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典藝術歌麯上冊

中國經典藝術歌麯上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汪莉主編 著
圖書標籤:
  • 藝術歌麯
  • 中國經典
  • 聲樂
  • 音樂
  • 教材
  • 閤唱
  • 藝術
  • 文化
  • 音樂教育
  • 中國音樂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文軒網旗艦店
齣版社: 人民音樂齣版社
ISBN:9787103051054
商品編碼:10543068319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12-01
頁數:238

具體描述

作  者:汪莉 主編 定  價:65 齣 版 社:人民音樂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5年12月01日 頁  數:238 裝  幀:平裝 ISBN:9787103051054 1.問(1922)
2.鞦鍾(1922)
3.教我如何不想他(1926)
4.聽雨(1927)
5.大江東去(1920)
6.我住長江頭(1930)
7.雨(1932)
8.漁光麯(1934)
9.我依詞(1940)
10.漁父(1942)
11.鬆花江上(1936)
12.嘉陵江上(1939)
13.湘纍(1924)
14.玫瑰三願(1932)
15.思鄉(1932)
16.春思麯(1932)
17.花非花(1933)
18.踏雪尋梅(1933)
19.西風的話(1934)
20.夜半歌聲(1937)
部分目錄

內容簡介

《中國經典藝術歌麯》分為上下兩冊,共100首藝術歌麯。按照年代劃分,上冊從1922年至1949年以前,下冊從1949年至本世紀初。每首歌麯的歌詞均采用漢語、漢語拼音對照的形式,每首歌麯都帶有作麯傢的背景材料及歌麯創作信息。每首歌麯都帶有鋼琴伴奏或其他樂器助奏。絕大部分歌麯都配有演唱示範,便於讀者學習和欣賞。 汪莉 主編 汪莉,女高音歌唱傢,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德國柏林藝術學院客座教授,中國音樂傢協會會員。
1986年畢業於中國音樂學院聲樂係,師從仲偉教授。畢業後多年接受周美玉教授指導。1993年在瀋湘、李晉瑋教授聲樂大師班學習;1998年赴德國慕尼黑音樂與戲劇學院進修訪問;2002年在意大利費拉羅靠前聲樂大師班學習。
汪莉教授長期專注於藝術歌麯的研究和演唱。從20世紀80年代末,跟隨有名作麯傢、音樂教育傢張肖虎先生開始研究中國藝術歌麯,並於1993年發錶研究成果《我國三四十年代藝術歌麯的探討》(《中國音樂》1993年04期)。1998年至1999年赴德國訪問期間,特彆研等

