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商品名称: |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 |||
| 标准编号: |
| |||
| 定 价: |
| |||
| 发布部门: |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 |||
| 发布日期: | 2011-07-26 | |||
| 实施日期: | 2012-08-01 | |||
| 页 数: | 333页 | |||
| 开 本: | 32开 | |||
| 出 版 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
| 商品类型: | 图 书 |
| 内容简介 Content abstract |
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地基基础设计。本书适用于建筑工程设计及施工技术人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8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E2008〕102号)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在原《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的基础上修订完成的。 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外先进标准,与国内相关标准协调,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最后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共分10章和22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地基岩土的分类及工程特性指标、地基计算、山区地基、软弱地基、基础、基坑工程、检验与监测。 |
| 目录 Contents |
1 总则 2 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2 主要符号 3 基本规定 4 地基岩土的分类及工程特性指标 4.1 岩土的分类 4.2 工程特性指标 5 地基计算 5.1 基础埋置深度 5.2 承载力计算 5.3 变形计算 5.4 稳定性计算 6 山区地基 6.1 一般规定 6.2 土岩组合地基 6.3 压实填土地基 6.4 滑坡防治 6.5 岩溶与土洞 6.6 土质边坡与重力式挡墙 6.7 岩石边坡与岩石锚杆挡墙 7 软弱地基 7.1 一般规定 7.2 利用与处理 7.3 建筑措施 7.4 结构措施 7.5 大面积地面荷载 8 基础 8.1 无筋扩展基础 8.2 扩展基础 8.3 柱下条形基础 8.4 高层建筑筏形基础 8.5 桩基础 8.6 岩石锚杆基础 9 基坑工程 9.1 一般规定 9.2 设计计算 9.3 地下连续墙与逆作法 10 检验与监测 10.1 检验 10.2 监测 附录A 岩石坚硬程度及岩体完整程度的划分 附录B 碎石土野外鉴别 附录C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要点 附录D 深层平板载荷试验要点 附录E 抗剪强度指标c、φ标准值 附录F 中国季节性冻土标准冻深线图 附录G 地基土的冻胀性分类及建筑基底允许残留冻土层最大厚度 附录H 岩基载荷试验要点 附录J 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 附录K 附加应力系数α、平均附加应力系数α 附录L 挡土墙主动土压力系数ka 附录M 岩石锚杆抗拔试验要点 附录N 大面积地面荷载作用下地基附加沉降量计算 附录P 冲切临界截面周长及极惯性矩计算公式 附录Q 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要点 附录R 桩基础最终沉降量计算 附录S 阶梯形承台及锥形承台斜截面受剪的截面宽度 附录T 桩式、墙式悬臂支护结构计算要点 附录U 桩式、墙式锚撑支护结构计算要点 附录V 基坑底抗隆起稳定性验算 附录W 基坑底抗渗流稳定性验算 附录X 土层锚杆试验要点 用词和用语说明 条文说明
|
| 书摘插图 Digest illustrations |
这本书,就是我今年工程学习生涯中的一块“硬骨头”,但啃下来之后,感觉整个工程的脉络都清晰了很多。起初看到厚厚一本,还有些望而生畏,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娓娓道来,将复杂的理论化繁为简。特别是对于地震作用下地基基础的设计,书中给出了非常系统和详细的规定,包括地震类别划分、场地土的地震反应分析、地基的抗震承载力计算、以及抗震构造措施等。这些内容对于我们这样一个经常面临地震风险的地区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我花了相当大的篇幅来理解其中的概念,比如动力放大系数、场地周期等,这些都是我之前很少接触到的。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如何进行地基的液化判别和处理,以及在液化场地进行基础设计时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这让我对如何应对地下水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有了更深的认识。此外,书中对于地基基础的施工监测和质量控制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即便是最完美的设计,如果施工不到位,也可能导致严重后果。我个人比较喜欢书中关于桩基沉桩过程中的一些技术要求,以及施工过程中如何进行监测和记录,这些都是实践中非常宝贵的经验。
