奮》成為當年度具影響力的財經讀物之一。其中《為什麼中國人勤勞而不富有》榮獲“2008和訊華文財經圖書大奬”之“年度財經圖書大奬”和“佳原創學術類”大奬,並入選多傢專業媒體評選的2008年度值得珍藏圖書。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是那種“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坦誠。在探討中國經濟的諸多議題時,陳誌宏先生並沒有選擇迴避那些敏感或復雜的部分,而是以一種審慎而客觀的態度,將其攤開在我們麵前。我特彆被書中對於一些曆史性經濟事件的分析所打動,那些曾經在新聞中匆匆掠過的事件,在陳先生的筆下,被賦予瞭更豐富的背景和更深刻的解讀。他善於從曆史的維度去理解當下的挑戰,也善於從未來的趨勢去預判眼前的機遇。讀這本書,我總能感受到一種“溫故而知新”的力量。那些看似陳舊的案例,經過陳先生的梳理和闡發,卻能煥發齣新的生命力,幫助我們理解當下經濟運行的邏輯。同時,他對一些前沿經濟現象的探討,也讓我耳目一新,例如數字經濟的崛起、綠色轉型的挑戰等。整本書讀下來,我感覺自己的思維邊界被極大地拓展瞭,對中國經濟的認知也上升到瞭一個新的層次。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讓我覺得非常“接地氣”。陳誌宏先生在處理復雜的經濟概念時,總是能用最淺顯易懂的方式來闡述,避免瞭專業術語的堆砌,讓即使是像我這樣的普通讀者,也能輕鬆理解。他敘述故事的方式,常常帶著一種“娓娓道來”的親切感,讓我感覺就像是在聽一位經驗豐富的前輩,在分享他對中國經濟的深刻見解。我尤其喜歡書中穿插的那些生動案例,它們讓原本抽象的經濟原理變得具體可感,仿佛就在我們身邊發生一樣。讀這本書,我沒有感受到任何“高高在上”的學術腔調,而是充滿瞭一種“同舟共濟”的誠意。他鼓勵我們去思考,去質疑,去探索。這本書不僅為我打開瞭認識中國經濟的一扇窗,更讓我感受到瞭一種參與到國傢經濟發展進程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評分我一直認為,好的經濟學讀物,不應該隻是冰冷的理論和枯燥的數據,更應該帶有對社會現實的關懷和對人類福祉的思考。《陳誌宏說中國經濟(修訂版)》恰恰做到瞭這一點。陳先生在分析經濟現象的同時,始終不忘探討其背後所蘊含的社會影響和對普通民眾生活的重要性。他對於發展模式的辯證分析,對於可持續增長的強調,都讓我看到瞭他對中國經濟未來發展方嚮的深切憂慮和殷切期盼。我尤其喜歡他在書中對不同經濟發展路徑的比較和反思,這讓我們能夠跳齣單一的視角,去理解不同選擇所帶來的不同結果。閱讀過程中,我不僅僅是在學習經濟知識,更是在進行一次關於國傢發展方嚮的深度思考。這本書幫助我認識到,經濟發展並非終點,而是通往更美好生活的手段。它讓我看到瞭中國經濟的巨大潛力,也讓我看到瞭實現這種潛力的艱巨任務。
評分《陳誌宏說中國經濟(修訂版)》這本書,初拿到手時,就被其厚重感和封麵設計所吸引。我並非經濟學專業科班齣身,但一直對中國經濟的發展脈絡和未來走嚮充滿好奇。陳誌宏先生的名字,在我看來,代錶著一種深入淺齣的洞察力。讀這本書,與其說是在學習晦澀的經濟理論,不如說是在與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同行,他用清晰的語言,為我們繪製齣一幅波瀾壯闊的中國經濟圖景。從改革開放初期的一片荒蕪,到如今全球經濟舞颱上的重要玩傢,中國經濟的每一步轉型都充滿瞭挑戰與機遇。陳先生在書中,似乎並沒有迴避那些艱難的時刻,而是將它們如同解剖學般細緻地呈現齣來,讓我們得以窺見其背後復雜的邏輯和決策。我尤其感興趣的是,他如何將宏觀的政策走嚮與微觀的市場主體聯係起來,讓那些抽象的經濟術語變得鮮活生動。每一次閱讀,都仿佛是在一次思想的遠足,每一次閤上書頁,都對這個我們賴以生存的經濟體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和敬畏。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經濟讀物,更像是一份關於國傢發展的時代報告,值得反復品讀,細細揣摩。
評分我一直覺得,理解一個國傢的經濟,就像是在解讀一張復雜而充滿動態的地圖。這張地圖上,有縱橫交錯的交通網絡,有繁榮興盛的城市節點,也有潛在的斷層和隱患。《陳誌宏說中國經濟(修訂版)》這本書,無疑為我提供瞭一張非常詳盡的地圖。更重要的是,陳先生在這張地圖上標注瞭許多重要的“地標”——那些關鍵的經濟事件、政策轉摺點,以及影響深遠的改革措施。他並沒有簡單地羅列數據和事實,而是巧妙地將它們串聯成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讓我們看到瞭經濟發展的“為什麼”和“怎麼樣”。我尤其欣賞他在剖析一些長期性問題時的“穿透力”,比如關於人口結構變化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或者資源稟賦與産業升級之間的辯證關係。這些內容,往往是我們日常討論中容易忽略的深層因素。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結閤自己身邊觀察到的現象,去印證書中的觀點,或者反過來,從書中獲得新的視角去審視現實。這本書就像一個“顯微鏡”,讓我們能近距離觀察經濟肌體的微觀細胞,又像一個“望遠鏡”,幫助我們把握宏觀的時代潮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