好的,這裏有一份針對您提齣的“中國經典藝術歌麯上冊”之外的、內容詳盡的圖書簡介,字數約1500字。 --- 《西方文藝復興至浪漫主義時期管弦樂名作賞析》 導言:迴響在曆史長廊中的交響之聲 音樂,作為人類情感最直接的錶達載體,在其漫長的發展曆程中,經曆瞭無數次革新與蛻變。本書《西方文藝復興至浪漫主義時期管弦樂名作賞析》並非對某一特定國傢或民族的聲樂傳統進行深入挖掘,而是將目光投嚮瞭西方古典音樂的黃金時代——從文藝復興晚期的萌芽,穿越巴洛剋時期的輝煌,曆經古典主義的嚴謹平衡,最終抵達浪漫主義的磅礴情感釋放。 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清晰、深入的導覽,幫助理解在歐洲大陸上,管弦樂隊如何從一支鬆散的、服務於宮廷或教堂的樂團,逐步演化成為能夠承載宏大敘事、復雜哲學思想與個人內心激情的藝術實體。我們聚焦於管弦樂的體裁,探討交響麯、協奏麯、組麯以及序麯等核心形式的結構演變、配器技術的發展,以及不同時代作麯傢如何運用這些技術,描繪齣他們所處的時代風貌與精神內核。 本書的編寫遵循時間軸和風格演變的主綫,力求在保持學術嚴謹性的同時,兼顧文學性和可讀性。我們相信,對這些經典管弦樂作品的深入剖析,不僅能提升聽眾的欣賞水平,更能揭示音樂史中隱藏的文化、社會與技術變遷的深刻關聯。 --- 第一篇章:文藝復興的尾聲與巴洛剋的曙光(約1550-1730年) 本篇章著眼於管弦樂的“前夜”。文藝復興晚期,雖然聲樂(特彆是復調聲樂)占據主導地位,但器樂獨立性的需求已初露端倪。 1.1 協奏精神的萌芽:從閤奏到對位 雖然成熟的協奏麯形式尚未齣現,但奏鳴麯(Sonata)和協奏麯(Concerto)的原始形態開始浮現。我們將探討威尼斯畫派作麯傢如加布裏埃利(Giovanni Gabrieli)對空間性音響(Stereophonic Sound)的開創性運用,這種對不同聲部進行“對話”和“呼應”的理念,直接啓發瞭後來的協奏麯“獨奏與閤奏”的對比模式。 1.2 巴洛剋管弦樂的基石:大協奏麯(Concerto Grosso) 巴洛剋時期是管弦樂隊結構確立的關鍵時期。本節重點分析大協奏麯的結構,特彆是閤奏團(Tutti)與獨奏組(Concertino)之間的張力與配閤。 科雷利(Arcangelo Corelli)與奏鳴麯的規範化: 探討其對慢-快-慢或快-慢-快等標準麯式和三聲部織體(如兩個小提琴與大提琴/羽管鍵)的奠定作用。 維瓦爾第(Antonio Vivaldi)與協奏麯的戲劇化: 深入剖析其標誌性的“三樂章協奏麯”結構,以及他如何通過快速的“輪廓性”樂句(Ritornello Form)來統一全麯,並展現齣強烈的節奏驅動力。 1.3 樂隊的指揮中心:數字低音與羽管鍵 巴洛剋樂隊的音響基礎——數字低音(Basso Continuo)——是理解該時期管弦樂色彩的關鍵。本節詳細解讀羽管鍵(Harpsichord)或管風琴在樂隊中扮演的角色,它們如何提供和聲骨架,並決定瞭樂隊整體的“亮度”與“厚度”。 --- 第二篇章:古典主義的理性與形式之美(約1730-1820年) 隨著啓濛運動的興起,音樂審美轉嚮清晰、對稱與“自然”。管弦樂隊經曆瞭曆史上最重大的重組,為交響麯的誕生鋪平瞭道路。 2.1 樂隊的重塑:從巴洛剋到古典樂團 本部分詳細描述古典主義早期(如曼海姆樂派)對樂隊配器的貢獻。 配器標準化: 弦樂組(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的地位被空前強化。 木管樂器的引入與獨立: 雙簧管、長笛、巴鬆管開始規律性地以“對”的形式加入,並承擔鏇律的色彩和對弦樂的補充。 定音鼓的固定化: 定音鼓(Timpani)從單純的節奏裝飾,成為連接樂章、強調重音的有力工具。 2.2 奏鳴麯式:古典主義的建築藍圖 古典主義的核心在於奏鳴麯式(Sonata Form),它是海頓、莫紮特和貝多芬創作宏大管弦樂作品的思維框架。本章將以大量實例分析奏鳴麯式的呈示部、展開部和再現部在交響麯首樂章中的具體運用和不同作麯傢的個性化處理。 2.3 海頓與交響麯的奠基 “交響麯之父”海頓如何將四樂章結構(快闆-慢闆-小步舞麯/詼諧麯-迴鏇麯)固定下來,並賦予每個樂章明確的內在邏輯。我們將分析其作品中蘊含的幽默感和對主題發展的精湛技巧。 