评分坦白说,当我拿到《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这本书的时候,内心是带着一丝敬畏和期待的。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规范,更像是一本厚重的工程哲学。书中关于土的力学性质的阐述,简直是入门的绝佳指南。从土的分类、试验方法,到各种应力-应变关系、强度指标,再到渗透性、压缩性等,每一个概念都解释得非常到位,并且都与后续的基础设计紧密相连。我反复研读了关于土体变形和沉降的计算部分,书中提供的多种计算模型和方法,让我能够根据不同的土体特性和荷载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计算手段。特别是对于长时间的固结沉降,书中详细介绍了影响因素和计算过程,这对于理解建筑物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变形问题非常有帮助。而且,书中对于一些罕见地质条件下的处理措施,比如冻土、滑坡体等,也进行了概括性的介绍,这让我认识到地基基础设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基础埋深确定的论述,它不仅仅是基于承载力,还要考虑冻胀、地下水位等多种因素,这种全面性的考虑让我觉得非常踏实。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真是个“大块头”,内容详实到令人惊叹。我花了很长时间才慢慢啃完,但每一次阅读都感觉收获满满,好像一点点地构建起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书里对各种基础形式的介绍,从浅基础到深基础,从独立基础、条形基础到箱型基础、桩基础,各种类型都进行了非常细致的阐述,不仅讲解了它们各自的适用条件、构造要求,还深入分析了它们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受力特点和设计要点。我尤其对关于桩基设计的部分印象深刻,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桩的类型,比如沉管桩、钻孔灌注桩、人工挖孔桩等等,以及它们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承载力计算、沉降计算、施工工艺等关键问题。那些关于桩土相互作用的理论,以及如何通过试验来确定桩的承载力,都让我大开眼界。而且,书中对一些细节的处理也非常到位,比如关于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的选择、钢筋的配筋要求、桩顶的连接构造等,都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对我来说,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书中不仅仅是罗列条文,而是尽可能地解释了这些条文背后的原理和依据,比如为什么某些情况下需要采用特定的基础形式,为什么要有这样的构造要求,这些都能帮助我更深入地理解设计的意图。阅读过程中,我还会时不时地翻阅附录中的相关图集和表格,这有助于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相结合,形成更直观的认识。
评分当我第一次捧起《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时,它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工程世界的“圣经”。书中所涉及的内容之广泛、之深入,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从基础的设计,到地基的改良,再到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几乎涵盖了与地基基础相关的所有方面。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地基承载力控制以及不同土质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书中详细列举了各种复杂地质条件下,如软土、膨胀土、盐渍土等,地基承载力的确定原则和计算方法,以及相应的处理措施。例如,对于软土地区,书中介绍了换填、抛石挤占、桩基等多种处理方案,并对各种方案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这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参考。我花了很长时间去理解关于地基的整体稳定性分析,以及如何进行边坡稳定验算,这些都让我对地下结构的安全性有了更深的认识。而且,书中对于一些特殊工程,如高层建筑、大跨度桥梁等,其地基基础设计需要特别考虑的因素,也进行了专门的阐述,这让我看到了基础设计在不同工程类型中的差异性和复杂性。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是我今年学习路上最可靠的伙伴。它不仅仅是一本冰冷的条文集合,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益友。书中对各种基础类型的详细介绍,从最常见的独立基础、条形基础,到更复杂的箱型基础、筏板基础,以及各种类型的桩基,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我特别关注了关于筏板基础和箱型基础的设计,这些在大型建筑和地下工程中非常常用。书中详细解释了它们受力特点、设计计算方法、配筋要求以及施工要点,这让我对如何处理大面积荷载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而且,书中还对基础的整体稳定性、抗倾覆、抗滑移等进行了详细的验算要求,这都是保证基础安全的关键。我非常喜欢书中关于基础沉降计算的章节,它不仅介绍了各种计算模型,还强调了沉降控制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设计来减小沉降差异,这一点对于保证建筑物的正常使用非常关键。