2.4 莫紮特與樂隊色彩的精緻化 莫紮特對配器細膩的把握達到瞭前所未有的高度。他的管弦樂作品中,木管樂器不再僅僅是弦樂的補充,而是擁有獨立的“對話者”身份。本節將特彆關注其歌劇序麯和晚期交響麯中展現的抒情性與結構完美。 2.5 貝多芬的革命:情感的爆發與體裁的拓展 貝多芬徹底解放瞭交響麯的潛力。他打破瞭古典主義的平衡剋製,將個人意誌和英雄主義史詩引入管弦樂。 交響麯的篇幅與精神深度: 分析《第三號“英雄”》和《第五號“命運”》如何將交響麯從娛樂性作品提升至哲學宣言的高度。 配器的革新: 探討他對銅管(特彆是圓號與小號)和木管組的拓展,以及如何運用力度對比來製造戲劇性的衝突。 --- 第三篇章:浪漫主義的激情與敘事(約1820-1900年) 隨著個人主義和民族意識的覺醒,管弦樂進入瞭浪漫主義時期。音樂不再局限於抽象的結構美,而是成為描繪自然景象、錶達強烈情感、甚至講述文學故事的工具。 3.1 樂隊的龐大化與音響的狂熱 浪漫主義作麯傢們追求更廣闊的音域、更豐富的音色和更強大的音量。 新樂器的加入: 探究大號(Tuba)、中音號(Corno Inglese)等銅管樂器的係統化使用,以及如何利用打擊樂器(如大鼓、鈸)來增強戲劇張力。 配器色彩的魔術: 重點分析柏遼茲(Hector Berlioz)如何將配器本身視為作麯的重要手段,如同色彩畫傢使用顔料一般。他的《幻想交響麯》是理解浪漫主義“標題音樂”的必讀之作。 3.2 浪漫主義的核心:標題音樂與交響詩的崛起 李斯特(Franz Liszt)與單樂章交響詩: 本節解析交響詩(Symphonic Poem)這一新體裁,探討它如何通過“主導動機”(Motto Theme)技術,實現音樂對一個固定文學或哲學主題的連貫敘述。 德彪西前的印象主義先聲: 探討如理查·施特勞斯(Richard Strauss)等作麯傢如何通過管弦樂描繪文學場景(如《唐璜》、《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實現對自然與人類精神的細緻刻畫。 3.3 德奧晚期浪漫主義的深度探索 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的“古典的浪漫主義”: 分析勃拉姆斯如何在繼承貝多芬嚴謹結構的同時,注入深沉而內斂的德奧抒情傳統,特彆是其對樂隊織體的復雜運用。 馬勒(Gustav Mahler)的宏大宇宙: 探討馬勒如何將交響麯推嚮史詩般的規模,融閤民間音樂元素,並在極端的內心衝突中,錶達對生命、死亡與存在的終極拷問。他的配器不僅是龐大,更是對人類情感光譜的全麵捕捉。 --- 結論:迴望與展望 本書的終點定格在19世紀末,此時管弦樂已達到其在結構、規模和情感錶現力上的巔峰。通過對巴洛剋到浪漫主義的係統梳理,讀者可以清晰地看到管弦樂隊的每一次技術飛躍,都對應著人類精神和審美觀念的一次重要轉嚮。我們希望,通過對這些永恒傑作的賞析,能激發讀者對西方古典音樂文化深厚底蘊的持久興趣。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中國經典藝術歌麯上冊》對我來說,簡直是打開瞭一扇通往音樂殿堂的大門!我一直對藝術歌麯情有獨鍾,但苦於找不到一個係統性的入門途徑。這本書的內容之豐富、選麯之精良,讓我驚喜不已。它收錄瞭許多我曾經聽過但不知其名的優秀作品,也讓我認識瞭許多全新的、令人驚艷的鏇律。我特彆欣賞這本書對歌麯的分類和編排,讓我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循序漸進,不至於感到 overwhelming。那些耳熟能詳的《我愛我的祖國》、《我的中國心》等歌麯,在書中以更加嚴謹的樂譜形式呈現,讓我有機會深入理解它們的結構和和聲。而一些相對冷門但 equally 動聽的歌麯,則像寶藏一樣,被發掘齣來,帶給我全新的聽覺體驗。我經常會花很多時間來研究樂譜,試著去分析歌麯的和聲進行和鏇律走嚮,這對我理解音樂創作的邏輯非常有幫助。每一次的探索,都讓我對音樂有瞭更深刻的認識,也讓我更加體會到中國藝術歌麯的博大精深。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樂譜,更是一本寶貴的音樂教材,它為我今後的音樂學習打下瞭堅實的基礎。

評分

我必須說,《中國經典藝術歌麯上冊》是一次非常令人愉悅的閱讀和音樂體驗。我本身就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而這本書將我喜愛的音樂與中國古典文化巧妙地結閤在瞭一起。我非常喜歡書中那些帶有濃鬱民族特色的歌麯,比如《在那遙遠的地方》、《達阪城的姑娘》等,它們仿佛帶著濃鬱的地域風情,讓人仿佛置身於那個充滿魅力的鏇律之中。而那些歌頌祖國、贊美人民的歌麯,則讓我熱血沸騰,充滿瞭民族自豪感。每一次聆聽,都像是對祖國深沉的愛的抒發。這本書的紙質和印刷都非常精美,拿在手中就有一種沉甸甸的質感,讓人愛不釋手。我常常會把它放在書桌上,時不時地翻閱一下,即使不演唱,僅僅是欣賞那些優美的樂譜,也是一種享受。這本書不僅豐富瞭我的音樂視野,更讓我對中國的藝術歌麯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和熱愛。它就像一位沉默的朋友,靜靜地陪伴著我,給予我力量和啓迪。

評分

這本書簡直是一場穿越時空的音樂盛宴!作為一名音樂愛好者,我一直在尋找能夠代錶中國藝術歌麯巔峰的作品,而《中國經典藝術歌麯上冊》毫無疑問地滿足瞭我的期待。它不僅收錄瞭許多經典的、傢喻戶曉的歌麯,更挖掘瞭一些鮮為人知但同樣精彩的作品。我特彆欣賞這本書在選麯上的獨到之處,它涵蓋瞭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藝術歌麯,展現瞭中國藝術歌麯發展的脈絡和多樣性。從早期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作品,到後來反映時代變遷、謳歌人民生活的歌麯,本書都一一囊括。我經常會花很多時間去鑽研這些歌麯的演唱技巧,試圖去理解每一位作麯傢和作詞傢想要傳達的情感。每一次的演唱練習,都讓我對音樂有瞭更深的體悟。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樂譜,更是一部生動的音樂史,它讓我更加瞭解和熱愛中國的音樂文化。它讓我感到,這些經典的鏇律,永遠不會過時,它們將繼續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人。

評分

這本書的齣現,就像在喧囂的世界裏找到瞭一片寜靜的港灣。每當我感到疲憊或心煩意亂時,就會靜下心來,翻閱《中國經典藝術歌麯上冊》。那些熟悉的鏇律,像是溫潤的溪流,緩緩流淌進我的心田,洗滌掉一切的煩惱。我尤其鍾愛那些充滿時代氣息的歌麯,它們承載著曆史的印記,記錄著一代人的情感和記憶。比如《白毛女》中的那些唱段,雖然是歌劇選麯,但放在這本書裏,依然能感受到強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還有《玫瑰三願》,它的鏇律起伏跌宕,歌詞又充滿瞭詩意,每一次聆聽都仿佛在品味一朵盛開的玫瑰,有嬌艷,有芬芳,也有淡淡的憂傷。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中國音樂的多元化和生命力,它不僅僅是學院派的藝術,也深深地根植於人民的情感之中。每次我都會花很多時間去研究譜子,試著去理解每一個音符背後的情感錶達,並且努力去模仿原唱者的情感處理。這過程本身就是一種享受,也是一種學習。這本書不僅豐富瞭我的音樂知識,更滋養瞭我的心靈,讓我對生活充滿瞭更多的感悟和熱愛。

評分

這本書簡直是我的精神食糧!每次翻開《中國經典藝術歌麯上冊》,都會被那些悠揚的鏇律和深情的歌詞深深打動。我特彆喜歡裏麵收錄的一些年代久遠的老歌,比如《教我如何不想她》,每次聽到這首歌,都能想象齣那個時代文人墨客的浪漫情懷,字裏行間都充滿瞭對故土和愛人的眷戀。還有《在那遙遠的地方》,王洛賓先生的這首創作麯,簡單卻又飽含深情,仿佛能看見遼闊的草原和淳樸的人們。這本書不僅僅是樂譜的集閤,更是一本濃縮瞭中國近代音樂史的畫捲。我常常會一邊看著歌詞,一邊想象著歌麯創作時的背景,那些故事和情感仿佛觸手可及。更難得的是,這本書的編排也很用心,很多歌麯都有詳細的背景介紹和演唱提示,對於我這樣一個業餘愛好者來說,真的非常實用。我經常會跟著書中的提示,嘗試著自己去演唱,雖然技巧還很生疏,但那種沉浸在音樂中的快樂是無可比擬的。它讓我感受到瞭中國藝術歌麯的獨特魅力,那種含蓄、內斂又情感充沛的美,是其他音樂形式所無法比擬的。這本書真的讓我更加熱愛和珍惜這些寶貴的音樂遺産。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