评分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次深刻的“世界观”重塑。它让我明白了,我们脚下的土地,并非只是简单的一堆泥土,而是充满了复杂力学规律的神秘领域。《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中的关于土的分类和性质的描述,让我对不同土层的特点有了全新的认识。从砂土、粘土到粉土,每一种土都有其独特的力学行为,而这直接影响着基础的设计。书中对不同土质下的地基承载力计算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提供了相应的经验公式和图表,这让我能够更准确地评估地基的承受能力。我花了很大精力去理解关于桩基础的章节,特别是关于桩的承载力确定,包括单桩承载力、桩组承载力以及桩土相互作用的分析,这些内容非常实用。书中还涉及了地基处理技术,比如换填、夯实、注浆等,这些都是在复杂地质条件下不可或缺的解决方案。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基础抗震设计的章节,它详细介绍了地震作用下地基的反应,以及如何进行抗震验算,这对于保障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至关重要。
评分这本《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就像一个宝藏,每一次翻阅都能挖掘出新的价值。我之前对地下工程知之甚少,这本书就像一位耐心的导师,一步步地引导我进入这个领域。关于土体应力分析的章节,让我理解了为什么地基会发生变形,为什么会失稳。书中详细解释了有效应力原理,以及孔隙水压力对土体强度的影响,这些对于理解土体的实际受力行为至关重要。我花了大量时间去理解关于极限承载力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考虑各种不利因素来确定安全承载力,这让我深刻体会到设计中的保守性原则。而且,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各种基础的抗拔、抗滑稳定性验算,这对于防止基础在某些特殊荷载作用下发生破坏至关重要。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基础埋深对承载力和沉降影响的分析,这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时候需要将基础埋设得更深。读到关于地下水位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时,我才意识到水在土体中的作用如此关键。
评分这本书,让我真正体会到了“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在工程领域的体现。在阅读《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的过程中,我被其中对每一个细节的严谨态度所折服。从勘察报告的编制要求,到地质钻孔的布置原则,再到室内土工试验的方法和精度控制,书中都给出了非常具体的指导。我了解到,一次高质量的地基勘察是成功进行基础设计的基石,而这本书正是为我们提供了坚实的勘察基础。书中关于浅基础的设计,比如独立基础、条形基础、联合基础等,不仅阐述了各自的适用条件和构造要点,还对基础杯的配筋、地梁的设计等细节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这些都是确保基础整体稳定性和强度的关键。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基础沉降差异的控制要求,以及如何通过调整基础形式、优化配筋等手段来减小沉降差异,这一点对于防止建筑物开裂、保证使用功能至关重要。读到关于基础防腐、防潮、排水等方面的要求时,我更能体会到工程师在设计时所要考虑的方方面面,这些看似不起眼的部分,却是保障建筑物长期耐久性的重要环节。
评分每次翻阅《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都会被其中严谨细致的逻辑和条理所折服。它不仅仅是一本规范,更是一部工程智慧的结晶。书中关于土的应力应变分析,以及塑性力学和弹性力学在基础设计中的应用,都让我受益匪浅。我尤其关注了书中关于基础沉降控制的部分,它详细阐述了引起沉降的原因、计算方法以及控制措施。书中关于不同荷载组合下的基础承载力验算,以及基础的变形控制,都给出了明确的要求,这都是确保建筑物长期安全稳定的关键。我了解到,设计一个安全可靠的地基基础,需要考虑的因素极其广泛,从土的性质、荷载的大小,到周围环境的影响,甚至是施工过程中的细节。书中对于基础的构造要求,如钢筋的锚固、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基础的连接方式等,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这些细节的准确执行,是保证基础工程质量的根本。而且,书中还涉及了地基勘察的质量要求,以及如何根据勘察结果来优化设计,这让我明白了“因地制宜”在工程设计中的重要性。
评分这本《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简直是打开了我对工程领域的一扇新世界大门!之前总觉得地基基础就是埋在地下的混凝土,默默承受着建筑物的重量,但深入阅读后才发现,这里面蕴含着多么精妙的学问。从勘察岩土的特性,到不同荷载下的变形计算,再到各种桩基、筏板基础的设计原则,每一章节都像是在讲述一个复杂而又严谨的工程故事。特别是关于地基承载力分析的部分,书中详细介绍了多种计算方法,并结合了实际案例,让我不再是机械地套用公式,而是能理解背后的物理原理和设计逻辑。有时候,读到那些关于土体抗剪强度、侧向土压力计算的章节,感觉像是穿越到了一个充满力量和几何学的世界,每一个数值的背后都代表着真实世界的力学行为。而且,书中对于一些特殊地质条件下的设计考虑,例如软土、膨胀土等,也进行了深入的阐述,这对于我这个初学者来说,无疑是宝贵的经验总结。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沉降计算的章节,它不仅仅是给出几个公式,更是详细解释了导致沉降的原因、影响因素以及如何控制沉降,这一点对于保证建筑物长期的使用安全至关重要。虽然有些公式推导比较复杂,但书中都提供了详细的步骤和图示,配合着附录中的表格和图集,让我能够循序渐进地理解。总而言之,这本规范不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本能够激发学习兴趣、提升专业素养的教科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